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形勢要比馮玉堂所預料的,更加糟糕。
從中間的空檔越過三路大軍,迂迴到後方,直奔大楚防線的軍隊,並不隻是他遇到的那一支。
大楚處心積慮,西戎人也早有準備。幾乎是集全國之力,發動了所有的軍隊投入這場戰爭之中。之前按兵不動,不過是為了誘敵深入。等到三路大軍進入草原,又被牽扯住之後,後方便顯得十分空虛。在西戎人眼中,是能夠肆意劫掠的地方。
而這些幾千人的小股部隊,分別從不同的地方,逼近了大楚的防線。
馮玉堂派去傳信的人雖然緊趕慢趕,但等到將消息傳到信州的時候,西戎人的騎兵也已經到了,根本來不及反應,所有防線薄弱之處,就開始受到猛烈攻擊。
留下來的那點人根本攔不住西戎人,不過幾天時間,整個西北防線幾乎全線潰敗,西戎人長驅直入,對著普通百姓亮起了他們的武器!
雖然西北巡撫反應已經足夠快,命令各處轉移城外的百姓。但這項工作畢竟要耗費許多的時間,所以絕大多數地方根本還沒來得及推行,西戎人就已經來了。
因為是小股部隊,攻城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他們也隻劫掠城外的村莊,搶到了足夠的東西便繞過城市繼續往裏走。
這樣一來,因為機動性太強,所以大楚這邊根本反應不過來。等到集結好軍隊要去攔人的時候,人家已經繞過這裏到後麵去了。追也不敢追,誰知道後麵是不是還有人會過來?
平安雖然人在秦州,但是對戰事也是最為關注的。收到消息之後,便命人密切關注。畢竟西戎人闖進了大楚腹地,那麽損失就很難計算了。
源源不斷的壞消息匯集到平安手中,今日是這裏遭了劫,明日是那邊發現西戎人的身影……簡直令人焦頭爛額。但饒是如此,平安還是從中看出了一點端倪。
西戎人恐怕早有準備,根本不像大楚預料的那樣措手不及。既然如此,他們故意示弱,誘敵深入,目標肯定不隻是讓這些小股部隊劫掠一番就算了。肯定還有別的打算。
而從這些小股軍隊的行動路線上來看,他們都在朝著信州方向聚集。
就平安目前所探知的兵力,恐怕有三萬上下。分散開來看上去不多,但聚集起來,就會成為一股可怕的力量。而平安猜測,他們的目的恐怕是攻破信州城!
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一來是高牆之內藏著的糧食更多,不說富庶的百
姓之家,單是官府的糧倉,也能讓西戎人滿載而歸。再者,信州城是西南巡撫行轅所在,如果能夠攻破,甚至抓到幾個大楚的官員,即便最後不能占領信州,也能狠狠的羞辱大楚朝廷一番。
對於草原部落來說,這樣的打算是很正常的。他們大概也沒有占據地盤的興趣,畢竟自身並不善於守城。反正留給大楚人,幾年之後又是一座繁華城市,還能再來劫掠一番。
表麵上看來,若是西戎人的打算是這樣,那麽秦州這邊就安全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西戎人貪心不足,總想進入更加繁華的內地劫掠,況且他們的小股部隊不受束縛,自己行動,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搶紅了眼,還會不會按照原計劃去信州城下匯合。
萬一有人貪心不足,進入秦州境內,也是很正常的。反正他們騎兵來去如風,浪費一點時間在路上不算什麽。
況且,就算一時過不來,若是信州很快被打下來了,或是一直打不下來,西戎人都會打別的主意,秦州實在不安全。平安很想相信信州那邊能夠堅守,可在四處都是壞消息的情況下,他也知道,不能寄希望於別人。
於是他立刻將這些消息送去給秦州知州,讓他處置。
因為弓箭廠的事,再者還有錢成這個皇城司指揮在,所以秦州知州對平安是十分客氣的,這會兒見平安將消息送過來,陳說利害,也不免跟著憂心起來。
要打仗的時候人人都激動得很,仿佛功勞已經盡在掌握。但戰爭豈是那麽簡單的事?秦州知州從開戰以來,這顆心就一直提著。隻不過之前戰事順利,他也沒那麽擔心。畢竟怎麽也打不到秦州來,無非是多征集民夫運送糧草輜重罷了。
可是現在情況如此危急,說不準自己治下也會遭殃,他怎麽能不發愁?
