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國家之一,其1/4領土都位於北極地帶。冬季漫長而嚴寒,風大雪多,氣溫常在零下30~40度以下。蘇芬戰爭正逢一年中晝間最短的季節,漫長的黑夜極大地限製了紅俄紅軍航空兵優勢的發揮。戰爭開始時正趕上一場大雪,戰區積雪深達1米,給紅俄紅軍的行動帶來極大不便,卻給擅長滑雪的芬蘭軍隊提供了一顯身手的機會。蘇芬邊境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縱橫,交通不便。但芬境縱深地區公路網發達,有數條鐵路與邊界平行,便於物資運輸和兵力機動。蘇方一側的卡累利阿地區是一片渺無人煙的荒漠,從列寧格勒到摩爾曼斯克隻有一條與邊界平行的鐵路和兩條通往邊界的支線。


    戰爭中,雙方的作戰行動主要展開在邊境的四個地區,即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湖東北、邊界中部和貝薩謀(貝辰加)地區。


    卡累利阿地峽的交通條件較好,有單線鐵路4條和石質公路10條,可通向芬蘭西北。因此,這裏是雙方主力作戰的主戰場。地峽寬約100公裏,地形起伏,車輛可以通行,但缺少便於遠距離觀察的製高點。武奧克薩河縱貫其間,水量充沛,多間以深水湖泊。維堡是該地的唯一一個小工業城市,也是過往蘇芬邊界的必經之地和最佳通道,因此,在軍事上受到雙方重視。但曼納海姆防線是卡累利阿地峽的人工屏障,是紅俄紅軍進攻不可迴避的巨大障礙。


    曼納海姆防線經過芬蘭10年苦心經營,業已形成完整的防禦工事體係。它由縱深約90公裏的3道防禦地帶組成。各道防禦地帶均依托沼澤湖泊等天然障礙物,構築有670個永備發射工事和土木質火力點,另有近800個地下暗堡,並以塹壕和交通壕相溝通。在主要防禦地帶前設有20~60公裏縱深的保障地帶。主要防禦地帶前和保障地帶內廣泛設置了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樁砦、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崖壁。在這裏中國提供給德國的數十萬枚反坦克和防步兵地*雷中有三分之一的都被支援給芬蘭用來加強曼納海姆防線了,其中曆史悠久的闊劍反步兵定向地*雷被安置在很多道路和開闊地帶裏,前麵被冰雪覆蓋,完全看不出位置,但是一旦俄軍接近,那就是冰雪與殘肢齊飛,烈焰與鮮血同色了。


    拉多加湖東北地區有一條繞過拉多加湖北岸通往卡累利阿地峽南部的接近路,但其距離較遠,且在賽馬湖與拉多加湖之間有一段狹長的隘路,易被守方堵塞和截斷。邊界中部是芬蘭最狹窄的腰部地區,有3條通往波的尼亞灣要地奧盧港的接近路,沿此西進可對奧盧港形成外線包圍之勢。從索木斯薩耳米到奧盧港橫寬隻有120公裏,一旦打通此線,可將芬蘭攔腰切成南北兩段,從而將極大地影響整個戰局。最北的貝薩謀地區是常年覆蓋凍土的台地。貝薩謀既是芬蘭在巴倫支海的唯一良港,又是溝通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與瑞典北部重要鐵礦產地的重要通道。


    從拉多加湖東岸至巴倫支海的整個邊界,全長約1100公裏,80%是荒無人煙的森林,隻有6條東西走向的公路,路麵狹窄,路況不佳,且被湖泊森林隔絕。各條公路之間相隔達200公裏之遙。公路兩旁的林木既可伐倒充當路障,也可給芬蘭軍隊滑雪分隊襲擊沿公路行進的行軍縱隊提供天然屏蔽。


    總之,在被皚皚白雪、莽莽森林覆蓋的荒原上,俄軍的坦克與重炮將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境,因此,這裏對俄軍是一個十分不利的戰場。而在卡累利阿地峽,俄軍主力一越過邊界,就被曼納海姆防線阻擋,不得不進行一場困難的攻堅戰。


