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周王、彭王,像極了一群小孩子在玩過家家的遊戲。鄭晟不知彭瑩玉初始的意圖是讓周子旺稱帝,隻是時間上沒來得及——官軍沒讓他們攻破袁州。
這是一場與強大帝國的戰爭,容不下一點錯誤和憐憫。他目送王中坤像隻帝企鵝的背影離開,“周王的事情到我們這裏,就算是結束吧,師兄在天之靈會認同我的所作所為。”
當然,他的舉措不需要誰的認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彭祖師遲早會迴來的,況天也會迴來,他接手了一支垂死的彌勒教軍,他們都是彭祖師的徒子徒孫。但羅霄山的基業與那些人無關,他們可以並肩作戰,但鄭晟絕不能容忍誰來破壞自己的事業,彭祖師也不行。
這個冬天是聖教入山來感覺最好的時候,許多人都產生了一種錯覺,他們成了羅霄山的主人。但鄭晟明白,他們裏那個目標還遠。但有件事是真實的,他在下坪的威望無與倫比,勝利之後,誰也不敢違抗他的命令。
兩天後,下坪寨中人都知道了,周子旺的兒子周順將拜鄭香主為義父。
鄭晟沒有花心思去推動此事,把自己的意圖告訴王中坤後,便在坐等消息。有人執拗,便有人識時務。彌勒教中有冥頑不化的人,他沒有耐心等跟不上的人。正如他所說,造反之路,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千百年來,都是如此,每逢亂世,群雄並起,在中原這片土地上,最終隻有一個王者,凡是隻想割據一隅的都沒有好下場。
至正六年冬天最寒冷的時候,下坪寨內殺豬宰羊,舉行鄭晟收義子的儀式。
山賊們不明白這件事的意義,他們隻要看見寨子裏又殺豬了,知道又快有肉吃了。迄今為止,寨子裏都是如此,殺豬宰羊,人人有份。
彌勒教人的感覺完全不同,有人如釋重負,有人心有不甘。
辰時,下坪寨議事廳。
周順換了一身嶄新的布衣,他今年九歲,但經曆的事情是許多人好幾輩子都不會遇見。也許不是因為天氣寒冷,他的臉長久保持著蒼白,身體遠比不上小夥伴秦十一強壯。周才德像個貼身侍衛緊緊的跟在他身後,充當他堅實的後盾。
王中坤從迴廊上走下來,行聖火禮:“周堂主,各位堂主都到了,裏麵請。”
周才德看了看周順,腳下沒有動,“我就跟在少爺後麵。”
王中坤知道他對此事十分不滿,但周才德就是周才德,不是那種會站出來振臂一唿的人,否則他不會與親手殺死他哥哥的人並肩作戰。王中坤能看透的事情,那位精明的鄭郎中當然也明白,“少爺到了,大禮就要開始,堂主都要入議事廳觀禮。”
周順扭過頭:“二哥,你進去吧。”
“少爺。”周才德從心底為周順委屈。
周順嘴角彎彎,笑著說:“能拜香主為義父,陪在香主身邊戰鬥,是許多人的期盼的事情啊。”
周才德在心裏唿喊:“可以你不是一般人,你是周王的兒子。”
“進去吧,”周順推了推他,完全沒有周王世子的覺悟。正如鄭晟所料,那個周王世子不過是看不慣他改彌勒教規矩的人強加在周順身上的。
外麵陽光明亮,議事廳裏點燃了八根火把。周才德跟著王中坤走入議事廳,諸位香主分左右坐定,貼牆站立了十幾個壯碩的持刀的侍衛。鄭晟坐在高台的座椅上,俯覽整個議事廳。
周順從門口走進來,站在通往主座的道路,八歲的少年有點局促。在周家堡時,他躲藏在父親的羽翼下;周家堡被屠殺後,他一直藏在陰影裏,現在他有了一個舞台。
王中坤站在台階下,向兩側堂主合腕,朗聲道:“聖教舉事,周王慘死,香主在袁州親眼目睹蒙古人殘害周王,毅然走進羅霄山,立誓為死難教眾報仇,驅走韃虜。今周王之子周順受香主感召,拜香主為義父。”