他是文臣,而且是很純粹的那種文弱書生。實際上不要說打仗了,就是具體的州縣事務,絕大部分也都是交給幕僚和下麵的屬官去負責的。因為這位大人除了文章寫得不錯,其他什麽都不懂。
好在他也沒有不懂裝懂,聽完平安的話,立刻問道,“齊太監,你看,如今該怎麽辦好呢?”
“依我所見,不能讓西戎人進入秦州境內。”平安道。
知州滿麵愁容,“我也是這個意思,但是西戎人不可能順著我們的意思來啊。”話說得容易,可西戎人會那麽聽話?
平安道,“其實他們的目標應該是信州,即便去了別處,也不可能停留很久。”雖
然將領對下麵的部隊約束力不強,但肯定事先也是做過約定的,不可能過於離譜。“所以我們隻要讓西戎人知道,秦州是塊硬骨頭就行了。”
反正地方那麽大,這邊拿不下來可以去別處,西戎人應該不會死磕,沒必要。
雖然等於是將西戎人趕去了別的地方,但知州卻十分滿意。隻要禍害的不是他的轄地,來年考評時不會因此被申斥,他就已經很滿意了。說不準還能因為抗擊西戎得利,而被朝廷嘉獎呢。
平安出這樣的主意,也是沒有辦法。弓箭廠就在秦州,萬一西戎人跑進來禍害了,對他將來的計劃影響會非常大。而且,他也需要從知州這裏拿到話語權,去施行自己的計劃。
原本平安是沒有打算摻和戰事的。有這個弓箭廠在,反正他的功勞跑不了。但是現在形勢變化,他也不能眼睜睜的這麽看著。若是這場戰爭大楚失利,別說功勞,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打水漂了。
他從兩年前就開始在這邊布局,還自己跑過來,不是為了迎接一場失敗的。
要麽不做,要麽就做到最好。這是平安的信條。既然已經開始了,那就要努力讓結果往自己期望的那邊發展。至於能不能夠成功,先努力過了再說。
“至於怎麽讓西戎人退卻。”平安指著知州衙門裏簡陋的地圖,“秦州多山,而騎兵並不善於在山路上行走,勢必要挑路好走的地方。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占據優勢的。因為在信州到秦州的路上,就隔著一座大山。”
“定龍山!”知州眼睛一亮,“對了,撫寧縣!那裏恰在兩山之間,是信州前往秦州的交通要道。若是大批騎兵,必須要從撫寧縣過來!”
“沒錯。所以隻要守住了撫寧縣,就算西戎人想過來,也隻能派幾人十幾人的小股隊伍偷襲。咱們大楚有鄉勇隊,隻要有所準備,對付這麽點兒人,是絕對沒問題的。大人你再派軍隊四處巡視,想來癬疥之患,輕易便能除之。”
知州立刻高興起來,過了一會兒才想起來還有另一個大問題呢,“可是要怎麽守住撫寧縣?”
“若是大人能信得過在下,在下願親身前往,守住撫寧縣,不讓那些西戎人越過一步。”平安緩緩開口道。
知州其實有些猶豫。倒不是他不相信平安,隻是自來皇室信任太監,但又對於太監掌權這件事懷有警惕。再說平安並不是自己的屬官,來到秦州是為了弓箭廠的事,說白了並沒有資格主持這種大事。另外他還擔心平安年輕,
無法服眾。要知道軍營裏那些大老粗,就是對他這個正兒八經的知州大人,態度也十分惡劣,平安能夠壓得住他們?
不過駐守秦州軍隊大部分被調往前線,如今剩下一個副將領著五千兵馬留在此處,眼看沒人可用,知州也沒辦法,最後還是答應了。“齊太監有這個心,本官自然是要支持的。如此,我便將撫寧縣交給你了。”然後寫了公文,拿了虎符去調兵遣將。
徐文美聽說平安要去撫寧縣,嚇了一跳,“你瘋了?這樣做是犯忌諱的!”
