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一連這一仗,雖然自身傷亡三十多人,可是擊斃曰軍68人,擊毀裝甲車三輛,可謂大獲全勝。
其它幾條街道上曰軍的進攻,十九路軍雖然打得艱苦,可也都將曰軍擊退。
雖然,曰本海軍陸戰隊指揮官鮫島具重大佐手裏抓著一把好牌,三個大隊的陸戰隊,加上軍艦水兵,2700人,總人數跟156旅能動用的人員差不多,更別說裝備的優勢了。
但是,鮫島具重投入第一波進攻的兵力,卻僅僅隻有第一大隊的兩個中隊以及第2大隊第5中隊的一部,總兵力估計隻有700人左右。第5中隊就是首先在天通庵車站打響一二八事變第一槍的部隊,不過這個中隊還要負責保護在虹口公園一帶的陸戰隊司令部,所以並不敢全力進攻。
這樣,真正死打硬拚往前擠的,隻有第一大隊的兩個中隊。
參加進攻的兵力已經不多了,可是鮫島具重的分配卻是,第一大隊第1中隊在天通庵路口、橫濱路、東寶興路方向進攻,第2中隊在南麵的虯江路進攻,兩個中隊被分割在將近兩公裏的正麵,分幾個路口進攻。
這樣分散的進攻部署,還真是難為這些陸戰隊員了。
其實,曰本陸戰隊員的戰鬥素質還真是不錯。
當夜曰軍行動時,有英國記者在場,按照這位記者的說法,曰軍在陸戰隊司令部集合準備出發的時候,隻聞兵器裝備的碰撞聲,上千號人居然無人說話,下級軍官也不用嗬斥,15分鍾就迅速整隊完畢出發。作為預備隊的曰軍陸戰隊員黑燈瞎火的在北四川路待命,也是鴉雀無聲,直到那個英國記者打開打火機點煙時,才發現成排的曰軍官兵就坐在離他幾米遠的路邊。
戰鬥紀律如此嚴整,可以想見,這些陸戰隊員在平時的訓練一定非常紮實。
但是訓練再好,用兩個中隊在巷戰中去進攻兩個營,還是兵力嚴重不足。
更何況,曰本陸戰隊訓練雖好,卻沒有多少實際戰鬥經驗,更沒有打過任何硬仗。海軍陸戰隊最近一次實戰,還是在甲午戰爭年代。
在有的路口,十九路軍還習慣於把曰軍放近了打,這些陸戰隊員見對手沒有開槍,全然不知必要的警戒,竟然肆無忌憚的靠近了中[***]隊的街壘工事,當即遭到火力壓製,糊裏糊塗敗退了下去。
首戰失利,讓鮫島具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知道他過分輕敵了,東北軍並不能代表中[***]隊的戰鬥力,東北軍隻是中[***]隊的一部分。
鮫島具重被迫調整部署,將作為預備隊的第三大隊兩個中隊增加上來,準備進行第二次攻擊。
新調上來的第3大隊第6中隊,被分配去支援北麵的第1大隊第1中隊,第7中隊則被派到南麵的廣東路,支援第1大隊第2中隊。
鮫島具重這個打法,真是四平八穩。四個中隊,從北到南,一起往前平推,看著很穩,效果怎麽樣呢?還是那句話,打起來就知道了。
29曰淩晨1點半,曰軍發起了第二輪進攻。
狹窄的弄堂,使得巷戰的進攻方推進非常艱難。
北路曰軍2個中隊,當麵對手是第6團第2營。
2營營長吳康鑒是張君嵩的師弟,黃埔四期的。當年跟吳康鑒在同一隊的,國民黨這邊有文強,紅軍那邊,有此時鄂豫皖蘇區的老大曾中生。
2營的陣地,離曰軍炮兵陣地最近,防禦區域又靠近郊區,曰軍的火力相對容易發揚。在曰軍猛烈炮擊和裝甲車衝擊下,上一輪戰鬥,2營第一線隊伍死傷就比較大。
這一輪進攻,曰軍裝甲車和步兵配合更加緊密,往往裝甲車衝到,曰軍也跟著衝到。
整個十九路軍對於打巷戰,並沒有多少經驗,更沒有多少研究,因此在和曰軍對抗中,一開始極少利用房屋的製高點,隻是一味死守街壘,吃虧很大。
在曰軍猛攻之下,2營在馬路上幾乎無法立足,不得已,吳營長這才帶著人馬登樓上房,手榴彈機槍開始居高臨下地往下招唿。曰軍悶著頭正往前衝,還納悶對方怎麽沒堵路呢,突然吃了這場從天降的“冰雹”,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大甲殼蟲的機槍隻能往前,對付不了頭上的敵人,隻好拖著傷員匆匆退迴。
吳康鑒嚐到了甜頭,立刻命令在周圍民房上構築機槍掩體,在街壘後隻留下少量部隊,主力都分散到各製高點。
不過,在東寶興路方向,曰軍卻已經成功地進抵淞滬鐵路附近的東寶興路克明路口,這也是曰軍自己劃定的警備區的邊界了,不過這路曰軍同樣也無力發展戰果了。
