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緩緩退去。
丁辰麵無表情,目送夏侯惇離開後,才率部返迴營地。
大營裏,喧囂吵鬧。
賈詡正指揮著俘虜們打掃戰場,一旁有陷陣士看守,一個個臉上都帶著燦爛笑容。
很明顯,那二百聯軍並未能偷襲成功,反而中了賈詡的埋伏。
這並未出乎丁辰意料之外。
如果賈詡連這種場麵都對付不得,又豈能對得起丁辰的看重。
隻是,他並未感到勝利的喜悅,在返迴營地之後,便徑自一個人迴到了小帳之中。
“子陽這是怎麽了?”
賈詡有些詫異,拉住胡車兒問道。
胡車兒卻一臉茫然道:“我也不知道,隻知道主公好像在戰場上遇到了熟悉的人。”
熟悉的人?
賈詡眸光一閃,頓時露出了然之色。
他旋即找來了高順和楊阿若,拉著兩人在一旁低聲吩咐了一番後,兩人便匆匆離去。
歎了口氣,賈詡搖了搖頭,轉身向小帳走去。
丁辰的小帳位於中軍大帳的側後方,頗有些清靜。
當然了,這清靜也是相比較而言。在軍營之中,又怎可能有真真正正的清靜之地?
“子陽,我是老賈。”
賈詡在小帳外沉聲道。
小帳裏,一陣寂靜。
良久後才聽到丁辰道:“進來吧。”
賈詡上前,撩開了帳簾,邁步走了進去。
小帳裏點著一支大蠟,不過火苗子經過修剪,並不是很旺,以至於光線也有些昏暗。
丁辰便坐在圍床上,環首刀置於身旁。
不過,當賈詡看清楚他的模樣時,嚇了一跳。
在賈詡印象中,丁辰是個很活潑,很開朗的青年,周身上下都洋溢著勃勃生趣。
可是現在……
丁辰看上去,好像變得蒼老了十幾歲。
短短的時間裏,他整個人身上都透著一股子暮氣,令人感到心驚。
“子陽,你這是怎地?”
丁辰抬起頭,看著賈詡道:“你猜到了,何必問我?”
“真的遇上了?”
“沒見他本人,但卻可以肯定。
他若不來,元讓絕不會出現。我了解夏侯惇那人,他秉性高潔,桀驁不馴,除了他之外,無人將他指使……老賈,想想覺得我真是可笑。此前我還想著,能趁這次機會,送阿姐和昂迴去和他團聚。虧阿姐一直惦記他,可是他對她們卻毫不在意。
說什麽蒼生,談什麽大義,不過是為他一人的前程罷了。”
賈詡在一旁坐下,聽完了丁辰的牢騷,卻忍不住笑了。
“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為之。
這便是子陽所想?”
“倒也不是,隻是覺得阿瞞忒無情。”
賈詡卻道:“你可知他為何無情嗎?”
“為什麽?”
“因為,你不夠強大。”
“我?”
丁辰抬起頭,詫異看著賈詡,一臉困惑。
賈詡道:“若子陽足夠強大,若子陽你手握十萬……不,隻需手握萬人強兵,你道曹操敢行事如此肆無忌憚?正因為你懶散,你什麽都不在乎,所以他也不會在乎你。
而你阿姐更因此而受到牽累!
子陽啊,如果你帳下有雄兵千人,隻怕曹操在行事時,就要顧慮三分。”
丁辰聽罷,卻沉默了。
賈詡說的似乎很有道理,如果他真有足夠強大的實力,曹操就不會如此不顧阿姐的安危,行事隨性。
“那我該怎麽辦?”
“怎麽辦?”
賈詡笑了,輕聲道:“非常簡單,打敗曹操,斬首青綬,立下赫赫戰功。
如此,又何懼曹操敢輕視與你呢?”
