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陳老道下了逐客令,頓地孫趕緊站起打圓場:“陳道兄,您這是幹什麽,蘇道友好歹也是我同行的客人,您這番逐客,讓小弟這臉無光啊,還請陳道兄看在老弟的麵子,權且讓他留在山上”。
陳老道冷哼一聲,不為所動:“你們這些外五流道門中人,本就不入《諸真宗派總簿》,我肯與頓老弟你相交,一是你隆武府算是外五流中行事正派的,二是你的為人,並不是傳說中外五流道門那般不堪,算是個堂堂漢子,可這羅織道,道眾各個邪氣十足,處事毫無原則,皆以任務目標為先,何況他還是羅織道中的花間道,更是臭名卓著,冠以玩弄他人感情刺探情報為能事,我豈能降尊紆貴與他這種人交往。”
陳老道這一番言辭,說的頓地孫尷尬不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竟呆立當場無所適從了。
我仍是不卑不亢的站立在旁冷眼觀瞧,見遁地孫受窘,我不好再默不作聲當看客,便伸手抓起茶桌上的一個茶寵,那是一隻鼠形的茶寵,看材質應該是黃花梨雕刻而成,活靈活現,全須全影的,臥在茶盤漏水孔的旁側,仰頭朝上,尖尖小嘴微微張著,很有一番趣味。
好茶的人是很講究這些喝茶裝飾品的,什麽茶寵,茶道,刷子,漏壺,濾茶器等等,這陳老道看來就是此道中人,茶盤上擺放著一應俱全的這些東西,那茶寵是他洗茶、濾茶的時候,用於將第一泡茶湯澆在其上所用,天長日久,已經被茶水浸得有些綠色。
不過,一般鮮有人用老鼠做茶寵的,因為這老鼠寓意不好,就拿成語來說,鼠目寸光,過街老鼠,獐頭鼠目,蛇鼠一窩等等,就沒個好詞,也不知這陳老道是什麽惡趣味,居然選個老鼠來當茶寵,也有可能他是屬鼠的吧,還五行缺水,所以才用了這老鼠茶寵吧。
陳老道見我抓了他的老鼠茶寵在那端詳,也不言語,甚是好奇,便出言相詢:“這位蘇道友,您剛才一般言論雖然深得我心,但鑒於您出身花間道,貧道實在不便與您交往,還請交還茶寵,自行下山吧”。
“哈哈,無妨,無妨,請陳道長聽我一言,若認為我說的沒有道理,本人及自行下山,不再叨擾”。我捏著茶寵,衝他撚了撚。
陳老道見我捏著他的茶寵,生怕我一用力將那鼠頭揪扯下來,歎了口氣,坐迴頭茶桌後頭的官帽椅上,哼了一聲,也不言語,隻是伸手做了請的手勢,看樣子,心下頗為不快。
頓地孫見陳老道坐了迴去,也隻好跟著坐下,窩在椅子裏卻連連搓手,心裏頗為不安,不知道古靈精怪的我,會說出什麽屁話來,萬一真惹怒了陳老道,那才真是灰溜溜的滾下山去了。
“陳道長,莫急,莫急。”我捏著老鼠茶寵,拋起又接住,再拋起又接住,那陳老道的眼睛隨著我的動作上下移動,卻是欲言又止。若是出聲阻攔,顯得他小氣,連個小茶寵都如此記掛在心,若是不阻止,這卻是他心愛之物,被我如此顛來拋去,不由得忍著怒氣又是重重哼了一聲。
我見時機差不多了,單手托著茶寵將它送迴到茶盤上。然後悠悠說道:“陳道長,您修行多年,也定時博學多識,晚輩看著鼠形茶寵不錯,想起《詩經》中有詩一首,名曰“相鼠”,正是讚這老鼠的,晚輩在此誦讀一下,請您品評”。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我一誦讀完畢,陳老道和遁地孫都聽得勃然色變,陳老道是氣的,我明顯借此諷刺他不懂待客禮儀,就如老鼠一般有皮無儀,有齒無止,有體無禮。
而遁地孫卻是嚇的,心裏暗道:“完了,這下把陳老道得罪狠了,肯定得灰溜溜滾下山去了”。
“你,你這無理小輩,真真氣煞我也.....”陳老道拍著茶桌咆哮著,卻忽然怒極反笑“哈.....哈.....差點上了你的當,你莫要激我不懂禮數,你們來訪,我接待你們是情分,我不接待你們是本分,何來有禮無禮之說”。
言罷,又是一挑眉毛,將茶盤上的茶寵擺正到漏水孔處:“莫說禮,應說理,我無禮可以,你有理也可以。”
頓地孫聽的一臉迷茫:“陳道兄,打什麽啞謎,這是說的哪般繞口令?”
