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身的實力畢竟是有限的,要想戰勝德國,必需有強有力的盟友的支持。在當時,唯一能夠指望的,就隻有美國。但在大戰的最初階段,美國國內孤立主義非常嚴重,很多美國人認為,歐洲的事與自己無關。受中立法的約束,使得羅斯福總統不得不在太初十七年9月3日頒布禁運令,禁止把武器運往任何交戰國家。這種作法無疑是對急需軍事裝備的英、法致命的打擊,沒有美國的武器,英國和法國是不可能撐得過太初十八年的。所以,十日之後,羅斯福總統召開國會,舉行特別會議,考慮撤銷禁令,因為這項禁令表麵上似乎很公允,實際上卻剝奪了英國和法國在運輸軍火和供應品方麵擁有製海權的優越條件。經過好幾個星期的討論和爭執,直到11月底才撤銷中立法,而代之以“現金購貨,運輸自理”的新原則。這樣,在美國方麵,仍然保持著一副嚴守中立的樣子,因為美國人既可以把武器自由地賣給盟國,也可以自由地賣給德國。事實上,在英法兩國海軍麵前,德國的海軍實力是極其弱小的,最多隻能進行一定程度的破交作戰,根本無法保衛本國的遠洋航運。即使德國非常迫切的需要美國的軍事裝備,能夠運輸迴國的機率幾乎為零,德國人根本不敢冒這個險。而英國和法國則隻要他們有“現金購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運輸”——雖然運輸途中會受到德國襲擊艦和潛艇的威脅。不過在中國打通了中亞、裏海、土耳其航線之後,德國人用上了穩定高效的中**火,對於設計上並不先進的美國貨也就沒有多少興趣了,而且保加利亞和土耳其也可以代為采購一部分美國設備和彈藥為德**隊繳獲的美國貨來搭配一下,雖然不一定裝備德軍自身,但是給波蘭和羅馬尼亞的仆從軍還是很有用的,而且德國在中國的建議之下,與南美的幾個親德國的國家簽訂了一係列的軍事援助協議,用繳獲的法國和波蘭的訂單以及現金為南美國家采購軍火,甚至無償支援了墨西哥一大批陸軍裝備,以至於墨西哥軍隊的美國貨比起美國南方各州的國民警衛隊都強一些。


    太初十八年12月16日,羅斯福總統在從加勒比海歸來,翌日便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明了他的計劃。他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的鄰居的房子著了火,而我在離他四五百呎遠的地方有一條澆水用的水龍帶。如果他能拿我的水龍帶去接在他的水龍頭上,那麽我就可以幫他把火撲滅。現在我怎麽辦呢?在救火以前,我不會對他說,‘鄰居,我這條澆水用的水龍帶值十五塊美元,你得給我十五塊美元才能用。’不能這樣作!那怎麽辦呢?我不要這十五塊美元——在把火撲滅之後,我把水龍帶拿迴來就是了。”他還說:“無庸置疑,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最直接有效的防衛在於大不列顛之得以保衛其本身;因此,姑且不談我們在曆史上和在當前都對在全世界維係民主製度於不墜深感興趣,就是從自私的觀念和美國的國防出發,我們也應竭力幫助大英帝國去保衛它自己。”他最後說:“我打算消除美元符號。”


    在這個基礎上,“租借法案”立即草擬完畢,提交國會。法案一經國會通過,就馬上改變了戰爭的整個局麵。它使美國能夠通過協定而無拘無束地為英國一切的需要製定包羅萬象的長期計劃。沒有規定償付的條款,甚至連以美元或英鎊計算的正式帳目也沒有。英國可以從美國得到所得到的東西,無論借的或租借的,都是完全免費的。因為英國對西塔拉暴*政的繼續抵抗,被認為是和美國的利益是休戚相關的。按照羅斯福總統的說法,今後決定美國武器的去向的,不是美元而是美國的國防。當然這筆賬最後會被償還的,不是英國政府在勝利後歸還,就是美國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給杜邦和春田兵工廠的股東們的年度報表上增添一筆可觀的收入,無論如何,美國人想到了一個讓他們能不用直接參戰就獲得戰爭收益的辦法,當然中國早就這麽幹了,賺取的除了大批的中國文物的迴歸、硬通貨的流入還有中國所需要壟斷的行業人才之外,更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刺激國內產能的釋放,這一點吳大官人所做的與輪椅上的老羅並無二致。


    從太初十八年11月到太初十九年3月通過租借法案這段期間內,雖然英國的美元儲備非常緊張,但為了幫助英國繼續作戰,美國政府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應急方法。美國政府買下了根據英國的定單在美國建立的幾個兵工廠。他們把這些工廠納入美國防務計劃之內,將其產品大量提供給英國。美國國防部定*購了一些並非他們所急需的軍需品,以便製成之後再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轉讓給英國。自《租借法案》通過以後,美國就成為了英國的“免費兵工廠”,規模巨大的軍事裝備被源源不斷的提供給了英國及英聯幫部隊。英國的國內生產裝備不僅能夠滿足本國的需要,而且從十九年下半年開始,已經有能力為紅俄提供大量的援助,雖然這種援助到位率並不樂觀。


    太初十七年11月30日早晨,正當德軍入侵捷克,波蘭相繼得手時候。吞並了波蘭的紅俄卻在大家都沒想到的時機開始了一場卡累利阿地峽之戰,紅俄轟炸機突然出現在芬蘭上空,對芬蘭的幾乎全部城鎮進行無差別轟炸。當天,23個紅俄師在2000多輛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侵入芬蘭領土。俄軍原本計劃要在3天之內拿下芬蘭,隨後就會舉行所謂公投建立傀儡政府。


