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段時間裏,不斷有新的情報傳來,這次晉軍突襲鄆州的行動始末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毫無疑問,這次的行動應該就是晉王和李嗣源兩人做的冒險嚐試;孤很是懷疑,這兩人隻怕都沒有嚴格的計劃就采取行動,完全就是‘先打了再說’的想法。”
崇政殿內,放下剛剛得到的情報文書後,楊渥有些哭笑不得的對周本等人說道。
這已經是鄆州失陷後的第六天了,然而各方麵的跡象都表明,晉軍的突襲行動似乎隻有開始的計劃,卻沒有進一步的計劃,以至於這些天晉軍居然沒有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
不僅如此,河北傳來的消息更是表明,晉王李存勖如今還在魏州,晉軍的主力同樣在魏州,而沒有趕往楊劉渡前線!
“早就聽說晉王用兵喜歡行險,如今看來果然不假。周將軍,若你是晉王,你會如何用兵?”楊渥問道。
“大王,若是讓臣來指揮晉軍的話,臣一定會在派兵偷襲鄆州之前就準備好後續兵力,一旦突襲成功,就趁勢渡河發起進攻,趕在我軍主力抵達前盡量奪取更多的地盤,以建立防禦縱深,保證楊劉渡口的安全。”周本答道。
“不錯,但晉軍卻沒有這麽做,甚至晉軍的主力都還在魏州,這豈不可笑?”
郭崇韜卻道:“大王,臣以為或許晉王本人也沒有料到突襲行動能夠取得成功;又或者他將主力留在魏州的目的就是為了迷惑我軍,讓我軍誤以為他們沒有渡河的打算。”
“你這麽說也有道理。”楊渥點了點頭,道:“不過現在討論晉王的想法並沒有多少意義。鄆州既然已經丟了,那咱麽就要將其收複。不僅是鄆州,還有楊劉渡口,以及懷州、孟州、河中府等地,此次都要收複。”
既然局勢已經明朗,而且這些天各軍基本上都完成了動員,那麽是時候發動反擊了。
“不知大王打算如何用兵?”周本詢問道。
楊渥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命人將大幅的地圖懸掛起來,指著地圖上的楊劉渡道:“此戰的關鍵不在鄆州,而在楊劉渡。若是我軍能將渡口拿下,再用水軍封鎖大河,階段兩岸的通道,那麽鄆州遲早都是咱們的。”
“這麽說大王打算率領大軍直接進攻楊劉渡?”
“不,在進攻楊劉渡之前,孤打算先攻占這裏。”楊渥指著地圖上的一點道。
“衛州?”眾將有些驚訝。
“不錯,既然晉軍能對我軍發起突襲,那為何我軍就不能對敵軍發起突襲呢?”
“大王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李承鼎有些興奮的道。
“嗯,孤聽說衛州刺史李存儒,此人本姓楊,名婆兒,因為會演戲,所以得到晉王的寵愛,賜給他姓名,任命其為刺史。這李存儒在衛州專門搜括民財,便是對守城的兵卒,也向他們每月征稅。如此貪鄙之人,諸位覺得咱們有機會將其襲取嗎?”
晉王李存勖喜愛優伶,這一點乃是遠近聞名的事,在他身邊有不少優伶因為唱戲唱的好而得到重用。
可惜這些靠著唱戲而得以幸進的往往都是貪財無能的小人,李存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李承鼎當即道:“大王,臣願意親自帶人渡河突襲,給晉軍還以顏色!”
“臣也願意親自帶人突襲,還請大王準許。”周本等將領頓時都站出來請命。
楊渥笑道:“區區一個衛州,何必勞煩諸位都督?以孤之見,隻需派一個指揮使領兵就足夠了。”
他看向站在下方的劉仁贍道:“劉將軍,這次突襲衛州的行動就由你來負責。”
劉仁贍見楊渥將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他,當即喜道:“末將遵命,保證將衛州拿下。”
“嗯,孤也相信以你的能力,要將衛州拿下肯定不是問題。”楊渥點了點頭。
隨即,他又極為嚴肅的問道:“不過拿下衛州不難,但要守住衛州卻是難點。衛州對晉國的重要性不在澶州之下,一旦落入我軍手中,晉王肯定會發兵反擊。”
“而我軍的主力在拿下衛州後卻要順河而下去攻打楊劉渡,到時候你很可能要獨自麵對晉王大軍的討伐,你能守住城池嗎?”
