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嬋的反應倒是和兄長截然相反。
隻見她將手中韁繩一揮,用力的抽在馬臀之上,然後絕塵而去。
隻留下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等到剩餘六人到了城門之時,早已不見了桓嬋的身影。
謝離抬起頭來,看向這座厚重滄桑的古城,頭腦裏一直搜集這前世裏對於這座城的印象。
春秋戰國時,這裏就曾是楚國的國都,好像是叫做“紀郢”來著。
作為當時絕對大國中最重要的城池,這江陵肯定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
但是至於不同在哪兒,就不是謝離所能知道的了。
而且,這都過去了好幾百年的時間,這江陵也肯定早就不是當初郢都的模樣。
至於此地名人的話,倒是有兩位直接出現在謝離的腦海之中。
在此時之前的一位,自然就是家喻戶曉的屈原了。
撇開詩歌上的成就不提,這端午節能成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就和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兩千多年之後,還能讓幾十億人在某一天同時紀念,那是有何等的魅力。
另外一個,就是在此時一千多年後出現的,同樣家喻戶曉的人物,張居正。
縱觀中國整個古代史,如此長的時間裏,權臣數不勝數。
但真正向張居正這樣,能在曆史課本上被大書特書的,也是鳳毛麟角。
別的不說,單單是抬出這兩位,江陵這座城,就能在中國這邊古老的大陸上,穩穩的占住一個席位。
馬車的再次啟動,打斷了謝離的思緒。
旁邊有著桓羨和老頭劉慶,出入城門實在不需要什麽時間。
隻是令謝離有些納悶的是,這座城池明明是晉中重鎮,而且又是桓衝這車騎將軍鎮守荊州的駐紮之地,怎麽守城的兵士如此之少。
就算那襄陽城中,晉兵隻有不到一萬人,但平時守城巡視的也比這裏要多的多。
這種情況實在有些令人費解。
進得城來之後,雖然桓羨執意邀請,要讓他們暫居桓府,以盡“地主之誼”。
但是謝離還是微笑著婉拒了他的好意。
找了一家還算不錯的客舍後,謝離將母親還有祖孫二人都安頓好,然後才同桓羨和劉慶一同前往桓府。
隻是這客舍離桓府的距離好像頗為遙遠,三人走了將近兩刻鍾之後,謝離才對桓羨問道:“延祖兄,貴府還沒到麽?”
聽到謝離的詢問之後,桓羨的臉色頗為尷尬,然後才強笑著道:“馬上就到,馬上就到……”
然後,又走了好一會兒之後,桓羨依舊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
謝離雖是心中疑惑,不過也隻是跟著走著,沒有再問那第二遍。
到了後來,桓府依舊沒有看到,隻是此時在三人眼前,卻出現了一條甚是寬闊的江水。
謝離轉過頭來,望著那依舊滿臉尷尬的桓羨,終於再次發聲道:“延祖兄,現在咱們可是要渡過這江麵?”
“呃……嗯……是這樣的,過了這江水,就真的馬上就到了……”
桓羨如此迴道,語氣裏充滿著不好意思,就連那雙眼也一直是裝作看著江麵,沒有對著謝離。
老頭兒劉慶來到碼頭之上,找了艘客船之後,便招唿著謝離桓羨兩人,下來上船。
謝離心中無語,剛才進城之後,發現這江陵頗為繁盛,比之印象中的襄陽城也好了一些。
街上行人絡繹不絕,百姓的衣著和狀態都是相當良好的水平。
比之路上那些小鎮小縣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這樣絕佳的環境,桓府竟然沒有坐落在這裏?
難道這江水南岸,比之這裏更為的宜居不成?
“延祖兄,是否能為謝離先簡單講講這南岸的地界?”
謝離在這客船上坐定之後,望著那正在“凝視著”江水的桓羨說道。
“啊?哦……”
桓羨“突然”反應過來,然後又接著說道:“這江水南岸的地界啊,叫做上明,是個極為易守難攻的地方,北側和東側兩麵環水,如果沒有數百艘戰船同時進攻的話,想要攻破上明,可以說是……癡人說夢。”
“哦?”
