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做女先生
穿越之種田養家太不易 作者:傾情一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氏性子急,直接爽聲帶著笑意說道:“瀾心,這倆孩子已經給你磕了頭,認了你做先生,大娘今天就強人所難一迴,他們你一定要收下,以後是打是罰全憑你一人做主。”
“瀾心,嬸子求你收下這兩孩子吧!”唯恐秦瀾心不答應,餘氏隨後也趕緊懇求道。
秦瀾心被鄧氏幾人弄得有些糊塗,不解地問道:“大娘,嬸子,你們究竟在說什麽,能不能把話說明白些?”
這時候,韓氏、鄧梅花、柳氏、薛氏幾人聽到動靜也走了進來,見秦瀾心被鄧氏摁在廳中主位,巷子和楊帆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也都好奇地問是怎麽一迴事。
鄧氏這才後知後覺地將事情說清楚,原來是這幾日晚上秦家總會傳出朗朗讀書聲。三家離得近,晚上又安靜,鄧氏、餘氏都聽得真切。
到了白天又問了韓氏,才知道是秦瀾心晚上在教秦瀾兵他們三個讀書寫字。
在大魏朝,普通老百姓能讀書認字的尚且少的可憐,更別說外漁巷這樣的貧賤之地,近百戶人家找來找去,也隻有賀老四年輕時上過幾天私塾,認得一些字。
國泰民安的大魏朝曆來是文武並重,但在大多數人心中,出口成章、知識淵博的學士比那些隻知舞刀弄槍、勇猛殺敵的武夫更值得推崇和尊敬。
貧民百姓之家要是誰家出了個秀才,那可是光宗耀祖能說好幾輩的事兒,再要是中了舉人、貢士,甚至春闈高中前三甲,可就是鯉魚躍龍門,祖墳冒青煙了啊!
百來年外漁巷這片貧賤區,從未走出來過一個秀才,這裏居住的百姓每天就想著如何填飽一家老小的肚子,如何掙夠銀子脫離這貧賤之地。
就算有些人日後發達了,也不會說起自己曾經在白石碼頭外漁巷呆過,因為“外漁巷”這三個字代表著卑賤、恥辱、不堪和痛苦迴憶。
可現在,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出現了秦瀾心這樣一個識文斷字的人,即便她是女子,但也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女子。
這樣的女子是令鄧氏、餘氏她們尊敬和崇拜的,也讓她們看到了黑暗世界中的一絲曙光。
哪家爹娘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出息,她們想著如果自己的兒子能跟著秦瀾心學上那麽幾個字,日後說不得就走出了這外漁巷,脫離了這“貧賤”之名。
所以,鄧氏、餘氏今日才丟掉為人長者的臉皮並且帶著一些強迫意味地請求秦瀾心收徒,實在是她們怕秦瀾心會拒絕,怕好不容易出現的希望就那麽突然地撲滅。
知道了前因後果,秦瀾心大喘了一口氣,從來也沒當過老師的她頗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教人讀書她是不懼,可就怕“誤人子弟”,畢竟她所學的知識有大部分和這個時代是不同的,而大魏朝很多的文典古籍她也是從未接觸過的。
古人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她這個外來的“和尚”真能做好他們的女先生嗎?這還真是個未知數。
廳裏有些安靜,看出秦瀾心臉上的猶疑,鄧氏是真急了:“瀾心,你要是不同意,大娘我就給你跪下來了!”
說著,鄧氏真就要雙膝跪地,還好在秦瀾心閃神思索的片刻,韓氏拉住了她。
“大丫頭,你教一個也是教,多添兩個也沒什麽事兒,就答應你大娘和嬸子吧?”韓氏聲音柔和地看著女兒請求道。
秦瀾心站起身也走到鄧氏身邊,滿眼真誠地說道:“大娘,我不是不願意教他們讀書認字,隻要他們願意學,我自然責無旁貸,我隻是……隻是擔心自己能力不夠,怕把你們的兒子給教壞了!”