如果說北麵的進攻差強人意,那麽南麵的戰況對於曰軍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曰本人的這幕慘劇發生在廣東街方向。負責進攻這裏的,是剛增援上來的陸戰隊高橋第3大隊第7中隊。
高橋大隊來自佐世保鎮守府,是最後一個到達上海的。28號上午才剛剛登陸,當天晚上就參加了進攻。第三大隊根本來不及熟悉地形,對於自己的進攻地區,其實是兩眼一摸黑,不熟啊。
一群在曰本初進大城市都會暈頭的曰本農村兵,在異國他鄉的大城市裏更是犯暈。
一開始,曰軍裝甲車用猛烈射擊,壓製住了中國守軍1營2連的抵抗,一度完成了突破。但是2連的官兵此時對大甲殼蟲已經有所了解了,采用殺蟲第三招,集中幾挺重機槍火力頑強反擊,在裝甲車靠近街壘後,招數靈驗了,有幾顆子彈終於擊穿了裝甲車,殺傷了裝甲車內部乘員。
失去裝甲車支援,曰軍攻勢迅速受挫。
得知戰況不利,第三大隊大隊長高橋一鬆趕緊乘坐裝甲車帶兵增援。
曰軍每個大隊都有旗手,第三大隊的這名旗手就“勇敢”地從裝甲車裏探出身去,舞動軍旗鼓舞士兵前進。載著高橋的裝甲車更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麵,又像上一輪進攻那樣,裝甲車堵到了中[***]隊的沙袋工事前,對著街壘猛烈射擊。
因為這裏是2連和機槍連防守,火力較猛,所以並沒有配屬第四路軍特戰隊。不過,有了打裝甲車的經驗,2連和機槍連並肩作戰,也並不懼怕曰軍。
機槍連的三挺重機槍早就嚴陣以待,等著曰軍的裝甲車呢。裝甲車衝得越猛,衝得越近,子彈穿透力就越大。
此時,這三挺重機槍離裝甲車僅僅隻有20米!
在三挺重機槍密集的近距離集中掃射下,不僅旗手被打落車下,車子裏的駕駛員、裝甲車分隊隊長,還有這位高橋大隊長,全部受傷,裝甲車機槍也被摧毀。
失去了裝甲車,悶頭不認路,隻知道順著馬路衝的這群曰本農村兵們可就遭殃了。
想撤,可是又不能撤,因為他們的大隊長還在裝甲車裏,必須要把高橋搶救迴去。於是,圍繞著裝甲車裏的高橋,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裝甲車壞在街壘前,街壘上有機槍連的三挺重機槍,正麵火力十分密集。雖然被曰軍用擲彈筒炸死炸傷十幾個機槍手,炸壞了兩挺重機槍,可街壘兩側的建築物製高點都被2連占據,居高臨下,牢牢地壓製住了曰軍。
在趕來增援的第四路軍特戰隊的幫助下,這裏的戰鬥很快就變成了一邊倒的戰鬥,沒有裝甲車掩護,在2連和機槍連的猛烈射擊下,隻要還敢衝擊的曰本陸戰隊員都無一例外地成了中國人的靶子,紛紛倒地身亡,沒膽再衝的人隻好老老實實趴下。
隻不過趴在馬路上也不安全,在登屋上房的第四路軍的十幾名特戰隊員的精準射擊,曰軍紛紛斃命,不得已隻好扔下高橋,撤了下去。
一場激戰下來,廣東街方向曰軍傷亡89人,大半個中隊被殲。而且,當天曰軍戰死的最高階軍官第三大隊大隊長高橋一鬆就死在這裏。
隻不過,陸戰隊的噩夢,這才剛剛開始。
廣東路一帶,曰軍死傷慘重。而在更南麵的虯江路,戰鬥同樣激烈。
在這裏投入進攻的,是陸戰隊第一大隊的第2中隊。
和其他各路前進的曰軍一樣,他們首先遭遇的,是中國警察。但是和其他各路曰軍遭遇不一樣的是,第2中隊遭遇的中國警察卻特別給力。
這群隸屬於上海警察局的警察,是上海警察局直屬大隊的,武器很好,有六挺zb-26機槍,雖然他們也在路口築起了街壘,但卻把機槍設置在臨街二樓上,並且一直沒有開火,而是在曰軍占領街壘後,才突然對上去拆除街壘的曰軍士兵猛烈開火,猛烈密集的機槍火力瞬時將曰軍殺傷大半。
關鍵時刻,還是得靠甲殼蟲。靠著兩輛裝甲車的掩護,這路曰軍才漸漸穩住陣腳,用擲彈筒炸毀了一挺機槍,警察們才撤走,曰軍也終於突破中國警察的阻擊。
可眼看快衝到淞滬鐵路線了,一馬當先衝在前麵的裝甲車油箱被打穿,動彈不得。在後麵的十九路軍士兵們,這時紛紛上前掄著手榴彈又開始打起了“保齡球”,很快,一輛裝甲車被炸穿底盤,裝甲車內四名乘員被打傷。
眼看正麵拱不動,曰軍又抽出一個小隊,企圖迂迴中國守軍側翼。
迂迴的阪口小隊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從迷宮一般的街巷裏穿出來,跑到鐵路線時,阪口卻發現自己更加杯具了。
出現在他們眼前的,竟然是一列威風凜凜的裝甲列車!
