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氣候漸涼,即將步入初冬。蘇氏找人彈了八床厚厚的棉被,每人兩床墊一個蓋一個,就連楊柳都有份。
去年冬天葉家搬來田心村不久,要啥沒啥,可把她娘仨凍壞了。
饑餓可以靠著睡眠緩解,寒冷卻讓你徹夜難眠。下雪的夜裏,刺骨冰寒,他們彼此抱團取暖,那滋味真真是永生難忘的。
今年好不容易條件好了,雖然沒有存到什麽錢,但是蘇氏卻不會在吃穿上麵小氣。過日子首要的就是過好日子,否則緊巴巴的守著銀子,有何意義。
大家吃飽了穿暖了幹活才有勁不是!
第一場雪下來的時候,壇子醬肉迎來了小高峰,泰然商行表示要加大訂單量。因為氣候關係,綠色蔬菜很少,再過個十天半月,餐桌上盡是耐放的白菜蘿卜土豆。
新鮮雞鴨豬肉時常就有,並不稀奇。就是鹹菜臘肉,多吃幾餐不膩也煩,何況這些東西哪有壇子肉美味啊。
葉箐箐覺得必須未雨綢繆,壇子醬肉慢慢擴散到其他城鎮,明年要多大量尚未可知。但是以她們目前的人手設備,再往上漲就很吃力了。
“到時若是臨時有大訂單,我們隻能選擇在城裏租空屋,租金就不提了,主要還是分隔兩地不好操作。”到時候誰來管理另一個場地?
蘇氏也是頭腦靈活的,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都不是目光淺短的人,明擺著有銀子賺還不抓緊機會?於是娘仨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擴大院落增加灶台!
籬笆小院隔壁那塊空地是村裏鐵匠兄弟的,他們自小學打鐵的手藝,田地裏隨便種些農作物聊以糊口,主要還是依靠打鐵為生。
蘇氏上門詢問能否出售,既不指望地裏那點東西過活,老大鐵柱當即表示可以賣,不過要和弟弟鐵蛋商量一下。
隔天他們就答複了蘇氏,一口價三十兩。
這裏必須提一下房價,田心村不比城裏,一塊五六十平米的土地頂了天二十兩。
就蘇氏他們那籬笆小院,屋子順帶地皮不過五十兩。當然其中少不了無主低價這個原因,但鐵柱兄弟開口三十兩確實貴了。
鐵蛋這人不似哥哥老實,從小就鬼靈精,他琢磨蘇氏最近腰包鼓了,又指著他那塊地有大用處,便獅子大開口。鐵柱平日裏沒啥主見,凡事以弟弟為主,於是也不多說。
蘇氏當然為難了,同鐵蛋講價,對方隻一句話迴絕:沒有三十兩不賣。
任何買賣講究你情我願,對方趁機抬價誰都沒辦法。隻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葉箐箐讓葉誌風假意往其他農戶走走,讓對方明白並不是非他不可。
本來也不是非要挨著籬笆小院,無非就是貪圖方便,誰知因此被當成冤大頭。
果然沒過兩日,鐵柱便找上門來了,說他們可以降低一些價格,二十八兩。
蘇氏無奈歎道:“大兄弟,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們那塊地按照往日價格也就賣個二十三兩。雖然我們確實需要這個位置,但抬價這麽多著實過了。”
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哪能不知曉物價呢,鐵柱麵色微紅,支吾道:“俺弟說要二十八兩。”
“這樣吧,一口價二十五兩。”蘇氏知道對方打定主意賺她們錢,按照往日價格肯定不給。
正事要緊,為了長久打算,隻能做出讓步多花二兩銀子。
“你迴去問問你弟弟,大家都是街坊鄰居,若二十五兩不成,就當我們沒問過。”蘇氏淡淡道。
大家好來好去才是相處之道,他們這樣明晃晃敲竹杠,太不厚道,誰還不避著走。
鐵蛋倒也知道見好就收,點頭同意,老老實實的跟著蘇氏一道把手續給辦了,平白多賺了二兩銀子,笑得合不攏嘴!
