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現代人對古代的科舉不甚了解,總會以為科舉製度非常死板,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事實上科舉考試的科目也是很多的,有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另外偶爾有些朝代還有武舉。像清朝還開過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經濟科等。


    其中進士科和明經科是科舉的主流,考試內容則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


    其中貼經這個部分從童子試貫穿到會試,相當於是對士子們基本功的考察,所以非常重要。基本上要求全對才能夠考過。


    這樣做的好處是,隻要腦子靈活些,出口成章,引經據典都很容易。


    平安自己不認識這樣的人,身邊的朋友們好像都是有事問度娘,自己能夠記得多少卻很難說。但平安聽說過,錢鍾書先生編《管錐編》的時候,身邊是沒有任何資料的,全憑記憶力。這樣的文學素養簡直令人肅然起敬。


    所以說網絡的發展,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平安曾經在不少文學作品中看到過,在網絡發展到極致之後,紙質書籍已經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網絡存儲。之後人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因為儲存這些資料的服務器被損毀,導致人類文明斷層。


    雖然腦洞很大,但是也未必不可能發生。


    扯遠了……對於平安來說,他現在所需要的,正是這樣的人才。


    出口成章,不用翻書就能說得出哪個典故出自某某書,厲害一些的,甚至連第幾頁第幾行都能說得出來。這就省下了大量的翻找資料的時間,極大的提高了編書的效率。


    平安自己做不到,但溫家人也好,他們找來的這些才子儒師們也好,對他們來說,做到這一點好像特別輕鬆。


    所以平安一開始的時候還能以“顧問”的身份去指點一二,後來發現人人好像都比自己更強,自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一時之間簡直生無可戀。


    之後除非是有什麽難以決斷的事情,溫老爺子派人過來請他,否則平安輕易不肯過去受這個刺激。


    被戳到短處的人傷不起。


    從來都自詡自己是“腦力工作者”的平安赫然發現,如今自己更適合做的居然是“體力勞動者”。那就是去施工現場監督圖書館的建造工作,同時也考察一下建築公司這邊,看看管理上或者執行上,是否還有什麽可以調整的地方。


    除此之外,需要平安操心的事情並不多。所以平安陡然發現,自己居然又空閑下來了。


    閑下來的時間,平安就湊到徐文美這裏跟他一起消磨。徐文美對他十分嫌棄,“我年紀大了也就罷了,正該頤養天年。你年紀輕輕,整日裏跟我混在一起是怎麽迴事?”


    此時他們正劃了船在河上撈菱角。——徐文美的住處就在河邊,宅子後麵開了小門,還建了一個小小的碼頭,船不用時係在那裏,要用時解開錨繩,便能出行。


    江南水網稠密,水中的物產自然也十分豐富。平安來的時候好,正是蓮子和菱角成熟的時節,立刻攛掇著徐文美出來遊河。


    這會兒他正剝了一隻脆生生的菱角放進嘴裏,聞言笑眯眯的道,“我在這裏,自然是要伺候師父。否則師父哪能如此悠閑的躺在船上等著吃?”


    徐文美抬腳踹了他一下,“你吃得比我多!”而且采到了新鮮的貨色,一定是自己第一個吃,絕對想不到孝敬給他這個師父!


    其實徐文美並沒有用力,但平安“哎喲”了一聲,故意將船劃得歪歪斜斜幾乎翻掉。


    話說平安來到這裏之後,劃船的技術簡直突飛猛進,一開始的時候隻能傻乎乎的用力劃槳,眼看著小船在河裏轉圈圈,就是不往前走。現在已經能夠自然的搗亂了。


    但不管船顛簸得多麽厲害,徐文美都好似渾然不覺。


    平安見狀,簡直想將船直接掀翻。不過想來想去,還是沒有這麽幹。畢竟是自家師父,欺師滅祖這個罪名太大了。


    兩人在湖上折騰了大半天,載著半船蓮蓬和菱角迴去。開陽不知什麽時候已經迴來了,見平安半邊身子都被河水浸濕,毫無形象的將外袍前麵的那一塊撩起來,將蓮蓬和菱角一股腦兒的兜進去,不由抽了抽嘴角,額頭上青筋直跳。


    主子讓自己將平安一路上的事□□無巨細都匯報上去,這種毀形象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匯報呢?


