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主角這種“和談破壞分子”的出現,後麵的曆史自然就不一樣了。


    所以在這裏正好說一下曆史上之後的進展。


    明日兩國的和談進行下去了,之後沈惟敬遞交了偽造的日本降表。


    明朝君臣大為滿意。


    萬曆皇帝立即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並按小西行長提供的名單冊封了日本國大臣。


    其後於1595年1月,明朝遣使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


    這封詔書現存於大阪博物館,為慣用的禦筆文體寫就,儼然一副中央大國皇帝對蕞爾小邦降恩封賞的口氣。


    據部分史書記載,豐臣秀吉對此勃然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摔詔書於地,並怒逐明使臣,不久後再次遣兵入侵朝鮮。


    沈惟敬歸國途中,滯留朝鮮,不敢迴京。


    他又假造了一道豐臣秀吉的謝恩表由另一使臣遞交朝廷。


    這道假冒的謝恩表被明廷識破,再加上朝鮮方麵傳來日本再度備戰的消息,萬曆皇帝知道使臣和兵部沒有把日本方麵的真實意圖動向報告朝廷,一心求和,竭力欺瞞,當即大怒。


    馬上下令革去兵部尚書石星等人的職務,令邢玠以兵部尚書出任總督,都禦史楊鎬經略朝鮮軍務,再次出兵援朝。同時下諭旨聲明石星罪狀“倭奴狂逞,掠占屬國,窺犯內地,皆前兵部尚書石星諂賊釀患,欺君誤國,著錦衣衛拿去法司。”


    而沈惟敬見事情敗露,為了報複便將明軍的作戰部署泄露給日軍。


    日軍拒不退出釜山,朝鮮得知日軍再次入侵,於是遣使再至明朝求援。


    萬曆二十五年正月,豐臣秀吉發動了第二次對朝戰爭。


    這一次豐臣秀吉仍舊組織了八個軍團,共計十四萬人侵入朝鮮。(比上一次少了兩萬)


    值得注意的是,小西行長仍舊在侵朝軍團裏,擔任第二軍團長,領了14000人。


    之後明軍在麻貴的帶領下,經曆稷山大捷、蔚山之戰,隻能說是互有勝負,沒有特別多的進展,明朝不得不持續向朝鮮增兵。


    (為什麽是麻貴做主帥?因為此時李如鬆已經死了。)


    第二次朝鮮戰爭,最有名的是鳴梁海戰。


    也是這一戰,讓李舜臣徹底封神,後麵會說一下。


    再之後豐臣秀吉暴斃,日軍撤退。


    他們忙著重新內戰去了。


    整個持續了七年的“壬辰倭亂”和“丁酉再亂”終於結束。


    七年時間裏,前麵2年和最後1年在打,中間3年在和談,大概就是這麽一個節奏。


    再說一下李如鬆和李舜臣兩個人在曆史上的結局。


    首先是李如鬆:


    在明日兩個大忽悠的計劃下,兩國和談。


    和談進展順利,石星就要求李如鬆帶兵迴國,隻留下了吳惟忠等幾千人駐守漢城。


    李如鬆迴國述職,朝廷論功,加其為太子太保(比戚繼光的少保低一級)


    之後升任遼東總兵官。


    在遼東總兵的任上,蒙古韃靼人犯遼東,李如鬆率輕騎追擊搗巢,與數萬韃靼騎兵遭遇,李如鬆率所部三千餘人浴血奮戰,陣亡於撫順渾河一帶。


    這就是李如鬆之後的全部曆史,也就是從朝鮮迴國之後,他就戰死了。(李如鬆的死非常蹊蹺,非常像是個陰謀,隻是很難說清楚是誰策劃的)


    所以有一章裏,主角在李如鬆身上看到了戚繼光的影子,因為按照曆史,李如鬆也正慢慢走向死亡。


    李舜臣:


    第二次侵略朝鮮之前,豐臣秀吉吸收了上次海戰失利使得不能大量運兵和運輸補給的教訓,使用反間計誣陷李舜臣陰謀篡權,使得朝鮮國王李昖將李舜臣下獄,其後將其貶為士兵,隻能白衣從軍。


    後來再亂,沒有了李舜臣的朝鮮水師被日本大軍大敗,隻能重新讓李舜臣臨危受命。


    “今臣戰船,尚存十二”,這八個字是李舜臣在朝鮮水師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時臨危受命,麵對兩軍力量懸殊之際寫給朝鮮國君李昖的請戰書。意思是盡管敵人有330艘戰船,臣還有12艘船,尚且可以一戰。換句話說臣戰死也是願意的,卻絕不可不戰而棄。


    最後他還真做到了。


    在梁鳴海戰,利用十二艘戰船,結合天時地利。


    擊沉敵船30艘,殺死敵軍1000人,打贏了這一戰,而且還殺死了來島通總。(這個死掉的家夥是整個朝鮮之戰中唯一戰死的大名)


    幾個月之後,又爆發了露梁海戰,這是朝鮮抗倭的最後一場海戰,由明朝水師和朝鮮水師合圍日本水師。


    而這場本來屬於典型的“痛打落水狗”的追擊戰,居然造成了抗倭以來最大將領傷亡,明朝水師副提督鄧子龍和朝鮮水師提督李舜臣雙雙殉國,一場追擊戰死了一個正司令,一個副司令,居然都還是追擊方的,仔細想想,都不知道該跟人怎麽解釋,我們看看李舜臣是怎麽死的。


    史料上說,他是率領著龜船衝入敵陣,被包圍了,然後戰死。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倒是踐行了一句話。


    軍人最大的榮譽,就是死在最後一場戰鬥的最後一顆子彈上。


    據說他的最後一句話是。


    “戰方急,慎勿言我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膽去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膽去浪並收藏大明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