    俄芬戰爭本來是一場大國與小國之間的戰爭。俄羅斯自從在東線認命之後,經過近20年的國內建設,重工業迅速發展,軍事實力也大大增強。與俄羅斯相比,芬蘭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在軍事實力方麵都是一個小國。其總人口隻有440餘萬,常備陸軍隻有3.2萬。麵對這樣一個小國,俄羅斯曾以為,通過談判施壓或軍事威脅就能迫使芬蘭妥協,實現自己對芬蘭的領土要求。對於俄羅斯領導人當時所持的這種樂觀估計,羅曼諾夫斯基曾作過如下描述,他說:“隻要我們把嗓門稍微提高一些,芬蘭人就會服從。如再不行的話,我們可以放一槍,芬蘭人就會舉手投降。我們就是這樣想的。”俄羅斯當局正是根據這種估計擬訂了對芬作戰計劃和進行對芬戰爭準備的。


    最初的對芬作戰預案,是由俄軍總參謀部鮑裏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元帥擬定的。該案還較客觀地考慮了芬蘭軍隊作戰能力和戰場的特殊條件。其核心思想是主張集中45個師的強大兵力,在西方不直接卷入的情況下,“打一場為期至少數個月的緊張艱巨的戰爭”。這項預案由於不符合格魯吉亞大叔的設想,在提交紅俄最高軍事委員會審議時被否定了。格魯吉亞大叔決定對芬作戰計劃改由列寧格勒軍區司令基裏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重新擬定。


    新計劃按照地這位大胡子的意圖,規定列寧格勒軍區部隊在得到特種兵支援的情況下在數周內粉碎芬蘭軍隊主力,突破曼納海姆防線,確保列寧格勒和摩爾曼斯克的安全,迫使芬蘭簽訂和約,結束戰爭。新計劃於太初十八年7月底被最高軍事委員會采納。


    根據新計劃,列寧格勒軍區從當年秋季起緊急進行了戰爭準備,調整了軍隊部署,構築了急造軍路、貯備了作戰物資,進行了戰前訓練。到戰爭打響前,紅俄紅軍在蘇芬邊界附近共集中了約30多萬人的兵力,4個集團軍,18個步兵師、1個坦克軍、4個坦克旅以及約1000餘輛坦克、800多架飛機。列寧格勒軍區司令梅列茨科夫擔任了前線總指揮。


    芬蘭作為一個小國,不願意單獨同一個大國對抗。它對未來戰爭的設想是:“如果芬蘭不幸被卷入一場與大國牽連的戰爭,芬蘭可以指望從進攻芬蘭的大國的敵國方麵得到援助”。芬蘭軍事當局計劃,依靠曼納海姆防線牽製並消耗俄軍兵力,在取得外援後實施反擊,爭取在有利條件下與俄羅斯議和。


    雖然芬蘭的社會主義者因為其信仰不允許進入正式部隊,但令芬蘭和俄羅斯的領導人都感到驚奇的是芬蘭絕大部分社會主義者並沒有和俄羅斯站到一起,反而和他們的同胞一起戰鬥。這主要是由於有部分芬蘭農工黨人到俄羅斯後,反而被地格魯吉亞大叔的“大清洗”所鎮壓,引起對俄羅斯的不信任感。另外還因為芬蘭經過1918年的內戰後,社會階級差別縮小,社會矛盾減弱。這種情況下,芬蘭的國防動員比起俄國人充分的多,而且德國小胡子為了給那位大叔拖後腿,也不遺餘力的支援芬蘭。有趣的是,作為敵國的盟軍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超過1萬名瑞典,英國,丹麥和挪威誌願軍進入芬蘭誌願參加抗俄戰爭。甚至英國政府已經準備派遣軍隊到芬蘭助戰。國際聯盟通過了譴責紅俄軍入侵芬蘭的決議,在毫無效果之後,幹脆將紅俄開除除名(於是國際聯盟徹底成了英法自說自話的地方)。