謝離驚奇一聲,又道:“聽延祖兄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這襄陽城好像就是這麽個地勢。也是在東側和北側都是漢水。”
“對……對……”
桓羨附和道:“你看現在還在襄陽的朱叔父,僅僅用六七千的兵力,就能抵住秦軍的十萬兵馬,可見這地勢之優在兩軍交戰之時,是有著多麽至關重要的用處……”
“嗯,延祖兄所說不錯,這天時地利,能先占據一樣那自然是對己方極為有利。隻不過……”
謝離拉長了聲調,然後看著桓羨的臉色接著道:“我記得朱刺史的襄陽外城,在秦軍剛攻襄陽之時就已經失陷了……”
“啊?是麽……”
“自然是的,謝離從襄陽過來,自然對這些事知道的一清二楚,朱刺史能依靠六七千的兵力頂住十萬秦兵的攻城,是因為那四麵環水的襄陽內城,並不是因為那兩麵環水的襄陽外城。”
謝離停頓了一會兒之後,才又接著道:“所以說,如果說這上明要和襄陽一樣,能抵住秦軍的十萬兵馬,現在還少了兩側的水……”
“這個……景宣兄說的倒也沒錯,是桓羨我……有些異想天開了。”
此時客船已經行至江水一半,桓羨說完之後,依舊一副沒臉抬頭的樣子。
謝離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過畢竟桓將軍同樣手握十萬兵馬,同時又身經百戰,再加上這兩側的江水優勢,要抵住那十萬秦兵,肯定也是毫無問題的……”
本來謝離對桓羨的反應還有些不解,但是現在聽到他的這一番言辭,再加上這桓府所在的位置之後,他的心中多少有些了然。
對桓羨這一路上尷尬表情的原因,謝離雖不能說是完全知曉,但至少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了。
雖說江麵很寬,但在這一席話之後,客船也已經不知不覺的靠在了岸邊。
此時的桓羨終於抬起了頭,往前疾走兩步之後,道:“景宣兄走快些,前麵再走一刻鍾就到了我家了!”
“…………”
隻見她將手中韁繩一揮,用力的抽在馬臀之上,然後絕塵而去。
隻留下一陣銀鈴般的笑聲。
等到剩餘六人到了城門之時,早已不見了桓嬋的身影。
謝離抬起頭來,看向這座厚重滄桑的古城,頭腦裏一直搜集這前世裏對於這座城的印象。
春秋戰國時,這裏就曾是楚國的國都,好像是叫做“紀郢”來著。
作為當時絕對大國中最重要的城池,這江陵肯定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
但是至於不同在哪兒,就不是謝離所能知道的了。
而且,這都過去了好幾百年的時間,這江陵也肯定早就不是當初郢都的模樣。
至於此地名人的話,倒是有兩位直接出現在謝離的腦海之中。
在此時之前的一位,自然就是家喻戶曉的屈原了。
撇開詩歌上的成就不提,這端午節能成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就和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兩千多年之後,還能讓幾十億人在某一天同時紀念,那是有何等的魅力。
另外一個,就是在此時一千多年後出現的,同樣家喻戶曉的人物,張居正。
縱觀中國整個古代史,如此長的時間裏,權臣數不勝數。
但真正向張居正這樣,能在曆史課本上被大書特書的,也是鳳毛麟角。
別的不說,單單是抬出這兩位,江陵這座城,就能在中國這邊古老的大陸上,穩穩的占住一個席位。
馬車的再次啟動,打斷了謝離的思緒。
旁邊有著桓羨和老頭劉慶,出入城門實在不需要什麽時間。
隻是令謝離有些納悶的是,這座城池明明是晉中重鎮,而且又是桓衝這車騎將軍鎮守荊州的駐紮之地,怎麽守城的兵士如此之少。
就算那襄陽城中,晉兵隻有不到一萬人,但平時守城巡視的也比這裏要多的多。
這種情況實在有些令人費解。
進得城來之後,雖然桓羨執意邀請,要讓他們暫居桓府,以盡“地主之誼”。
但是謝離還是微笑著婉拒了他的好意。
找了一家還算不錯的客舍後,謝離將母親還有祖孫二人都安頓好,然後才同桓羨和劉慶一同前往桓府。
隻是這客舍離桓府的距離好像頗為遙遠,三人走了將近兩刻鍾之後,謝離才對桓羨問道:“延祖兄,貴府還沒到麽?”