蘇氏成功買下田地,便籌劃著該怎麽弄。這一點葉箐箐早有想法,現今他們沒有足夠的銀子建新屋,隻能先在外圍弄一圈圍牆。
籬笆小院的欄柵形同虛設,主要就是保護院子,防止夜裏有走獸踩踏進屋,卻擋不住那窺視的目光,沒有隱私感。
自從上次請全村人嚐過辣串之後,很多小孩子就愛聞著味跑到這邊玩耍,隔著竹籬笆看他們做事。
蘇氏有時候會給他們一些辣串吃,卻不敢給多,怕縱得他們習慣了,以後天天過來要吃的,不給還怨上你了。
偶爾有路過的其他人也會好奇的圍觀籬笆小院的一切,蘇氏心裏也覺得有些不便。
葉誌風對此持讚同態度,請人把地基給夯實了,搭上簡易的木棚子。棚子外頭連帶籬笆小院一起建了個大圍牆,形成一個大院落,內裏劃分為兩個區域,一邊是柴火灶台,一邊是食物散熱區。
再買個結實的大木門,掛上一把鎖,安全得很!籬笆小院升級為圍牆小院,大家都很開心。
天氣越來越冷,葉誌風早已足夠獨當一麵,也不讓葉箐箐跟著出去擺攤了,每天全由他一個人跑進跑出。
葉箐箐留在家裏幫忙,穿著厚厚的襖子縮在灶台前看著火候,暖烘烘得把小臉映得通紅。
冬日裏田地沒什麽農活,村裏人都閑下來,好些人愛往他們家串門子,也有人詢問是否需要幫手。
棚子和灶台全部弄妥當之後,蘇氏也沒拒絕,招了幾個村民幫忙,同樣是一下午三十文錢。幾個人湊在一處有說有笑的,好不熱鬧。
江嫂子承包了所有辣串的竹簽,自己竹子用完了就去隔壁村買,看著蘇氏新院子寬敞,索性也拉著竹子過來一起做事,大家夥作伴也好樂嗬樂嗬。
“眼見著年關到了,你們都準備做什麽年糕呢?”她問道。
“年糕啊……今年可以多做點,我家裏孩子多,都是能吃的年紀,少了不夠吃。”金蘭穿串手腳麻利,嘴上閑聊不妨礙她速度。
江嫂子理解的笑道:“不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我家也準備多做些,忙活了一個年頭,是該好好犒勞自己。也全賴蘇娘子讓我削竹簽,手頭寬鬆不少!”
“正是這個理~”金蘭真心覺得蘇娘子能幹,做點營生有模有樣,還順帶照顧鄉親。一個婦道人家能做到這種程度,在她看來那就是大本事!
那些賣蘿卜白菜辣椒的,再也不用擔心遇到壓價的了,她自己也是格外珍惜這個活計,做事從不拖延偷懶。
“那我到時候可要去江嫂子家裏偷師啦~”說話的是這兩天才來的春花。
春花是個待嫁的大姑娘了,平日裏在家做點繡活,被她娘親送過來賺點銀子補貼自己嫁妝。
江嫂子哪有不答應的,頗為自豪的昂首挺胸道:“還別說,好幾種年糕現在做的人少了,都忘了怎麽做,就我還記得!”
