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來,小毛奇對於施裏芬的基本思想幾乎是完全接受,未加任何修改,這可以分條列舉如下:1在未來戰爭中德國必須兩麵作戰;2采取東守西攻的原則;3在西線的攻勢主力指向右翼;4德軍必須假道比利時,即必須破壞該國中立。以上4點在1914年完全沒有任何改變,所以小毛奇實際上是在執行10年前由施裏芬所擬定的計劃。


    然則小毛奇對施裏芬計劃又作了何種修改呢?隻有一點,也可以說是致命的一點,那就是兵力的分配。施裏芬計劃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兵力的分配非常不平均:東西線兵力之比為1:8;在西線上,其右翼又占總兵力的7/8,隻留下1/8的兵力部署在左翼。計劃中的西線總兵力共72個師:53個在旋轉的右翼上,10個師麵對凡爾登(verdun),構成整個部署的樞軸,而沿著洛林省的要塞線上(左翼)則隻有9個師。


    照吳宸軒的分析,這是很精明的計算,把左翼兵力減弱到最低限度以使右翼達到空前的強度。即令法軍攻入洛林,壓迫德軍左翼後退,也仍不能阻止德軍右翼的攻勢,而且愈深入則愈危險。這好像一扇旋轉門一樣。若法軍向前推這一麵,則後麵的一麵就會倒轉過來打在其背上。壓迫得愈重則反擊也愈加重。


    當然後來段芝泉段大總長也指出施裏芬計劃的要點是:


    1右翼在對攻勢有利的地區中作戰,其兵力足夠包圍安特衛普、那慕爾和巴黎。2左翼在對守勢有利的地區中作戰,其兵力的強度僅以能誘敵深入為限度。


    這種兵力分配實為施利芬計劃成敗之關鍵。若不這樣分配則施利芬計劃就不可能作有效的執行。小毛奇一方麵改變兵力分配比例,另一方麵又照原案進行,其結果當然是兩麵不討好。平心而論,小毛奇改變兵力分配並非沒有道理,但要改變則計劃也會隨之改變,總而言之,二者不可兩全。


    到1914年,俄國在日俄戰爭中所受的創傷早已恢複,其兵力的數量和動員的速度都已超過施利芬當年的估計。此時德國由於人口的增加,可用的兵力也隨之略有增加,小毛奇都用來增強東線,結果西線的兵力反而相對減少,照原計劃西線兵力約180萬,現在反而減到140萬。也許有人會替小毛奇辯護,認為若非他增強東線兵力,則不僅坦能堡(tannenberg)的勝利將不可能,甚至普魯士王室發祥之地(東普魯士)也可能不保。但這顯然與施利芬的原意相違,因為他曾引述腓特烈大帝的名言作為解釋:“寧可犧牲一省,但在尋求勝利時決不可分散兵力。”


    增強東線雖情有可原,但改變西線兵力分配則實無異於直接破壞施利芬計劃。小毛奇對於西線兵力的分配大致為:左翼30萬,中樞40萬,右翼70萬(共140萬)。原計劃左右之比為1:7,現在大約變成1:3。當然,這些數字的計算不一定精確,但右翼不曾照施利芬遺訓所要求予以增強,反而相對減弱則為無可否認之事實。


    小毛奇為什麽這樣分配兵力,對此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均為事後之論,所以在此也毋庸細述。有人指出,即令右翼兵力不減弱,施利芬計劃也未必能生效,但這是另外一迴事,與小毛奇的功過無關。嚴格地說,小毛奇的最大錯誤也許還不是減弱右翼而是增強左翼。施利芬計劃是右攻左守,並盡量引誘法軍向左深入,這樣就可以間接幫助右翼的成功。小毛奇不僅增強左翼兵力而且更容許左翼發動攻勢,結果遂把法軍從左向右趕,反而增強了他們對抗德軍右翼的能力。


    小毛奇雖然接受了施裏芬計劃,但他卻把它的性質完全改變了,盡管如此,在一九〇六年到一九一四年之間,德國卻又新增了幾個軍。在俄國方麵,他大致還是依照施裏芬的老計劃,一共保留著四個(現役的和預備的)軍,一個預備師,一個騎兵師,和一些國民兵單位,共計大約是二十萬人。但是在西線方麵,他就不僅是把兩翼之間的兵力比例,作了徹底的調整,而且在增強了右翼之後,他的思想也就變成了“坎尼”型的,而不是“呂岑”型的了。(注:施裏芬在晚年,思想上也似乎有一些改變。他好像在一九一二年曾經開始考慮到沿著整個正麵-從比利時以達瑞士-都同時發動攻擊的觀念。不過直到他臨終的時候,他的思想又還是迴到了他的那個偉大計劃。他的最後遺言是:“你們要注意增強右翼。”)德國的作戰處長塔本上校,曾經說過:由於技術上的原因,例如鐵路等,小毛奇才被迫作此項改變。這種解釋是頗有疑問,因為真正的原因似乎是那些王子們為了要想增強他們軍團的實力,遂對小毛奇施加壓迫。


    不過這一切對於吳宸軒而已不過是別人家的事情,實際上他並不關心德國的勝負,而是希望通過給德國人輸送一些新鮮血液讓這次世界大戰變得更加血腥,當然流的都是高貴的白皮們的血。