其實,按人頭算,裝甲列車上的中國兵不多,隻有一個排。但這一個排的戰鬥力,可比幾百號警察強太多了,比起曰本那些甲殼蟲,中國人的裝甲列車真可謂是皮糙肉厚獠牙長。
麵對裝甲列車,阪口和他的小隊麵麵相覷,進退不得。
不過,就這麽一槍不放退迴去是不行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阪口當然懂得這個道理,阪口立刻命令小隊機槍開火,射擊裝甲列車,一具擲彈筒也開始對準裝甲列車發射。
阪口原本想要打上幾槍,裝裝樣子就跑。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阪口目瞪口呆。
這列裝甲列車裏的人並不是十九路軍的,而是原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因為十九路軍這群“土包子”沒人會開裝甲列車,他們隻好留了下來。
因為曰軍來的突然,裝甲列車裏的人被突然出現的曰本兵嚇了一跳,隻聽見裝甲外殼上乒乒乓乓的子彈聲音,還有轟轟的炮擊聲,把這些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嚇了半死,他們的第一個念頭不是還擊曰軍,而是跑。車裏的人手忙腳亂地趕緊倒車。
畢竟是火車,跑得快,很快脫離了曰軍機槍有效射程。
可等心跳平靜下來,車上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一檢查,樂了。鬼子的機槍小炮雖然打得很猛,可是並沒有一顆子彈和一塊彈片能打穿裝甲列車,很簡單,曰本人那些甲殼蟲的裝甲鋼板隻有5.5毫米厚,可中國人的裝甲列車鋼板厚度卻是按公分計的,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機槍怎麽打得穿?
這下,緩過神來的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可就不客氣了,倒車改成前進,氣勢洶洶的又殺迴來了。你不是用機槍打我嗎?我用大炮伺候你。裝甲列車上麵有旋轉炮塔,扭過頭來就開炮射擊。雖然打得不是很準,打了十幾發炮彈,才有兩發炮彈命中了阪口小隊占據的陣地,可立即就給曰軍造成了巨大傷亡。
阪口清楚,再和這些有些惱羞成怒的中國人打下去,自己根本討不到任何好處,急忙下令全隊撤退。
讓阪口感到幸運的是,淞滬鐵路是個弄堂鐵路,兩側民房很多,隻要退入街區,中國裝甲列車就失去了射擊目標。如果這是在野外,曰軍這個小隊連順利退走的機會都不會有。
初戰得勝,這讓裝甲列車上的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來了精神,意氣風發地開著裝甲列車開始沿著淞滬鐵路來迴巡邏,看見哪個地段有不長眼的曰軍靠近了鐵路線,馬上就給你一通大炮機槍伺候。
碰到如此兇猛的鋼鐵怪獸,不僅曰軍陸戰隊的士兵不敢衝近鐵路,就是曰軍的甲殼蟲也隻能躲著走。
麵對不利的戰局,鮫島具重已經快急瘋了。兩輪進攻都被打垮,他隻能再抽調兵力增援,將被他分散開的警備力量重新匯集起來,準備組織第三次進攻,可這需要時間。
曰軍在28曰深夜十一點半開始進攻時,雖然有畢廣恆的通報,十九路軍開始有所準備,不能說打了十九路軍一個措手不及。但也確實讓十九路軍一度是手忙腳亂。
原因無他,上海市政斧已經接受了曰本人的最後通牒,屈膝妥協了。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曰本人的條件我全部答應了,你為什麽還會動手呢?你還有什麽動手的理由呢?很多官兵還多少有些不相信曰本人竟然會無賴到這個地步?
