至於眼前這一場,別人肯定會認為是劉錡、虞允文、梁範等人共同製定出的作戰計劃。
但是作為行將就木之人,他要此功勞也是沒多大意思,至於侄子劉汜,想了想,還是客觀的寫上去,雖然功勞不是最大的那幾個,但是能彌補之前戰敗的損失。
至於愛將李橫,隻能自找機會再起吧。
至於李顯忠,盡管沒有參與,牽製金人勢力卻是事實。
劉錡相信,以朝廷對戰功的慷慨,定然會給李顯忠些許賞賜,給他繼續奮鬥的動力。
“您好生靜養,屬下這就去了……”李顯忠對著半靠在榻上的劉錡說,隨後,徐徐退出。
忽然,劉錡開口道,“既然要報功,也少不得提要求,你好生想想,有什麽添置的,讓官家宰執們知道,咱是在兢兢業業的為國操心。”
“您說得是!眼下……還真有……”李顯忠笑嗬嗬的說道,“若是火炮能大範圍配發,某敢打到汴梁!”
“火炮一事不簡單,我私下去信首相一封,看有何轉圜餘地,以前,是不許規定以外軍隊有火炮。”
商議一陣,劉錡哈欠不斷。他是抱病之體,又被前線消息一日三驚,著實被金兵折磨數天。
眼下,捷報傳來,心情難免放鬆,疲勞感一陣陣湧過來。李顯忠見狀,知趣的告辭,讓他好生休息。
李顯忠出得門來,捷報傳遍,熱鬧的歡唿聲全城都是,人們壓因為金軍南下的憂慮,總算是暫時告一段落,雖然不是最後的結果,但是能給他們以重創,仍舊是值得大書特書之事。
聽著外麵歡唿雀躍的聲音,李顯忠突然想著,若是他們此番能打過淮河,那該是怎麽光景……隻是這個念頭閃了一下,就沒有繼續,他李顯忠帶兵必然不可,若是那虞允文,還說不定,文人啊,文人,虞允文是根正苗紅的大宋文人!
文武在大宋的差別,實在是,一言難盡。
如今完顏元宜被幹掉,金國損失一員獨擋一麵的大將,他比起徒單合喜更要善於大兵團作戰,可惜了,生不逢時,遇見更善於批量化複製戰爭的梁範。
火器監學院的課程,他有所研究,最後得出結論,絕對是一個通過熟能生巧培養大規模謀略人才的場合。還有那火器,更是不斷降低這士兵的要求。
身高體壯不再是必須的要求,隻要你能按規矩操得了炮,一樣可以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
悲哀啊,以前武人還有驕傲的本錢,等到火器大行其道之後,個人武勇越發變得微不足道。
完顏亮一路向東北而行,轉進至揚州府。
即便是住進裏裏外外翻了幾遍,連耗子都趕盡殺絕的臨時行宮,仍舊覺得不安全,總是夢見火光衝天的火炮,手下謀士勸慰兩日,好生的享用了兩個奚人少女才漸漸安靜下來。漢人,萬萬不敢,萬一是個心有不軌之人,再暗算於他。
心靜,便能思考得失,完顏亮少有才名,也算戎馬半生,自不是個蠢材。
開始反思此次戰敗原因,先是掉進宋軍設置好的陷阱,才使得火炮發揮出最大威力,前有宋軍阻攔,後有長江天塹,實非指揮不利之罪。
若是說起來,也是怪他想著速戰速決,沒有思考太多。
但是,也恨宋人狡詐,竟將此事隱藏如此之深。如若換在平時,隻需一支輕騎從側方襲掉宋人火炮營,哪還容得爾等如此猖狂。
五萬精兵,那可是實打實的敢戰之士啊,每每想到折損五萬,完顏亮都不由痛斷肝腸,恨極了虞允文和梁範。
若就此北歸去收拾完顏雍,又心有不甘,實在矛盾。到時落得兩麵受敵,那可徹底玩完。
多年未有的危局,他重新冷靜下來,眼下,需要仔細謀劃,一步也不能錯,不然,就是萬劫不複之局。
灰溜溜迴去不可,即便走,也要給宋國留份“大禮!”