年糕有鹹有甜的、糯米和粘米、帶餡或揉餡,種類繁多各式各樣。既是酬神拜佛的好供品,也是百姓喜愛的食物之一,逢年過節總少不了它。
金蘭聽見這話掩嘴笑起來,道:“老一輩的講究過年擺盤,確實要做很多種,現在卻是少了。春花可別錯過這個機會,好好學到手,以後在婆家也長長臉。”
這時代男主外女主內,女方有拿得出手的廚藝算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春花還是個黃花閨女,聽著這話微微不好意思起來。
一旁的蘇氏正巧聽見了,便搭腔道:“也得教教我,年糕這一類的我可是完全不會。”
蘇氏以前養尊處優,算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廚藝確實非常有限。後麵迫於生活邊做邊學,做飯倒很快上手了,隻是年糕這種高難度的卻是不會。
江嫂子自然沒有不答應的。
幾人說著說著不知怎的就提到葉家,前段時間大夥忙著秋收,葉家突然敲鑼打鼓放鞭炮,他們家葉誌和考過童試,成了石安城最年輕的秀才!
這消息瞬間傳遍了田心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對讀書人總是莫名尊敬的,況且還給村裏長臉。
一時間葉誌和獲得諸多好評,謂之前途不可限量。
就連石安城的養豬大戶王老爺,都公然表示對葉誌和的十分看好,聽聞他家道中落便有意提攜。
這可把葉家人給得意的,恨不能鼻孔朝天走路,那姿態讓原本就討厭他們的江嫂子十分不屑。
王老爺就是個大字不識的土財主,有錢了總想標榜自己高人一等,無奈他肚裏沒有墨水,於是隻能把主意打到女婿身上了。
再說他那個女兒,就跟他養豬場裏的豬似得,又肥又刁蠻,風評極差。石安城有學問的年輕人都看不上他家,讀書人的風骨哪是你能玷汙的。
如今看他向葉家伸出橄欖枝,多半是瞧上了葉誌和,想要招婿呢!葉家對此不以為然,還得意個不行。
蘇氏沉默著不參與議論,好不容易脫離了他們獨立門戶,再不想沾惹上是非,各自好好的,井水不犯河水,如此才清淨。
各種話題一晃而過,幾個婦人一邊忙活一邊聊得熱火朝天,每天下午聚集到這小院子,有趣得緊。
得益於她們的幫忙,壇子肉囤貨七百罐,蘇氏在臨近過年那會總算得以閑下來,跟江嫂子湊在一起學做年糕。
去年冬天葉家搬來田心村不久,要啥沒啥,可把她娘仨凍壞了。
饑餓可以靠著睡眠緩解,寒冷卻讓你徹夜難眠。下雪的夜裏,刺骨冰寒,他們彼此抱團取暖,那滋味真真是永生難忘的。
今年好不容易條件好了,雖然沒有存到什麽錢,但是蘇氏卻不會在吃穿上麵小氣。過日子首要的就是過好日子,否則緊巴巴的守著銀子,有何意義。
大家吃飽了穿暖了幹活才有勁不是!
第一場雪下來的時候,壇子醬肉迎來了小高峰,泰然商行表示要加大訂單量。因為氣候關係,綠色蔬菜很少,再過個十天半月,餐桌上盡是耐放的白菜蘿卜土豆。
新鮮雞鴨豬肉時常就有,並不稀奇。就是鹹菜臘肉,多吃幾餐不膩也煩,何況這些東西哪有壇子肉美味啊。
葉箐箐覺得必須未雨綢繆,壇子醬肉慢慢擴散到其他城鎮,明年要多大量尚未可知。但是以她們目前的人手設備,再往上漲就很吃力了。
“到時若是臨時有大訂單,我們隻能選擇在城裏租空屋,租金就不提了,主要還是分隔兩地不好操作。”到時候誰來管理另一個場地?
蘇氏也是頭腦靈活的,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都不是目光淺短的人,明擺著有銀子賺還不抓緊機會?於是娘仨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擴大院落增加灶台!