“瀾心,你這是說得什麽話,大娘一直都相信你,再說大娘可沒說讓你教出狀元郎來,隻要讓巷子能多少認得幾個字,懂得一些道理,大娘我就感激不盡了。”鄧氏握住秦瀾心的手激動地說道。
“別說是狀元郎,瀾心要是把楊帆給我教成秀才,我都早晚三炷香把她當菩薩一樣地供起來!”氣氛輕鬆緩和起來,餘氏也跟著打趣,她和鄧氏的想法一樣,隻是想讓自己的兒子能多識幾個字。
鄧氏和餘氏這樣相信自己,再看看地上跪著始終不肯起來的巷子和楊帆,秦瀾心隻好勉為其難答應下來。
柳氏、薛氏自是不願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她們往日隻知道秦瀾心聰明靈慧、手巧勤快,又很會做生意,沒想到她還認得字,立馬對她也是敬佩起來。
於是兩個人也笑鬧著讓秦瀾心把她們的兒子也收下做徒弟,為表一視同仁,秦瀾心點點頭答應下來。
不一會兒,柳氏、薛氏分別帶著各自的兒子周魚和賀小興,還有作為拜師禮的兩條大魚來到秦家,等到周魚和賀小興給秦瀾心磕過頭,這女先生就算認下了。
當天晚上,巷子、楊帆、周魚和賀小興就留在秦家學習《三字經》,而兩世第一次做女先生的秦瀾心也對四個弟子表現得很器重。
她又去內漁巷買了六本空白書冊,每本書冊上都先寫了一份《三字經》和《千字文》,雖還是用的繁體楷書,但卻不再是女子般的秀麗清雅,而是更像男子所寫那般的蒼勁有力。
六本啟蒙書冊她又分別寫上了秦瀾兵、秦瀾瑞、張福江、楊帆、周魚、賀小興的名字,當做他們日後的學習教材,至於她第一本加厚的書冊則寫上了秦瀾悅的名字。
七個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坐在秦家的主屋客廳裏興奮極了,他們從未想過有一天能上學讀書,更沒想過秦瀾心會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準備了書,上麵還寫著他們的名字。
這本由秦瀾心親自書寫的深藍色封皮的書,是他們擁有的真正意義上的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
所以,他們格外珍惜愛護,即便日後有了更多更珍貴的書冊,這本書依舊被他們當成寶物一樣地珍藏著。
又過了幾日,外漁巷秦家小娘子晚上辦了一個小私塾的消息不脛而走,越來越多好奇、狐疑、探究的目光朝著百味食肆盯過來。
仲秋的第三天,李記錢莊的鄭掌櫃拿著李府老夫人穀氏的正式請帖來到了秦家小院,找到了秦瀾心。
“秦姑娘,我家老夫人想見姑娘一麵,不知姑娘可有空閑?”
比起前次來時的精明幹練,這次到秦家的鄭掌櫃言行之間有了莊重的意味,似乎此次他來外漁巷,請的不是貧家女,而是李府的貴賓一樣。
------題外話------
收藏不是太給力,~(>_<)~,唯有跪求各位小夥伴們收藏、評價呀,拜托拜托……此文走得遠還要靠大家繼續支持啊!—
“瀾心,嬸子求你收下這兩孩子吧!”唯恐秦瀾心不答應,餘氏隨後也趕緊懇求道。
秦瀾心被鄧氏幾人弄得有些糊塗,不解地問道:“大娘,嬸子,你們究竟在說什麽,能不能把話說明白些?”
這時候,韓氏、鄧梅花、柳氏、薛氏幾人聽到動靜也走了進來,見秦瀾心被鄧氏摁在廳中主位,巷子和楊帆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也都好奇地問是怎麽一迴事。
鄧氏這才後知後覺地將事情說清楚,原來是這幾日晚上秦家總會傳出朗朗讀書聲。三家離得近,晚上又安靜,鄧氏、餘氏都聽得真切。
到了白天又問了韓氏,才知道是秦瀾心晚上在教秦瀾兵他們三個讀書寫字。
在大魏朝,普通老百姓能讀書認字的尚且少的可憐,更別說外漁巷這樣的貧賤之地,近百戶人家找來找去,也隻有賀老四年輕時上過幾天私塾,認得一些字。
國泰民安的大魏朝曆來是文武並重,但在大多數人心中,出口成章、知識淵博的學士比那些隻知舞刀弄槍、勇猛殺敵的武夫更值得推崇和尊敬。
貧民百姓之家要是誰家出了個秀才,那可是光宗耀祖能說好幾輩的事兒,再要是中了舉人、貢士,甚至春闈高中前三甲,可就是鯉魚躍龍門,祖墳冒青煙了啊!
