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合議


    當天晚上,楊渥沒有迴到節度使府,而是在軍營中住了下來。


    畢竟是來軍營的第一天,諸多事物繁雜,一時也忙得不可開交,光是安營紮寨、調撥糧草和監督隊正們背誦軍紀就花了他很多時間,一直到亥時才安頓下來。


    “這古時候的天空就是比後世要幹淨啊!”楊渥輕輕的感歎道。


    漫天繁星點點,一顆一顆的閃爍著光華,一輪明掛在天邊,將大地照得有如白晝一般。席席的微風吹得人發顫,楊渥不禁緊了緊身上的披風,又向著篝火靠近了一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


    迴想著三天前的他還生活在大都市裏,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轉眼間就流落到這個亂世之中,孤獨一人了。前世的父母,他們都還好嗎,能承受自己離世的打擊嗎?同學朋友們聽到自己出車禍的消息後會有幾人傷心,幾人落淚?


    在來到這裏的第一天,他是帶著興奮的心情去體會這新奇的世界,帶著出風頭的想法吟詩作詞,好不快意;第二天他在醉夢中度過了大半天,直到晚上和楊行密夜談時,他感受到楊行密的舔犢之情,對楊行密這個“父親”的角色開始接受了;今天是第三天,在忙碌中度過了一整天後,此刻獨坐篝火旁,對著皎潔的月光,思念之情卻是滾滾湧來,怎麽也難以抑製。


    許久之後,他才發出一聲歎息。


    “終究是迴不去了!”


    “迴不去哪裏?”身後範思從不知道從哪裏走出來,無意間聽到了他的歎息。


    “沒什麽,我是說迴不去一個令人留戀的地方了。對了,士兵們都安頓下來了嗎?對於我這個新的指揮他們有沒有什麽看法?”楊渥勉強打點精神問道,既然已經來到了這裏,也隻能將心中的那份思念深藏起來。


    “大家倒是沒什麽看法,隻不過有些人對於您不讓他們練習戰陣,卻去背誦軍法,對此有些疑惑而已。”


    “恐怕感到疑惑的是你自己吧?”楊渥笑著說道。


    “這個,末將的確是有些疑惑。公子,您讓大家都去背誦軍紀,這到底有用嗎?而且,如果到時候有很多人都不會背誦的話,您會怎麽懲罰他們?”範思從跟上前來問道。


    “這些人都是軍中精銳,殺敵的本領根本無需我來教授。我要做的隻是讓他們服從軍紀。讓他們背誦軍紀隻是第一步,目的是要讓他們明確知道紀律所在,到時候如果他們真犯了錯誤,我就可以按照軍紀予以處罰。這些士兵各個桀驁不馴,又都是些參軍多年老兵油子,難以管束,必須先曉明軍法,再實行酷法才行。”楊渥一臉自信的說道。


    其實在他內心對自己這樣做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也是沒有底的,隻希望他許下的那些賞賜能夠激發他們好好背誦軍紀。


    “至於說到時候還有很多人不會背誦的問題,範遇,如果讓你在三天內背誦完十七條五十四斬軍紀,你能背誦完嗎?”他衝著站在遠處的侍衛喊道。


    範遇就是以前的那十二個侍衛中的一個,在朱思勍調走後,楊渥任命他作為新的侍衛頭領。此人也是這些侍衛中忠誠度最高的,有3點。在楊渥將他任命為侍衛頭領,又讓人好生安置了他的家人後,他的忠誠度也是進一步提升到了4點。


    “如果盡心去背誦的話,小的半天內應該就能夠背誦出來。”


    “嗯,你們呢?”楊渥繼續追問其他侍衛。


    “小的們也能做到半天內背誦。”


    這些侍衛也是普通士兵出身,沒有幾個識字的,腦子裏除了打打殺殺外,也沒有別的什麽了。如果他們能夠做到的話,其他士兵應該也能做到。


    “看來三天時間還是足夠的,隻要認真背誦,就算是些死腦筋的人想來也是能做到。關鍵的是他們願不願意去背誦。範指揮,迴頭你要將我許下的賞格傳達到每一個人,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清楚地知道,隻要在兩天內全隊的人都會背誦軍紀,那麽每人都有五貫錢的賞賜。”