“這個……”劉仁贍頓時沉默了,而眾將也明白了楊渥的意圖。
隻要將衛州拿下,吳軍就能化被動為主動,以衛州來分晉軍的兵勢,從而減弱攻打楊劉渡的難度。
此外,隻要衛州掌控在吳國手中,衛州以西的懷州、孟州就會被切斷與河北的聯係,將來收複這兩地將變得容易許多。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劉仁贍能不能守住衛州。
晉王的威名可不是吹出來的,這十幾年來他雖然偶有小敗,但總體上晉軍卻連戰連勝,鋒芒正盛,不在吳軍之下。
要率領五千兵力將衛州拿下,而且還要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守住城池,即便是劉仁贍都不敢說自己就一定能成。
他猶豫片刻後,問道:“不知大王需要末將堅守多久?還有糧草供應和箭矢等輜重又如何保證?”
“你放心,在你攻下衛州之後,孤會給你運送大量錢糧輜重,保證至少半年的物資供應。你自己再想想辦法,想必物資上應該沒有問題。至於需要你堅守多久,那就要看楊劉渡口多久才能被攻破了。”
楊渥沒法給出準確的時間,因為他也不能預料楊劉渡口的防禦程度如何,需要多久才能將其攻破。
劉仁贍卻不在猶豫,當即答道:“請大王放心,既然物資供應不缺,那麽末將定會率軍堅守到大王拿下楊劉渡的那一日!”
楊渥麵帶欣慰之色,曆史上的劉仁贍因為守壽州而聞名,這一次讓他守衛州,不知道還能不能有曆史上那般表現。
他轉頭看向李承鼎道:“李將軍,你立即去做安排,盡快在酸棗儲備足夠五千軍隊半年使用的物資,尤其是用於守城的箭矢等,要盡量多儲備。一旦劉將軍成功襲取衛州,就要盡快將這些物資運送到衛州城去,你能做到嗎?”
“大王放心,臣定會辦好此事。”李承鼎連忙答道。
“好,你辦事孤向來都放心。”楊渥點了點頭,道:其他將軍也要行動起來,除了留守的軍隊外,其他軍隊必須在三天之內趕到開封集合!”
“臣等遵命!”眾將齊聲答道。
隨著楊渥的命令,沉寂了近兩個月的吳軍再度行動起來,原本駐守在各地的禁軍紛紛向開封集結,等待出兵的命令。
……
吳軍的大規模調動很快就引起了晉軍密探的關注,不久之後就有消息傳到魏州去。
魏州城中,正如楊渥所說的那樣,李存勖發動的這次突襲行動的確隻是一次冒險的嚐試,能不能成他心中完全沒底。
就像吳國對晉國的實力感到忌憚一樣,晉國同樣對吳國的實力深感忌憚,兩家之間就如同棋逢對手的猛獸一般,充滿警惕的同時又保持著小心翼翼,深怕會露出什麽破綻來。
對李存勖來說,在鎮州的麻煩遲遲未能解決的情況下,他原本是不願冒險與吳國開戰的,李嗣昭等眾多將領同樣反對此時與吳國開戰。
唯有李嗣源極力主張現在就開戰。
“若不趁此時機開戰,等到吳國徹底消化了中原地盤,晉國將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僅僅這一句話,就讓李存勖下定了決心派兵突襲鄆州,而李嗣源更是親自提出擔當此重任。
然而,如今冒險突襲鄆州的嚐試雖然成功了,但在襲取鄆州之後,接下來該如何做李存勖和李嗣源二人就不清楚了。
這也是為何楊渥會說他們是“先打了再說”,根本沒有進一步的計劃,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
倒不是說“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有什麽問題,實際上在如今這麽複雜的局勢下,李存勖在搞清楚吳軍的動向之前也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等吳軍做出應對後,再根據吳軍的應對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不過這個策略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晉軍將喪失主動權,從而讓吳軍能從容布置反擊。
如今吳軍已經在集結兵力,但吳軍到底會選擇在哪裏發動反擊卻還不明確,所以李存勖隻能同樣集結兵力,等待進一步的消息傳來。
這一等就是三天時間,直到衛州失陷的消息傳來。
“衛州被吳軍襲取了?李存儒是做什麽吃的?廢物!真是廢物!”