雖然大楚朝的太監們地位頗高,甚至偶爾還會被派出去做監官,替皇帝監督出外打仗的將領,但實際上並沒有兵權,多半隻能作為皇帝的眼睛在旁邊看著,有任何意見,也隻能寫奏折向皇帝告狀。這是為了讓某些桀驁不馴的將領能夠約束自身,又不至於會打亂軍隊本身的安排。
那還是手裏拿著聖旨的太監呢,平安是來這裏辦弓箭廠的,打仗的事不能也不該歸他去管,就算最後打了勝仗,多半也還是會為人所詬病,被文官寫奏折參一本。
若是皇帝疑心病太重,說不準從此被冷落,再也沒有出頭的機會。
“我知道。”平安道,“但從來富貴險中求,我就賭陛下不會因為這樣的小事而處罰我。況且隻要最後取得勝利,便能將功補過,遮掩過去。就算陛下最後礙於朝臣的物議真的罰了我,心裏卻會覺得我是關鍵時候能做實事的人,而不像那些光是筆杆子厲害的文臣。將來我在陛下麵前說話,便更有分量了。”
從張東遠的態度看,皇帝分明一直在關注自己。連將徐文美偷渡出來這種事都沒有受到處罰,平安並不覺得皇帝會容不下自己。這是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最好時機——因為是“時世所迫”,而不是他自己要搶奪兵權。
這場戰爭牽扯到的地方太多了。還在河北的趙璨,三路大軍背後的人和這一次配合失誤的罪魁禍首,大楚跟周邊兩個國家的實力對比……哪一條都不允許輸。輸了這一次,會讓蠢蠢欲動的草原民族覺得大楚可欺,往後再無寧日。也會讓趙璨從河北賺取軍功的想法付諸流水。最重要的是,隻有贏了,平安才能爭取到主動權和話語權,將西北軍中某些人布下的釘子剔除出去!
從表麵上看,若是吃了敗仗,那麽三路大軍的主帥將會受到斥責,說不準還會被召迴京城去接受處罰。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的。如果打了敗仗,那麽西北的局勢會更加艱難,也更需要這些在西北多年的將領們穩定局麵,抗擊西戎。
這樣一來,就算有什麽過錯,也隻能暫時記在賬上,說不準在政治斡旋下,皇帝還可能會被迫下旨褒獎他們。誰叫朝中沒有更好的人能頂替他們了呢?
有個詞叫做“養匪自重”,說的便是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武將們會故意打敗仗,或者將本來可以抓住的敵人放走,就是為了將來還能有仗可打。否則天下處處都太平,他們這些武人哪有用武之地,如何能得到朝廷和皇帝的看重?
平安不知道西北這裏有沒有這樣的人,但是他要先杜絕這種情況出現。隻要西戎服了軟,接下來幾年內都會老實起來。西北安定,想收拾誰就能收拾誰。
因為是對著徐文美,所以平安並不吝於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告訴他,“所以,師父還覺得我不應該去嗎?”
“既然你都想明白了,我自然也無法阻攔。”徐文美歎氣,“不過我要跟你一起去。”
“不行!”平安立刻拒絕。
徐文美挑眉,“你可以去,為何我就不行?”
平安深吸一口氣,無奈的道,“師父你身份敏感,若是讓人看見你的臉,還怕消息傳不到京城去嗎?萬一讓皇帝知道了,我是把你送迴去還是把你送迴去?”
“這個我早就想到了。”徐文美舉起一張麵具,“我戴上這個便是。”
這是一麵鐵質的麵具,能遮住大半個臉,隻露出眼睛,嘴和下巴。這樣一來,就算是跟皇帝麵對麵,他也不一定能夠認得出徐文美來。
平安驚訝的問,“這是哪裏來的?怎麽之前沒見。”
“是請有泰替我打的。”徐文美微笑,“昨兒才送過來,你自然沒有見過。”
平安:“……師父你該不會是猜到我要走,所以才準備的這個東西吧?”怎麽想怎麽覺得是這個樣子。
徐文美卻微微搖頭,“誰說的?我分明是打算自己溜出去玩兒,不帶你。誰知你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非要摻和到裏頭去。”
平安還沒來得及聲討,便見徐文美頓了頓,神色慢慢的嚴肅了起來,“平安,你跟我說老實話,雖然你找了許多理由,但其中,恐怕為了七皇子殿下的心更多吧?”