    在總參謀部的幫助下,德國?軍方采購了一批擲彈筒和步兵炮,還有秘密采購了一批“化工原料”。當然這些瞞不住英法的間諜,但是標準兵工廠的訂貨目錄也發給了他們的國防部,加上美國、日本的訂貨,這似乎也沒有辦法指責吳宸軒在支持德國。


    “克虜伯和漢堡聯合工業與清國財團簽訂了互惠合作協議,難道德國人尋找盟友已經饑不擇食了?”泰晤士報社一貫的刻薄在標題上就體現出來了,但是英國人並不知道吳宸軒賣給德國人的是什麽樣的產品和技術。


    反應裝甲板技術和表麵鈍化處理滲碳鋼讓德國人的厚皮艦船變得更加敦實,以至於在後來的日德蘭海戰中德國艦船幾乎都是滿身傷痕的返航,卻鮮有像是英國高機動性軍艦一樣薄皮大餡的一捅就破。皇家海軍不得不用四分之三的實力當起了公海艦隊的保姆,防止這個問題兒童修複了艦船之後再次到大西洋裏去拈花惹草。


    而那些化工原料,經過催化處理,很容易的就變成了芥子氣炮彈的填充物。經過了極其秘密的實彈實驗,德軍高層都明白了這種炮彈的威力。德軍避免了一開始用氯*氣鋼瓶放煙霧的化學戰的低級階段,直接步入了使用芥子氣和光*氣炮彈的成熟階段。可以想見法國人的防線一旦阻止了德國的狂飆突進,為了維持進攻速度,德軍將領必然會選擇這種廉價收割生命的武器,到時候法國人想買防毒麵具和反擊的武器,似乎也隻有一個清國的奸商可以選擇。


    但是德國人的高傲也不遜色於英法,他們沒有看到實物所以拒絕了飛機的訂單,幾年後他們就會為這個愚蠢的決定而付出幾十倍的代價,還得搭上上百名飛行員的性命,原因就在於英法空軍搶先裝備了中國產的雨燕甲型戰機。


    “地麵溫度17攝氏度,風速15,高度740,地速170,通場準備。”


    “明白。”地麵上的指揮車裏兩名穿著深藍色製服的飛行隊軍官正在測算著,而指揮軍官已經在通過電台在進行信息傳遞。


    很快在三十公裏之外的天空裏,四架飛機中的一號長機上後座的聯絡官已經在接收電碼,摩斯碼翻譯的極快,一係列數字就被傳到前座的飛行員手裏。


    “大鵬,看來英國的環境很不錯,我們的降落沒有多少不利因素。”後座的蝦頭笑嘻嘻的說道。


    “嗯,看上去風速一般,不知道橫風強度,不過平原地帶應該不會太差。通知其他各機組,高度500通場一次,按照預定次序降落。”


    “遵命,老大”摘下耳機的蝦頭趕緊把電台推進機艙的蓋板下麵,天線已經被偽裝成張緊線,沒人能從外表看的出來。拿出旗子的蝦頭開始給其他飛機打旗語。很快兩架僚機和二號長機就晃動機翼示意收到。


    “看哪,又是清國的飛機,一、二、三、四,看來又是他們率先到達了。”一位穿著格子西裝的家夥喊道,他從瞭望台上用望遠鏡已經看到了抵達多佛爾的第一批飛機。看了看懷表“天啊,他們用了不到四十五分鍾就飛完一百二十英裏的距離,簡直讓人難以置信。難道他們坐的不是飛機而是魔毯?”就像是在上一站坎特伯雷和第一站梅德斯通一樣,清國的這四架看上去傻大黑粗的家夥居然從起飛起就一路領先,平均兩百多公裏的時速,讓他們每天隻需要飛行不到一小時的時間,然後就是一起生火做飯,吃飽喝足之後優哉遊哉的品著茶等待其他飛機用幾乎三倍的時間到達。天知道,如果其他人知道這幫標準飛行隊的家夥居然是用了半油門飛行的話,會不會羞愧而死。


    “溫斯頓先生,看來您的賭注又一次得到了上帝的關照。”一位穿著手工裁剪的西蒙西裝的中年人隨手簽了一張支票,遞給正在微笑的蒙塔古伯爵。“如果您能為大英帝國引進這種飛機,我想您會獲得更多的利益。”


    “當然,作為一名英格蘭的伯爵,為吾皇效勞是我的榮幸。”溫斯頓湊近了這位紳士的耳邊,輕聲解釋著。


    “關鍵是他們的航空發動機,這種星型發動機可靠性高,重量輕,功率提升潛力大,維修性和生存性也不錯。”蒙塔古伯爵拿出了一封文件遞給這位中年紳士“相信我的合作夥伴給出的條件會非常合理,請勳爵先生將這個交給海軍本部的傑裏科軍械署長,有勞了。”


    “呃,好吧。樂意為您效勞,蒙塔古伯爵閣下。”


    “為了帝國的利益。”蒙塔古從侍者的盤子裏端過兩杯酒,遞給了這位紳士。


    “為了您的健康。”杯子的清脆碰撞,蒙塔古伯爵微笑著抿了一口,而那位紳士,比賽的發起者勞德??羅恩斯也麵帶笑容,酒入口中似乎帶著一絲苦澀,讓他不禁一撇嘴。


    “上帝啊,難道清國的辮子豬玀也能成為我們這些大英帝國紳士們的合作對象?真是個瘋狂的想法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