丁辰忍不住點頭,似乎提起了精神。
“子陽,曹操既然出現,顯然是要奪取扈城亭。
而我們兵力不足,想要戰勝他,就需要充足的準備。你若此時心灰意冷,倒不如帶著大家連夜撤離扈城亭,前往滎陽……我呢,迴洛陽,繼續做我的主簿從事。”
從理論上講,丁辰應該撤退。
曹操這次前來,顯然是勢在必得,否則也不會讓夏侯惇統兵接應。
而且,他也知道,夏侯惇既然出現了,那麽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幹曹氏宗族和親眷,也一定會出現。從他們前鋒軍的人數來看,曹操至少帶了五千人的兵馬。
而丁辰手中,加上民夫,也不過一千多人罷了。
兵不過八百,將不過高順、胡車兒,想要抵擋曹操,絕非一件易事。
可丁辰也知道,以他對賈詡的了解,隻要他敢說出撤退的話,賈詡絕對會撒手離開。
並且,從此以後不會再與丁辰有任何的關聯。
如果是這樣子,那丁辰的選擇便隻剩下了一個……
他看著賈詡,良久後突然笑起來。
“老賈,計將安出?”
賈詡也笑了,輕聲道:“確有些主意,不過還需子陽你助我一臂之力。”
“如何助你?”
“子陽可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丁辰眸光一凝,立刻明白了賈詡的心思。
他忍不住哈哈大笑,站起來道:“要說阿瞞,我知之甚多,便與先生好好說上一番。”
+++++++++++++++++++++++++++++++++++++++++
就在丁辰和賈詡在大營之中,商量著如何算計曹操的時候,位於環雍城的大營裏,夏侯惇和於禁則跪在大帳之中。
大帳裏,有不少人。
曹操端坐中央,兩邊則分坐著幾個人。
在他身後,站立一名雄壯大漢。
他身高在八尺七寸左右,體格魁梧而壯碩,腰大十圍,虎背熊腰。
這大漢抱手而立,雙目微合。
他的頭發披散,站在那裏,好像一頭野獸,給人一種極為危險的感覺。
相貌有些嚇人,虎目黃睛。
當他盯著你的時候,會有一種被老虎盯上的感覺。
在大帳兩邊,分別坐著曹仁、曹洪、夏侯淵、衛茲以及戲誌才。
曹操一手扶案,看著夏侯惇和於禁,一言不發。
空氣,似乎有些凝固,令人感覺喘不過氣來。
而夏侯惇和於禁兩人更噤若寒蟬,跪在那裏一動也不敢動……
還是夏侯淵打破了寧靜,沉聲道:“元讓,如此說來,子陽並未真個與你交鋒嗎?”
“未曾!”
夏侯惇心中暗自感激,看了夏侯淵一眼,對曹操道:“可是末將能肯定,若當時交鋒,毫無勝算。雖則我與文則兵馬數量占優,但子陽……也不知道他如何練得那般雄兵,隻憑氣勢,便可奪誌。而且,他手下兵馬人數雖不多,卻顯然訓練有素,是那種身經百戰的沙場銳士。我兵馬雖多,但多是匆匆招募,怕難以占上風。”
“夏侯將軍未戰先怯,不免有些膽小。”
戲誌才一旁聽聞,眉心淺蹙,沉聲說道。
夏侯惇則看了他一眼道:“先生當時不在現場,未見兵馬雄壯,更不知子陽厲害。”
對戲誌才,夏侯惇素無好感。
這個人才學的確是有的,可是卻有些眼高過頂。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帶著一股子窮酸氣,言辭犀利,常有嘲諷之意,令人頗不喜歡。
不過,曹操對他很看重,所以夏侯惇也不敢放肆。
但反過來諷刺兩句,倒不是不可以,所以他對戲誌才,也毫不客氣。
未等戲誌才開口,於禁搶先道:“元讓所言不假,末將可以證明。
先生未見得當時情況,不知那丁子陽的厲害。末將非自誇,手下兵馬雖非是強兵銳士,卻也曾在疆場上出生入死。可是麵對丁辰的突然襲擊,卻幾乎無還手之力。”
“子陽,何來如此強兵?”
