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六月的雨
六月的天氣非常善變,剛才還是晴空萬裏,碧空如洗,驕陽似火;這一會兒卻已經天低雲暗,烏雲密布,狂風怒吼。
楊渥一行人才走到半路,天空便下起雨來,而且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公子,這樣下去不行啊,得趕緊找個地方避一避雨。”一旁的侍衛範遇趨向前來道。
“雨下的太急,這附近一時間哪裏能找到避雨的地方?”
“公子,據在下所知,這附近就有一個亭子,不到三百步,我們可以去那裏避雨。”
“既然如此,那你趕緊在前麵帶路。”
範遇在頭前引路,沒走多久,便見到前麵果然有一個亭子,亭子外麵的小樹上拴著一匹老馬,亭子裏麵已經有一人在那裏避雨了。
“這位兄台,我等路過此地,想在此避一避雨,不知可否?”楊渥見那人年約三十歲,身形微胖,一身白色布衣,雖然是一個人獨自立在那裏,卻也別有一番氣度,不由得客氣的詢問道。
“小兄弟客氣了,在下也是在此避雨的路人,說什麽可不可的,小兄弟快進來吧。”那人見楊渥說得客氣,也笑著點點頭迴答道。
他雖然是一個人麵對著楊渥還有他手下的眾多侍衛,卻是神色自若,不卑不亢,讓出位置,讓楊渥等人進來避雨。
亭子並不大,一下子進來楊渥等十幾個人立刻就顯得有些擁擠了。楊渥臉上有些慚愧,那人卻是臉上笑容不減,仿佛絲毫沒有為亭子裏變得擁擠而感到不快。
“我觀這附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兄弟帶著這麽多隨從,可是廣陵城內的大戶人家公子,出來遊樂的?”那人笑著問道。
“正是如此,小弟今日出來的匆忙,沒有帶雨具,哪知道迴去路上遇到了這場大雨,幸好有這麽個地方可以避雨,倒是給兄台添麻煩了。”楊渥拱拱手,一臉歉意。
“哪裏的話,我在此也不過是避雨的路人而已,不過是諸位早到了一會兒,怎敢以主人自居?”那人的話還是那麽不疾不徐,非常柔和,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
兩人相互客氣了一番,倒也開始沒有了初見時的尷尬。
“兄台是這附近的人嗎?怎麽一個人在此處避雨?”
“非也,我也住在廣陵。今日聽聞城外荷塘裏的荷花已經盛開,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色,我心中向往之,一時興起,就獨自出來尋找。不料路上遇雨,所以在此躲避。”那人也沒有隱藏,大大方方的將自己的情況說了一下。
“兄台隨性而為,真是雅士!”楊渥聽了讚歎不已,這裏離廣陵城已經有段路程了,這人為了看荷花,一時興起,居然跑這麽遠,顯然是真心喜愛荷花的人。
“昔日王子猷雪夜訪友,到了朋友家卻不見二迴,自謂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兄台今日乘興出城尋找荷花,頗有王子猷的風度。隻是不知兄台最後是見到了荷花還是沒有見到就盡興而返了?”
“魏晉名士的風度令人向往,在下不過一介俗人,可比不了。不過那出荷塘卻是找到了,果然是一番美景。那荷塘中荷花朵朵,遊魚嬉戲其間,別有趣味。漢樂府中有詩,正合此景”,說到荷花,那人一臉的興奮,揚聲朗誦道,“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真是不虛此行啊!”這人也是有些書生意氣,一邊搖頭一邊感歎。
見他一副癡迷模樣,楊渥也是忍不住笑著說道:“小弟也是最愛荷花,曾聽人撰文一篇,名為《愛蓮說》,文字極美,又寓意深遠,小弟非常喜愛,如今不妨誦與兄台聽,可共賞奇文。”
“哦,竟然還有如此奇文,還請小兄弟背誦出來,也讓在下聆聽一二。”那人來了興趣,連忙把著楊渥的手道。
“正要背誦出來,兄台且試聽。”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妙哉!”