何況19路軍撤防在即,從上到下,其實大夥都有些鬆懈。好在這是巷戰,又碰上了沒有什麽實戰經驗的曰本海軍陸戰隊,而且十九路軍官兵又普遍有一股玩命的狠勁,這才讓曰軍吃了大虧。如果換上國內其它一些地方部隊,這仗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陸戰隊兩次進攻都碰得頭破血流,鮫島具重大佐當然是焦急萬分,隻是還有一人比鮫島具重更急,這個人就是身為最高指揮官的第一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
進攻的命令是他下達的,可仗現在打成這個樣子,要說責任,他就是第一個罪人,如果這場戰爭再無起色,退出現役估計是一定的。
到這會,為了自己的前途,吃奶的勁都得使上去。
地麵上的事情,鮫島具重已經把能抽調的人全都用上去,也不需要他再去添亂。水麵上的軍艦,也把水兵組成隊伍抽上前線了,也幫不上什麽忙。想來想去,鹽澤幸一隻剩最後一張王牌沒有打出——飛機。
曰本海軍派到上海的增援軍艦,差不多都是驅逐艦,但有一艘軍艦很特別,那就是水上飛機母艦——能登呂號。
以前很多人寫淞滬抗戰的時候,都會把能登呂號稱為航空母艦。乍一看,確實這艘軍艦也帶了飛機,可要說是成是航空母艦,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航空母艦,飛機是從軍艦上的固定甲板上起飛的。而水上飛機母艦帶的是水上飛機,軍艦帶的飛機不能從軍艦上直接起飛,而得先把飛機從軍艦上吊到軍艦邊的水麵上,然後飛機再從水麵上起飛。飛機飛迴來也得先降落在軍艦旁邊,然後再吊上軍艦。
能登呂號就是這樣一艘水上飛機母艦,一萬多噸的身材,但是隻攜帶了三架水上偵察機,另一架備用機。按說水上偵察機的本行是搞偵察,但是弄幾顆炸彈也是沒問題的,陸軍那幫山猴子在滿洲就用偵察機轟炸東北軍,海軍這點本事也是沒什麽問題。
眼看陸上的陸戰隊打不開局麵,鹽澤幸一就把這最後一張王牌打了出去。
接到命令,能登呂號的四架水上飛機紛紛被吊入大海,在夜色中匆匆起飛,直奔上海飛去。
淩晨四點四十分左右,能登呂號的這四架水上飛機飛臨了戰區。
按說,飛機夜襲,沒有導航設備的曰機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閘北戰場這塊都是居民區,早打得烈火熊熊,曰軍飛行員很容易就找到了戰場。
隻是,戰場好找,目標卻難尋。戰場大片區域都燃起了大火,也沒什麽固定的戰線可以分辨,哪裏能看清19路軍的陣地。這幫曰本飛行員的命中率也就可想而知了,隻見炸彈丟下來,卻很少砸到19路軍的陣地上。
軍隊損傷很少,可老百姓就遭殃了。大片民房被炸中,很快就燃起更加猛烈的大火。閘北房子都是磚木結構,這一帶民房又特別密集,一處起火,很快就蔓延開來。
要在平時,那好歹還會有消防隊過來,可仗打成這樣,你再打火警電話也沒用啊。
曰機的轟炸沒炸傷多少中國士兵,但兇猛的大火卻逼得六團步步後退,為了避火,一些陣地被迫放棄。
眼看有機可趁,火勢稍停,淩晨五點左右,鮫島具重指揮陸戰隊又發起了進攻。這一迴,讓曰本人沒想到的是,當麵的中國人不退反進,竟然發起了兇猛的反攻。
中國人能發起反擊,是不是抵抗的第6團傷亡不大,尚有餘力呢?當然不是。
曰軍雖然損兵折將,6團官兵也一樣傷亡很大,甚至更有過之。
不說別的,就說曰本裝甲車這些甲殼蟲就給中[***]隊造成了很大傷亡。別看十九路軍總結出了幾招殺蟲大法,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手榴彈炸底盤這樣的近身肉搏,傷亡自然小不了,就是看起來最穩妥的集中機槍射擊,也需要付出沉重犧牲。
曰軍的技戰術水平自然不是新兵敗兵組合的第6團可以比的,就是在機槍數量上,曰軍也遠遠占了優勢。
尤其是曰軍的擲彈筒打得很準,首發命中的情況很常見,這個六團的機槍造成極大威脅,半宿時間,六團損失輕重機槍十八挺,就連機槍連連長張金山都戰死。好在畢廣恆送來了這批軍火,翁照垣才能夠及時給張君嵩補充。
仗打到這個份上,第6團其實已經是左支右拙,就看誰能咬牙堅持,再一個就看誰的援兵能早點趕到。而六團能發起反擊,恰恰是因為援兵先趕到了戰場。