百來年外漁巷這片貧賤區,從未走出來過一個秀才,這裏居住的百姓每天就想著如何填飽一家老小的肚子,如何掙夠銀子脫離這貧賤之地。
就算有些人日後發達了,也不會說起自己曾經在白石碼頭外漁巷呆過,因為“外漁巷”這三個字代表著卑賤、恥辱、不堪和痛苦迴憶。
可現在,就是在這樣一個地方出現了秦瀾心這樣一個識文斷字的人,即便她是女子,但也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女子。
這樣的女子是令鄧氏、餘氏她們尊敬和崇拜的,也讓她們看到了黑暗世界中的一絲曙光。
哪家爹娘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出息,她們想著如果自己的兒子能跟著秦瀾心學上那麽幾個字,日後說不得就走出了這外漁巷,脫離了這“貧賤”之名。
所以,鄧氏、餘氏今日才丟掉為人長者的臉皮並且帶著一些強迫意味地請求秦瀾心收徒,實在是她們怕秦瀾心會拒絕,怕好不容易出現的希望就那麽突然地撲滅。
知道了前因後果,秦瀾心大喘了一口氣,從來也沒當過老師的她頗有些“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教人讀書她是不懼,可就怕“誤人子弟”,畢竟她所學的知識有大部分和這個時代是不同的,而大魏朝很多的文典古籍她也是從未接觸過的。
古人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她這個外來的“和尚”真能做好他們的女先生嗎?這還真是個未知數。
廳裏有些安靜,看出秦瀾心臉上的猶疑,鄧氏是真急了:“瀾心,你要是不同意,大娘我就給你跪下來了!”
說著,鄧氏真就要雙膝跪地,還好在秦瀾心閃神思索的片刻,韓氏拉住了她。
“大丫頭,你教一個也是教,多添兩個也沒什麽事兒,就答應你大娘和嬸子吧?”韓氏聲音柔和地看著女兒請求道。
秦瀾心站起身也走到鄧氏身邊,滿眼真誠地說道:“大娘,我不是不願意教他們讀書認字,隻要他們願意學,我自然責無旁貸,我隻是……隻是擔心自己能力不夠,怕把你們的兒子給教壞了!”
“瀾心,你這是說得什麽話,大娘一直都相信你,再說大娘可沒說讓你教出狀元郎來,隻要讓巷子能多少認得幾個字,懂得一些道理,大娘我就感激不盡了。”鄧氏握住秦瀾心的手激動地說道。
“別說是狀元郎,瀾心要是把楊帆給我教成秀才,我都早晚三炷香把她當菩薩一樣地供起來!”氣氛輕鬆緩和起來,餘氏也跟著打趣,她和鄧氏的想法一樣,隻是想讓自己的兒子能多識幾個字。
鄧氏和餘氏這樣相信自己,再看看地上跪著始終不肯起來的巷子和楊帆,秦瀾心隻好勉為其難答應下來。
柳氏、薛氏自是不願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她們往日隻知道秦瀾心聰明靈慧、手巧勤快,又很會做生意,沒想到她還認得字,立馬對她也是敬佩起來。
於是兩個人也笑鬧著讓秦瀾心把她們的兒子也收下做徒弟,為表一視同仁,秦瀾心點點頭答應下來。
不一會兒,柳氏、薛氏分別帶著各自的兒子周魚和賀小興,還有作為拜師禮的兩條大魚來到秦家,等到周魚和賀小興給秦瀾心磕過頭,這女先生就算認下了。
當天晚上,巷子、楊帆、周魚和賀小興就留在秦家學習《三字經》,而兩世第一次做女先生的秦瀾心也對四個弟子表現得很器重。
她又去內漁巷買了六本空白書冊,每本書冊上都先寫了一份《三字經》和《千字文》,雖還是用的繁體楷書,但卻不再是女子般的秀麗清雅,而是更像男子所寫那般的蒼勁有力。
六本啟蒙書冊她又分別寫上了秦瀾兵、秦瀾瑞、張福江、楊帆、周魚、賀小興的名字,當做他們日後的學習教材,至於她第一本加厚的書冊則寫上了秦瀾悅的名字。
七個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坐在秦家的主屋客廳裏興奮極了,他們從未想過有一天能上學讀書,更沒想過秦瀾心會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準備了書,上麵還寫著他們的名字。
這本由秦瀾心親自書寫的深藍色封皮的書,是他們擁有的真正意義上的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
所以,他們格外珍惜愛護,即便日後有了更多更珍貴的書冊,這本書依舊被他們當成寶物一樣地珍藏著。
又過了幾日,外漁巷秦家小娘子晚上辦了一個小私塾的消息不脛而走,越來越多好奇、狐疑、探究的目光朝著百味食肆盯過來。
仲秋的第三天,李記錢莊的鄭掌櫃拿著李府老夫人穀氏的正式請帖來到了秦家小院,找到了秦瀾心。
“秦姑娘,我家老夫人想見姑娘一麵,不知姑娘可有空閑?”
比起前次來時的精明幹練,這次到秦家的鄭掌櫃言行之間有了莊重的意味,似乎此次他來外漁巷,請的不是貧家女,而是李府的貴賓一樣。
------題外話------
收藏不是太給力,~(>_<)~,唯有跪求各位小夥伴們收藏、評價呀,拜托拜托……此文走得遠還要靠大家繼續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