    格魯吉亞大叔憤怒的說,為什麽不讓我們前進?....那將鼓舞帝國*主義營壘的反農工黨力量。紅俄人開始準備第2次總攻擊。大批部隊從紅俄各地征調過來,包括20個炮兵團,7個坦克旅還有15個航空團。


    紅俄軍集中40-50個師重兵集團,向距離列寧格勒僅有32公裏的芬蘭卡累利阿發動全麵重點進攻。芬蘭人築壘地域工事完全是使用法國馬奇諾防線技術方式。雖然,正牌馬奇諾防線沒有抵擋住德軍,被德軍繞過去了。但是在芬蘭這個山寨馬奇諾防線,卻給予了紅俄軍難以忘懷的記憶。


    紅俄軍第7集團軍雖然進行了瘋狂的炮擊,一方麵是大炮口徑小,工事堅固,一方麵是紅俄軍訓練水平不高,炮擊命中率糟糕。反正在炮擊結束後,芬軍竟然沒有一座永備工事被摧毀。麵對芬蘭軍隊1500-2000mm厚度的混凝土防禦工事。紅俄軍調來了b-4型203mm榴彈炮。他們將使用其246公斤重型炮彈敲打芬軍工事。


    太初十九年2月1日,24個紅俄師開始向卡累利阿發動全麵突擊。紅俄軍集中超過400門大炮猛烈轟擊僅有2400米長的預定突破地段。在坦克的引導下,紅俄軍發起一輪又一輪的集團衝鋒。在狹窄的前線,芬蘭軍隊使用機槍將紅俄軍衝鋒的人群,打成幾層厚的屍體堆。到最後,這場屠殺,導致芬蘭軍隊幾乎耗盡了全部彈藥。而紅俄軍還在集結新的部隊發起衝鋒,在鋼鐵和勇氣的較量中,鋼鐵不足的一方終於敗落了,不過占領了陣地的紅俄軍隊也沒撈著啥好處,走在最後的芬蘭軍在紅俄占領了防線的時候,將按照中國特種戰教官所傳授的玩了一把菊花殘,闊劍、炸藥包、廢棄的油桶、各種繳獲的俄製彈藥,能用的都上了,給紅俄軍第7集團軍送上一個什錦大禮包,連死帶傷加崩潰的報銷了將近三個師的俄軍。


    戰鬥到2月11日,紅俄軍已經精疲力盡,沒有飯吃,也缺乏取暖設備。連水都不夠,可是煮雪喝,又容易鬧肚子。芬蘭人雖然堅守在縱深幾十裏的強大永備要塞裏,也感到力不從心了。2月12日-2月15日,紅俄軍裝甲快速集群終於突破了強大的曼海姆防線。


    2月16日,芬軍在紅俄軍轟炸機的跟蹤轟炸中,成功後撤。隨即在第二防禦地帶組織了出色的防禦戰,雖然第2道防線不如第一道防線堅固,但是紅俄軍的銳氣已經被打掉了,很多部隊的進攻已經沒有以往積極,直接導致紅俄軍經過兩周苦戰也未繼續前進一步。


    3月,紅俄軍第13集團軍利用坦克部隊突破由平民組成的芬蘭第23師,而第7集團軍坦克直接駛過冰凍的大海。現在紅俄軍終於穩操勝券了。麵對不惜用人命換鋼鐵的碾壓戰術,無可奈何的芬蘭代表開始與莫斯科談判,並接受了紅俄苛刻的停戰條件。


    蘇芬冬季戰爭,芬蘭軍隊傷亡7萬多人,而紅俄軍傷亡數字則高達60萬。盡管損失了一些土地,但是芬蘭保住了自己的自由。在1939年沒有選擇抵抗的波羅的海三國700萬人口當中,有200萬人在紅俄軍進行的流放和在北極,西伯利亞進行的勞動改造中死亡。這也是後來波羅的海三國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第一個從紅俄獨立出來的一個曆史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