聽到謝離的詢問之後,桓羨的臉色頗為尷尬,然後才強笑著道:“馬上就到,馬上就到……”
然後,又走了好一會兒之後,桓羨依舊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
謝離雖是心中疑惑,不過也隻是跟著走著,沒有再問那第二遍。
到了後來,桓府依舊沒有看到,隻是此時在三人眼前,卻出現了一條甚是寬闊的江水。
謝離轉過頭來,望著那依舊滿臉尷尬的桓羨,終於再次發聲道:“延祖兄,現在咱們可是要渡過這江麵?”
“呃……嗯……是這樣的,過了這江水,就真的馬上就到了……”
桓羨如此迴道,語氣裏充滿著不好意思,就連那雙眼也一直是裝作看著江麵,沒有對著謝離。
老頭兒劉慶來到碼頭之上,找了艘客船之後,便招唿著謝離桓羨兩人,下來上船。
謝離心中無語,剛才進城之後,發現這江陵頗為繁盛,比之印象中的襄陽城也好了一些。
街上行人絡繹不絕,百姓的衣著和狀態都是相當良好的水平。
比之路上那些小鎮小縣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這樣絕佳的環境,桓府竟然沒有坐落在這裏?
難道這江水南岸,比之這裏更為的宜居不成?
“延祖兄,是否能為謝離先簡單講講這南岸的地界?”
謝離在這客船上坐定之後,望著那正在“凝視著”江水的桓羨說道。
“啊?哦……”
桓羨“突然”反應過來,然後又接著說道:“這江水南岸的地界啊,叫做上明,是個極為易守難攻的地方,北側和東側兩麵環水,如果沒有數百艘戰船同時進攻的話,想要攻破上明,可以說是……癡人說夢。”
“哦?”
謝離驚奇一聲,又道:“聽延祖兄這麽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這襄陽城好像就是這麽個地勢。也是在東側和北側都是漢水。”
“對……對……”
桓羨附和道:“你看現在還在襄陽的朱叔父,僅僅用六七千的兵力,就能抵住秦軍的十萬兵馬,可見這地勢之優在兩軍交戰之時,是有著多麽至關重要的用處……”
“嗯,延祖兄所說不錯,這天時地利,能先占據一樣那自然是對己方極為有利。隻不過……”
謝離拉長了聲調,然後看著桓羨的臉色接著道:“我記得朱刺史的襄陽外城,在秦軍剛攻襄陽之時就已經失陷了……”
“啊?是麽……”
“自然是的,謝離從襄陽過來,自然對這些事知道的一清二楚,朱刺史能依靠六七千的兵力頂住十萬秦兵的攻城,是因為那四麵環水的襄陽內城,並不是因為那兩麵環水的襄陽外城。”
謝離停頓了一會兒之後,才又接著道:“所以說,如果說這上明要和襄陽一樣,能抵住秦軍的十萬兵馬,現在還少了兩側的水……”
“這個……景宣兄說的倒也沒錯,是桓羨我……有些異想天開了。”
此時客船已經行至江水一半,桓羨說完之後,依舊一副沒臉抬頭的樣子。
謝離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過畢竟桓將軍同樣手握十萬兵馬,同時又身經百戰,再加上這兩側的江水優勢,要抵住那十萬秦兵,肯定也是毫無問題的……”
本來謝離對桓羨的反應還有些不解,但是現在聽到他的這一番言辭,再加上這桓府所在的位置之後,他的心中多少有些了然。
對桓羨這一路上尷尬表情的原因,謝離雖不能說是完全知曉,但至少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了。
雖說江麵很寬,但在這一席話之後,客船也已經不知不覺的靠在了岸邊。
此時的桓羨終於抬起了頭,往前疾走兩步之後,道:“景宣兄走快些,前麵再走一刻鍾就到了我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