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開啟這個討論之前,吳宸軒和段祺瑞兩人曾經就是走質量建軍還是走規模建軍的道路進行過很長時間的切磋。作為傳統軍人的段祺瑞其實更傾向於規模建軍,他主張的是建立一支不少於二百萬的陸軍,輔以具有絕對優勢的空軍和相當數量的海軍,同時加強預備役軍人的管理,培養大量的機械、駕駛、通訊等方麵的軍地兩用人才儲備,一旦發生大規模戰爭,就要迅速進行國防動員,將軍隊擴大至三百萬甚至是四百萬以上,民用工業也要迅速轉產軍事裝備,加上戰略物資儲備,足以應付像是二戰那樣持續數年的世界大戰。按照吳宸軒的理解,老段其實就是采用的二戰前蘇聯的那種建軍模式。


    但是吳宸軒始終認為,規模建軍實際上是一種物質上高投入低產出的建軍方式。從單個戰鬥單位的投入來,規模建軍無疑要比質量建軍低得多;但如果從維持同樣的戰鬥力的投入來,規模建軍所需要的投入則又比質量建軍要高得多。這是由於單個戰鬥單位的質量較低,戰鬥力也就較差,如果要維持整體戰鬥力與質量型軍隊相當或壓倒質量型軍隊,規模型軍隊就必須保有更多的戰鬥單位,這樣巨大的數量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單個戰鬥單位的較低投入。而且因為質量較低,不可避免的造成規模型軍隊單個戰鬥單位的合成化程度低、功能單一,要完成質量型軍隊單個戰鬥單位或少量戰鬥單位配合就能完成的作戰任務時需要動用數量眾多戰鬥單位相互配合,因為重複投入而造成的資源浪費也就要比質量型軍隊嚴重得多。這樣後勤方麵的壓力重重,而且糟糕的後勤不僅僅是影響戰鬥力,對於參戰人員的士氣也會帶來不良影響。


    在戰時,因為兵員和武器的質量較低,規模型軍隊的戰損要遠遠高於質量型軍隊,因而補充損失的投入也要遠遠高於質量型軍隊。而在平時,因為技術含量低、結構簡單,規模型軍隊的武器裝備往往缺乏逐漸改進、長期使用的價值和空間,此外質量型軍隊因為兵員普遍素質較差、訓練不足,無法滿足長期服役的要求,而普遍采取征兵製與〗〗〗〗,募兵製相結合,以義務征召的兵役兵為主,而且兵役兵的服役期也較短。這樣一來,規模型軍隊的武器裝備和兵員更新換代的頻率就比質量型軍隊要頻繁的多,在老舊武器退役處理、新武器裝備換裝、複退老兵、征召新兵方麵要比質量型軍隊付出更多的物質成本。這樣綜合算下來,規模型建軍的投入就比質量型建軍要高得多了。可以後世的蘇聯最的解體,和它在冷戰與西方的軍備競賽中一直堅持規模建軍,在經濟基礎弱於西方世界的情況下,用比西方還要高的物質投入來營造軍事上的規模優勢,造成了對國民經濟而言過重的負擔也是有關係的。


    規模建軍的優勢在於,由於對質量要求低,所以起低,容易上馬、容易見效,隻要投入進去人力、物力、財力,很快就能見到成效、形成戰鬥力;而質量建軍除了各種苛刻的條件要求外,往往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戰鬥力形成過程,但是規模建軍卻能夠以較的物質投入換得較大的產出。也就是在各種條件都比較差,但是人力資源豐富的國家,比如抗戰前的中國,采取規模建軍是不得已的唯一選擇,否則就會被軍隊質量上遠勝於中國的日本軍隊所擊潰。


    段祺瑞的觀其實部分是受到他從曆史中得知,規模型的蘇聯軍隊打敗了質量型的德**隊的影響。但是這段曆史其實並不能明規模型軍隊就優於質量型軍隊,隻是因為質量型軍隊也需要一定的規模來支持,一旦規模上的差距難以用質量上的優勢彌補時,餓虎也難敵群狼;反過來,規模型軍隊也必須在質量上不能落後太多,否則像義和團那樣靠迷信和愚昧去和近代化的列強軍隊作戰,數量上再占優勢也隻是一邊倒的屠殺(除非你的數量上優勢到了逆天的程度)。