君王愁則臣子分憂,心腹李通也是連連建言獻策,慫恿完顏亮繼續征宋。
半途而廢形勢隻會愈發糟糕,部族軍有不少親眷都在東京,此時下麵早就暗潮湧動,對完顏亮的不滿到了一定程度,不是紫茸軍尚忠於完顏亮怕早就出大事。
要打,依舊要打,必須挾著勝利之威,殺他完顏庸個措手不及,才能一戰定輸贏。
仔細謀劃後決定改為瓜洲渡江,但是,曆史終於偏離了他的方向。
虞允文早就料敵於先,留下少數人與十數艘戰船,等候李顯忠到來,自己則親率餘部趕赴瓜洲,火炮營被搬上幾艘武裝商船順江而下。
完顏亮並沒有全部前往瓜洲,而是悄悄的留了一部人馬,繼續向前,在瓜洲以東一百裏處,悄悄偷渡。
而如此變故,梁範和虞允文,都不知曉!
江北,皂角林之戰以後已經被金人掌控,尤其是劉錡病情加重,北岸更是丟了所有據點,固守江南。
如此一來,盡管有大江天險,但是金人卻也有更多渡江選擇。
完顏亮大營紮在瓜洲鎮龜山寺。
此番他學聰明了,陣營遠離江邊,並且分的極散,就是擔心火炮再給他們來個嚴重傷害。
放開其他不說,瓜洲風景秀麗,是個臨江作詩的好地方,也有利於指揮、同樣適合鼓舞士氣。
禦駕親征,在完顏阿骨打之後首個。
但是誰都知曉,皇帝不是來犒賞他們的,而是最大的監軍,一個不留神,如何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改變確確實實發生了,第二日渡江逃迴來的兵士,並未收到懲罰。不隻是完顏亮損失不起,還是完顏庸帶來的壓力。可以肯定的是,對士兵絕非壞事。
……
……
梁範望著剛剛經曆一場驚天大戰漸漸遠去的采石磯,內心有幾分不真實感。
無數在史書上看到的字眼,真真切切發生在眼前,並且還成為其中最重要的參與者。
塑造曆史,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啊……
梁範心中感慨道,以後,進程慢慢改變,能夠用到的曆史知識隻會越來越少……雖然他記住的就沒有幾分。
但是作為行將就木之人,他要此功勞也是沒多大意思,至於侄子劉汜,想了想,還是客觀的寫上去,雖然功勞不是最大的那幾個,但是能彌補之前戰敗的損失。
至於愛將李橫,隻能自找機會再起吧。
至於李顯忠,盡管沒有參與,牽製金人勢力卻是事實。
劉錡相信,以朝廷對戰功的慷慨,定然會給李顯忠些許賞賜,給他繼續奮鬥的動力。
“您好生靜養,屬下這就去了……”李顯忠對著半靠在榻上的劉錡說,隨後,徐徐退出。
忽然,劉錡開口道,“既然要報功,也少不得提要求,你好生想想,有什麽添置的,讓官家宰執們知道,咱是在兢兢業業的為國操心。”
“您說得是!眼下……還真有……”李顯忠笑嗬嗬的說道,“若是火炮能大範圍配發,某敢打到汴梁!”
“火炮一事不簡單,我私下去信首相一封,看有何轉圜餘地,以前,是不許規定以外軍隊有火炮。”
商議一陣,劉錡哈欠不斷。他是抱病之體,又被前線消息一日三驚,著實被金兵折磨數天。
眼下,捷報傳來,心情難免放鬆,疲勞感一陣陣湧過來。李顯忠見狀,知趣的告辭,讓他好生休息。
李顯忠出得門來,捷報傳遍,熱鬧的歡唿聲全城都是,人們壓因為金軍南下的憂慮,總算是暫時告一段落,雖然不是最後的結果,但是能給他們以重創,仍舊是值得大書特書之事。
聽著外麵歡唿雀躍的聲音,李顯忠突然想著,若是他們此番能打過淮河,那該是怎麽光景……隻是這個念頭閃了一下,就沒有繼續,他李顯忠帶兵必然不可,若是那虞允文,還說不定,文人啊,文人,虞允文是根正苗紅的大宋文人!