曹仁忍不住問道。
夏侯惇沒好氣看了他一眼,心道:你問我,我又問誰去呢?
戲誌才沉默了!
原本在他看來,是萬無一失的行動,卻出現了這般差錯。
若不能及時補救,隻怕會被人看輕。畢竟,他現在的身份,可是曹操手下首席幕僚。
“主公,那丁子陽當真危險?”
曹操歎了口氣,輕聲道:“子陽其人,性情懶散,看似什麽都不放在心上。
可我知道,他很聰明,也很驕傲。
其勇武,冠絕我宗族,便是元讓也非他的對手。
當初,我隻想有他留守,能保得妻子安全。可卻未曾想過,他能這麽快得到董賊看重,竟獨領一軍。他才華,確是有的,隻是不好顯於人前,也讓我頗有些無奈。
本想趁這次機會,激發他的勇氣,讓他能主動一些。
可未曾想……”
曹操臉上,流露出複雜之色。
說實話,他是真沒有想到會遇到這種情況,更未想到,他辛苦招募的兵馬,在丁辰麵前會如此不堪一擊。
“既然如此,便更拖不得了。”
“嗯?”
戲誌才道:“才以為,丁子陽未必如主公所言,為董賊所重。
否則的話,他怎會守在這扈城亭?
陽人關戰事吃緊,連華雄都親自上陣。如果丁子陽真的被重視,理應去滎陽才對。
所以,某以為丁子陽部曲雖強,但數量絕不會太多。
如今主公的行蹤已經暴露,更要下定決心,速戰速決才是。否則,待滎陽援兵抵達之後,再想強攻,隻怕會非常困難。到那時候,我等奇兵效用不在,平白損兵折將。”
曹操聽罷,不禁頷首。
“先生所言極是,且容我三思。”
這話出口,意思是大家都先散了吧。
戲誌才和衛茲相視一眼後,也知道曹操的苦衷。
曹操對妻子其實是非常眷戀,當初被他二人逼得起兵,雖說是半推半就,卻心存顧慮。
而且,二人也聽得出來,曹操對那丁辰的重視。
若果真繼續攻擊,則曹操和丁辰對決沙場,便不可避免。
但是,戲誌才更相信,曹操是不會讓他失望。
此次聯軍討董,對於曹操而言,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曹操需要此戰加注的資曆,更需要借此機會壯大,來填補他此前資曆的空白,以及在實力上的巨大缺憾。
所以,他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兩人退出了大帳,隻留下了一幹曹氏宗族和親眷在裏麵。
此外,還有兩個外人。
一個是站在曹操身後的雄壯大漢,另一個便是在一旁小桌後,做記錄的年輕從事。
大漢,名叫典韋,原本是張邈部曲。
早年間因仗義殺人,逃離家鄉,投到了張邈麾下。
但卻因為食量驚人,被營中人所排擠。一怒之下,再次殺人,而後逃去了芒碭山中。
夏侯惇率部北上,行軍途中見到了典韋,甚為喜愛,便將之招攬,後又推薦給了曹操。典韋天生神力,善使雙鐵戟,精通刀斧,能跨澗逐虎,有萬夫不擋之勇。
曹操因而對他極為喜愛,於是任典韋軍司馬之職,留在身邊聽命。
而那年輕的書生,原本是在衛茲府上做西席。
結果曹操在起兵之後,這書生卻顯露了一手記賬的本領,把營中大小事情都處理的妥當至極。曹操見之驚奇,於是便與他一番交談,覺察到這書生竟是腹中有乾坤,才華過人。
曹操本就是愛才如命的人,立刻招攬過來,做了他身邊的書記。
此人,是潁川人士,是個官宦子弟。
後來他家境破敗,不得已才來到了衛茲府上做西席。
他姓郭,單名一個嘉字,潁川郭嘉郭奉孝……
丁辰麵無表情,目送夏侯惇離開後,才率部返迴營地。
大營裏,喧囂吵鬧。
賈詡正指揮著俘虜們打掃戰場,一旁有陷陣士看守,一個個臉上都帶著燦爛笑容。
很明顯,那二百聯軍並未能偷襲成功,反而中了賈詡的埋伏。
這並未出乎丁辰意料之外。
如果賈詡連這種場麵都對付不得,又豈能對得起丁辰的看重。
隻是,他並未感到勝利的喜悅,在返迴營地之後,便徑自一個人迴到了小帳之中。
“子陽這是怎麽了?”