如果說之前鄆州失陷的消息讓楊渥氣的得罵娘的話,那麽這次吳軍這麽犀利而迅速的反擊就讓李存勖不僅感到憤怒,同時也感到顏麵大失。
晉軍剛剛襲取鄆州,吳軍就反擊衛州得手,這一巴掌打下來足以讓每一個晉軍將士感到沮喪。
原來就在一天前,幾乎與李嗣源偷襲鄆州一樣的手段,吳軍也是趁著夜色的掩護在石濟津渡過黃河,然後急行軍趕到衛州,在天亮之前發起進攻,一舉破城,將李存儒生擒。
接著,劉仁贍馬不停蹄繼續發兵攻打距離衛州不遠的共城、新鄉、淇門三城,都在短時間內攻破,吳軍大肆劫掠,將能帶走的帶走後,一把火燒掉剩下的輜重物資,然後迅速返迴衛州。
“大王,不僅是衛州失守了,還有衛州以西的共城、新鄉、淇門都失守了,我軍損失軍械儲備無數……”
前來報告軍情的軍官膽戰心驚的看著李存勖,生怕他遷怒之下下令將自己拉出去砍了。
好在李存勖雖然大怒,但他還是個有理智的人,不會隨意遷怒他人。
衛州失守固然會極大影響到附近幾州的守備,讓相州、澶州等地受到威脅,與孟州、懷州的聯係更是被切斷,但那些軍械物資方麵的損失更是讓李存勖感到心疼。
城池失守了還可以再奪迴來,但那些損失的物資卻是無法彌補,對晉國這個經濟基礎薄弱,難以打持久戰的國家來說顯然是個壞得不能再壞的消息。
留在魏州的眾將聽完後,許多人的反應和之前吳軍將領在聽說鄆州失守後的反應差不多,也是感到驚慌。
還有不少人提出趁吳軍立足未穩,迅速發兵攻打衛州,將城池奪迴來。
李存勖的想法就是如此。
不過剛剛從澶州趕來李存審卻站出來道:“大王,末將以為吳軍襲取衛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分散我軍的兵力,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奪迴鄆州。”
“要奪迴鄆州,就必須先占領楊劉渡,將我軍與河南的聯係切斷。所以臣以為目前不應該急著發兵反攻衛州,而是應該加強楊劉渡的守備。”
李存勖不悅道:“難道就任憑吳軍占領衛州,時刻威脅澶州、相州,甚至是魏州等地嗎?若是不盡快奪迴衛州,孟州、懷州等到都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失陷。”
孟州與懷州畢竟隻是不久前才投降晉國,不僅對晉國沒什麽忠心,而且當地局勢混亂,一旦遭到吳軍進攻,而晉軍援兵又不能及時趕到的話,這兩地很可能會選擇投降。
李存勖的心腹將領朱守殷站出來附和道:“大王所言甚是,吳軍沒有采取行動之前,我軍當然不能貿然行動;但如今吳軍都已經攻取衛州了,我軍怎能繼續坐視?”
其他將領也都紛紛道:“且楊劉渡口有李周將軍堅守,就算吳軍派兵急攻也難以將其攻下。我軍完全可以先收複衛州,然後派兵增援楊劉渡。”
李存審頓時皺眉,現在看似吳軍已經出手,但吳軍的主力卻沒有動,若是晉軍主力現在就出動,接下來一旦有什麽新變局,晉軍就要手忙腳亂了。
不過包括李存勖在內的眾人都主張立即發兵反擊衛州,他一個人也難以反對。
更何況李存審覺得,晉軍在騎兵方麵占據絕對優勢,隨時都能前往救援楊劉渡,倒也不必太擔心,所以沒有再說什麽。
這時,李存勖下令道:“李存審聽令。”
“末將在。”
“命你為衛州招討使,領兵兩萬攻取衛州!”李存勖雖然決意要盡快收複衛州,但他畢竟還沒糊塗,隻在衛州投入兩萬軍隊,其他主力依舊留在魏州等待局勢的進一步變化。
“末將遵命!”李存審連忙答道。
“毫無疑問,這次的行動應該就是晉王和李嗣源兩人做的冒險嚐試;孤很是懷疑,這兩人隻怕都沒有嚴格的計劃就采取行動,完全就是‘先打了再說’的想法。”
崇政殿內,放下剛剛得到的情報文書後,楊渥有些哭笑不得的對周本等人說道。
這已經是鄆州失陷後的第六天了,然而各方麵的跡象都表明,晉軍的突襲行動似乎隻有開始的計劃,卻沒有進一步的計劃,以至於這些天晉軍居然沒有采取更進一步的行動。
不僅如此,河北傳來的消息更是表明,晉王李存勖如今還在魏州,晉軍的主力同樣在魏州,而沒有趕往楊劉渡前線!