籬笆小院隔壁那塊空地是村裏鐵匠兄弟的,他們自小學打鐵的手藝,田地裏隨便種些農作物聊以糊口,主要還是依靠打鐵為生。
蘇氏上門詢問能否出售,既不指望地裏那點東西過活,老大鐵柱當即表示可以賣,不過要和弟弟鐵蛋商量一下。
隔天他們就答複了蘇氏,一口價三十兩。
這裏必須提一下房價,田心村不比城裏,一塊五六十平米的土地頂了天二十兩。
就蘇氏他們那籬笆小院,屋子順帶地皮不過五十兩。當然其中少不了無主低價這個原因,但鐵柱兄弟開口三十兩確實貴了。
鐵蛋這人不似哥哥老實,從小就鬼靈精,他琢磨蘇氏最近腰包鼓了,又指著他那塊地有大用處,便獅子大開口。鐵柱平日裏沒啥主見,凡事以弟弟為主,於是也不多說。
蘇氏當然為難了,同鐵蛋講價,對方隻一句話迴絕:沒有三十兩不賣。
任何買賣講究你情我願,對方趁機抬價誰都沒辦法。隻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葉箐箐讓葉誌風假意往其他農戶走走,讓對方明白並不是非他不可。
本來也不是非要挨著籬笆小院,無非就是貪圖方便,誰知因此被當成冤大頭。
果然沒過兩日,鐵柱便找上門來了,說他們可以降低一些價格,二十八兩。
蘇氏無奈歎道:“大兄弟,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們那塊地按照往日價格也就賣個二十三兩。雖然我們確實需要這個位置,但抬價這麽多著實過了。”
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哪能不知曉物價呢,鐵柱麵色微紅,支吾道:“俺弟說要二十八兩。”
“這樣吧,一口價二十五兩。”蘇氏知道對方打定主意賺她們錢,按照往日價格肯定不給。
正事要緊,為了長久打算,隻能做出讓步多花二兩銀子。
“你迴去問問你弟弟,大家都是街坊鄰居,若二十五兩不成,就當我們沒問過。”蘇氏淡淡道。
大家好來好去才是相處之道,他們這樣明晃晃敲竹杠,太不厚道,誰還不避著走。
鐵蛋倒也知道見好就收,點頭同意,老老實實的跟著蘇氏一道把手續給辦了,平白多賺了二兩銀子,笑得合不攏嘴!
蘇氏成功買下田地,便籌劃著該怎麽弄。這一點葉箐箐早有想法,現今他們沒有足夠的銀子建新屋,隻能先在外圍弄一圈圍牆。
籬笆小院的欄柵形同虛設,主要就是保護院子,防止夜裏有走獸踩踏進屋,卻擋不住那窺視的目光,沒有隱私感。
自從上次請全村人嚐過辣串之後,很多小孩子就愛聞著味跑到這邊玩耍,隔著竹籬笆看他們做事。
蘇氏有時候會給他們一些辣串吃,卻不敢給多,怕縱得他們習慣了,以後天天過來要吃的,不給還怨上你了。
偶爾有路過的其他人也會好奇的圍觀籬笆小院的一切,蘇氏心裏也覺得有些不便。
葉誌風對此持讚同態度,請人把地基給夯實了,搭上簡易的木棚子。棚子外頭連帶籬笆小院一起建了個大圍牆,形成一個大院落,內裏劃分為兩個區域,一邊是柴火灶台,一邊是食物散熱區。
再買個結實的大木門,掛上一把鎖,安全得很!籬笆小院升級為圍牆小院,大家都很開心。
天氣越來越冷,葉誌風早已足夠獨當一麵,也不讓葉箐箐跟著出去擺攤了,每天全由他一個人跑進跑出。
葉箐箐留在家裏幫忙,穿著厚厚的襖子縮在灶台前看著火候,暖烘烘得把小臉映得通紅。
冬日裏田地沒什麽農活,村裏人都閑下來,好些人愛往他們家串門子,也有人詢問是否需要幫手。
棚子和灶台全部弄妥當之後,蘇氏也沒拒絕,招了幾個村民幫忙,同樣是一下午三十文錢。幾個人湊在一處有說有笑的,好不熱鬧。
江嫂子承包了所有辣串的竹簽,自己竹子用完了就去隔壁村買,看著蘇氏新院子寬敞,索性也拉著竹子過來一起做事,大家夥作伴也好樂嗬樂嗬。
“眼見著年關到了,你們都準備做什麽年糕呢?”她問道。
“年糕啊……今年可以多做點,我家裏孩子多,都是能吃的年紀,少了不夠吃。”金蘭穿串手腳麻利,嘴上閑聊不妨礙她速度。
江嫂子理解的笑道:“不都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我家也準備多做些,忙活了一個年頭,是該好好犒勞自己。也全賴蘇娘子讓我削竹簽,手頭寬鬆不少!”