賈詡有些詫異,拉住胡車兒問道。
胡車兒卻一臉茫然道:“我也不知道,隻知道主公好像在戰場上遇到了熟悉的人。”
熟悉的人?
賈詡眸光一閃,頓時露出了然之色。
他旋即找來了高順和楊阿若,拉著兩人在一旁低聲吩咐了一番後,兩人便匆匆離去。
歎了口氣,賈詡搖了搖頭,轉身向小帳走去。
丁辰的小帳位於中軍大帳的側後方,頗有些清靜。
當然了,這清靜也是相比較而言。在軍營之中,又怎可能有真真正正的清靜之地?
“子陽,我是老賈。”
賈詡在小帳外沉聲道。
小帳裏,一陣寂靜。
良久後才聽到丁辰道:“進來吧。”
賈詡上前,撩開了帳簾,邁步走了進去。
小帳裏點著一支大蠟,不過火苗子經過修剪,並不是很旺,以至於光線也有些昏暗。
丁辰便坐在圍床上,環首刀置於身旁。
不過,當賈詡看清楚他的模樣時,嚇了一跳。
在賈詡印象中,丁辰是個很活潑,很開朗的青年,周身上下都洋溢著勃勃生趣。
可是現在……
丁辰看上去,好像變得蒼老了十幾歲。
短短的時間裏,他整個人身上都透著一股子暮氣,令人感到心驚。
“子陽,你這是怎地?”
丁辰抬起頭,看著賈詡道:“你猜到了,何必問我?”
“真的遇上了?”
“沒見他本人,但卻可以肯定。
他若不來,元讓絕不會出現。我了解夏侯惇那人,他秉性高潔,桀驁不馴,除了他之外,無人將他指使……老賈,想想覺得我真是可笑。此前我還想著,能趁這次機會,送阿姐和昂迴去和他團聚。虧阿姐一直惦記他,可是他對她們卻毫不在意。
說什麽蒼生,談什麽大義,不過是為他一人的前程罷了。”
賈詡在一旁坐下,聽完了丁辰的牢騷,卻忍不住笑了。
“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為之。
這便是子陽所想?”
“倒也不是,隻是覺得阿瞞忒無情。”
賈詡卻道:“你可知他為何無情嗎?”
“為什麽?”
“因為,你不夠強大。”
“我?”
丁辰抬起頭,詫異看著賈詡,一臉困惑。
賈詡道:“若子陽足夠強大,若子陽你手握十萬……不,隻需手握萬人強兵,你道曹操敢行事如此肆無忌憚?正因為你懶散,你什麽都不在乎,所以他也不會在乎你。
而你阿姐更因此而受到牽累!
子陽啊,如果你帳下有雄兵千人,隻怕曹操在行事時,就要顧慮三分。”
丁辰聽罷,卻沉默了。
賈詡說的似乎很有道理,如果他真有足夠強大的實力,曹操就不會如此不顧阿姐的安危,行事隨性。
“那我該怎麽辦?”
“怎麽辦?”
賈詡笑了,輕聲道:“非常簡單,打敗曹操,斬首青綬,立下赫赫戰功。
如此,又何懼曹操敢輕視與你呢?”