“早就聽說晉王用兵喜歡行險,如今看來果然不假。周將軍,若你是晉王,你會如何用兵?”楊渥問道。
“大王,若是讓臣來指揮晉軍的話,臣一定會在派兵偷襲鄆州之前就準備好後續兵力,一旦突襲成功,就趁勢渡河發起進攻,趕在我軍主力抵達前盡量奪取更多的地盤,以建立防禦縱深,保證楊劉渡口的安全。”周本答道。
“不錯,但晉軍卻沒有這麽做,甚至晉軍的主力都還在魏州,這豈不可笑?”
郭崇韜卻道:“大王,臣以為或許晉王本人也沒有料到突襲行動能夠取得成功;又或者他將主力留在魏州的目的就是為了迷惑我軍,讓我軍誤以為他們沒有渡河的打算。”
“你這麽說也有道理。”楊渥點了點頭,道:“不過現在討論晉王的想法並沒有多少意義。鄆州既然已經丟了,那咱麽就要將其收複。不僅是鄆州,還有楊劉渡口,以及懷州、孟州、河中府等地,此次都要收複。”
既然局勢已經明朗,而且這些天各軍基本上都完成了動員,那麽是時候發動反擊了。
“不知大王打算如何用兵?”周本詢問道。
楊渥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命人將大幅的地圖懸掛起來,指著地圖上的楊劉渡道:“此戰的關鍵不在鄆州,而在楊劉渡。若是我軍能將渡口拿下,再用水軍封鎖大河,階段兩岸的通道,那麽鄆州遲早都是咱們的。”
“這麽說大王打算率領大軍直接進攻楊劉渡?”
“不,在進攻楊劉渡之前,孤打算先攻占這裏。”楊渥指著地圖上的一點道。
“衛州?”眾將有些驚訝。
“不錯,既然晉軍能對我軍發起突襲,那為何我軍就不能對敵軍發起突襲呢?”
“大王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李承鼎有些興奮的道。
“嗯,孤聽說衛州刺史李存儒,此人本姓楊,名婆兒,因為會演戲,所以得到晉王的寵愛,賜給他姓名,任命其為刺史。這李存儒在衛州專門搜括民財,便是對守城的兵卒,也向他們每月征稅。如此貪鄙之人,諸位覺得咱們有機會將其襲取嗎?”
晉王李存勖喜愛優伶,這一點乃是遠近聞名的事,在他身邊有不少優伶因為唱戲唱的好而得到重用。
可惜這些靠著唱戲而得以幸進的往往都是貪財無能的小人,李存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李承鼎當即道:“大王,臣願意親自帶人渡河突襲,給晉軍還以顏色!”
“臣也願意親自帶人突襲,還請大王準許。”周本等將領頓時都站出來請命。
楊渥笑道:“區區一個衛州,何必勞煩諸位都督?以孤之見,隻需派一個指揮使領兵就足夠了。”
他看向站在下方的劉仁贍道:“劉將軍,這次突襲衛州的行動就由你來負責。”
劉仁贍見楊渥將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他,當即喜道:“末將遵命,保證將衛州拿下。”
“嗯,孤也相信以你的能力,要將衛州拿下肯定不是問題。”楊渥點了點頭。
隨即,他又極為嚴肅的問道:“不過拿下衛州不難,但要守住衛州卻是難點。衛州對晉國的重要性不在澶州之下,一旦落入我軍手中,晉王肯定會發兵反擊。”
“而我軍的主力在拿下衛州後卻要順河而下去攻打楊劉渡,到時候你很可能要獨自麵對晉王大軍的討伐,你能守住城池嗎?”