平安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
這個機會對他來說千載難逢,對於趙璨來說同樣。他們都花費了許多的心思,若是失敗就太可惜了。
況且他跟趙璨約定過,戰爭結束之後再見。那必須是攜
著勝利的疲憊,再見時默契的相視一笑。而不是被失敗的陰霾籠罩,見了麵相顧無言。
在徐文美麵前,平安無法否認。
“我就知道。”徐文美歎了一口氣,“我記得離京之前還不是這樣的,平安。你當初也答應過我,會心裏有數。這就是你的心裏有數?”
“我……”平安張了張嘴,居然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他想說自己心裏的確還有數,但真的還有嗎?理智上明明知道應該疏遠,可趙璨一靠過來,他就立刻妥協了。這樣的還能算是心裏有數嗎?
徐文美把玩著手中的麵具,垂眼道,“平安,我不希望你走我的老路。”
他是無可選擇,本身就是被當做戲子倡優一般對待,掙不脫命運。可平安卻不一樣,他有這樣耀眼的才華,有無數等著施展的抱負,不該承受那樣的屈辱。
“他不一樣。”平安即使心思複雜,但第一反應還是替趙璨辯駁。趙璨是認真的,至少彼時彼刻,此時此刻是這樣。至於將來……平安自己也無法承諾將來,又怎能苛求他?
徐文美皺了皺眉,意識到平安心裏恐怕早就已經做出了選擇,再勸也是於事無補,隻好道,“平安,你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我也相信真到了某個時候,你一定能夠做出適當的選擇,師父隻是希望你不要受到傷害。”
“我知道。”平安笑了起來,“師父別說得那麽嚇人,其實根本不算什麽大事。感情的事,合則聚不合則散,我又不是會為了這個要生要死的人。”
本質上來說,他的愛情觀也是相當涼薄的,到最後需要擔心的那個人,未必是他。
“行了,那就趕緊滾吧!不是還要準備帶去撫寧縣那邊的東西嗎?”徐文美道,“多帶點兒你那個炸彈,到時候沒準能用得上。”
“早讓人裝好了。”平安說,“不過我不打算讓軍隊帶著。讓開陽留在後麵押送吧,師父你也跟著他,這樣不引人注目。”
就算有麵具,還是要小心為上。畢竟皇帝的人說不定也會觀察他,然後會將他身邊出現這麽個人的事報上去。到時候還能不能瞞得住,也就不好說了。
平安從不懷疑這個時代的皇權能夠做到怎樣的極致,更不願意去挑戰。
徐文美離開京城,皇帝沒對自己怎樣,未嚐沒有留著自己找出他行蹤的可能。找不到也就算了,要是徐文美被皇帝找到,以後就不可能再逃出來了。
因為時間緊急,
所以第二日平安便帶著弓箭廠出品的弓箭和三千人馬,啟程前往撫寧縣。這一次出門平安將齊鳴和小全都戴上,留下有泰和孫德兩人管理弓箭廠。
孫德是個聰明人,若是有什麽打算,那麽平安離開的這段時間,就是最好的時機。這也是平安對有泰的考驗,如果將來要將弓箭廠交給他,那麽這種事情早晚都會遇到。如果他不能自己獨立解決,平安就會重新考慮這件事。
這種時候了還是巴巴的替他們考慮,平安自己想想都覺得自己就是個勞碌命,到了哪裏都清閑不下來。
從秦州城往撫寧縣去的一路上,平安時不時還能收到前方傳來的消息,西戎人到了哪裏,哪裏遭了劫掠,哪裏還在奮力反抗……除此之外,還有在信州城的西北巡撫衙門發往各地求援的信件。
平安將信秦州城留下來的這位副將姓周,聽到巡撫衙門召集兵馬的命令之後,便來跟平安商量,是否要前往信州。看得出來,他是很想去的。也對,巡撫總掌一路軍政大權,說起來也算是他的上司。平日裏高高在上,根本沒機會接觸,這時候自然要搶著表現了。否則即便最後有功勞,也輪不到自己頭上。
但平安卻是另外一種想法。
他的目的是保住秦州不失,三千人馬實在是有限,根本分不出來。況且就算去了信州,能有什麽用?那邊有的是人才,他們隻能在一旁聽令行事,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在平安看來,信州城牆高大,又有那麽多人在,糧草又充足,守住城池一兩個月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他去操心了。若是一兩個月還沒有援軍來,他們去不去都是一個結果。
於是平安無視周副將的殷勤,讓送信的人繼續趕往秦州城,這種麻煩事,就讓知州大人去頭疼吧。反正自己得到的命令,是守住撫寧縣。
從中間的空檔越過三路大軍,迂迴到後方,直奔大楚防線的軍隊,並不隻是他遇到的那一支。
大楚處心積慮,西戎人也早有準備。幾乎是集全國之力,發動了所有的軍隊投入這場戰爭之中。之前按兵不動,不過是為了誘敵深入。等到三路大軍進入草原,又被牽扯住之後,後方便顯得十分空虛。在西戎人眼中,是能夠肆意劫掠的地方。
而這些幾千人的小股部隊,分別從不同的地方,逼近了大楚的防線。
馮玉堂派去傳信的人雖然緊趕慢趕,但等到將消息傳到信州的時候,西戎人的騎兵也已經到了,根本來不及反應,所有防線薄弱之處,就開始受到猛烈攻擊。
留下來的那點人根本攔不住西戎人,不過幾天時間,整個西北防線幾乎全線潰敗,西戎人長驅直入,對著普通百姓亮起了他們的武器!