    當然吳宸軒和段祺瑞都明白,其實單純的質量建軍和規模建軍很難誰優誰劣,但是一般來,規模建軍適合作為應對單一的大規模全麵戰爭威脅時的建軍路線,或者作為戰時一個比較短的時間段內擴充軍隊的暫時措施;而相比之下更具靈活性的質量型軍隊更適合應對複雜情況下的局部的、低烈度軍事衝突,質量建軍的路線則適宜作為和平時期一個較長時間段內軍隊建設的長期規劃。最重要的是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基本國情、能夠最大程度上揚長避短的建軍路線,在質量建軍和規模建軍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所以吳宸軒最終服了段總參接受了他的質量建軍的方案,那是因為他在追求質量建軍的同時並沒有忽視數量,相反他用大規模的預備役、民間的各種俱樂部和軍地兩用人才儲備來解決數量問題,而中國現在發達的軍事工業如果不大幅裁減的話,也足夠支持大規模擴軍的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有了吳宸軒這位總座和段祺瑞這位參座的共同主導,高層將領們的工作就好做的多了。一戰剛結束的時候製定的軍隊擴編計劃現在已經基本完成,而且由於大量的低文化水平的士兵退伍,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士兵補充進軍隊,加上各級軍事院校的培養,軍隊中的知識層次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觀,可以現在的八十多萬的野戰軍已經沒有目不識丁的文盲,一般士兵的都有了學文化水平,能順利的保養和維護簡單的軍事裝備,而技術兵種普遍具備初中或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將近一半的士官和九成以上的軍官都來自軍事院校或者參加過軍事院校的培訓。飛行員和海軍的艦艇技術兵種更是高中以上文化作為起,不乏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在空軍海軍服役,這也讓軍隊裏的人員素質得以整體提升。


    在原有的五大集團軍不變的基礎上,擴編了一些架子師,也就是用即將退役的優秀士兵提升為軍士,從原部隊裏的副職軍官提升為正職,搭起了一個師的架子,平時負責一級預備役的訓練工作,而不再由當地的內衛部隊負責。而且武器裝備方麵也不是使用戰略儲備物資,而是和野戰部隊一樣的現役裝備。不過因為這些部隊並沒有自己的編製,而是采用了在原單位的編號前麵加了個1的辦法,平時對外就采用所在師補充團的名義來對付。這些架子師的規模其實也就是一個團左右,但是由於保留了大多數軍官(沒有副職)和軍士,而且士兵都是由退役時間不長的一級預備役士兵組成,所以一旦開戰,經過短時間的適應性訓練就可以上陣,而且其戰鬥力未必比一線的野戰部隊差多少,也就是國防軍具備了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擴充一倍達到一百五十萬以上的規模,而且戰鬥力不會有大幅下降的危險。


    空軍方麵還有些將近四千的初級以上的民航飛行員或者是私人飛行駕照的持有者,而退役飛行員在五年內也都是在一級預備役的範疇了,所以空軍現在能動員的最大規模已經達到了萬人以上,而且其中絕大多數已經經過了0時以上的初級教練課程,他們經過不超過三個月的集訓之後就可以勝任大部分的飛行崗位,而中國的航空工業生產能力為這些飛行員提供足夠的“雛鷹”乙型戰鬥機和“大雁”或者“彈道”轟炸機完全沒有問題。沒有多少國家會像中國這樣重視空中力量,所以中國空軍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都不是一戰後大裁軍的英法美能比擬的。


    海軍方麵可能算得上中國的軟肋,但是在吳宸軒的竭力組織下,能夠出戰的潛艇部隊已經達到六個支隊6艘海豹級和海豹改進型潛艇、四個聯隊400架以上的s06型魚*雷攻擊機、16個中隊18艘的劍魚級魚*雷快艇。還有已經下水的艘安瀾級驅逐艦。不過在英美日這些海軍強國眼裏,中國的海軍還是一直是幼稚園水平的澡盆海軍。就連日本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那四艘龐然大物上了。英國人被日本攛弄著,擺出一副世界老大的姿態詢問了這四艘軍艦的用途,被中國以載具平台實驗用船作為答複,讓英國人哭笑不得,誰家闊氣到用三萬噸的裝甲船體做實驗用船,不過在中國海軍保證不裝載超過00毫米的主炮的情況下,英國人勉強接受了這個解釋。結果讓得到這個答案的栃內曾次郎大將也是一副你很欠揍的表情。但是日本沒辦法挑戰日不落帝國,他栃內曾次郎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下這個結論。從此四大船廠的三萬噸船塢成了日本間諜的群居之地,至於那些安瀾級驅逐艦,中國願意造多少就隨便吧,反正都是伊勢級一炮就能放挺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