一篇《愛蓮說》剛背誦完,那人便被文中的意境所打動,忍不住大聲喝彩。
“‘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單單這一句就道出了蓮花高貴的品質,讓人歎為觀止。敢問小兄弟,這篇奇文是何人所做?還望告知,我願前往拜訪請教。”
“這個嘛……”楊渥一時語塞,他不好意思說這是自己所作的。上次抄襲後世人的詩詞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如今沒有必要他也不願再出風頭。這篇《愛蓮說》乃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所作,此刻此人還不知道在哪裏,他自然也沒法說出來。
無奈之下,楊渥也隻好說道,“此文乃是一位隱士所做,小弟無意中聽到的,後來再去找那隱士卻是怎麽也尋不到了。”
“果然是隱士所作啊!”那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眼中卻是透出深深的遺憾,遺憾自己不能見到如此隱士。“隻怕也隻有那些品質高潔、澹泊明誌的隱士才能作出如此奇文了。可惜無緣一見了。
”
兩人借著荷花相互交流,大有知己之感,當下又通了姓名。
“小弟楊渥,廣陵本地人士,在節度使府做事。不知兄台尊姓大名?”楊渥這樣介紹自己,他沒有說自己的身份,僅僅是粗略的交代了一下。
“什麽尊姓大名,在下陳彥謙,常州人士。如今不過是潤州小吏而已,來廣陵有點差事。”陳彥謙也沒多想,並沒想到對方就是吳王的長子。
“陳彥謙?”楊渥好像聽說過這個名字,仔細想了想,忽然記起,在曆史上徐溫把持國政,為他策劃籌謀的人裏麵不正是有個叫陳彥謙的人嗎?難道就是眼前之人?
隨即他又想起曆史上的陳彥謙正是常州人,眼前之人也是常州人。這下他便更能確定了。
“這可是徐溫麾下有名的謀臣啊,雖然沒有嚴可求的名氣大,但此人多謀略,更難得的是擅長處置那些繁雜的瑣事。徐溫在軍國大事上往往隻確定大致綱略,具體的細節卻全部委托給陳彥謙。可以說,這個人培養好的話,將來足以為我鎮守國家,安撫百姓,為前線源源不斷地供應糧草,這就是我的蕭何啊!”
縱觀曆史,每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身邊都會有一個善於謀劃的人在盡心輔佐他。
所以周武王身邊有薑尚,劉邦身邊有張良,劉備身邊有諸葛亮,唐太宗身邊有房玄齡、杜如悔等等。即便是那些山上打家劫舍的山大王,他們也會找個狗頭軍師出謀劃策。
曆史上的楊渥身邊就沒有什麽謀臣為他策劃,即便是嚴可求這個楊行密的幕僚,隻怕也是對他的故主徐溫還要更加親厚些,再加上原本的楊渥就不是個聽得進人言的,所以嚴可求不能為他所用也是正常。
但如今的楊渥自然不同,他知道自己如今武將還不怎麽缺,所缺的是那些能為他出謀劃策的文士。今日能偶遇陳彥謙,他自然不能錯過。
當下楊渥更加地熱情結交,他來自後世,雖然在文學修養上遠遠比不上陳彥謙,但他有後世各種信息,在見識上比陳彥謙還要廣,此刻挑揀一些有趣的話題出來,東拉西扯的,讓陳彥謙頗感新鮮。
在楊渥的有意結交下,兩人越聊越是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即便是後來雨停了,兩人也是並騎緩緩而行,在馬上交談。
不過直到最後進了廣陵,楊渥也沒有告知對方自己的身份,隻是問明白了他現在的居住地址,又約定日後再見好好聊後,才相互道別。
倒不是說楊渥不想現在就招攬對方,而是他覺得此人是個人才,日後將有大用。初次見麵就出言招攬的話,未免也太不正式了。怎麽說也要找個好時間,準備好禮物再專門去登門拜訪。
目送著陳彥謙遠去的背影,楊渥半天都沒迴過神來。
“公子,那人已經走遠了,咱們也趕緊迴去吧。先前淋了雨,公子小心著涼。”一旁範遇提醒道。
“嗯,走吧。”楊渥點點頭,想了想又道,“對了,迴頭你去打聽一下,不要驚動他,將他的情況打探清楚,迴來報我。”