    “至於說三天後要真的還有很多人不會背誦的話,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對了,今天營中的糧草都還是從王茂章將軍那裏借調過來的,明天我就要迴一趟節度使府,辦理糧餉的事情。你們三個留下來,好好監督他們背誦軍紀,萬萬不可懈怠。”


    “是,公子放心好了。”


    第二天一大早,楊渥帶上身邊的十一個侍衛迴到廣陵城內的節度使府。


    今天還是楊渥第一次來到前廳的議事廳,以前的他隻進入過前廳的書房,對於這個淮南節度使的議事廳卻是從來沒進入過。


    剛進門,就見寬敞的堂上按次序設立十幾個座位,除了最上首中間坐著的楊行密外,下麵依次坐著淮南的諸多將領。


    此刻,議事廳的中央正有一人在侃侃而談。


    “所以說,大王現在內部有不安分的人,外部又有宣武朱溫在北方虎視眈眈,西邊的叛將杜洪您也還沒將他掃滅,是為內憂外患;而我家彭城王內部也有一些艱險小人存在,不願意與大王交兵。如果此次大王準許末將迴去得話,末將願意作為兩家交好的使者,勸說彭城王與大王友善。”


    這人樣貌奇特,居然蓄著短發,在這個時代顯得非常獨特。原來他就是兩浙名將顧全武。


    顧全武是彭城王錢鏐的身邊親信將領,他本來是和尚出身,後來當了大將也習慣留著短發。當初屢次率兵與楊行密的軍隊作戰,曾經攻破淮南軍十八座大營,俘獲淮南將士三千人,殺死田頵千餘人等,次年又擊敗楊行密的大將周本,並且領攻陷了蘇州,楊行密任命的蘇州刺史台濛逃走,大將秦裴被俘。


    去年,楊行密派大將李神福去征討他,采用誘敵之計,設下伏兵大敗顧全武,並且將他俘虜了。


    如今楊行密有意放顧全武迴去,以此來和錢鏐交好,今日便是共議此事。


    “嗯,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兩家的確不應該相互攻伐了。不過此事關係重大,孤也要與麾下的眾人商議一二,顧將軍還是先下去休息一下吧。”


    在示意顧全武先下去休息後,楊行密也注意到長子的到來,“渥兒,你來此所為何事?”


    “孩兒來此是為了糧草軍餉的事情。”接著他將昨天到王茂章軍中接收部眾的情況簡單的匯報了一下。


    “這個王茂章,還是這麽吝嗇啊。”楊行密不禁笑著說道,他也知道王茂章並不是真的吝嗇,隻不過他對自己的軍隊看的太緊了,不是他自己直屬的軍隊,即便是一點糧草他也不願意出。


    “本來我給他的軍令是讓他一並負責你部糧餉的調撥的,不過既然他讓你找到這裏來了,那就以後都由節度使府出吧。高書記,渥兒所部的糧餉由你負責,他有什麽要求你都要盡量滿足他。”


    “是,大王。”掌書記高勗應道。


    “你既然來了,不如也在一旁聽著。諸位將軍以為,孤是不是該放顧全武迴去換兩家交好呢?”


    王茂章是他的心腹愛將,對他的一些小心思也不怎麽在意。


    “末將以為,不當放顧全武迴去。末將聽說,當初孫儒兵敗後,其部眾有的逃往浙西,被錢鏐收編為武勇都。那武勇都的人素來毫無忠義,其左右指揮使徐綰、許再思兩人更是野心勃勃,隻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起兵謀反。末將覺得應該修整兵甲,等吳越內部叛亂後,再一舉發兵將其攻滅。”李神福首先說著自己的意見。


    “不錯,末將也以為,錢鏐不過是鹽販子出身,雖然如今據有兩浙,但論起根基來遠遠不如我淮南,手下的名將也隻有顧全武一人。去年李將軍擊敗了顧和尚後,錢鏐已經沒有什麽名將了。此時正是一鼓作氣將他徹底消滅的好時機,萬萬不可中途放棄呢?”大將周本顯然也是不同意放顧全武迴去的。他曾經被顧全武擊敗過,心中很是不服。