雖然西北巡撫反應已經足夠快,命令各處轉移城外的百姓。但這項工作畢竟要耗費許多的時間,所以絕大多數地方根本還沒來得及推行,西戎人就已經來了。
因為是小股部隊,攻城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他們也隻劫掠城外的村莊,搶到了足夠的東西便繞過城市繼續往裏走。
這樣一來,因為機動性太強,所以大楚這邊根本反應不過來。等到集結好軍隊要去攔人的時候,人家已經繞過這裏到後麵去了。追也不敢追,誰知道後麵是不是還有人會過來?
平安雖然人在秦州,但是對戰事也是最為關注的。收到消息之後,便命人密切關注。畢竟西戎人闖進了大楚腹地,那麽損失就很難計算了。
源源不斷的壞消息匯集到平安手中,今日是這裏遭了劫,明日是那邊發現西戎人的身影……簡直令人焦頭爛額。但饒是如此,平安還是從中看出了一點端倪。
西戎人恐怕早有準備,根本不像大楚預料的那樣措手不及。既然如此,他們故意示弱,誘敵深入,目標肯定不隻是讓這些小股部隊劫掠一番就算了。肯定還有別的打算。
而從這些小股軍隊的行動路線上來看,他們都在朝著信州方向聚集。
就平安目前所探知的兵力,恐怕有三萬上下。分散開來看上去不多,但聚集起來,就會成為一股可怕的力量。而平安猜測,他們的目的恐怕是攻破信州城!
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一來是高牆之內藏著的糧食更多,不說富庶的百
姓之家,單是官府的糧倉,也能讓西戎人滿載而歸。再者,信州城是西南巡撫行轅所在,如果能夠攻破,甚至抓到幾個大楚的官員,即便最後不能占領信州,也能狠狠的羞辱大楚朝廷一番。
對於草原部落來說,這樣的打算是很正常的。他們大概也沒有占據地盤的興趣,畢竟自身並不善於守城。反正留給大楚人,幾年之後又是一座繁華城市,還能再來劫掠一番。
表麵上看來,若是西戎人的打算是這樣,那麽秦州這邊就安全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西戎人貪心不足,總想進入更加繁華的內地劫掠,況且他們的小股部隊不受束縛,自己行動,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搶紅了眼,還會不會按照原計劃去信州城下匯合。
萬一有人貪心不足,進入秦州境內,也是很正常的。反正他們騎兵來去如風,浪費一點時間在路上不算什麽。
況且,就算一時過不來,若是信州很快被打下來了,或是一直打不下來,西戎人都會打別的主意,秦州實在不安全。平安很想相信信州那邊能夠堅守,可在四處都是壞消息的情況下,他也知道,不能寄希望於別人。
於是他立刻將這些消息送去給秦州知州,讓他處置。
因為弓箭廠的事,再者還有錢成這個皇城司指揮在,所以秦州知州對平安是十分客氣的,這會兒見平安將消息送過來,陳說利害,也不免跟著憂心起來。
要打仗的時候人人都激動得很,仿佛功勞已經盡在掌握。但戰爭豈是那麽簡單的事?秦州知州從開戰以來,這顆心就一直提著。隻不過之前戰事順利,他也沒那麽擔心。畢竟怎麽也打不到秦州來,無非是多征集民夫運送糧草輜重罷了。
可是現在情況如此危急,說不準自己治下也會遭殃,他怎麽能不發愁?