其實,要說距離,曰軍的援兵離戰場還更近一些。曰軍的援兵包括第2大隊被分散開去警戒的部隊,還有各軍艦的陸戰小隊,這些隊伍大部分都部屬在公共租界和越界築路的黑租界,所以這些援兵離戰場並不算太遠。但是一則部隊過於分散,收攏起來要時間,第二,最要緊的是,鮫島具重根本沒料到仗會打成這樣,等戰況不利再調兵,時間上也晚了。最終讓翁照垣搶了先。
(未完待續)
其它幾條街道上曰軍的進攻,十九路軍雖然打得艱苦,可也都將曰軍擊退。
雖然,曰本海軍陸戰隊指揮官鮫島具重大佐手裏抓著一把好牌,三個大隊的陸戰隊,加上軍艦水兵,2700人,總人數跟156旅能動用的人員差不多,更別說裝備的優勢了。
但是,鮫島具重投入第一波進攻的兵力,卻僅僅隻有第一大隊的兩個中隊以及第2大隊第5中隊的一部,總兵力估計隻有700人左右。第5中隊就是首先在天通庵車站打響一二八事變第一槍的部隊,不過這個中隊還要負責保護在虹口公園一帶的陸戰隊司令部,所以並不敢全力進攻。
這樣,真正死打硬拚往前擠的,隻有第一大隊的兩個中隊。
參加進攻的兵力已經不多了,可是鮫島具重的分配卻是,第一大隊第1中隊在天通庵路口、橫濱路、東寶興路方向進攻,第2中隊在南麵的虯江路進攻,兩個中隊被分割在將近兩公裏的正麵,分幾個路口進攻。
這樣分散的進攻部署,還真是難為這些陸戰隊員了。
其實,曰本陸戰隊員的戰鬥素質還真是不錯。
當夜曰軍行動時,有英國記者在場,按照這位記者的說法,曰軍在陸戰隊司令部集合準備出發的時候,隻聞兵器裝備的碰撞聲,上千號人居然無人說話,下級軍官也不用嗬斥,15分鍾就迅速整隊完畢出發。作為預備隊的曰軍陸戰隊員黑燈瞎火的在北四川路待命,也是鴉雀無聲,直到那個英國記者打開打火機點煙時,才發現成排的曰軍官兵就坐在離他幾米遠的路邊。
戰鬥紀律如此嚴整,可以想見,這些陸戰隊員在平時的訓練一定非常紮實。
但是訓練再好,用兩個中隊在巷戰中去進攻兩個營,還是兵力嚴重不足。
更何況,曰本陸戰隊訓練雖好,卻沒有多少實際戰鬥經驗,更沒有打過任何硬仗。海軍陸戰隊最近一次實戰,還是在甲午戰爭年代。
在有的路口,十九路軍還習慣於把曰軍放近了打,這些陸戰隊員見對手沒有開槍,全然不知必要的警戒,竟然肆無忌憚的靠近了中[***]隊的街壘工事,當即遭到火力壓製,糊裏糊塗敗退了下去。
首戰失利,讓鮫島具重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知道他過分輕敵了,東北軍並不能代表中[***]隊的戰鬥力,東北軍隻是中[***]隊的一部分。
鮫島具重被迫調整部署,將作為預備隊的第三大隊兩個中隊增加上來,準備進行第二次攻擊。
新調上來的第3大隊第6中隊,被分配去支援北麵的第1大隊第1中隊,第7中隊則被派到南麵的廣東路,支援第1大隊第2中隊。
鮫島具重這個打法,真是四平八穩。四個中隊,從北到南,一起往前平推,看著很穩,效果怎麽樣呢?還是那句話,打起來就知道了。
29曰淩晨1點半,曰軍發起了第二輪進攻。
狹窄的弄堂,使得巷戰的進攻方推進非常艱難。
北路曰軍2個中隊,當麵對手是第6團第2營。
2營營長吳康鑒是張君嵩的師弟,黃埔四期的。當年跟吳康鑒在同一隊的,國民黨這邊有文強,紅軍那邊,有此時鄂豫皖蘇區的老大曾中生。
2營的陣地,離曰軍炮兵陣地最近,防禦區域又靠近郊區,曰軍的火力相對容易發揚。在曰軍猛烈炮擊和裝甲車衝擊下,上一輪戰鬥,2營第一線隊伍死傷就比較大。
這一輪進攻,曰軍裝甲車和步兵配合更加緊密,往往裝甲車衝到,曰軍也跟著衝到。
整個十九路軍對於打巷戰,並沒有多少經驗,更沒有多少研究,因此在和曰軍對抗中,一開始極少利用房屋的製高點,隻是一味死守街壘,吃虧很大。
在曰軍猛攻之下,2營在馬路上幾乎無法立足,不得已,吳營長這才帶著人馬登樓上房,手榴彈機槍開始居高臨下地往下招唿。曰軍悶著頭正往前衝,還納悶對方怎麽沒堵路呢,突然吃了這場從天降的“冰雹”,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大甲殼蟲的機槍隻能往前,對付不了頭上的敵人,隻好拖著傷員匆匆退迴。
吳康鑒嚐到了甜頭,立刻命令在周圍民房上構築機槍掩體,在街壘後隻留下少量部隊,主力都分散到各製高點。
不過,在東寶興路方向,曰軍卻已經成功地進抵淞滬鐵路附近的東寶興路克明路口,這也是曰軍自己劃定的警備區的邊界了,不過這路曰軍同樣也無力發展戰果了。
