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東瀛料理店,從外觀上看,就很有和族這個華夏少數民族的特色,這樣的特色建築,顯然也是吸引顧客的手段之一。
顧客們來到這家門店前一看,就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這家東瀛料理店一定很正宗”的錯覺,然後進入店中,又會有侍者們齊聲用東瀛省的方言喊“歡迎光臨”,營造出來的純正感就更令顧客滿意了。
可實際上這家東營料理店的主廚,是蘇州本地人,他隻是在廚師專門學校遠月茶寮料理學園深造過,沒錯,這就是位於東瀛省,但卻名揚華國的著名料理學校,在華國大陸,可能也隻有新東方烹飪學校能與之相提並論了,據說這兩個學校還經常切磋交流,名曰:食戟。
這位主廚從遠月學園畢業之後,就迴到了故鄉,開了一家東瀛料理店,經過數年的打拚,又根據本地人的口味,改造自己所擅長的東瀛料理,終於讓這家門店的名聲立了起來,生意很是興隆,他也成了遠月學園的優秀畢業生之一,還會接待母校過來實習的學生。
王德孚這一次總算體驗了一下這個時代的電車,不過乘坐後的感覺並不是太好,因為它是最為廉價的公共交通,所以坐電車的人很多,電車上的座位又很少,因此大部分人都是站立著的,他又是在下班高峰坐電車的……
坐完電車之後,他隻覺得比後世坐公交車都還要艱苦,他隻能期待出租車趕緊流行起來,別隻在帝都、魔都這樣的大都市才能坐到,這樣的話,他就不要在電車與人力車之間做選擇了。
王德孚到達這家東瀛料理店的時候,淩靜蘇與杜書桓已經在包間中等待他了,他在侍者的服侍下脫去鞋子,然後走向淩靜蘇訂的包間。
這是非常典型的東瀛居酒屋式的包間,空間不大,大概可以容納四人,一盞昏黃的吊燈懸在那兒,散發出來的光芒,灑在整個包間,營造出了一種莫名的溫馨感。
王德孚沒有想到,包間中竟然有三個人,除了他認識的杜書桓、淩靜蘇之外,還有一個麵容清秀的女子,穿著一身經典的女子學生裝,看起來和淩靜蘇關係不錯,正坐在淩靜蘇的身邊,緊貼著,與淩靜蘇說話。
王德孚淡定地和自己認識的淩靜蘇、杜書桓打招唿,兩人迴應之後,也不用王德孚主動開口詢問,卻見那個麵容清秀的女子,竟然直接向王德孚自我介紹起來,讓一旁想要開口介紹她的淩靜蘇,都微微皺了皺眉頭。
淩靜蘇顯然覺得,這位名叫“丁梅”的女孩熱情過頭了,太不矜持,她都有些後悔帶對方過來了。
原來丁梅是本地女子師範大學的學生,酷愛文學,在《紅薔薇》雜誌建立之初,看到它在招收編輯,便加入進去,兼職做編輯,她雖然能力有限,但勝在態度端正、做事勤勞,還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可以將老板兼總編的淩靜蘇馬屁拍得很好。
而她的存在,也彌補了淩靜蘇過於高冷、不食人間煙火的這一點的不足,她是淩靜蘇的得力助手。
丁梅甚至還親自帶著之前那幾期的《紅薔薇》,去她所在的師範大學推銷,倒是憑借她的交際能力,賣出了不少,這便讓淩靜蘇更加器重她了,隻覺得她是真心想要將雜誌辦好的。
這一次淩靜蘇帶丁梅過來,也是單純地想要犒勞她,她和王德孚、杜書桓一樣,都是《紅薔薇》的功臣。
隻是淩靜蘇怎麽都沒想到,丁梅見到王德孚之後,就變得這樣熱情,剛剛她見杜書桓的時候,也沒有這個樣子啊,還很規矩地等淩靜蘇的介紹。
難不成丁梅知道了王德孚就是《情與性》的作者?