    另外,還有一個疑問一直充斥著開陽的腦海之中,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雖然他也承認平安很厲害,尤其是之前在西北的時候弄出來的那個炸彈,簡直堪稱人間殺器。但即使如此,開陽也還是如何都想不明白,自家主子究竟是怎麽看上平安的呢?


    或者說,看上了平安什麽地方?


    “開陽,你迴來了?”平安看見他,興衝衝的跑過來,“今天采了新鮮的菱角和蓮藕,你有口福了。對了,殿下那邊有什麽消息嗎?”


    “殿下說京城已經平靜下來了,問你幾時迴去。”開陽板著臉道。


    平安撓了撓頭,“這邊的事情還沒完,暫時不能迴去。”


    開陽瞥了一眼他兜著的東西,心想這邊的事情還沒完,是這邊的東西還沒吃完吧?


    平安才不理會開陽的腹誹,這個時代交通不便利,許多東西都是地域性的。所以在京城根本吃不到那麽新鮮的簾蓮子和菱角。既然如此,他難得來一趟,當然要吃個夠本。


    將蓮蓬和菱角從船上弄下來之後,平安整了整衣裳,噗通一聲跳進了河裏,將開陽嚇了一跳,下意識的想要跟過去救人,被徐文美拉住。


    “沒事,他去拿捕蝦籠。”


    果然沒過一會兒,平安就提著籠子冒出水麵,興奮的朝徐文美喊,“師父,今兒有一條魚!”


    “河魚腥氣重,味道不好。”徐文美嫌棄道。


    他所說的腥氣,指的是土腥氣,因為這些魚多半都生活在河底淤泥之中,所以處理不好,就會帶著一股很重的腥氣,難以下咽。對於“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徐文美來說,這種味道就更加難以忍受。


    其實河蝦也是如此,不過自從平安從京城帶來了“外掛”辣椒粉,製作出香辣小龍蝦之後,徐文美便十分愉快的接受其成為餐桌上的一員了。


    平安笑眯眯的說,“師父嚐嚐我做的水煮魚片。”


    午飯自然是平安掌勺。飯是蓮子菱角粥,菜是香辣小龍蝦和水煮魚片。菜下鍋之後,院子裏便彌漫著一股濃重的香氣,引得周圍的人家都忍不住開門來看。原本就饑腸轆轆的開陽覺得自己好像更餓了。


    這種味道雖然有點兒嗆人,但的確是非!常!香!


    風卷殘雲一般的吃過午飯之後,平安和徐文美一人搬著一把藤椅坐在院子裏曬太陽。廣玉蘭樹寬闊的葉子將頭頂的天空遮得密密實實,兩人保持同樣的姿勢歪在躺椅上,又同時快活的舒了一口氣,引得旁邊看著的開陽嘴角又是一抽。


    開陽沒有午休的習慣,自然再次不見蹤影。等到他迴來時,平安已經睡醒了,正蹲在屋後的碼頭上不知道在幹什麽。開陽不由走過去問,“這是在做什麽?”


    平安轉過頭看了他一眼,笑著“哦”了一聲,然後伸手往水裏一撈,重新拿出來之後,手中已經抓著三個河螺。這些河螺不知道長了多久,每一個都有核桃大小,看上去鋥光油亮。


    開陽:“……你抓這個做什麽?”


    平安笑眯眯的說,“當然是抓來吃。你也來幫忙嗎?”


    “這個怎麽抓?”吃過了一頓午飯之後,開陽沒有貿然鄙視平安的食譜,猶豫片刻後,走過來跟他蹲在了一起。


    “看好了。”平安說著將手往水裏一放。因為河水很清澈,距離又近,所以開陽很快就看到了,原來平安是從河兩岸的石壁上將這些河螺擼下來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開陽這才注意到,原來這石壁上,密密麻麻竟貼著不知道多少隻河螺。


    這要是全都擼下來,得做多少菜啊!開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伸出了罪惡的爪子。


    練過的果然不一樣,沒一會兒平安拿出來的盆就裝滿了,他連忙止住撈上癮的開陽,“這些就夠了。”


    開陽意猶未盡,“多抓一些明天吃。”


    “朋友,你知道可持續發展嗎?”平安抽了抽嘴角,問。


    開陽疑惑的看向他。


    平安用自己濕漉漉的手掌拍在開陽肩上,語重心長,“我們要給這些河螺留一條活路,這樣明年、後年、以後的每一年,才會都有得吃啊!”