他是文臣,而且是很純粹的那種文弱書生。實際上不要說打仗了,就是具體的州縣事務,絕大部分也都是交給幕僚和下麵的屬官去負責的。因為這位大人除了文章寫得不錯,其他什麽都不懂。
好在他也沒有不懂裝懂,聽完平安的話,立刻問道,“齊太監,你看,如今該怎麽辦好呢?”
“依我所見,不能讓西戎人進入秦州境內。”平安道。
知州滿麵愁容,“我也是這個意思,但是西戎人不可能順著我們的意思來啊。”話說得容易,可西戎人會那麽聽話?
平安道,“其實他們的目標應該是信州,即便去了別處,也不可能停留很久。”雖
然將領對下麵的部隊約束力不強,但肯定事先也是做過約定的,不可能過於離譜。“所以我們隻要讓西戎人知道,秦州是塊硬骨頭就行了。”
反正地方那麽大,這邊拿不下來可以去別處,西戎人應該不會死磕,沒必要。
雖然等於是將西戎人趕去了別的地方,但知州卻十分滿意。隻要禍害的不是他的轄地,來年考評時不會因此被申斥,他就已經很滿意了。說不準還能因為抗擊西戎得利,而被朝廷嘉獎呢。
平安出這樣的主意,也是沒有辦法。弓箭廠就在秦州,萬一西戎人跑進來禍害了,對他將來的計劃影響會非常大。而且,他也需要從知州這裏拿到話語權,去施行自己的計劃。
原本平安是沒有打算摻和戰事的。有這個弓箭廠在,反正他的功勞跑不了。但是現在形勢變化,他也不能眼睜睜的這麽看著。若是這場戰爭大楚失利,別說功勞,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打水漂了。
他從兩年前就開始在這邊布局,還自己跑過來,不是為了迎接一場失敗的。
要麽不做,要麽就做到最好。這是平安的信條。既然已經開始了,那就要努力讓結果往自己期望的那邊發展。至於能不能夠成功,先努力過了再說。
“至於怎麽讓西戎人退卻。”平安指著知州衙門裏簡陋的地圖,“秦州多山,而騎兵並不善於在山路上行走,勢必要挑路好走的地方。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占據優勢的。因為在信州到秦州的路上,就隔著一座大山。”
“定龍山!”知州眼睛一亮,“對了,撫寧縣!那裏恰在兩山之間,是信州前往秦州的交通要道。若是大批騎兵,必須要從撫寧縣過來!”
“沒錯。所以隻要守住了撫寧縣,就算西戎人想過來,也隻能派幾人十幾人的小股隊伍偷襲。咱們大楚有鄉勇隊,隻要有所準備,對付這麽點兒人,是絕對沒問題的。大人你再派軍隊四處巡視,想來癬疥之患,輕易便能除之。”
知州立刻高興起來,過了一會兒才想起來還有另一個大問題呢,“可是要怎麽守住撫寧縣?”
“若是大人能信得過在下,在下願親身前往,守住撫寧縣,不讓那些西戎人越過一步。”平安緩緩開口道。
知州其實有些猶豫。倒不是他不相信平安,隻是自來皇室信任太監,但又對於太監掌權這件事懷有警惕。再說平安並不是自己的屬官,來到秦州是為了弓箭廠的事,說白了並沒有資格主持這種大事。另外他還擔心平安年輕,
無法服眾。要知道軍營裏那些大老粗,就是對他這個正兒八經的知州大人,態度也十分惡劣,平安能夠壓得住他們?
不過駐守秦州軍隊大部分被調往前線,如今剩下一個副將領著五千兵馬留在此處,眼看沒人可用,知州也沒辦法,最後還是答應了。“齊太監有這個心,本官自然是要支持的。如此,我便將撫寧縣交給你了。”然後寫了公文,拿了虎符去調兵遣將。
徐文美聽說平安要去撫寧縣,嚇了一跳,“你瘋了?這樣做是犯忌諱的!”