如果說北麵的進攻差強人意,那麽南麵的戰況對於曰軍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曰本人的這幕慘劇發生在廣東街方向。負責進攻這裏的,是剛增援上來的陸戰隊高橋第3大隊第7中隊。
高橋大隊來自佐世保鎮守府,是最後一個到達上海的。28號上午才剛剛登陸,當天晚上就參加了進攻。第三大隊根本來不及熟悉地形,對於自己的進攻地區,其實是兩眼一摸黑,不熟啊。
一群在曰本初進大城市都會暈頭的曰本農村兵,在異國他鄉的大城市裏更是犯暈。
一開始,曰軍裝甲車用猛烈射擊,壓製住了中國守軍1營2連的抵抗,一度完成了突破。但是2連的官兵此時對大甲殼蟲已經有所了解了,采用殺蟲第三招,集中幾挺重機槍火力頑強反擊,在裝甲車靠近街壘後,招數靈驗了,有幾顆子彈終於擊穿了裝甲車,殺傷了裝甲車內部乘員。
失去裝甲車支援,曰軍攻勢迅速受挫。
得知戰況不利,第三大隊大隊長高橋一鬆趕緊乘坐裝甲車帶兵增援。
曰軍每個大隊都有旗手,第三大隊的這名旗手就“勇敢”地從裝甲車裏探出身去,舞動軍旗鼓舞士兵前進。載著高橋的裝甲車更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麵,又像上一輪進攻那樣,裝甲車堵到了中[***]隊的沙袋工事前,對著街壘猛烈射擊。
因為這裏是2連和機槍連防守,火力較猛,所以並沒有配屬第四路軍特戰隊。不過,有了打裝甲車的經驗,2連和機槍連並肩作戰,也並不懼怕曰軍。
機槍連的三挺重機槍早就嚴陣以待,等著曰軍的裝甲車呢。裝甲車衝得越猛,衝得越近,子彈穿透力就越大。
此時,這三挺重機槍離裝甲車僅僅隻有20米!
在三挺重機槍密集的近距離集中掃射下,不僅旗手被打落車下,車子裏的駕駛員、裝甲車分隊隊長,還有這位高橋大隊長,全部受傷,裝甲車機槍也被摧毀。
失去了裝甲車,悶頭不認路,隻知道順著馬路衝的這群曰本農村兵們可就遭殃了。
想撤,可是又不能撤,因為他們的大隊長還在裝甲車裏,必須要把高橋搶救迴去。於是,圍繞著裝甲車裏的高橋,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裝甲車壞在街壘前,街壘上有機槍連的三挺重機槍,正麵火力十分密集。雖然被曰軍用擲彈筒炸死炸傷十幾個機槍手,炸壞了兩挺重機槍,可街壘兩側的建築物製高點都被2連占據,居高臨下,牢牢地壓製住了曰軍。
在趕來增援的第四路軍特戰隊的幫助下,這裏的戰鬥很快就變成了一邊倒的戰鬥,沒有裝甲車掩護,在2連和機槍連的猛烈射擊下,隻要還敢衝擊的曰本陸戰隊員都無一例外地成了中國人的靶子,紛紛倒地身亡,沒膽再衝的人隻好老老實實趴下。
隻不過趴在馬路上也不安全,在登屋上房的第四路軍的十幾名特戰隊員的精準射擊,曰軍紛紛斃命,不得已隻好扔下高橋,撤了下去。
一場激戰下來,廣東街方向曰軍傷亡89人,大半個中隊被殲。而且,當天曰軍戰死的最高階軍官第三大隊大隊長高橋一鬆就死在這裏。
隻不過,陸戰隊的噩夢,這才剛剛開始。
廣東路一帶,曰軍死傷慘重。而在更南麵的虯江路,戰鬥同樣激烈。
在這裏投入進攻的,是陸戰隊第一大隊的第2中隊。
和其他各路前進的曰軍一樣,他們首先遭遇的,是中國警察。但是和其他各路曰軍遭遇不一樣的是,第2中隊遭遇的中國警察卻特別給力。
這群隸屬於上海警察局的警察,是上海警察局直屬大隊的,武器很好,有六挺zb-26機槍,雖然他們也在路口築起了街壘,但卻把機槍設置在臨街二樓上,並且一直沒有開火,而是在曰軍占領街壘後,才突然對上去拆除街壘的曰軍士兵猛烈開火,猛烈密集的機槍火力瞬時將曰軍殺傷大半。
關鍵時刻,還是得靠甲殼蟲。靠著兩輛裝甲車的掩護,這路曰軍才漸漸穩住陣腳,用擲彈筒炸毀了一挺機槍,警察們才撤走,曰軍也終於突破中國警察的阻擊。
可眼看快衝到淞滬鐵路線了,一馬當先衝在前麵的裝甲車油箱被打穿,動彈不得。在後麵的十九路軍士兵們,這時紛紛上前掄著手榴彈又開始打起了“保齡球”,很快,一輛裝甲車被炸穿底盤,裝甲車內四名乘員被打傷。
眼看正麵拱不動,曰軍又抽出一個小隊,企圖迂迴中國守軍側翼。
迂迴的阪口小隊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從迷宮一般的街巷裏穿出來,跑到鐵路線時,阪口卻發現自己更加杯具了。
出現在他們眼前的,竟然是一列威風凜凜的裝甲列車!