廳內無人說話,鄭晟站起來,慢慢走下台階,一直走到周順對麵一丈開外。
王中坤急唿:“請公子行跪拜禮。”
周順屈膝跪下,以頭叩地,用很低微的聲音道:“義父。”他有點不習慣,剛開始叫另一個人為父親都會如此。時間久了,便習以為常。
鄭晟伸手把他扶起來,臉上的笑容如當初在床邊照顧患病的孩童一般和善,“我們都是以聖教為家的人。”
“義父。”周順笑起來。大廳中有人看見他的笑容很不舒服。
鄭晟抬起雙臂:“我們都是以聖教為家的人,聖教弟子親如父母兄弟,師兄在天之靈把周順交給我,我此生必定會繼承師兄的遺願驅走韃虜。若違此言,叫我萬箭穿心,不得好死。”他大聲發出毒誓,讓旁觀的幾位堂主膽戰心驚。
“聖教的第一要務是驅走韃虜,恢複漢人江山,凡誌同道合者,都是我們的朋友。”
鄭晟牽著周順一步步走上台階。他此舉有點無恥,但為了順利完成對袁州彌勒教整合,做什麽都是值得的。周王的兒子拜他為義父,即使彭祖師歸來,他也有了在袁州彌勒教內與其對抗的威望。王中坤了解鄭晟心思,他選擇了站在鄭晟這一邊,表明袁州的彌勒教殘餘勢力將漸漸融入聖教。
隻有勝利才能讓人歸心,鄭晟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他在羅霄山裏煎熬了一年多,忍受了與最窮困的山民一樣的痛苦,這些是他應得的。
幾位堂主各懷心思,在他們眼裏鄭晟是個可親的人,但有時候也會露出猙獰的麵目,但無論怎麽看,都比坐山虎強多了。
次日,周順搬出下坪西南角破舊的房子。鄭晟住的院子很大,有些屋子是空的,秦管家和秦十一陪著他一起搬進去,與鄭晟朝夕相處。
除夕之前,下坪的少年人被組建成聖教少年軍,共任命了周順、秦十一等八位頭領。八位讀過一些書的教眾被專門任命為他們的老師,教導他們識字寫字。
除夕日,從茨坪裏走出一支隊伍,給下坪寨子送來了七八車的糧食和兩頭肥豬,表明下坪和茨坪之間真正歸於和平。
這是一場與強大帝國的戰爭,容不下一點錯誤和憐憫。他目送王中坤像隻帝企鵝的背影離開,“周王的事情到我們這裏,就算是結束吧,師兄在天之靈會認同我的所作所為。”
當然,他的舉措不需要誰的認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彭祖師遲早會迴來的,況天也會迴來,他接手了一支垂死的彌勒教軍,他們都是彭祖師的徒子徒孫。但羅霄山的基業與那些人無關,他們可以並肩作戰,但鄭晟絕不能容忍誰來破壞自己的事業,彭祖師也不行。
這個冬天是聖教入山來感覺最好的時候,許多人都產生了一種錯覺,他們成了羅霄山的主人。但鄭晟明白,他們裏那個目標還遠。但有件事是真實的,他在下坪的威望無與倫比,勝利之後,誰也不敢違抗他的命令。
兩天後,下坪寨中人都知道了,周子旺的兒子周順將拜鄭香主為義父。
鄭晟沒有花心思去推動此事,把自己的意圖告訴王中坤後,便在坐等消息。有人執拗,便有人識時務。彌勒教中有冥頑不化的人,他沒有耐心等跟不上的人。正如他所說,造反之路,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千百年來,都是如此,每逢亂世,群雄並起,在中原這片土地上,最終隻有一個王者,凡是隻想割據一隅的都沒有好下場。
至正六年冬天最寒冷的時候,下坪寨內殺豬宰羊,舉行鄭晟收義子的儀式。
山賊們不明白這件事的意義,他們隻要看見寨子裏又殺豬了,知道又快有肉吃了。迄今為止,寨子裏都是如此,殺豬宰羊,人人有份。
彌勒教人的感覺完全不同,有人如釋重負,有人心有不甘。
辰時,下坪寨議事廳。