我確是聽的明白,這陳道人言語之間暗含機鋒,好比那禪宗的禪機一般。自古以來修道之人尤好此道,簡單來說就是把要表達的話說的雲山霧罩,讓你發蒙發暈,聽起來似似而非的很有道理,卻又不著邊際的遍尋不著。
這陳道人言下之意是說:你剛才不是要說一番道理嗎,道理若說的通就讓你留下,說不通就自行下山去,少拿“有禮”來偷換“有理”的概念,趕緊說出你的道理來。
我坐迴桌前,端起茶盞推到了陳道人的麵前:“道長所說的《諸真宗派總簿》,截止到清朝宣統年間,總計列入有八十六派,若我所記不差,貴派嶗山道派名列十九”。
“嗯,沒錯”陳道長點了點頭,端起茶壺為我的茶盞續滿了茶水。
我致以謝意之後,繼續說道:“我們外五流道派:兩府一玄機,拜火一酷吏,雖然不為《諸真宗派總簿》所載,卻也是曆史久遠,在江湖道門也是人人知曉,隻是因為編纂者自詡道門正派人士,而我們這外五流道門行事亦正亦邪,自古又素於朝廷之間關係緊密,故不入編纂者法眼,總是將我等排除在外”。
“這不是主要原因,是你們自身原因導致的現況,與編撰者的眼光無關”。陳道長呷了一口茶水,看也沒看我一眼。
“道長看不起我是花間道的人,是因為道長自詡為正派中人,”我頓了一下,向陳道長問道:“道法自然,所謂自然,就可以隨心隨性,萬物有陰陽,有軟硬,我高低,有生克,那就應當有正反,你們自詡為正派,沒問題,你們就是陽,那我們就是因,我們是事物的一體兩麵,所謂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道長為何糾結於正邪呢”?
“以道法而言,道是什麽,是法則是規律是道理,無論您以正途修道,還是我以魔道修道,最後都是殊途同歸,體悟了天地間的法則規律和道理,就是修道有成的人,您瞧不起我羅織道的人,是落入了世俗的評判原則,失去了道門中人應有的水準,殊不知,魔道也可以證道,道心種魔不就是嗎,所以,我請道長不要執迷於門派之見,拒人千裏之外,您這樣,是以門派成見禁錮了自己的道心,日久天長,修行就難以窺破瓶頸了。”
陳道人被人我一番話說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似乎說中了他的現況,良久長籲一口氣:“好一個被門派成見禁錮了道心。”
陳老道冷哼一聲,不為所動:“你們這些外五流道門中人,本就不入《諸真宗派總簿》,我肯與頓老弟你相交,一是你隆武府算是外五流中行事正派的,二是你的為人,並不是傳說中外五流道門那般不堪,算是個堂堂漢子,可這羅織道,道眾各個邪氣十足,處事毫無原則,皆以任務目標為先,何況他還是羅織道中的花間道,更是臭名卓著,冠以玩弄他人感情刺探情報為能事,我豈能降尊紆貴與他這種人交往。”
陳老道這一番言辭,說的頓地孫尷尬不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竟呆立當場無所適從了。
我仍是不卑不亢的站立在旁冷眼觀瞧,見遁地孫受窘,我不好再默不作聲當看客,便伸手抓起茶桌上的一個茶寵,那是一隻鼠形的茶寵,看材質應該是黃花梨雕刻而成,活靈活現,全須全影的,臥在茶盤漏水孔的旁側,仰頭朝上,尖尖小嘴微微張著,很有一番趣味。
好茶的人是很講究這些喝茶裝飾品的,什麽茶寵,茶道,刷子,漏壺,濾茶器等等,這陳老道看來就是此道中人,茶盤上擺放著一應俱全的這些東西,那茶寵是他洗茶、濾茶的時候,用於將第一泡茶湯澆在其上所用,天長日久,已經被茶水浸得有些綠色。
不過,一般鮮有人用老鼠做茶寵的,因為這老鼠寓意不好,就拿成語來說,鼠目寸光,過街老鼠,獐頭鼠目,蛇鼠一窩等等,就沒個好詞,也不知這陳老道是什麽惡趣味,居然選個老鼠來當茶寵,也有可能他是屬鼠的吧,還五行缺水,所以才用了這老鼠茶寵吧。
陳老道見我抓了他的老鼠茶寵在那端詳,也不言語,甚是好奇,便出言相詢:“這位蘇道友,您剛才一般言論雖然深得我心,但鑒於您出身花間道,貧道實在不便與您交往,還請交還茶寵,自行下山吧”。
“哈哈,無妨,無妨,請陳道長聽我一言,若認為我說的沒有道理,本人及自行下山,不再叨擾”。我捏著茶寵,衝他撚了撚。