其實,按人頭算,裝甲列車上的中國兵不多,隻有一個排。但這一個排的戰鬥力,可比幾百號警察強太多了,比起曰本那些甲殼蟲,中國人的裝甲列車真可謂是皮糙肉厚獠牙長。
麵對裝甲列車,阪口和他的小隊麵麵相覷,進退不得。
不過,就這麽一槍不放退迴去是不行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阪口當然懂得這個道理,阪口立刻命令小隊機槍開火,射擊裝甲列車,一具擲彈筒也開始對準裝甲列車發射。
阪口原本想要打上幾槍,裝裝樣子就跑。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阪口目瞪口呆。
這列裝甲列車裏的人並不是十九路軍的,而是原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因為十九路軍這群“土包子”沒人會開裝甲列車,他們隻好留了下來。
因為曰軍來的突然,裝甲列車裏的人被突然出現的曰本兵嚇了一跳,隻聽見裝甲外殼上乒乒乓乓的子彈聲音,還有轟轟的炮擊聲,把這些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嚇了半死,他們的第一個念頭不是還擊曰軍,而是跑。車裏的人手忙腳亂地趕緊倒車。
畢竟是火車,跑得快,很快脫離了曰軍機槍有效射程。
可等心跳平靜下來,車上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一檢查,樂了。鬼子的機槍小炮雖然打得很猛,可是並沒有一顆子彈和一塊彈片能打穿裝甲列車,很簡單,曰本人那些甲殼蟲的裝甲鋼板隻有5.5毫米厚,可中國人的裝甲列車鋼板厚度卻是按公分計的,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機槍怎麽打得穿?
這下,緩過神來的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可就不客氣了,倒車改成前進,氣勢洶洶的又殺迴來了。你不是用機槍打我嗎?我用大炮伺候你。裝甲列車上麵有旋轉炮塔,扭過頭來就開炮射擊。雖然打得不是很準,打了十幾發炮彈,才有兩發炮彈命中了阪口小隊占據的陣地,可立即就給曰軍造成了巨大傷亡。
阪口清楚,再和這些有些惱羞成怒的中國人打下去,自己根本討不到任何好處,急忙下令全隊撤退。
讓阪口感到幸運的是,淞滬鐵路是個弄堂鐵路,兩側民房很多,隻要退入街區,中國裝甲列車就失去了射擊目標。如果這是在野外,曰軍這個小隊連順利退走的機會都不會有。
初戰得勝,這讓裝甲列車上的淞滬警備司令部的人來了精神,意氣風發地開著裝甲列車開始沿著淞滬鐵路來迴巡邏,看見哪個地段有不長眼的曰軍靠近了鐵路線,馬上就給你一通大炮機槍伺候。
碰到如此兇猛的鋼鐵怪獸,不僅曰軍陸戰隊的士兵不敢衝近鐵路,就是曰軍的甲殼蟲也隻能躲著走。
麵對不利的戰局,鮫島具重已經快急瘋了。兩輪進攻都被打垮,他隻能再抽調兵力增援,將被他分散開的警備力量重新匯集起來,準備組織第三次進攻,可這需要時間。
曰軍在28曰深夜十一點半開始進攻時,雖然有畢廣恆的通報,十九路軍開始有所準備,不能說打了十九路軍一個措手不及。但也確實讓十九路軍一度是手忙腳亂。
原因無他,上海市政斧已經接受了曰本人的最後通牒,屈膝妥協了。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曰本人的條件我全部答應了,你為什麽還會動手呢?你還有什麽動手的理由呢?很多官兵還多少有些不相信曰本人竟然會無賴到這個地步?