文武在大宋的差別,實在是,一言難盡。
如今完顏元宜被幹掉,金國損失一員獨擋一麵的大將,他比起徒單合喜更要善於大兵團作戰,可惜了,生不逢時,遇見更善於批量化複製戰爭的梁範。
火器監學院的課程,他有所研究,最後得出結論,絕對是一個通過熟能生巧培養大規模謀略人才的場合。還有那火器,更是不斷降低這士兵的要求。
身高體壯不再是必須的要求,隻要你能按規矩操得了炮,一樣可以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
悲哀啊,以前武人還有驕傲的本錢,等到火器大行其道之後,個人武勇越發變得微不足道。
完顏亮一路向東北而行,轉進至揚州府。
即便是住進裏裏外外翻了幾遍,連耗子都趕盡殺絕的臨時行宮,仍舊覺得不安全,總是夢見火光衝天的火炮,手下謀士勸慰兩日,好生的享用了兩個奚人少女才漸漸安靜下來。漢人,萬萬不敢,萬一是個心有不軌之人,再暗算於他。
心靜,便能思考得失,完顏亮少有才名,也算戎馬半生,自不是個蠢材。
開始反思此次戰敗原因,先是掉進宋軍設置好的陷阱,才使得火炮發揮出最大威力,前有宋軍阻攔,後有長江天塹,實非指揮不利之罪。
若是說起來,也是怪他想著速戰速決,沒有思考太多。
但是,也恨宋人狡詐,竟將此事隱藏如此之深。如若換在平時,隻需一支輕騎從側方襲掉宋人火炮營,哪還容得爾等如此猖狂。
五萬精兵,那可是實打實的敢戰之士啊,每每想到折損五萬,完顏亮都不由痛斷肝腸,恨極了虞允文和梁範。
若就此北歸去收拾完顏雍,又心有不甘,實在矛盾。到時落得兩麵受敵,那可徹底玩完。
多年未有的危局,他重新冷靜下來,眼下,需要仔細謀劃,一步也不能錯,不然,就是萬劫不複之局。
灰溜溜迴去不可,即便走,也要給宋國留份“大禮!”
君王愁則臣子分憂,心腹李通也是連連建言獻策,慫恿完顏亮繼續征宋。
半途而廢形勢隻會愈發糟糕,部族軍有不少親眷都在東京,此時下麵早就暗潮湧動,對完顏亮的不滿到了一定程度,不是紫茸軍尚忠於完顏亮怕早就出大事。
要打,依舊要打,必須挾著勝利之威,殺他完顏庸個措手不及,才能一戰定輸贏。
仔細謀劃後決定改為瓜洲渡江,但是,曆史終於偏離了他的方向。
虞允文早就料敵於先,留下少數人與十數艘戰船,等候李顯忠到來,自己則親率餘部趕赴瓜洲,火炮營被搬上幾艘武裝商船順江而下。
完顏亮並沒有全部前往瓜洲,而是悄悄的留了一部人馬,繼續向前,在瓜洲以東一百裏處,悄悄偷渡。
而如此變故,梁範和虞允文,都不知曉!
江北,皂角林之戰以後已經被金人掌控,尤其是劉錡病情加重,北岸更是丟了所有據點,固守江南。
如此一來,盡管有大江天險,但是金人卻也有更多渡江選擇。
完顏亮大營紮在瓜洲鎮龜山寺。
此番他學聰明了,陣營遠離江邊,並且分的極散,就是擔心火炮再給他們來個嚴重傷害。
放開其他不說,瓜洲風景秀麗,是個臨江作詩的好地方,也有利於指揮、同樣適合鼓舞士氣。
禦駕親征,在完顏阿骨打之後首個。
但是誰都知曉,皇帝不是來犒賞他們的,而是最大的監軍,一個不留神,如何死的都不知道。
但是,改變確確實實發生了,第二日渡江逃迴來的兵士,並未收到懲罰。不隻是完顏亮損失不起,還是完顏庸帶來的壓力。可以肯定的是,對士兵絕非壞事。
……
……
梁範望著剛剛經曆一場驚天大戰漸漸遠去的采石磯,內心有幾分不真實感。
無數在史書上看到的字眼,真真切切發生在眼前,並且還成為其中最重要的參與者。
塑造曆史,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啊……
梁範心中感慨道,以後,進程慢慢改變,能夠用到的曆史知識隻會越來越少……雖然他記住的就沒有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