丁辰忍不住點頭,似乎提起了精神。
“子陽,曹操既然出現,顯然是要奪取扈城亭。
而我們兵力不足,想要戰勝他,就需要充足的準備。你若此時心灰意冷,倒不如帶著大家連夜撤離扈城亭,前往滎陽……我呢,迴洛陽,繼續做我的主簿從事。”
從理論上講,丁辰應該撤退。
曹操這次前來,顯然是勢在必得,否則也不會讓夏侯惇統兵接應。
而且,他也知道,夏侯惇既然出現了,那麽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幹曹氏宗族和親眷,也一定會出現。從他們前鋒軍的人數來看,曹操至少帶了五千人的兵馬。
而丁辰手中,加上民夫,也不過一千多人罷了。
兵不過八百,將不過高順、胡車兒,想要抵擋曹操,絕非一件易事。
可丁辰也知道,以他對賈詡的了解,隻要他敢說出撤退的話,賈詡絕對會撒手離開。
並且,從此以後不會再與丁辰有任何的關聯。
如果是這樣子,那丁辰的選擇便隻剩下了一個……
他看著賈詡,良久後突然笑起來。
“老賈,計將安出?”
賈詡也笑了,輕聲道:“確有些主意,不過還需子陽你助我一臂之力。”
“如何助你?”
“子陽可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丁辰眸光一凝,立刻明白了賈詡的心思。
他忍不住哈哈大笑,站起來道:“要說阿瞞,我知之甚多,便與先生好好說上一番。”
+++++++++++++++++++++++++++++++++++++++++
就在丁辰和賈詡在大營之中,商量著如何算計曹操的時候,位於環雍城的大營裏,夏侯惇和於禁則跪在大帳之中。
大帳裏,有不少人。
曹操端坐中央,兩邊則分坐著幾個人。
在他身後,站立一名雄壯大漢。
他身高在八尺七寸左右,體格魁梧而壯碩,腰大十圍,虎背熊腰。
這大漢抱手而立,雙目微合。
他的頭發披散,站在那裏,好像一頭野獸,給人一種極為危險的感覺。
相貌有些嚇人,虎目黃睛。
當他盯著你的時候,會有一種被老虎盯上的感覺。
在大帳兩邊,分別坐著曹仁、曹洪、夏侯淵、衛茲以及戲誌才。
曹操一手扶案,看著夏侯惇和於禁,一言不發。
空氣,似乎有些凝固,令人感覺喘不過氣來。
而夏侯惇和於禁兩人更噤若寒蟬,跪在那裏一動也不敢動……
還是夏侯淵打破了寧靜,沉聲道:“元讓,如此說來,子陽並未真個與你交鋒嗎?”
“未曾!”
夏侯惇心中暗自感激,看了夏侯淵一眼,對曹操道:“可是末將能肯定,若當時交鋒,毫無勝算。雖則我與文則兵馬數量占優,但子陽……也不知道他如何練得那般雄兵,隻憑氣勢,便可奪誌。而且,他手下兵馬人數雖不多,卻顯然訓練有素,是那種身經百戰的沙場銳士。我兵馬雖多,但多是匆匆招募,怕難以占上風。”
“夏侯將軍未戰先怯,不免有些膽小。”
戲誌才一旁聽聞,眉心淺蹙,沉聲說道。
夏侯惇則看了他一眼道:“先生當時不在現場,未見兵馬雄壯,更不知子陽厲害。”
對戲誌才,夏侯惇素無好感。
這個人才學的確是有的,可是卻有些眼高過頂。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帶著一股子窮酸氣,言辭犀利,常有嘲諷之意,令人頗不喜歡。
不過,曹操對他很看重,所以夏侯惇也不敢放肆。
但反過來諷刺兩句,倒不是不可以,所以他對戲誌才,也毫不客氣。
未等戲誌才開口,於禁搶先道:“元讓所言不假,末將可以證明。
先生未見得當時情況,不知那丁子陽的厲害。末將非自誇,手下兵馬雖非是強兵銳士,卻也曾在疆場上出生入死。可是麵對丁辰的突然襲擊,卻幾乎無還手之力。”
“子陽,何來如此強兵?”