“這個……”劉仁贍頓時沉默了,而眾將也明白了楊渥的意圖。
隻要將衛州拿下,吳軍就能化被動為主動,以衛州來分晉軍的兵勢,從而減弱攻打楊劉渡的難度。
此外,隻要衛州掌控在吳國手中,衛州以西的懷州、孟州就會被切斷與河北的聯係,將來收複這兩地將變得容易許多。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劉仁贍能不能守住衛州。
晉王的威名可不是吹出來的,這十幾年來他雖然偶有小敗,但總體上晉軍卻連戰連勝,鋒芒正盛,不在吳軍之下。
要率領五千兵力將衛州拿下,而且還要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守住城池,即便是劉仁贍都不敢說自己就一定能成。
他猶豫片刻後,問道:“不知大王需要末將堅守多久?還有糧草供應和箭矢等輜重又如何保證?”
“你放心,在你攻下衛州之後,孤會給你運送大量錢糧輜重,保證至少半年的物資供應。你自己再想想辦法,想必物資上應該沒有問題。至於需要你堅守多久,那就要看楊劉渡口多久才能被攻破了。”
楊渥沒法給出準確的時間,因為他也不能預料楊劉渡口的防禦程度如何,需要多久才能將其攻破。
劉仁贍卻不在猶豫,當即答道:“請大王放心,既然物資供應不缺,那麽末將定會率軍堅守到大王拿下楊劉渡的那一日!”
楊渥麵帶欣慰之色,曆史上的劉仁贍因為守壽州而聞名,這一次讓他守衛州,不知道還能不能有曆史上那般表現。
他轉頭看向李承鼎道:“李將軍,你立即去做安排,盡快在酸棗儲備足夠五千軍隊半年使用的物資,尤其是用於守城的箭矢等,要盡量多儲備。一旦劉將軍成功襲取衛州,就要盡快將這些物資運送到衛州城去,你能做到嗎?”
“大王放心,臣定會辦好此事。”李承鼎連忙答道。
“好,你辦事孤向來都放心。”楊渥點了點頭,道:其他將軍也要行動起來,除了留守的軍隊外,其他軍隊必須在三天之內趕到開封集合!”
“臣等遵命!”眾將齊聲答道。
隨著楊渥的命令,沉寂了近兩個月的吳軍再度行動起來,原本駐守在各地的禁軍紛紛向開封集結,等待出兵的命令。
……
吳軍的大規模調動很快就引起了晉軍密探的關注,不久之後就有消息傳到魏州去。
魏州城中,正如楊渥所說的那樣,李存勖發動的這次突襲行動的確隻是一次冒險的嚐試,能不能成他心中完全沒底。
就像吳國對晉國的實力感到忌憚一樣,晉國同樣對吳國的實力深感忌憚,兩家之間就如同棋逢對手的猛獸一般,充滿警惕的同時又保持著小心翼翼,深怕會露出什麽破綻來。
對李存勖來說,在鎮州的麻煩遲遲未能解決的情況下,他原本是不願冒險與吳國開戰的,李嗣昭等眾多將領同樣反對此時與吳國開戰。
唯有李嗣源極力主張現在就開戰。
“若不趁此時機開戰,等到吳國徹底消化了中原地盤,晉國將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僅僅這一句話,就讓李存勖下定了決心派兵突襲鄆州,而李嗣源更是親自提出擔當此重任。
然而,如今冒險突襲鄆州的嚐試雖然成功了,但在襲取鄆州之後,接下來該如何做李存勖和李嗣源二人就不清楚了。
這也是為何楊渥會說他們是“先打了再說”,根本沒有進一步的計劃,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
倒不是說“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有什麽問題,實際上在如今這麽複雜的局勢下,李存勖在搞清楚吳軍的動向之前也隻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等吳軍做出應對後,再根據吳軍的應對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不過這個策略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晉軍將喪失主動權,從而讓吳軍能從容布置反擊。
如今吳軍已經在集結兵力,但吳軍到底會選擇在哪裏發動反擊卻還不明確,所以李存勖隻能同樣集結兵力,等待進一步的消息傳來。
這一等就是三天時間,直到衛州失陷的消息傳來。
“衛州被吳軍襲取了?李存儒是做什麽吃的?廢物!真是廢物!”
