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來,波蘭人對於戰爭並非沒有準備。在波蘭在和英法結盟後,在德國進攻的威脅下,波蘭統帥部也製定了代號為“西方計劃”的對德作戰計劃。由於在人數和裝備上大為遜色於德軍,波蘭為抵抗侵略僅能出動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托化旅,近80個民防營。計有輕型坦克220輛、超輕型坦克650輛、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407架飛機。波蘭海軍編有16艘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總兵力為約100萬人,最高司令官為羅茲.斯米格威元帥。在戰役開始前,波蘭武裝力量的動員和展開並未完成。波軍指揮部在預定的防禦地區僅展開了24個步兵師,8個騎兵旅,1個裝甲摩托化旅,3個山地步兵旅和56個民防營。在戰爭開始初期波蘭軍隊的展開還在繼續。波軍總司令部計劃實施戰略防禦,阻止敵人,為英法聯軍的行動贏得時間並根據形勢采取進一步行動。波軍主力沿德波邊境展開,占領北部防線的是“莫得林”集團軍(2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指揮官是普謝德齊米爾斯基—克魯科維奇將軍),“維希庫夫”戰役集群(3個步兵師)和“納雷夫”戰役集群(2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在“波蘭走廊”是“波莫瑞”集團軍(5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司令官為博爾特諾夫斯基將軍),在波茲南省西部是“波茲南”集團軍(4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司令官庫特謝巴將軍),“羅茲”集團軍(4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司令官魯梅爾將軍)擔任羅茲和華沙方向的掩護。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維采、克拉科夫地域集結了“克拉科夫”集團軍(7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1個摩托化機械旅,1個山地步兵旅,司令官希林格將軍)。保衛南部邊界的任務由“喀爾巴阡”集團軍(2個步兵師,2個山地步兵旅,1個摩托化機械旅,司令官法布裏奇將軍)擔任。“普魯士”集團軍(8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司令官多姆布-貝爾納茨基將軍)為第2梯隊,配置在凱爾采,托馬舒夫-馬佐維茨基、拉多姆地域。


    但是德國國防軍以這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戰勝波蘭軍隊也沒有改變德國人的這種矛盾情緒。盡管宣傳部門對閃擊波蘭的“包裝”讓人產生了另一種印象,但事實上,德軍從未將波蘭之戰設計為新型戰爭乃至“閃電戰”。


    德軍將領當然知道己方的優勢,尤其是擁有了部分仿照中國組建的裝甲師和原裝的中國裝甲部隊現代化裝備,也清楚波蘭軍隊在裝甲戰力方麵的弱點。但除了海因茨??古德裏安、曼施坦因和艾溫爾.隆美爾等為數不多的新型戰爭的理論家外,德國坦克部隊看似毫不費力的推進令絕大多數指揮官感到驚訝。摩托化先頭部隊在第一周就推進了200多公裏。盡管遭遇了零星抵抗,但徒步行軍的步兵也在幾天內前進了65公裏。


    9月14日,德軍完成了對波蘭首都的鉗形攻勢。德軍談判代表要求華沙軍民不作抵抗地交出城市,但被華沙政府毫不猶豫的拒絕。8天後華沙被全麵包圍。華沙是波蘭的首都,西鄰維斯瓦河,在政治、經濟、軍事意義上十分重要。對於德軍來說,迅速攻克華沙可以對波軍士氣以及抵抗意誌予以沉重打擊,有利於戰役的速戰速決。


    開戰僅幾天後,波蘭政府和總司令部就不得不南遷,並在9月的第3周逃到了原本是盟國的羅馬尼亞。鑒於德國開動戰爭機器,羅馬尼亞為安全起見宣告中立。於是,波蘭成了孤家寡人,獨自抗擊強大的德國國防軍,且從9月17日起在東邊抵抗同樣強大的紅軍——因為地格魯吉亞大叔來取這個西塔拉在8月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附加協議中許給自己的戰利品。


    盡管波蘭陸軍最遲從太初十六年9月22日德國和紅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舉行勝利閱兵式後就已宣告戰敗,但波蘭民族沒有屈服。更準確地說:華沙人沒有屈服。他們知道,自己將麵對殘忍的占領政權。他們希望,在德國進攻波蘭後立刻向西塔拉德國宣戰的西方強國或許還是會出兵幹預。


    首都決心不屈服,但是華沙卻並不是戰爭堡壘。這座城市沒有值得一提的防禦工事,且城內隻有約12萬軍人,其中大部分是散兵遊勇。但這座城市不想投降。如果投降,居民除失去自由或許還有生命外,也將失去尊嚴。許多人寧願有尊嚴地死去也不願忍辱偷生。有不同想法的人則向周邊地區逃亡——盡管德國坦克前鋒部隊已從市郊包圍了這座城市,但包圍圈直到9月的第3周才真正閉合。