雖然大楚朝的太監們地位頗高,甚至偶爾還會被派出去做監官,替皇帝監督出外打仗的將領,但實際上並沒有兵權,多半隻能作為皇帝的眼睛在旁邊看著,有任何意見,也隻能寫奏折向皇帝告狀。這是為了讓某些桀驁不馴的將領能夠約束自身,又不至於會打亂軍隊本身的安排。
那還是手裏拿著聖旨的太監呢,平安是來這裏辦弓箭廠的,打仗的事不能也不該歸他去管,就算最後打了勝仗,多半也還是會為人所詬病,被文官寫奏折參一本。
若是皇帝疑心病太重,說不準從此被冷落,再也沒有出頭的機會。
“我知道。”平安道,“但從來富貴險中求,我就賭陛下不會因為這樣的小事而處罰我。況且隻要最後取得勝利,便能將功補過,遮掩過去。就算陛下最後礙於朝臣的物議真的罰了我,心裏卻會覺得我是關鍵時候能做實事的人,而不像那些光是筆杆子厲害的文臣。將來我在陛下麵前說話,便更有分量了。”
從張東遠的態度看,皇帝分明一直在關注自己。連將徐文美偷渡出來這種事都沒有受到處罰,平安並不覺得皇帝會容不下自己。這是他展示自己能力的最好時機——因為是“時世所迫”,而不是他自己要搶奪兵權。
這場戰爭牽扯到的地方太多了。還在河北的趙璨,三路大軍背後的人和這一次配合失誤的罪魁禍首,大楚跟周邊兩個國家的實力對比……哪一條都不允許輸。輸了這一次,會讓蠢蠢欲動的草原民族覺得大楚可欺,往後再無寧日。也會讓趙璨從河北賺取軍功的想法付諸流水。最重要的是,隻有贏了,平安才能爭取到主動權和話語權,將西北軍中某些人布下的釘子剔除出去!
從表麵上看,若是吃了敗仗,那麽三路大軍的主帥將會受到斥責,說不準還會被召迴京城去接受處罰。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的。如果打了敗仗,那麽西北的局勢會更加艱難,也更需要這些在西北多年的將領們穩定局麵,抗擊西戎。
這樣一來,就算有什麽過錯,也隻能暫時記在賬上,說不準在政治斡旋下,皇帝還可能會被迫下旨褒獎他們。誰叫朝中沒有更好的人能頂替他們了呢?
有個詞叫做“養匪自重”,說的便是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武將們會故意打敗仗,或者將本來可以抓住的敵人放走,就是為了將來還能有仗可打。否則天下處處都太平,他們這些武人哪有用武之地,如何能得到朝廷和皇帝的看重?
平安不知道西北這裏有沒有這樣的人,但是他要先杜絕這種情況出現。隻要西戎服了軟,接下來幾年內都會老實起來。西北安定,想收拾誰就能收拾誰。
因為是對著徐文美,所以平安並不吝於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告訴他,“所以,師父還覺得我不應該去嗎?”
“既然你都想明白了,我自然也無法阻攔。”徐文美歎氣,“不過我要跟你一起去。”
“不行!”平安立刻拒絕。
徐文美挑眉,“你可以去,為何我就不行?”
平安深吸一口氣,無奈的道,“師父你身份敏感,若是讓人看見你的臉,還怕消息傳不到京城去嗎?萬一讓皇帝知道了,我是把你送迴去還是把你送迴去?”
“這個我早就想到了。”徐文美舉起一張麵具,“我戴上這個便是。”
這是一麵鐵質的麵具,能遮住大半個臉,隻露出眼睛,嘴和下巴。這樣一來,就算是跟皇帝麵對麵,他也不一定能夠認得出徐文美來。
平安驚訝的問,“這是哪裏來的?怎麽之前沒見。”
“是請有泰替我打的。”徐文美微笑,“昨兒才送過來,你自然沒有見過。”
平安:“……師父你該不會是猜到我要走,所以才準備的這個東西吧?”怎麽想怎麽覺得是這個樣子。
徐文美卻微微搖頭,“誰說的?我分明是打算自己溜出去玩兒,不帶你。誰知你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非要摻和到裏頭去。”
平安還沒來得及聲討,便見徐文美頓了頓,神色慢慢的嚴肅了起來,“平安,你跟我說老實話,雖然你找了許多理由,但其中,恐怕為了七皇子殿下的心更多吧?”
平安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
這個機會對他來說千載難逢,對於趙璨來說同樣。他們都花費了許多的心思,若是失敗就太可惜了。
況且他跟趙璨約定過,戰爭結束之後再見。那必須是攜
著勝利的疲憊,再見時默契的相視一笑。而不是被失敗的陰霾籠罩,見了麵相顧無言。
在徐文美麵前,平安無法否認。
“我就知道。”徐文美歎了一口氣,“我記得離京之前還不是這樣的,平安。你當初也答應過我,會心裏有數。這就是你的心裏有數?”