這樣的猜測剛剛浮現,淩靜蘇又將其打消,可能這世上知道《情與性》真正作者的人,也就隻有她和杜書桓,而且他倆都知道王德孚自己是不願承認他創作了這部作品的,所以他們絕不會出去亂說,隻讓世人被“伊人女士”這個筆名所迷惑。
他們都很看重王德孚的才華,並不願意因為這種事而惹惱了對方,隻希望能夠和對方保持良好的私人友誼。
王德孚反而沒有在意丁梅的主動,可能在他曾經的那個時代,這樣外向大方的女孩子有很多吧,一場聚餐上有她們的存在,總不用擔心氣氛變冷,他猜測淩靜蘇將這樣的女孩帶過來,就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
畢竟不管是他,還是淩靜蘇,抑或是杜書桓,都不算那種特別善於交際的,放到後世,可能大家在一起聚餐,就是各自玩手機了,杜書桓絕對是拿手機看網文的那位,畢竟他那麽愛看雜書。
王德孚心中暗讚淩靜蘇不愧是大家小姐,考慮得真夠周到的,於是自然微笑著與丁梅打招唿,態度極為溫和。
這仿佛給予了丁梅更大的鼓勵似的,剛好她又坐在王德孚的正對麵,於是她抓住良機,開始與王德孚閑聊。
依舊高冷的淩靜蘇,這會兒不知為何心裏煩躁,本來穩坐釣魚台的她,總覺得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被搶走了……
還好這個時候杜書桓說話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看出了淩靜蘇的煩躁,又或者是單純的餓了,便直接讓侍者上菜,他也不和淩靜蘇客氣,他吃東瀛料理永遠隻吃自助,絕不單點的。
反正這家東瀛料理店的自助並不算貴,每人三銀元而已,四個人加起來不過十二銀元。
實際上這隻是杜書桓覺得不算貴,然而十二銀元,卻相當於平頭百姓一個月的生活開銷。
王德孚之前辛辛苦苦拿到手的稿費,也就二十銀元,他暫時還請不起這樣的大餐。
這隻能說,杜書桓這樣的富家公子哥,實在是有錢、任性。
王德孚還從來沒有品嚐過這個世界的日料,不,應該說是東瀛省料理,他不由期待起來。
畢竟人生在世,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顧客們來到這家門店前一看,就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這家東瀛料理店一定很正宗”的錯覺,然後進入店中,又會有侍者們齊聲用東瀛省的方言喊“歡迎光臨”,營造出來的純正感就更令顧客滿意了。
可實際上這家東營料理店的主廚,是蘇州本地人,他隻是在廚師專門學校遠月茶寮料理學園深造過,沒錯,這就是位於東瀛省,但卻名揚華國的著名料理學校,在華國大陸,可能也隻有新東方烹飪學校能與之相提並論了,據說這兩個學校還經常切磋交流,名曰:食戟。
這位主廚從遠月學園畢業之後,就迴到了故鄉,開了一家東瀛料理店,經過數年的打拚,又根據本地人的口味,改造自己所擅長的東瀛料理,終於讓這家門店的名聲立了起來,生意很是興隆,他也成了遠月學園的優秀畢業生之一,還會接待母校過來實習的學生。
王德孚這一次總算體驗了一下這個時代的電車,不過乘坐後的感覺並不是太好,因為它是最為廉價的公共交通,所以坐電車的人很多,電車上的座位又很少,因此大部分人都是站立著的,他又是在下班高峰坐電車的……
坐完電車之後,他隻覺得比後世坐公交車都還要艱苦,他隻能期待出租車趕緊流行起來,別隻在帝都、魔都這樣的大都市才能坐到,這樣的話,他就不要在電車與人力車之間做選擇了。
王德孚到達這家東瀛料理店的時候,淩靜蘇與杜書桓已經在包間中等待他了,他在侍者的服侍下脫去鞋子,然後走向淩靜蘇訂的包間。
這是非常典型的東瀛居酒屋式的包間,空間不大,大概可以容納四人,一盞昏黃的吊燈懸在那兒,散發出來的光芒,灑在整個包間,營造出了一種莫名的溫馨感。