曹仁忍不住問道。
夏侯惇沒好氣看了他一眼,心道:你問我,我又問誰去呢?
戲誌才沉默了!
原本在他看來,是萬無一失的行動,卻出現了這般差錯。
若不能及時補救,隻怕會被人看輕。畢竟,他現在的身份,可是曹操手下首席幕僚。
“主公,那丁子陽當真危險?”
曹操歎了口氣,輕聲道:“子陽其人,性情懶散,看似什麽都不放在心上。
可我知道,他很聰明,也很驕傲。
其勇武,冠絕我宗族,便是元讓也非他的對手。
當初,我隻想有他留守,能保得妻子安全。可卻未曾想過,他能這麽快得到董賊看重,竟獨領一軍。他才華,確是有的,隻是不好顯於人前,也讓我頗有些無奈。
本想趁這次機會,激發他的勇氣,讓他能主動一些。
可未曾想……”
曹操臉上,流露出複雜之色。
說實話,他是真沒有想到會遇到這種情況,更未想到,他辛苦招募的兵馬,在丁辰麵前會如此不堪一擊。
“既然如此,便更拖不得了。”
“嗯?”
戲誌才道:“才以為,丁子陽未必如主公所言,為董賊所重。
否則的話,他怎會守在這扈城亭?
陽人關戰事吃緊,連華雄都親自上陣。如果丁子陽真的被重視,理應去滎陽才對。
所以,某以為丁子陽部曲雖強,但數量絕不會太多。
如今主公的行蹤已經暴露,更要下定決心,速戰速決才是。否則,待滎陽援兵抵達之後,再想強攻,隻怕會非常困難。到那時候,我等奇兵效用不在,平白損兵折將。”
曹操聽罷,不禁頷首。
“先生所言極是,且容我三思。”
這話出口,意思是大家都先散了吧。
戲誌才和衛茲相視一眼後,也知道曹操的苦衷。
曹操對妻子其實是非常眷戀,當初被他二人逼得起兵,雖說是半推半就,卻心存顧慮。
而且,二人也聽得出來,曹操對那丁辰的重視。
若果真繼續攻擊,則曹操和丁辰對決沙場,便不可避免。
但是,戲誌才更相信,曹操是不會讓他失望。
此次聯軍討董,對於曹操而言,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曹操需要此戰加注的資曆,更需要借此機會壯大,來填補他此前資曆的空白,以及在實力上的巨大缺憾。
所以,他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兩人退出了大帳,隻留下了一幹曹氏宗族和親眷在裏麵。
此外,還有兩個外人。
一個是站在曹操身後的雄壯大漢,另一個便是在一旁小桌後,做記錄的年輕從事。
大漢,名叫典韋,原本是張邈部曲。
早年間因仗義殺人,逃離家鄉,投到了張邈麾下。
但卻因為食量驚人,被營中人所排擠。一怒之下,再次殺人,而後逃去了芒碭山中。
夏侯惇率部北上,行軍途中見到了典韋,甚為喜愛,便將之招攬,後又推薦給了曹操。典韋天生神力,善使雙鐵戟,精通刀斧,能跨澗逐虎,有萬夫不擋之勇。
曹操因而對他極為喜愛,於是任典韋軍司馬之職,留在身邊聽命。
而那年輕的書生,原本是在衛茲府上做西席。
結果曹操在起兵之後,這書生卻顯露了一手記賬的本領,把營中大小事情都處理的妥當至極。曹操見之驚奇,於是便與他一番交談,覺察到這書生竟是腹中有乾坤,才華過人。
曹操本就是愛才如命的人,立刻招攬過來,做了他身邊的書記。
此人,是潁川人士,是個官宦子弟。
後來他家境破敗,不得已才來到了衛茲府上做西席。
他姓郭,單名一個嘉字,潁川郭嘉郭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