“是,小的這就去辦。”
……
迴到節度使府,在和家人們打過招唿,吃了個飯,又洗了個澡,換下了身上被淋濕的衣服後。見範遇還沒迴來,楊渥有些心不在焉的坐在院子裏。
“公子這是怎麽了?難得迴來一次,往常都是高高興興的,言笑不斷,今天卻有些坐立不安的。難道是在外麵遇到了什麽麻煩?”屋簷下麵,楊柳望著院子裏走來走去的楊渥,小聲向小翠問道。
“我也不知道,或許是有什麽心事吧?不過,看公子的臉色,就算是有什麽事情那也應該是喜事。”
“喜事?莫非是……”楊柳突然感覺自己的心砰砰地跳個不停。
“公子如今也快十六歲了,也是到年少慕艾的時候了,心中有心事,卻又是喜事,這,莫不是公子在外頭遇見了喜愛的姑娘?”
楊柳越想越覺得有可能,一時間心中忍不住的一陣陣發慌。
在她的心中,公子是和她一起長大的人,雖有主仆之別,但感情之深厚,早就不在意身份上的差別的。尤其是以前的公子雖然在小的時候關係親密,但長大後卻有些生分了。然而最近的的兩個多月,公子又好像變了一個人一般,比以前待人要隨和多了,再加上公子又學會了吟詩作詞,氣質上也遠不是以前能比的。如此一個翩翩少年,讓她心中仰慕不已。
如今想著公子有可能遇上了自己喜歡的女子,不由得又是為他感到開心,又是感到自憐,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如何。
“他終究是高高在上的吳王長子,將來肯定要做節度使,做王爺的;而我卻隻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奴婢,哪裏配的上身份高貴的公子呢?”
楊柳越想越難過,不由得低下頭,一雙美麗的大眼睛也開始變得模糊起來。
“楊柳妹子,你也不要難過了,公子身份高貴,將來肯定會娶一個同樣高貴的女子才能相配。妹子還是趕緊死心,好好做到自己的本分吧。”一旁小翠見了她的模樣,哪裏還猜不出來她的想法,一時間也是小聲安慰起來。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楊柳有些抽噎的道。
“想要讓公子明媒正娶的將你娶進門,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身份差的太遠了。除非你願意給公子做妾,否則楊柳你還是趁早死心的好。”小翠小聲的勸解著,然而她說著說著,自己也有些迷茫起來了。
“我的未來又會如何呢?”
小翠不比楊柳,她的年歲要大了一歲多,小時候流落街頭時她就已經很懂事了,論起人情世故來可比在節度使府長大的楊柳懂得多。
她知道,在這個時代,妾的身份比奴婢高不了多少,除非像史夫人這樣為楊行密生下了長子和次子的妾室,否則在家中可沒什麽地位。正室夫人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若是發起瘋來便是將妾給打死了,也沒有人能過多指責。楊渥將來娶的妻子到底是怎樣的人誰能說得準呢?所以雖然心裏麵曾經也有過憧憬,但她寧願嫁給一個普通人家作正室,也不願做妾。所以她的想法是過兩年攢夠了嫁妝錢後,就去求外放嫁給良家子弟。
不過楊柳的想法顯然不一樣,在她心中,隻要能陪著公子在一起,哪怕做妾也是甘之如飴的。
“做妾嗎?那也行。隻要能和公子在一起就好。”想到這,楊柳的臉色也是一片緋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她心中念著那天楊渥給她取名字時念的詩,不由得有些癡了。
六月的天氣非常善變,剛才還是晴空萬裏,碧空如洗,驕陽似火;這一會兒卻已經天低雲暗,烏雲密布,狂風怒吼。
楊渥一行人才走到半路,天空便下起雨來,而且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公子,這樣下去不行啊,得趕緊找個地方避一避雨。”一旁的侍衛範遇趨向前來道。
“雨下的太急,這附近一時間哪裏能找到避雨的地方?”