    開陽恍然大悟,“可是明年我們就迴京城了。”


    言下之意大有“反正我也吃不到所以留不留無所謂了”的想法,嚇得平安趕快把人拉走。想不到啊想不到,開陽趕盡殺絕起來,比自己可厲害多了!


    平安忍不住思索起一個自己在現代時就疑惑無比的問題來:難道吃貨是會傳染的?


    ……


    悠閑的日子一晃而過。四個月後,江南圖書館正式落成。


    讓平安沒有想到的是,江南果然文風鼎盛,在江南水泥廠成立之後,其他地方也並沒有幹等著建築公司這邊騰出人手,而是由官府出麵,士紳募捐,雇傭普通百姓開始修建圖書館。


    京城的皇楚圖書館有五層樓,江南圖書館最後隻建了四層,但是占地麵積更大。而其他州的圖書館都是兩層樓三層樓,建築難度低,速度自然也更快,最後竟跟江南圖書館差不多前後腳落成。


    而且圖書館一經落成,立刻有不少人家捐出書籍,很快就將空蕩蕩的圖書館擺滿,然後正式對外開放。


    這種效率讓平安歎為觀止。


    也就是江南了,其他地方,恐怕都要花費不少功夫。不過,有江南路起到的帶頭作用,其他地方的官府如果不想被皇帝斥責的話,也隻會在這上麵更加用心。如此一來,想來推行的時候會容易些。


    平安在江南一直待到了接近臘月,才啟程迴京城。


    不過實際上,皇帝並沒有召平安迴去的意思。大概他也覺得平安之間弄出來的風波太大了,需要幾年時間來沉澱一下。


    畢竟是年紀大了,不像年輕時候銳意進取。皇帝自覺近來精力大不如前,也知道自己的身體開始出問題,不知道能夠堅持到什麽時候。但總歸不會太長久就是了。


    所以在這幾年之內,他自然是希望大楚太太平平的,不要發生什麽猝不及防之事。如此,他也就能夠跟列祖列宗交代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當然不會召平安迴京。


    事實上,當初他之所以“處罰”平安,除了因為秦州出事之外,未嚐沒有“借題發揮”的意思。畢竟如果隻是秦州那點事,他不可能護不住平安。


    而選擇這麽做,自然也是為了大楚的將來做考慮。


    便如皇帝之前所想過的,平安這樣的能人,自然要留給自己的繼任者來用。


    可是平安在他身邊時便是如日中天,將來又怎麽可能會信服剛剛登基位置不穩的新皇呢?所以這時候,皇帝就勢必要挫一挫平安的銳氣,打壓一下他。到時候新皇登基,再給與恩典,讓他迴京效命,便更加容易收攏他的心。


    這是皇家常用的手段,皇帝並不認為自己的這種安排有什麽不妥。


    所以聽說平安去了江南,他也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會覺得,平安暫時遠離權力中心,是一件好事。


    平安就算在江南待個三年五年的,估計也不會有什麽問題。不過他之所以迴京城,主要是自己之前曾經答應過趙璨。要是遲遲不迴去,趙璨肯定會生氣。他生氣了,倒黴的自然還是自己。


    再者說,皇楚圖書館這邊,平安也不能完全做甩手掌櫃。有了江南那邊的經驗之後,再來京城組織編書,就有章法得多了。而平安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經驗送過來。


    平安離開京城的時候,可謂走得風光,不少人都來相送。然而迴來的時候,卻是悄無聲息。


    這當然不是大家沒有得到消息,隻不過從皇帝的態度裏琢磨出了東西,自然就不敢對平安表現得太過親近了。這是人之常情,平安並不在意。


    讓他覺得有趣的是,他派人去找張東遠要東西,基本上很快都會被送到,但張東遠本人卻沒有再見他的意思。平安從中看出了一點端倪,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唯一態度沒變的是傅彥。


    他本來就是那種性情方正嚴肅的人,根本不會為外物所動。所以平安發達也好落魄也好,對他來說並沒有分別。他更在意平安從江南帶迴來的東西。


    “《自然之理》?這名字道是有幾分意思。”他拿著平安交給自己的書,一邊翻看一邊評價。


    平安道,“探索自然界之中存在的道理,所以叫做自然之理。”


