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樣老何?你覺得這兩地哪裏更好點?”


    何成風過完年就過來了,因為下雪,路不好走,原本半個月路程,多走了幾天。到達欲神國才休息一天,又匆匆忙忙跟著他去漠北選址。從欲神國往北走十多天,共選兩個地方,一個在山城西北部,距山城十三天路程。另一個在西遼正西方,距山城十八天路程,但距離西遼皇城較近,隻需九天就能到。


    兩地方隻能選一個,要麽山城西南,要麽西遼正西。何成風也不知道該選哪個地方,望望北方,又望望漠西,開口問道“大人準備把重心放在哪裏?是大漠還是內地?或者草原?”


    目前來說,重心已不在內地了,內地打的稀裏嘩啦的。他哪有能力在插一腳?要說具體重心,草原是安西戰馬輸送源,肯定算重心。大漠安全線又是短期財政來源,更算重心。可兵源基地說到底還是在內地,雖不算重心,但還是要兼顧。兩地相距五天距離,說長不長,可說短可也不短。五天的延誤期,有些重要的事情很容易改變走向。騎在馬上,往北方望望,想了一會,調轉馬頭又望向正南方,下定決心“選西遼正西。”


    選擇正西,就等於把重心偏向了大漠和草原,何成風自然不會有異議。對於目前的安西來說,玉州隻需要防備蜀州,其他勢力最多隻會攻震州,處於關外的玉州沒有進攻必要。


    根據丐幫送來年前最新軍報。


    嶽中仁率三十萬蜀軍,從成都北上,在秦嶺陽平關和柳絮大戰四個月無進展。現還處於對峙狀態,自然無多餘兵力圖謀巴陵。而且徐笠從江關西進,三個月打下南詔半地。南詔國二皇子也趁機猛攻大皇子,大皇子勢力遭受兩麵夾攻,十六萬大軍兵敗大理,全軍覆滅。二皇子入駐大理後,又集全國三十萬白族大軍,在拓東(昆城)與徐笠對抗。可以說蜀軍所有兵力全被拖住。


    說起蜀軍,又不得不提一下當前其他勢力狀況。


    桂軍主力撤出慶州,在越山大南關駐軍十萬防備南越國,桂州邊境駐軍二十萬與粵軍對峙。湘軍沒啥要提的,自古湘粵是對頭,可就是打不起來。南方閩軍攻下台州後,並未繼續進攻溫州。贛軍卡在旁邊也被蘇夢然拖住,估計年後蘇夢然就會想辦法拿下贛州,切斷杭州聯係。


    大江三角州,淮軍與皖軍在江城大戰一場,未攻下江城,暫時也處於對峙階段。皖北,五十萬燕軍兩個月攻下皖北半地,淪陷數座大城後晉軍趕到,陳文烈接下指揮權,親自防守珠城。


    除了東北軍還是老樣子,其他勢力目前也就這麽多。


    地址選好,就該通知楊開過來著手開建。何成風過來後跟他說,楊開那兒子同意去震州當刺史,但提了個要求,讓何成風到達之後問問他。


    那小子要求讓他放權,五品(包括五品)以下得由他隨便任命,不然就不幹。這要求啥意思?他也不是不明白,實幹官員都在基層,上級製定規劃政策,下級負責幹就好。影響不大,也就直接答應了。當然,他也讓何成風在帶迴去一句話:年底無成迴東京。啥意思?一個進士出身不可能不懂。


    現階段安西需要震州,雖然震州財政收入不多。可震州產糧,一年糧食產量,多多少少也能讓安西政府,解決些內地軍糧問題。欠十億的銀子,對安西政府來說真是個*煩,他必須得抓緊趕去安全線才行。


    不然,安西政府離崩潰不遠矣!


    ……


    ———


    青州大將軍府。


    陳川坐在書房主桌上,看著桌邊二人,“有查到具體戰況嗎?到底是如何贏的?”


    其中一人迴答道“具體情況不知,但北遼確實戰敗退兵,三十萬大軍僅剩八萬。”


    陳川非常震驚,能用不到二十萬兵力打贏北遼三十萬蒼狼軍,說實話,他陳川做不到。對於騎兵他太了解了,與騎兵對戰,就是拖也能拖死步軍。尤其是他那十五萬北方重步,正麵對戰,北遼騎兵不是對手。關鍵,人家就沒有和他正麵對戰過,幾十年前,北遼從來沒有從陰山關出兵的先例。直到劉玄在肅州打造了十五萬重步開始,北遼才把進攻目標轉到陰山關,完全繞開了北方重步。


    西北軍也不是沒有騎兵,正規編製,全部加起來近三萬的騎兵隊。可那戰鬥力跟北遼真沒法比,因為機動力強,一直都是作為騷擾偷襲所用,要說與北遼正麵對衝。嗬嗬!不提了,騷擾都能損失慘重,還談什麽衝陣?