“公子,據在下所知,這附近就有一個亭子,不到三百步,我們可以去那裏避雨。”
“既然如此,那你趕緊在前麵帶路。”
範遇在頭前引路,沒走多久,便見到前麵果然有一個亭子,亭子外麵的小樹上拴著一匹老馬,亭子裏麵已經有一人在那裏避雨了。
“這位兄台,我等路過此地,想在此避一避雨,不知可否?”楊渥見那人年約三十歲,身形微胖,一身白色布衣,雖然是一個人獨自立在那裏,卻也別有一番氣度,不由得客氣的詢問道。
“小兄弟客氣了,在下也是在此避雨的路人,說什麽可不可的,小兄弟快進來吧。”那人見楊渥說得客氣,也笑著點點頭迴答道。
他雖然是一個人麵對著楊渥還有他手下的眾多侍衛,卻是神色自若,不卑不亢,讓出位置,讓楊渥等人進來避雨。
亭子並不大,一下子進來楊渥等十幾個人立刻就顯得有些擁擠了。楊渥臉上有些慚愧,那人卻是臉上笑容不減,仿佛絲毫沒有為亭子裏變得擁擠而感到不快。
“我觀這附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兄弟帶著這麽多隨從,可是廣陵城內的大戶人家公子,出來遊樂的?”那人笑著問道。
“正是如此,小弟今日出來的匆忙,沒有帶雨具,哪知道迴去路上遇到了這場大雨,幸好有這麽個地方可以避雨,倒是給兄台添麻煩了。”楊渥拱拱手,一臉歉意。
“哪裏的話,我在此也不過是避雨的路人而已,不過是諸位早到了一會兒,怎敢以主人自居?”那人的話還是那麽不疾不徐,非常柔和,讓人聽起來如沐春風。
兩人相互客氣了一番,倒也開始沒有了初見時的尷尬。
“兄台是這附近的人嗎?怎麽一個人在此處避雨?”
“非也,我也住在廣陵。今日聽聞城外荷塘裏的荷花已經盛開,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色,我心中向往之,一時興起,就獨自出來尋找。不料路上遇雨,所以在此躲避。”那人也沒有隱藏,大大方方的將自己的情況說了一下。
“兄台隨性而為,真是雅士!”楊渥聽了讚歎不已,這裏離廣陵城已經有段路程了,這人為了看荷花,一時興起,居然跑這麽遠,顯然是真心喜愛荷花的人。
“昔日王子猷雪夜訪友,到了朋友家卻不見二迴,自謂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兄台今日乘興出城尋找荷花,頗有王子猷的風度。隻是不知兄台最後是見到了荷花還是沒有見到就盡興而返了?”
“魏晉名士的風度令人向往,在下不過一介俗人,可比不了。不過那出荷塘卻是找到了,果然是一番美景。那荷塘中荷花朵朵,遊魚嬉戲其間,別有趣味。漢樂府中有詩,正合此景”,說到荷花,那人一臉的興奮,揚聲朗誦道,“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真是不虛此行啊!”這人也是有些書生意氣,一邊搖頭一邊感歎。
見他一副癡迷模樣,楊渥也是忍不住笑著說道:“小弟也是最愛荷花,曾聽人撰文一篇,名為《愛蓮說》,文字極美,又寓意深遠,小弟非常喜愛,如今不妨誦與兄台聽,可共賞奇文。”
“哦,竟然還有如此奇文,還請小兄弟背誦出來,也讓在下聆聽一二。”那人來了興趣,連忙把著楊渥的手道。
“正要背誦出來,兄台且試聽。”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妙哉!”