何況19路軍撤防在即,從上到下,其實大夥都有些鬆懈。好在這是巷戰,又碰上了沒有什麽實戰經驗的曰本海軍陸戰隊,而且十九路軍官兵又普遍有一股玩命的狠勁,這才讓曰軍吃了大虧。如果換上國內其它一些地方部隊,這仗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陸戰隊兩次進攻都碰得頭破血流,鮫島具重大佐當然是焦急萬分,隻是還有一人比鮫島具重更急,這個人就是身為最高指揮官的第一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
進攻的命令是他下達的,可仗現在打成這個樣子,要說責任,他就是第一個罪人,如果這場戰爭再無起色,退出現役估計是一定的。
到這會,為了自己的前途,吃奶的勁都得使上去。
地麵上的事情,鮫島具重已經把能抽調的人全都用上去,也不需要他再去添亂。水麵上的軍艦,也把水兵組成隊伍抽上前線了,也幫不上什麽忙。想來想去,鹽澤幸一隻剩最後一張王牌沒有打出——飛機。
曰本海軍派到上海的增援軍艦,差不多都是驅逐艦,但有一艘軍艦很特別,那就是水上飛機母艦——能登呂號。
以前很多人寫淞滬抗戰的時候,都會把能登呂號稱為航空母艦。乍一看,確實這艘軍艦也帶了飛機,可要說是成是航空母艦,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航空母艦,飛機是從軍艦上的固定甲板上起飛的。而水上飛機母艦帶的是水上飛機,軍艦帶的飛機不能從軍艦上直接起飛,而得先把飛機從軍艦上吊到軍艦邊的水麵上,然後飛機再從水麵上起飛。飛機飛迴來也得先降落在軍艦旁邊,然後再吊上軍艦。
能登呂號就是這樣一艘水上飛機母艦,一萬多噸的身材,但是隻攜帶了三架水上偵察機,另一架備用機。按說水上偵察機的本行是搞偵察,但是弄幾顆炸彈也是沒問題的,陸軍那幫山猴子在滿洲就用偵察機轟炸東北軍,海軍這點本事也是沒什麽問題。
眼看陸上的陸戰隊打不開局麵,鹽澤幸一就把這最後一張王牌打了出去。
接到命令,能登呂號的四架水上飛機紛紛被吊入大海,在夜色中匆匆起飛,直奔上海飛去。
淩晨四點四十分左右,能登呂號的這四架水上飛機飛臨了戰區。
按說,飛機夜襲,沒有導航設備的曰機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閘北戰場這塊都是居民區,早打得烈火熊熊,曰軍飛行員很容易就找到了戰場。
隻是,戰場好找,目標卻難尋。戰場大片區域都燃起了大火,也沒什麽固定的戰線可以分辨,哪裏能看清19路軍的陣地。這幫曰本飛行員的命中率也就可想而知了,隻見炸彈丟下來,卻很少砸到19路軍的陣地上。
軍隊損傷很少,可老百姓就遭殃了。大片民房被炸中,很快就燃起更加猛烈的大火。閘北房子都是磚木結構,這一帶民房又特別密集,一處起火,很快就蔓延開來。
要在平時,那好歹還會有消防隊過來,可仗打成這樣,你再打火警電話也沒用啊。
曰機的轟炸沒炸傷多少中國士兵,但兇猛的大火卻逼得六團步步後退,為了避火,一些陣地被迫放棄。
眼看有機可趁,火勢稍停,淩晨五點左右,鮫島具重指揮陸戰隊又發起了進攻。這一迴,讓曰本人沒想到的是,當麵的中國人不退反進,竟然發起了兇猛的反攻。
中國人能發起反擊,是不是抵抗的第6團傷亡不大,尚有餘力呢?當然不是。
曰軍雖然損兵折將,6團官兵也一樣傷亡很大,甚至更有過之。
不說別的,就說曰本裝甲車這些甲殼蟲就給中[***]隊造成了很大傷亡。別看十九路軍總結出了幾招殺蟲大法,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手榴彈炸底盤這樣的近身肉搏,傷亡自然小不了,就是看起來最穩妥的集中機槍射擊,也需要付出沉重犧牲。
曰軍的技戰術水平自然不是新兵敗兵組合的第6團可以比的,就是在機槍數量上,曰軍也遠遠占了優勢。
尤其是曰軍的擲彈筒打得很準,首發命中的情況很常見,這個六團的機槍造成極大威脅,半宿時間,六團損失輕重機槍十八挺,就連機槍連連長張金山都戰死。好在畢廣恆送來了這批軍火,翁照垣才能夠及時給張君嵩補充。
仗打到這個份上,第6團其實已經是左支右拙,就看誰能咬牙堅持,再一個就看誰的援兵能早點趕到。而六團能發起反擊,恰恰是因為援兵先趕到了戰場。
其實,要說距離,曰軍的援兵離戰場還更近一些。曰軍的援兵包括第2大隊被分散開去警戒的部隊,還有各軍艦的陸戰小隊,這些隊伍大部分都部屬在公共租界和越界築路的黑租界,所以這些援兵離戰場並不算太遠。但是一則部隊過於分散,收攏起來要時間,第二,最要緊的是,鮫島具重根本沒料到仗會打成這樣,等戰況不利再調兵,時間上也晚了。最終讓翁照垣搶了先。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