    他陳家不是兵家門閥,對於各兵種的運用,比起劉家這傳統門閥,自然是差上一大截。沒進北方軍之前,也就是個書呆子,進北方軍後,才跟著劉玄老頭慢慢學習用兵之道。從劉玄打造北方重步,到開發新軍備——破騎拒馬鏈,再到建造新要塞——寧州三道線,以及設立曲河大卡。種種事跡都表明,古兵家在領兵打仗方麵,確實比他們這些外行家族強太多太多。


    曾經的他不懂,為何敵人都不從肅州進攻了,劉玄老頭卻還要在肅州囤積重兵。現在他明白了,肅州對於青州來說是多麽重要,可以說,十個陰山關都比不上一個肅州。能把草原大軍全部逼到陰山關,足見劉玄老頭的遠見何其之大。


    還有東北秦家,自大晉丟失遼東後,大魏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如何收迴遼東。可秦老國公卻又耗費巨大財力重修紫荊關,世人皆知,紫荊關處於盧龍要塞之內,為古戰國燕國所建。自從有了盧龍山裕關,紫荊關就已被廢上千年,秦老國公為何又要重修紫荊關?想必大魏除了個別幾人能看出來,其他人沒有一個能看出秦老國公的遠見。以前的他當然也看不出來,經過十幾年軍伍生涯,才看出當年秦老國公,遠見何其之大。進,可出兵遼西,從枯木山直插遼東。退,若東夏攻破山裕,亦可形成第二道堅固防線。


    如此用兵造詣,不隻是他陳川,包括九傑所有人,沒有一個能追上兩位老人家半步。


    如今老劉家僅剩的一絲血脈,都能以敵人一半兵力,打贏敵人三十萬蒼狼騎兵。如何不讓他震驚?


    喝口茶,感慨道“都說北遼騎兵天下第一,居然在那小子身上栽個大跟頭。三十萬大軍,竟隻能迴去八萬,小子還真有點能耐。”


    “是的,屬下調查到,雙方都沒用什麽陰謀詭計,麵對麵衝鋒,戰後結果就是如此。不過西遼戰損也近十萬,若是沒有我們拖住蕭震海,估計西遼想贏也是不可能。”


    陳川想想,又道“不提這事,秦嶺戰場有啥情況?”


    “陽平關守軍兵力不弱,蜀軍想進關中,短期內還做不到。”旁邊人迴答道


    短期內做不到?可若是徐笠一年內擺平南詔呢?到那時,隻怕柳絮就要扛不住。可父親又發信給他,讓他不得插手陽平戰事,難道要看著姓嶽的踏進關中?還是說,父親想故意放蜀軍入關?太師啥意思他想不明白,蜀軍一旦控製京城,可就標誌著大魏離滅亡不遠了。東京周圍也沒有一個大關卡能頂住蜀軍,要麽他插手,要麽國舅插手,不然大魏必亡。父親是想逼著國舅爺插手嗎?抬頭看著二人道“時刻盯著陽平關,若有異動,隨時來報。”


    “是”


    ……


    提到陽平戰場,那麽現在的戰況究竟如何呢?


    ———


    陽平關為北漢時期所建,北依秦嶺,南臨漢江和巴山,位於金牛道和陳倉古道路口處,是蜀軍在北部通往關中之路的必經之地。當然,也是漢中的西方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進可攻,退可守,千年來,一直被視為“蜀之咽喉”、“漢中門戶”,隻要攻破陽平,就可長驅直入整個漢中。一旦讓蜀軍攻破陽平,到時,隻怕大魏就要亡於蜀軍之手。


    此時,身在定軍山下,蜀軍主帳的嶽中仁,正愜意的喝茶看書。對於能否攻破陽平,他是一點都不急,正如陳川所說的,他在等徐笠擺平南詔國。當然也有等待燕軍和皖軍的戰鬥結果,隻要皖軍戰敗,陳川必定要把目標轉到東方。到時沒有了北方軍的威脅,才是他蜀軍一舉攻破陽平的最佳時機,占領關中勢在必行。


    “報小侯爺,鄭指揮使求見。”


    放下手中書籍,“讓他進來。”


    ……


    “屬下見過小侯爺。”


    嶽中仁擺擺手“不必多禮,東方情況如何?”