    德國空軍從開戰第一天起就空襲了居民區,明顯是戈林的瞎指揮,但是當華沙戰役開始之後這種空襲明顯加強。德軍宣稱的目標是轟炸華沙,直至其失去抵抗能力。從國際法對戰爭的規定看,這種作法在這個年代還是個灰色區域。根據從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戰中得出的經驗教訓,國際聯盟在2次世界大戰之間曾商議通過一份旨在保護城市免遭空襲的公約,但該公約從未正式生效。德國飛機在近2000次空襲中投下近千噸炸彈和燃燒彈,有時甚至將裝滿的油桶從運輸機敞開的艙門直接拋出去。


    在發起最後一輪進攻前,德國炮兵轟擊了華沙郊區的臨時戰線。超重型列車炮和攻城臼炮也投入作戰。防禦者的確毫無反抗之力。然而,他們還是抵擋住了9月25日德軍發起的首次衝鋒。此時仍試圖逃亡的華沙人被有針對性的火力趕迴市區。隻有中立的外國人可以在中美兩國外交官的率領下通過一條通道離開戰區,但黨衛軍突擊隊攔住了猶太人和被他們認作猶太人的人。


    戰爭僅僅爆發一周後,太初16年9月8日,德軍第七裝甲集群先頭部隊已經抵達華沙城下。按照常理,此時華沙波蘭守軍倉促應戰,缺乏準備,並且已經有東撤跡象。對於德軍而言,上策是放任波軍撤出華沙城再行圍殲,但德軍確是並未突襲該城反倒是繞道將其包圍後又向東推進,使得波軍拚死反抗,而德軍直到1939年9月28日方才攻克該城。這其中固然有波軍英勇抵抗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西塔拉的幹預,不得不說在具體的戰術指揮方麵,這位小胡子狂人還是非常不合格的,這或許就是他隻能被人稱為奧地利下士的重要原因。用貝克將軍的話說,“那個神經質的奧地利下士,讓他指揮十挺機槍都是對帝**隊的犯罪。”而這一點許多人可能忽略。


    9月9日,即德軍抵達華沙城下的第二天,西塔拉發出第三號命令,要求進攻波蘭的陸空部隊做好調往西線的準備。原來這一天,西線的法國第4集團軍向德軍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而西塔拉非常擔心這是對方大規模進攻的前奏。為了防止兩線作戰,做為德國來說,需要保存實力,尤其是需要保存裝甲部隊和空軍等快速兵團的實力,以便一旦形勢緊迫時可以迅速西調。不過,在未明確法軍意圖前,德軍是不應該調往西線的,隻能處於一種待命狀態。同時,對於德軍來說,也需要為部隊西調後仍能有實力依靠剩餘部隊打敗波軍做好準備,這就需要其在調動之前抓緊時間,盡可能多的包圍和殲滅波軍,以減輕日後東線戰場上波軍對峙的壓力。如果放任波軍華沙守軍向東撤離將使德軍難以保證在西調前追上並殲滅這支12萬人的部隊,況且法軍9日的行動明顯是針對8日德軍夜抵華沙一事。德軍采取對華沙的圍而不克策略應該說相當高明,一方麵有利於穩住法軍,另一方麵又可以爭取時間殲滅更多的波軍有生力量。


    正是出於這一初衷,德軍才將準備東撤的波軍又堵迴了華沙,並放棄了迅速攻克華沙的勝利,轉而向東以求殲滅更多波軍及其新建兵團,為最終勝利奠定基礎。果然幾天後,9月12日,根據英法最高層的指示,法軍的進攻行動停止。9月13日,德軍兵臨布列斯特要塞。這次德軍一反前次在華沙的圍而不克而是集中兵力經過4天攻堅,力克該城,隨後形成了將波軍在布格河以西部隊全部合圍。


    在攻克要塞過程中,為了防止法軍再次發起進攻和因華沙波軍的牽製導致進攻要塞兵力的不足,德軍於9月15日請求紅俄出兵。這個請求正中地格魯吉亞大叔同誌的下懷。當世界各國目瞪口呆的看著波蘭一周亡國的中二紀錄,按捺不住心裏對波蘭土地的萌動春心的北極熊出招了。早已同德國商量好收複寇鬆線以西波蘭所占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的紅俄,隻因與波蘭簽有互不侵犯條約而始終不便動手。波蘭政府的出逃,終於使紅俄找到了“體麵”出兵波蘭的借口。紅俄政府宣稱:由於波蘭政府不複存在,因此蘇波互不侵犯條約不再有效。“為了保護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少數民族的利益”,紅俄決定進駐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地區。2天後即9月17日,紅俄白俄羅斯方麵軍(下轄第3、4、10、11集團軍以及騎兵機械化集群和第23獨立步兵軍)與烏克蘭方麵軍(下轄第5、6、12集團軍)分別在科瓦廖夫和鐵木辛哥指揮下開進波蘭東部。這個行動,立刻將布列斯特以東30餘萬波軍牽製並吸引過去,使得德軍也迅速攻克了該要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