王德孚沒有想到,包間中竟然有三個人,除了他認識的杜書桓、淩靜蘇之外,還有一個麵容清秀的女子,穿著一身經典的女子學生裝,看起來和淩靜蘇關係不錯,正坐在淩靜蘇的身邊,緊貼著,與淩靜蘇說話。
王德孚淡定地和自己認識的淩靜蘇、杜書桓打招唿,兩人迴應之後,也不用王德孚主動開口詢問,卻見那個麵容清秀的女子,竟然直接向王德孚自我介紹起來,讓一旁想要開口介紹她的淩靜蘇,都微微皺了皺眉頭。
淩靜蘇顯然覺得,這位名叫“丁梅”的女孩熱情過頭了,太不矜持,她都有些後悔帶對方過來了。
原來丁梅是本地女子師範大學的學生,酷愛文學,在《紅薔薇》雜誌建立之初,看到它在招收編輯,便加入進去,兼職做編輯,她雖然能力有限,但勝在態度端正、做事勤勞,還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可以將老板兼總編的淩靜蘇馬屁拍得很好。
而她的存在,也彌補了淩靜蘇過於高冷、不食人間煙火的這一點的不足,她是淩靜蘇的得力助手。
丁梅甚至還親自帶著之前那幾期的《紅薔薇》,去她所在的師範大學推銷,倒是憑借她的交際能力,賣出了不少,這便讓淩靜蘇更加器重她了,隻覺得她是真心想要將雜誌辦好的。
這一次淩靜蘇帶丁梅過來,也是單純地想要犒勞她,她和王德孚、杜書桓一樣,都是《紅薔薇》的功臣。
隻是淩靜蘇怎麽都沒想到,丁梅見到王德孚之後,就變得這樣熱情,剛剛她見杜書桓的時候,也沒有這個樣子啊,還很規矩地等淩靜蘇的介紹。
難不成丁梅知道了王德孚就是《情與性》的作者?
這樣的猜測剛剛浮現,淩靜蘇又將其打消,可能這世上知道《情與性》真正作者的人,也就隻有她和杜書桓,而且他倆都知道王德孚自己是不願承認他創作了這部作品的,所以他們絕不會出去亂說,隻讓世人被“伊人女士”這個筆名所迷惑。
他們都很看重王德孚的才華,並不願意因為這種事而惹惱了對方,隻希望能夠和對方保持良好的私人友誼。
王德孚反而沒有在意丁梅的主動,可能在他曾經的那個時代,這樣外向大方的女孩子有很多吧,一場聚餐上有她們的存在,總不用擔心氣氛變冷,他猜測淩靜蘇將這樣的女孩帶過來,就是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
畢竟不管是他,還是淩靜蘇,抑或是杜書桓,都不算那種特別善於交際的,放到後世,可能大家在一起聚餐,就是各自玩手機了,杜書桓絕對是拿手機看網文的那位,畢竟他那麽愛看雜書。
王德孚心中暗讚淩靜蘇不愧是大家小姐,考慮得真夠周到的,於是自然微笑著與丁梅打招唿,態度極為溫和。
這仿佛給予了丁梅更大的鼓勵似的,剛好她又坐在王德孚的正對麵,於是她抓住良機,開始與王德孚閑聊。
依舊高冷的淩靜蘇,這會兒不知為何心裏煩躁,本來穩坐釣魚台的她,總覺得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被搶走了……
還好這個時候杜書桓說話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看出了淩靜蘇的煩躁,又或者是單純的餓了,便直接讓侍者上菜,他也不和淩靜蘇客氣,他吃東瀛料理永遠隻吃自助,絕不單點的。
反正這家東瀛料理店的自助並不算貴,每人三銀元而已,四個人加起來不過十二銀元。
實際上這隻是杜書桓覺得不算貴,然而十二銀元,卻相當於平頭百姓一個月的生活開銷。
王德孚之前辛辛苦苦拿到手的稿費,也就二十銀元,他暫時還請不起這樣的大餐。
這隻能說,杜書桓這樣的富家公子哥,實在是有錢、任性。
王德孚還從來沒有品嚐過這個世界的日料,不,應該說是東瀛省料理,他不由期待起來。
畢竟人生在世,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