    鄭雲霄想想,迴答道“情況有些複雜,魏景賢攻進皖北後沒有繼續推進,晉軍陳文烈接過兵權也沒有反攻。好像雙方都很有默契的突然休兵,不知是在等待什麽。”


    嶽中仁聽到這話,呦嗬!這魏景賢不賴啊!竟然把主意打到他身上了。五十萬對陣四十萬都能玩成這樣,這燕軍的戰鬥力還真是讓人服氣。還想把北方軍目標引你那去,結果你魏景賢也是這麽想的,“鄭大人,派人去皖北告訴魏景賢,東京給他,晉軍也給他。北方軍不用他管,讓他考慮考慮。”


    “是,小侯爺。”


    ……


    他猜到魏景賢和他想法一樣,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還真叫他猜對了,隻是魏景賢的敵人有些多,並不是玩不過陳文烈。算一下,盧龍有東北軍,對麵有皖軍和晉軍,隔壁還有個段天涯。再加上那個不穩定的宇文明俊,若是在把北方軍引過來,他五十萬燕軍卡在中間太危險了。


    這不是和陳文烈有啥默契,陳文烈好對付,可陳川真不容易對付。西北軍,無論戰力、軍備、以及手下大將領兵水平,都超過其他軍閥一大截。沒辦法,劉玄老頭下台時候親自交給他的,其他勢力可沒這待遇。西南軍,自老楊公死後,三大指揮使全部告老還鄉(怕受牽連啊,不走等死嗎?)。鎮南軍不用說,三大指揮使全被國舅砍了。東北軍和西南軍一樣,秦孝廉下台,除了秦鍾留下,其他兩大指揮使也全部走完。


    西北軍三大指揮使,角元龍、弓受河、西門嵐貴,號稱三天王,皆得劉老頭真傳,哪個都不是容易對付的。原本以為得到個宇文明俊,能給燕軍多添位大將,哪知那宇文明俊野心太重,他魏景賢壓根就用不起。一旦有機會,還得要反過來滅掉他,不然,那就是根倒刺,隨時隨地都會紮到燕軍身上。


    形式逼著他,不得不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燕王府可沒有戰略緩衝地,戰敗結果就是被人擠進大海。


    此時,身在淮北的魏景賢,正跟黃明易在小船上下棋,翻手落下黑子“明易,中午隨我在船上吃酒如何?”


    黃明易拿起白子,想了想又放下來,“殿下,這局我是輸了。”說完把棋子丟進棋盒,再次開口“殿下,如今從相城到煤城,在到藥都,都被我們吃下。如今在這淮河邊與皖軍對峙,殿下為何不一口氣吃掉珠城?晉軍主力都在潁州,咱們也不用怕他陳文烈吧?”


    魏景賢笑笑,“嗬嗬!陳文烈算什麽東西?怕他?想打下珠城還不容易?半個月的事情。隻是目前還不行,一旦占下珠城,可就要麵對東京了,到時就怕陳川的西北軍會插進來。晉軍和西北軍沒法比,我在想著讓嶽中仁先打進西京,隻要他進了關中,自然會把陳川的注意力引過去。那時才是咱們一舉占領皖北的時機。”


    “這,可若是陳川不管嶽中仁咋辦?”黃明易疑惑道


    “嗬嗬!管不管都不打緊,隻要蜀軍進了關中就好,到時隻怕陳老頭想不管都不行。不管?那整個中原可就要被蜀軍占據,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可不是句空話。那陳老頭自然明白這其中道理。”


    哪隻陳喬遠明白?大魏誰不明白?中原地處大魏最中心,廣闊平原四通八達,皆可往四麵出兵,輜重補給不知縮短多少倍。人口密度更是其他勢力轄區的十幾倍,糧食產量占全國一半還多。這年頭打仗拚的是啥?拚的就是錢和兵源。當然,錢得換成糧食才行,糧和兵缺一不可。南方山川河流太多,人口不集中,自然各地兵源補充很麻煩,而且輜重補給還困難。不然,鎮南王號稱大魏最強藩王,憑實力就能碾壓對麵那二十萬湘軍,又為何要從閩南北上?湘、贛兩地真心不好走。


    反正他魏景賢就算下水,那也得拖上蜀軍一起,這才剛開戰,沒必要那麽拚,慢慢來吧!


    隻是他不知道,這次嶽中仁卻要拿整個東京,換他先下水。能不能忍住,就看他的定力如何了。


    ……


    ———


    此時的劉毅,確定北遼不在出兵後,也著手準備第四次安全線之行。再不去,安西政府也是要亡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馬蹄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暴走的大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暴走的大西瓜並收藏馬蹄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