    芬蘭這樣一個隻有300多萬人口的小國,可是現在他們麵對著數十萬侵略軍。約瑟夫當局要求為了紅俄的邊境安全,希望芬蘭割讓卡累利阿地峽給他。這種無理取鬧的要求,遭到芬蘭政府的嚴詞拒絕。紅俄政府對此,感到非常生氣。因為就在這一年的9月和10月,紅俄軍隊剛剛吞並波羅的海三國。又剛剛與德軍一起瓜分了波蘭。惱羞成怒之下紅俄自己親手撕毀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要大打出手了。對於克裏姆林宮裏的現實主義者來說,條約是沒有什麽神聖意義可言的,隨時可以根據情況撕毀。


    這一年的冬季是歐洲近百年,最寒冷的冬季。芬蘭人麵臨著投降還是戰鬥的選擇。盡管與紅俄相比,芬蘭的國力簡直不值一提。但是成千上萬的芬蘭士兵還是默默的進入了曼海姆防線上的林海雪原之中。沒有喧鬧,沒有口號,也沒有驚慌失措。隻是靜靜的等待著紅俄軍的出現,給予其致命的一擊。紅俄軍一進入芬蘭,立刻就組建起一個所謂的芬蘭民主政府。這個冒牌芬蘭政府隨即宣布,紅俄軍是他們邀請來的,紅俄軍反對一切侵略和奴役其他國家的做法,進入芬蘭的紅俄軍是來保護芬蘭人民的。


    紅俄空軍在轟炸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後,美國總統羅斯表示希望紅俄軍能夠停止轟炸芬蘭城市。此時紅俄的莫洛托夫同誌給了一個經典的紅俄式“誠實答複”:紅俄轟炸機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轟炸芬蘭城市。紅俄飛機確實在赫爾辛基上空執行過任務,但是卑劣的芬蘭政府硬要栽贓紅俄,說他們扔下了炸彈。在蘇芬戰爭期間,芬蘭軍隊總計擊落了超過500架紅俄戰機。那些跳傘的紅俄軍飛行員不是被憤怒的群眾打死,就是進了戰俘營,當然這在紅俄口中都是不存在的,那些隻是迷航的飛行員(紅俄的飛行員基本上都是路癡嗎?)。


    芬蘭雖然隻有300多萬人口,但是卻先後動員起40萬人參加戰鬥。當紅俄軍沿著狹窄的公路進入芬蘭深處山區時,芬蘭白色魔鬼便無處不在了。這些芬蘭滑雪營士兵,都是神槍手,行動迅速,槍法精準,頭腦靈活聰明。他們穿著白色偽裝服在渺無人煙的森林,密布的湖泊周圍神出鬼沒的打擊紅俄軍。雖然,芬蘭軍隊缺乏重武器和成編製大部隊作戰的經驗,但是富於狩獵經驗,團結性強,身體素質超好的芬蘭士兵充分利用了在冬季密林山地小股作戰、各個擊破的戰法。以世界上最高強的遊擊戰打的大兵團攻擊的紅俄軍暈頭轉向,簡單而言就是用打獵的方式在打仗,而紅俄的西方麵軍的數十萬正規軍卻連熊瞎子都不如。芬蘭人利用自然和人工障礙物愉快的分割紅俄軍,接著穿插到紅俄軍後路和側麵。將進入山區叢林的紅俄軍分割成營級部隊。


    在大雪中,穿著臃腫的綠色和褐色軍裝的紅俄軍成為芬蘭狙擊手再好不過的靶子。雖然,這些專業獵手隻有老式莫辛納甘步槍,但是他們的遠距離射殺,讓他們有了白色死神的尊稱。


    在這些芬蘭狙擊手中,最強的狙擊手一個人就射殺了505名紅俄軍,創造了世界紀錄。在芬蘭瑣碎的地形中,紅俄軍無法展開大部隊進行最擅長的集群衝擊作戰。紅俄軍反而被地形分割成一個又一個的小部隊。此時,那些主要由農民,獵手和伐木工人組成的芬蘭軍隊就會突然在一個深夜出現在紅俄軍周圍射殺這些沒有掩體,被嚴寒凍的難以動彈的紅俄軍士兵。


    紅俄軍的後勤非常糟糕,大部分士兵都沒有可以抵禦零下35-40°的冬衣,他們的血液都快被凍凝固了。缺乏食品,每餐隻有一小塊肉和一小塊幹麵包。熱湯和熱茶,基本從來都不會出現。麵對死亡和極度寒冷,有些紅俄軍士兵已經對芬蘭狙擊手麻木了,哪怕自己的同伴倒下了,頭也都懶得迴一下。


    北極漫長的黑夜,芬蘭人無所顧忌的運輸彈藥,喝著熱咖啡休息,在樹林中點殺紅俄軍。僅僅2周戰鬥,紅俄軍第163,44師就被全殲,芬蘭繳獲包括坦克,大炮在內的大批武器彈藥。總共有27500名紅俄軍死亡,芬蘭人隻死亡900人,也就是說紅俄軍每死亡30人,芬軍才死亡1人。芬軍在以少打多的情況下,以輕武器打重武器的戰鬥中,打出這樣懸賞的傷亡比,堪稱創造了白雪中的奇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