周順換了一身嶄新的布衣,他今年九歲,但經曆的事情是許多人好幾輩子都不會遇見。也許不是因為天氣寒冷,他的臉長久保持著蒼白,身體遠比不上小夥伴秦十一強壯。周才德像個貼身侍衛緊緊的跟在他身後,充當他堅實的後盾。
王中坤從迴廊上走下來,行聖火禮:“周堂主,各位堂主都到了,裏麵請。”
周才德看了看周順,腳下沒有動,“我就跟在少爺後麵。”
王中坤知道他對此事十分不滿,但周才德就是周才德,不是那種會站出來振臂一唿的人,否則他不會與親手殺死他哥哥的人並肩作戰。王中坤能看透的事情,那位精明的鄭郎中當然也明白,“少爺到了,大禮就要開始,堂主都要入議事廳觀禮。”
周順扭過頭:“二哥,你進去吧。”
“少爺。”周才德從心底為周順委屈。
周順嘴角彎彎,笑著說:“能拜香主為義父,陪在香主身邊戰鬥,是許多人的期盼的事情啊。”
周才德在心裏唿喊:“可以你不是一般人,你是周王的兒子。”
“進去吧,”周順推了推他,完全沒有周王世子的覺悟。正如鄭晟所料,那個周王世子不過是看不慣他改彌勒教規矩的人強加在周順身上的。
外麵陽光明亮,議事廳裏點燃了八根火把。周才德跟著王中坤走入議事廳,諸位香主分左右坐定,貼牆站立了十幾個壯碩的持刀的侍衛。鄭晟坐在高台的座椅上,俯覽整個議事廳。
周順從門口走進來,站在通往主座的道路,八歲的少年有點局促。在周家堡時,他躲藏在父親的羽翼下;周家堡被屠殺後,他一直藏在陰影裏,現在他有了一個舞台。
王中坤站在台階下,向兩側堂主合腕,朗聲道:“聖教舉事,周王慘死,香主在袁州親眼目睹蒙古人殘害周王,毅然走進羅霄山,立誓為死難教眾報仇,驅走韃虜。今周王之子周順受香主感召,拜香主為義父。”
廳內無人說話,鄭晟站起來,慢慢走下台階,一直走到周順對麵一丈開外。
王中坤急唿:“請公子行跪拜禮。”
周順屈膝跪下,以頭叩地,用很低微的聲音道:“義父。”他有點不習慣,剛開始叫另一個人為父親都會如此。時間久了,便習以為常。
鄭晟伸手把他扶起來,臉上的笑容如當初在床邊照顧患病的孩童一般和善,“我們都是以聖教為家的人。”
“義父。”周順笑起來。大廳中有人看見他的笑容很不舒服。
鄭晟抬起雙臂:“我們都是以聖教為家的人,聖教弟子親如父母兄弟,師兄在天之靈把周順交給我,我此生必定會繼承師兄的遺願驅走韃虜。若違此言,叫我萬箭穿心,不得好死。”他大聲發出毒誓,讓旁觀的幾位堂主膽戰心驚。
“聖教的第一要務是驅走韃虜,恢複漢人江山,凡誌同道合者,都是我們的朋友。”
鄭晟牽著周順一步步走上台階。他此舉有點無恥,但為了順利完成對袁州彌勒教整合,做什麽都是值得的。周王的兒子拜他為義父,即使彭祖師歸來,他也有了在袁州彌勒教內與其對抗的威望。王中坤了解鄭晟心思,他選擇了站在鄭晟這一邊,表明袁州的彌勒教殘餘勢力將漸漸融入聖教。
隻有勝利才能讓人歸心,鄭晟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他在羅霄山裏煎熬了一年多,忍受了與最窮困的山民一樣的痛苦,這些是他應得的。
幾位堂主各懷心思,在他們眼裏鄭晟是個可親的人,但有時候也會露出猙獰的麵目,但無論怎麽看,都比坐山虎強多了。
次日,周順搬出下坪西南角破舊的房子。鄭晟住的院子很大,有些屋子是空的,秦管家和秦十一陪著他一起搬進去,與鄭晟朝夕相處。
除夕之前,下坪的少年人被組建成聖教少年軍,共任命了周順、秦十一等八位頭領。八位讀過一些書的教眾被專門任命為他們的老師,教導他們識字寫字。
除夕日,從茨坪裏走出一支隊伍,給下坪寨子送來了七八車的糧食和兩頭肥豬,表明下坪和茨坪之間真正歸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