“我……”平安張了張嘴,居然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他想說自己心裏的確還有數,但真的還有嗎?理智上明明知道應該疏遠,可趙璨一靠過來,他就立刻妥協了。這樣的還能算是心裏有數嗎?
徐文美把玩著手中的麵具,垂眼道,“平安,我不希望你走我的老路。”
他是無可選擇,本身就是被當做戲子倡優一般對待,掙不脫命運。可平安卻不一樣,他有這樣耀眼的才華,有無數等著施展的抱負,不該承受那樣的屈辱。
“他不一樣。”平安即使心思複雜,但第一反應還是替趙璨辯駁。趙璨是認真的,至少彼時彼刻,此時此刻是這樣。至於將來……平安自己也無法承諾將來,又怎能苛求他?
徐文美皺了皺眉,意識到平安心裏恐怕早就已經做出了選擇,再勸也是於事無補,隻好道,“平安,你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我也相信真到了某個時候,你一定能夠做出適當的選擇,師父隻是希望你不要受到傷害。”
“我知道。”平安笑了起來,“師父別說得那麽嚇人,其實根本不算什麽大事。感情的事,合則聚不合則散,我又不是會為了這個要生要死的人。”
本質上來說,他的愛情觀也是相當涼薄的,到最後需要擔心的那個人,未必是他。
“行了,那就趕緊滾吧!不是還要準備帶去撫寧縣那邊的東西嗎?”徐文美道,“多帶點兒你那個炸彈,到時候沒準能用得上。”
“早讓人裝好了。”平安說,“不過我不打算讓軍隊帶著。讓開陽留在後麵押送吧,師父你也跟著他,這樣不引人注目。”
就算有麵具,還是要小心為上。畢竟皇帝的人說不定也會觀察他,然後會將他身邊出現這麽個人的事報上去。到時候還能不能瞞得住,也就不好說了。
平安從不懷疑這個時代的皇權能夠做到怎樣的極致,更不願意去挑戰。
徐文美離開京城,皇帝沒對自己怎樣,未嚐沒有留著自己找出他行蹤的可能。找不到也就算了,要是徐文美被皇帝找到,以後就不可能再逃出來了。
因為時間緊急,
所以第二日平安便帶著弓箭廠出品的弓箭和三千人馬,啟程前往撫寧縣。這一次出門平安將齊鳴和小全都戴上,留下有泰和孫德兩人管理弓箭廠。
孫德是個聰明人,若是有什麽打算,那麽平安離開的這段時間,就是最好的時機。這也是平安對有泰的考驗,如果將來要將弓箭廠交給他,那麽這種事情早晚都會遇到。如果他不能自己獨立解決,平安就會重新考慮這件事。
這種時候了還是巴巴的替他們考慮,平安自己想想都覺得自己就是個勞碌命,到了哪裏都清閑不下來。
從秦州城往撫寧縣去的一路上,平安時不時還能收到前方傳來的消息,西戎人到了哪裏,哪裏遭了劫掠,哪裏還在奮力反抗……除此之外,還有在信州城的西北巡撫衙門發往各地求援的信件。
平安將信秦州城留下來的這位副將姓周,聽到巡撫衙門召集兵馬的命令之後,便來跟平安商量,是否要前往信州。看得出來,他是很想去的。也對,巡撫總掌一路軍政大權,說起來也算是他的上司。平日裏高高在上,根本沒機會接觸,這時候自然要搶著表現了。否則即便最後有功勞,也輪不到自己頭上。
但平安卻是另外一種想法。
他的目的是保住秦州不失,三千人馬實在是有限,根本分不出來。況且就算去了信州,能有什麽用?那邊有的是人才,他們隻能在一旁聽令行事,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在平安看來,信州城牆高大,又有那麽多人在,糧草又充足,守住城池一兩個月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他去操心了。若是一兩個月還沒有援軍來,他們去不去都是一個結果。
於是平安無視周副將的殷勤,讓送信的人繼續趕往秦州城,這種麻煩事,就讓知州大人去頭疼吧。反正自己得到的命令,是守住撫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