陳老道見我捏著他的茶寵,生怕我一用力將那鼠頭揪扯下來,歎了口氣,坐迴頭茶桌後頭的官帽椅上,哼了一聲,也不言語,隻是伸手做了請的手勢,看樣子,心下頗為不快。
頓地孫見陳老道坐了迴去,也隻好跟著坐下,窩在椅子裏卻連連搓手,心裏頗為不安,不知道古靈精怪的我,會說出什麽屁話來,萬一真惹怒了陳老道,那才真是灰溜溜的滾下山去了。
“陳道長,莫急,莫急。”我捏著老鼠茶寵,拋起又接住,再拋起又接住,那陳老道的眼睛隨著我的動作上下移動,卻是欲言又止。若是出聲阻攔,顯得他小氣,連個小茶寵都如此記掛在心,若是不阻止,這卻是他心愛之物,被我如此顛來拋去,不由得忍著怒氣又是重重哼了一聲。
我見時機差不多了,單手托著茶寵將它送迴到茶盤上。然後悠悠說道:“陳道長,您修行多年,也定時博學多識,晚輩看著鼠形茶寵不錯,想起《詩經》中有詩一首,名曰“相鼠”,正是讚這老鼠的,晚輩在此誦讀一下,請您品評”。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我一誦讀完畢,陳老道和遁地孫都聽得勃然色變,陳老道是氣的,我明顯借此諷刺他不懂待客禮儀,就如老鼠一般有皮無儀,有齒無止,有體無禮。
而遁地孫卻是嚇的,心裏暗道:“完了,這下把陳老道得罪狠了,肯定得灰溜溜滾下山去了”。
“你,你這無理小輩,真真氣煞我也.....”陳老道拍著茶桌咆哮著,卻忽然怒極反笑“哈.....哈.....差點上了你的當,你莫要激我不懂禮數,你們來訪,我接待你們是情分,我不接待你們是本分,何來有禮無禮之說”。
言罷,又是一挑眉毛,將茶盤上的茶寵擺正到漏水孔處:“莫說禮,應說理,我無禮可以,你有理也可以。”
頓地孫聽的一臉迷茫:“陳道兄,打什麽啞謎,這是說的哪般繞口令?”
我確是聽的明白,這陳道人言語之間暗含機鋒,好比那禪宗的禪機一般。自古以來修道之人尤好此道,簡單來說就是把要表達的話說的雲山霧罩,讓你發蒙發暈,聽起來似似而非的很有道理,卻又不著邊際的遍尋不著。
這陳道人言下之意是說:你剛才不是要說一番道理嗎,道理若說的通就讓你留下,說不通就自行下山去,少拿“有禮”來偷換“有理”的概念,趕緊說出你的道理來。
我坐迴桌前,端起茶盞推到了陳道人的麵前:“道長所說的《諸真宗派總簿》,截止到清朝宣統年間,總計列入有八十六派,若我所記不差,貴派嶗山道派名列十九”。
“嗯,沒錯”陳道長點了點頭,端起茶壺為我的茶盞續滿了茶水。
我致以謝意之後,繼續說道:“我們外五流道派:兩府一玄機,拜火一酷吏,雖然不為《諸真宗派總簿》所載,卻也是曆史久遠,在江湖道門也是人人知曉,隻是因為編纂者自詡道門正派人士,而我們這外五流道門行事亦正亦邪,自古又素於朝廷之間關係緊密,故不入編纂者法眼,總是將我等排除在外”。
“這不是主要原因,是你們自身原因導致的現況,與編撰者的眼光無關”。陳道長呷了一口茶水,看也沒看我一眼。
“道長看不起我是花間道的人,是因為道長自詡為正派中人,”我頓了一下,向陳道長問道:“道法自然,所謂自然,就可以隨心隨性,萬物有陰陽,有軟硬,我高低,有生克,那就應當有正反,你們自詡為正派,沒問題,你們就是陽,那我們就是因,我們是事物的一體兩麵,所謂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道長為何糾結於正邪呢”?
“以道法而言,道是什麽,是法則是規律是道理,無論您以正途修道,還是我以魔道修道,最後都是殊途同歸,體悟了天地間的法則規律和道理,就是修道有成的人,您瞧不起我羅織道的人,是落入了世俗的評判原則,失去了道門中人應有的水準,殊不知,魔道也可以證道,道心種魔不就是嗎,所以,我請道長不要執迷於門派之見,拒人千裏之外,您這樣,是以門派成見禁錮了自己的道心,日久天長,修行就難以窺破瓶頸了。”
陳道人被人我一番話說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似乎說中了他的現況,良久長籲一口氣:“好一個被門派成見禁錮了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