“正是這個理~”金蘭真心覺得蘇娘子能幹,做點營生有模有樣,還順帶照顧鄉親。一個婦道人家能做到這種程度,在她看來那就是大本事!
那些賣蘿卜白菜辣椒的,再也不用擔心遇到壓價的了,她自己也是格外珍惜這個活計,做事從不拖延偷懶。
“那我到時候可要去江嫂子家裏偷師啦~”說話的是這兩天才來的春花。
春花是個待嫁的大姑娘了,平日裏在家做點繡活,被她娘親送過來賺點銀子補貼自己嫁妝。
江嫂子哪有不答應的,頗為自豪的昂首挺胸道:“還別說,好幾種年糕現在做的人少了,都忘了怎麽做,就我還記得!”
年糕有鹹有甜的、糯米和粘米、帶餡或揉餡,種類繁多各式各樣。既是酬神拜佛的好供品,也是百姓喜愛的食物之一,逢年過節總少不了它。
金蘭聽見這話掩嘴笑起來,道:“老一輩的講究過年擺盤,確實要做很多種,現在卻是少了。春花可別錯過這個機會,好好學到手,以後在婆家也長長臉。”
這時代男主外女主內,女方有拿得出手的廚藝算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春花還是個黃花閨女,聽著這話微微不好意思起來。
一旁的蘇氏正巧聽見了,便搭腔道:“也得教教我,年糕這一類的我可是完全不會。”
蘇氏以前養尊處優,算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廚藝確實非常有限。後麵迫於生活邊做邊學,做飯倒很快上手了,隻是年糕這種高難度的卻是不會。
江嫂子自然沒有不答應的。
幾人說著說著不知怎的就提到葉家,前段時間大夥忙著秋收,葉家突然敲鑼打鼓放鞭炮,他們家葉誌和考過童試,成了石安城最年輕的秀才!
這消息瞬間傳遍了田心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對讀書人總是莫名尊敬的,況且還給村裏長臉。
一時間葉誌和獲得諸多好評,謂之前途不可限量。
就連石安城的養豬大戶王老爺,都公然表示對葉誌和的十分看好,聽聞他家道中落便有意提攜。
這可把葉家人給得意的,恨不能鼻孔朝天走路,那姿態讓原本就討厭他們的江嫂子十分不屑。
王老爺就是個大字不識的土財主,有錢了總想標榜自己高人一等,無奈他肚裏沒有墨水,於是隻能把主意打到女婿身上了。
再說他那個女兒,就跟他養豬場裏的豬似得,又肥又刁蠻,風評極差。石安城有學問的年輕人都看不上他家,讀書人的風骨哪是你能玷汙的。
如今看他向葉家伸出橄欖枝,多半是瞧上了葉誌和,想要招婿呢!葉家對此不以為然,還得意個不行。
蘇氏沉默著不參與議論,好不容易脫離了他們獨立門戶,再不想沾惹上是非,各自好好的,井水不犯河水,如此才清淨。
各種話題一晃而過,幾個婦人一邊忙活一邊聊得熱火朝天,每天下午聚集到這小院子,有趣得緊。
得益於她們的幫忙,壇子肉囤貨七百罐,蘇氏在臨近過年那會總算得以閑下來,跟江嫂子湊在一起學做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