    “末將倒是覺得應該與錢鏐交好,畢竟大王您的主要敵人是宣武朱溫,交好錢鏐可以穩固後方,集中兵力對付北方的強敵。”朱瑾抱拳說道。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倒是主張不放顧全武迴去,徹底消滅錢鏐的將領居多。


    “渥兒,你在一旁旁聽,可有自己的看法?”這時候高坐上首的楊行密突然問道。眾位將領也頓時安靜下來,看向楊渥。


    “看來大王是真的打算培養長子了。”眾人心中暗暗思忖。


    以楊渥的官職,本來是沒有資格加入這裏討論的,如今楊行密親自問起,顯然是要給他一個好好表現的機會。這樣的時機楊渥當然不會錯過。


    “父親,小子以為,諸位將軍說的都有道理,是不是要交好錢鏐都各有各的道理,但如今要討論的首先是放不放顧全武迴去的問題。小子以為必須要放他迴去。”楊渥立場鮮明的說道。


    “哦,你倒是說說看,為何要必須要放他迴去?”楊行密不置可否的問道。


    “小子聽說,當初秦裴將軍兵困昆山城中,堅決抵抗,後來城池被引水灌城,城中的糧食也盡了,秦將軍手下隻剩下幾百士兵了,為了手下士兵的性命,秦將軍才不得已投降。後來錢鏐問他,他說,‘我隻是糧食消耗殆盡了,這才投降的,並不是我的本意’。秦裴將軍流落在吳越如今已經四年了,卻始終不曾投靠錢鏐,說明他的心中還是向著我們淮南的。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此忠誠於父親的將領,怎麽能讓他留在吳越為囚呢?所以小子覺得不要說是放顧全武迴去,就算更多的要求也要答應,隻要能換秦將軍歸來,這一切都值得。”


    楊渥這話一出卻是讓大家動容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是少之又少。


    剛才眾人討論的時候,考慮的也更多是各種利益上的得失,卻沒人想到還被囚禁在吳越的秦裴。如今楊渥這麽一說,眾人自然連連點頭。


    所謂勝敗兵家常事,誰都可能有落難被俘的一天,若主上今天能夠用顧全武來換迴秦裴,那麽將來萬一自己落難被俘了,主上也一定會想盡辦法營救自己的吧?


    這麽一想,眾人看向楊渥的目光也不同了。


    最開始在他們看來,楊渥僅僅隻是吳王的長子而已,沒什麽真本領;前兩天他當眾作詩後,眾人見了他心中會讚賞一句,“看不出來這小子還有這詩才”,不過也僅僅如此了,詩才那東西,不過是閑著沒事的時候附庸風雅的,既不能用來治國,也不能用來領兵。但如今他這一番話,卻是讓大家頭一次在心中有了這麽一個想法:“或許讓這小子將來繼承大王的基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對楊渥來說,是不是要放迴顧全武根本不重要,但這卻是一個賣好於在場眾多將軍的機會。一方麵向大家表明了自己重視手下忠臣良將的態度,另一方麵也讓大家眼前一亮,覺得楊渥這個長公子還是有獨到看法的。


    “你說的有道理,我意已決,顧全武必須盡快放迴去,換秦將軍迴來。”楊行密也是當場作出了決定,此刻他看向楊渥的目光也充滿著讚賞。


    “渥兒終於長大了,知道收買人心了。”他在心中暗自感歎。曾經,看著長子從一個幼小孩童漸漸長成如今翩翩少年,他心中喜悅;看著他整日不務正業,四處瘋玩,他心中焦慮;看著自己一天天老去,其他兒子還年幼,唯一年長的兒子卻是如此頑劣,他心中擔憂。


    雖然有的部眾想著將來讓其他人來接替自己的淮南節度使的職位,節度判官周隱認為他諸子年幼,難堪大任,希望讓他的老兄弟廬州刺史劉威來做節度留後,也就是將來的接班人;還有壽州刺史朱延壽想著自己來做節度留後;然而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老兄弟和小舅子再怎麽親近,那也比不過自己的親生兒子親近吧?


    如今見兒子有這般表現,他心中也是欣慰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國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國軍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國軍棋並收藏南國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