一篇《愛蓮說》剛背誦完,那人便被文中的意境所打動,忍不住大聲喝彩。
“‘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單單這一句就道出了蓮花高貴的品質,讓人歎為觀止。敢問小兄弟,這篇奇文是何人所做?還望告知,我願前往拜訪請教。”
“這個嘛……”楊渥一時語塞,他不好意思說這是自己所作的。上次抄襲後世人的詩詞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如今沒有必要他也不願再出風頭。這篇《愛蓮說》乃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所作,此刻此人還不知道在哪裏,他自然也沒法說出來。
無奈之下,楊渥也隻好說道,“此文乃是一位隱士所做,小弟無意中聽到的,後來再去找那隱士卻是怎麽也尋不到了。”
“果然是隱士所作啊!”那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眼中卻是透出深深的遺憾,遺憾自己不能見到如此隱士。“隻怕也隻有那些品質高潔、澹泊明誌的隱士才能作出如此奇文了。可惜無緣一見了。
”
兩人借著荷花相互交流,大有知己之感,當下又通了姓名。
“小弟楊渥,廣陵本地人士,在節度使府做事。不知兄台尊姓大名?”楊渥這樣介紹自己,他沒有說自己的身份,僅僅是粗略的交代了一下。
“什麽尊姓大名,在下陳彥謙,常州人士。如今不過是潤州小吏而已,來廣陵有點差事。”陳彥謙也沒多想,並沒想到對方就是吳王的長子。
“陳彥謙?”楊渥好像聽說過這個名字,仔細想了想,忽然記起,在曆史上徐溫把持國政,為他策劃籌謀的人裏麵不正是有個叫陳彥謙的人嗎?難道就是眼前之人?
隨即他又想起曆史上的陳彥謙正是常州人,眼前之人也是常州人。這下他便更能確定了。
“這可是徐溫麾下有名的謀臣啊,雖然沒有嚴可求的名氣大,但此人多謀略,更難得的是擅長處置那些繁雜的瑣事。徐溫在軍國大事上往往隻確定大致綱略,具體的細節卻全部委托給陳彥謙。可以說,這個人培養好的話,將來足以為我鎮守國家,安撫百姓,為前線源源不斷地供應糧草,這就是我的蕭何啊!”
縱觀曆史,每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身邊都會有一個善於謀劃的人在盡心輔佐他。
所以周武王身邊有薑尚,劉邦身邊有張良,劉備身邊有諸葛亮,唐太宗身邊有房玄齡、杜如悔等等。即便是那些山上打家劫舍的山大王,他們也會找個狗頭軍師出謀劃策。
曆史上的楊渥身邊就沒有什麽謀臣為他策劃,即便是嚴可求這個楊行密的幕僚,隻怕也是對他的故主徐溫還要更加親厚些,再加上原本的楊渥就不是個聽得進人言的,所以嚴可求不能為他所用也是正常。
但如今的楊渥自然不同,他知道自己如今武將還不怎麽缺,所缺的是那些能為他出謀劃策的文士。今日能偶遇陳彥謙,他自然不能錯過。
當下楊渥更加地熱情結交,他來自後世,雖然在文學修養上遠遠比不上陳彥謙,但他有後世各種信息,在見識上比陳彥謙還要廣,此刻挑揀一些有趣的話題出來,東拉西扯的,讓陳彥謙頗感新鮮。
在楊渥的有意結交下,兩人越聊越是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即便是後來雨停了,兩人也是並騎緩緩而行,在馬上交談。
不過直到最後進了廣陵,楊渥也沒有告知對方自己的身份,隻是問明白了他現在的居住地址,又約定日後再見好好聊後,才相互道別。
倒不是說楊渥不想現在就招攬對方,而是他覺得此人是個人才,日後將有大用。初次見麵就出言招攬的話,未免也太不正式了。怎麽說也要找個好時間,準備好禮物再專門去登門拜訪。
目送著陳彥謙遠去的背影,楊渥半天都沒迴過神來。