    傅彥點頭,翻看了一會兒,發現隻是將過往書籍之中的內容挑選出來,不由若有所思。


    圖書分類法是他跟平安一起折騰出來的。所以比任何人都更加知道平安對這方麵的堅持。而現在,他似乎有些明白平安的意思了。這些東西原本就存在於典籍之中,然而內容卻是散亂的,並不成係統。


    而平安想做的,便是將這些東西歸納總結起來,形成一個新的體係,也就是他所說的自然科學。


    從這一點小事裏,傅彥便可看出,平安因小見大,恐怕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已經想到了許久之後。這樣長遠的眼光,對於大楚來說,是福氣。可是對平安本人來說,恐怕並不是什麽好事。


    因為他能看得見的地方,別人卻看不到。所以他要做的事情,總難免會受到阻撓。


    連傅彥本人,也曾經是阻撓平安的一員,所以感觸更加深刻。他雖然並不知道平安到底想要做什麽,但隻從編書這件事情便能看出,那恐怕會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


    傅彥並沒有貿然評價平安要做的事,他甚至沒有表現出自己已經猜出一部分內容的意思。畢竟他本身不是多話的人,況且他到了這個年紀,已經有了自己的道路和堅持,不會貿然接受平安的那東西,既然如此,探問也無益。


    所以他很快重新將精力集中在這本《自然之理》上,開始吸收其中可以學習和借鑒的經驗。最後放下書時,他忍不住歎道,“身在朝中雖然有許多便利之處,然而要做事時,卻是處處受製。”


    平安笑著說,“我一直認為,這世上並沒有絕對的自由和公平,一切都隻是相對的。若是先生覺得自己受到了束縛,我覺得那是因為先生還沒有摸清楚朝廷的規則,並且將自己融入其中。一旦你融入其中,便會發現,原本阻撓你的東西,現在都可用來幫助你。”


    “便如你馮先生那般?”傅彥聞言若有所思。


    他跟馮璋是好友,入朝之後也沒有利益糾葛,關係自然還是十分親近。不過眼看馮璋漸漸融入朝廷之中,變成了他從前最討厭的那種人,傅彥的心情其實也十分複雜。


    那是一種不知道自己所堅持的東西究竟是對是錯的無措。


    現在聽到平安的話,更是忍不住皺眉,“如此說來,不管是什麽樣的規則,都要融入其中?否則便是錯?”


    “不。”平安否認得斬釘截鐵,“古往今來,不願意入仕的人亦不勝枚舉,因為他們代表了另一種規則,即是另一種自由。先生如今的堅持,未嚐不是另一種規則呢?”


    傅彥渾身一震,片刻後緩緩唿出一口氣,“是我著相了。”


    其實他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已經接受了朝廷的聘用,卻又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原則。若是能做到馮璋那樣圓滑自如,自然不會有這樣的顧慮。若是能夠徹底拋開朝廷,也不會覺得束手束腳。


    傅彥這才發現,平安在這些事情上麵的認識,恐怕比自己還要深刻許多。他原本打算勸說平安一番,現在看來,倒是完全不必了。平安自己,比任何人都明白如今究竟是什麽處境。


    從傅彥那裏告辭出來,平安走在街上,看著街道兩側的店鋪張燈結彩,已經漸漸有了過年的氣氛,顯得熱鬧又祥和。


    在這樣的氣氛之中,平安忽然有了幾分歸心似箭的感覺。


    雖然他現在的住處算不上是一個“家”,但畢竟還是一個十分安樂的所在。唯一可惜的是,現在盯著自己的人恐怕更多,即便是跟趙璨的私底下往來,也要暫時斷掉了。


    平安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迴到家裏,他便將自己給趙璨帶迴來的東西都打包起來,交給開陽帶走。暫時兩人隻能用這種方法來往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安過了一個非常不愉快的年。


    於是等到過完年之後,眼瞅著京城這邊已經沒有什麽需要自己操心的事,平安便盤算著再次離開京城,到處去走走。


    平安很重視圖書館的建造工作。其深一層的原因是,通過圖書館,可以將天下的讀書人——尤其是寒門士子——連成一張網,而身居這張網的中心,自然會對任何一個點的變化了若指掌。


    通過這樣的辦法,完全可以將大楚的人才徹底掌握在手裏,而不會輕易遺漏。這是對於科舉製度的有力補充,也是非常重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禦前總管升職手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衣青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衣青箬並收藏禦前總管升職手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