如果說之前鄆州失陷的消息讓楊渥氣的得罵娘的話,那麽這次吳軍這麽犀利而迅速的反擊就讓李存勖不僅感到憤怒,同時也感到顏麵大失。
晉軍剛剛襲取鄆州,吳軍就反擊衛州得手,這一巴掌打下來足以讓每一個晉軍將士感到沮喪。
原來就在一天前,幾乎與李嗣源偷襲鄆州一樣的手段,吳軍也是趁著夜色的掩護在石濟津渡過黃河,然後急行軍趕到衛州,在天亮之前發起進攻,一舉破城,將李存儒生擒。
接著,劉仁贍馬不停蹄繼續發兵攻打距離衛州不遠的共城、新鄉、淇門三城,都在短時間內攻破,吳軍大肆劫掠,將能帶走的帶走後,一把火燒掉剩下的輜重物資,然後迅速返迴衛州。
“大王,不僅是衛州失守了,還有衛州以西的共城、新鄉、淇門都失守了,我軍損失軍械儲備無數……”
前來報告軍情的軍官膽戰心驚的看著李存勖,生怕他遷怒之下下令將自己拉出去砍了。
好在李存勖雖然大怒,但他還是個有理智的人,不會隨意遷怒他人。
衛州失守固然會極大影響到附近幾州的守備,讓相州、澶州等地受到威脅,與孟州、懷州的聯係更是被切斷,但那些軍械物資方麵的損失更是讓李存勖感到心疼。
城池失守了還可以再奪迴來,但那些損失的物資卻是無法彌補,對晉國這個經濟基礎薄弱,難以打持久戰的國家來說顯然是個壞得不能再壞的消息。
留在魏州的眾將聽完後,許多人的反應和之前吳軍將領在聽說鄆州失守後的反應差不多,也是感到驚慌。
還有不少人提出趁吳軍立足未穩,迅速發兵攻打衛州,將城池奪迴來。
李存勖的想法就是如此。
不過剛剛從澶州趕來李存審卻站出來道:“大王,末將以為吳軍襲取衛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分散我軍的兵力,其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奪迴鄆州。”
“要奪迴鄆州,就必須先占領楊劉渡,將我軍與河南的聯係切斷。所以臣以為目前不應該急著發兵反攻衛州,而是應該加強楊劉渡的守備。”
李存勖不悅道:“難道就任憑吳軍占領衛州,時刻威脅澶州、相州,甚至是魏州等地嗎?若是不盡快奪迴衛州,孟州、懷州等到都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失陷。”
孟州與懷州畢竟隻是不久前才投降晉國,不僅對晉國沒什麽忠心,而且當地局勢混亂,一旦遭到吳軍進攻,而晉軍援兵又不能及時趕到的話,這兩地很可能會選擇投降。
李存勖的心腹將領朱守殷站出來附和道:“大王所言甚是,吳軍沒有采取行動之前,我軍當然不能貿然行動;但如今吳軍都已經攻取衛州了,我軍怎能繼續坐視?”
其他將領也都紛紛道:“且楊劉渡口有李周將軍堅守,就算吳軍派兵急攻也難以將其攻下。我軍完全可以先收複衛州,然後派兵增援楊劉渡。”
李存審頓時皺眉,現在看似吳軍已經出手,但吳軍的主力卻沒有動,若是晉軍主力現在就出動,接下來一旦有什麽新變局,晉軍就要手忙腳亂了。
不過包括李存勖在內的眾人都主張立即發兵反擊衛州,他一個人也難以反對。
更何況李存審覺得,晉軍在騎兵方麵占據絕對優勢,隨時都能前往救援楊劉渡,倒也不必太擔心,所以沒有再說什麽。
這時,李存勖下令道:“李存審聽令。”
“末將在。”
“命你為衛州招討使,領兵兩萬攻取衛州!”李存勖雖然決意要盡快收複衛州,但他畢竟還沒糊塗,隻在衛州投入兩萬軍隊,其他主力依舊留在魏州等待局勢的進一步變化。
“末將遵命!”李存審連忙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