“公子,那人已經走遠了,咱們也趕緊迴去吧。先前淋了雨,公子小心著涼。”一旁範遇提醒道。
“嗯,走吧。”楊渥點點頭,想了想又道,“對了,迴頭你去打聽一下,不要驚動他,將他的情況打探清楚,迴來報我。”
“是,小的這就去辦。”
……
迴到節度使府,在和家人們打過招唿,吃了個飯,又洗了個澡,換下了身上被淋濕的衣服後。見範遇還沒迴來,楊渥有些心不在焉的坐在院子裏。
“公子這是怎麽了?難得迴來一次,往常都是高高興興的,言笑不斷,今天卻有些坐立不安的。難道是在外麵遇到了什麽麻煩?”屋簷下麵,楊柳望著院子裏走來走去的楊渥,小聲向小翠問道。
“我也不知道,或許是有什麽心事吧?不過,看公子的臉色,就算是有什麽事情那也應該是喜事。”
“喜事?莫非是……”楊柳突然感覺自己的心砰砰地跳個不停。
“公子如今也快十六歲了,也是到年少慕艾的時候了,心中有心事,卻又是喜事,這,莫不是公子在外頭遇見了喜愛的姑娘?”
楊柳越想越覺得有可能,一時間心中忍不住的一陣陣發慌。
在她的心中,公子是和她一起長大的人,雖有主仆之別,但感情之深厚,早就不在意身份上的差別的。尤其是以前的公子雖然在小的時候關係親密,但長大後卻有些生分了。然而最近的的兩個多月,公子又好像變了一個人一般,比以前待人要隨和多了,再加上公子又學會了吟詩作詞,氣質上也遠不是以前能比的。如此一個翩翩少年,讓她心中仰慕不已。
如今想著公子有可能遇上了自己喜歡的女子,不由得又是為他感到開心,又是感到自憐,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如何。
“他終究是高高在上的吳王長子,將來肯定要做節度使,做王爺的;而我卻隻是一個身份低微的奴婢,哪裏配的上身份高貴的公子呢?”
楊柳越想越難過,不由得低下頭,一雙美麗的大眼睛也開始變得模糊起來。
“楊柳妹子,你也不要難過了,公子身份高貴,將來肯定會娶一個同樣高貴的女子才能相配。妹子還是趕緊死心,好好做到自己的本分吧。”一旁小翠見了她的模樣,哪裏還猜不出來她的想法,一時間也是小聲安慰起來。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楊柳有些抽噎的道。
“想要讓公子明媒正娶的將你娶進門,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身份差的太遠了。除非你願意給公子做妾,否則楊柳你還是趁早死心的好。”小翠小聲的勸解著,然而她說著說著,自己也有些迷茫起來了。
“我的未來又會如何呢?”
小翠不比楊柳,她的年歲要大了一歲多,小時候流落街頭時她就已經很懂事了,論起人情世故來可比在節度使府長大的楊柳懂得多。
她知道,在這個時代,妾的身份比奴婢高不了多少,除非像史夫人這樣為楊行密生下了長子和次子的妾室,否則在家中可沒什麽地位。正室夫人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若是發起瘋來便是將妾給打死了,也沒有人能過多指責。楊渥將來娶的妻子到底是怎樣的人誰能說得準呢?所以雖然心裏麵曾經也有過憧憬,但她寧願嫁給一個普通人家作正室,也不願做妾。所以她的想法是過兩年攢夠了嫁妝錢後,就去求外放嫁給良家子弟。
不過楊柳的想法顯然不一樣,在她心中,隻要能陪著公子在一起,哪怕做妾也是甘之如飴的。
“做妾嗎?那也行。隻要能和公子在一起就好。”想到這,楊柳的臉色也是一片緋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她心中念著那天楊渥給她取名字時念的詩,不由得有些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