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迴想一下(他們沒有幾個人能把十條完全寫出來)。我們希望這個練習能在他們心中喚起誠實的意識。事實真的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弄不明白,這一切的意義究竟在哪裏。我們用了好幾個星期才得出幾個結論。
一個結論是,或許我們可以把聖經帶迴公眾生活中來。如果我們隻是要減少不誠實行為,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但是,有人會反對,聖經意味著對某一宗教的支持,或者就是把宗教與商業和世俗社會混同起來。但是另外一種性質的誓言會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聖經》十誡的實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十條中隻能記得一兩條的學生和那些十條差不多全記得的都會受到影響。這就是說鼓勵人們誠實的並不是十誡的條文本身,而是出於對某種道德準則的深思。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非宗教的道德準則來提高大眾的誠實水平。例如,像醫生、律師和其他一些高級職業人士宣誓用的誓言——或者曾經用過的誓言?職業誓言能起這個作用嗎?
英文“職業”一詞來源於拉丁文“professus”,意思是“為公眾認可”。高級職業很久以前起源於宗教後來又傳播、擴大到了醫學和法律方麵。據說,掌握了秘不外傳的高深知識的人,不僅僅壟斷了該知識的應用,同時還負有明智地、誠實地使用該種知識的責任。誓言——口頭的,經常是書麵的——是對執業者行為自律的提醒,同時演化出一係列必須奉行的規則,讓他們按照高級職業的要求擔負起應盡的責任。
上帝能發揮提醒作用嗎?
怎麽辦?假如說,無需借助《聖經》十誡,我們可以形成在某種世俗保證下簽名的習慣——與高級職業宣誓近似——來提醒我們對誠實的承諾,那麽,這種簡單的誓詞能夠和《聖經》十誡一樣發揮重要作用嗎?我們必須搞清楚——於是我們又進行了實驗。
實驗
我們再一次招募了參與者,這次是在麻省理工學院。這一次的實驗裏,第一組人做了數學測驗,把答卷交給坐在房間前麵的實驗主持人(他計算了答對的數目並按這個數目付給他們錢)。第二組也做了測驗,但要求他們把答卷折起來自己保留,到房間前麵告訴實驗主持人自己答對了幾道。主持人根據他們說的付錢,他們離開實驗室。
這次實驗的新內容出現在第三組。測驗開始以前,我們要求參與者們在試卷的上方這樣的一則聲明後麵簽名:“我知曉並允許本次實驗結果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道德規範記錄
”。簽名後,他們開始做題。測驗時間到了,他們把試卷放進口袋,走到房間的一頭,告訴實驗主持人自己答對了幾道題,拿到自己的錢。
上述實驗結果怎麽樣呢?嚴格控製下的一組不可能作弊,參與者平均答對了3道題。第二種情況下,參與者可以把答卷放進自己的口袋,他們平均答對了5.5道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種情況——參與者們也把答卷放進了口袋,但他們事先簽過道德規範聲明。他們在這一條件下,平均答對的題數,也是3道——與嚴格控製的一組完全相同。這一結果與我們采用《聖經》十誡的那種情況相似,這就是簽署道德規範聲明的效力。特別要考慮的是,麻省理工學院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項道德規範!
由此我們了解學生們會在有機會的情況下作弊,但並不是肆無忌憚。不僅如此,一旦他們意識到了誠實——不管是《聖經》十誡還是簽一項簡單的聲明——他們就會完全停止作弊。換言之,如果我們沒有了一切道德規範的意識,就會滑向不誠實一邊。但是如果在受到誘惑的瞬間得到有關道德的提醒,我們可能保持誠實。
目前,有些州的律師公會和高級職業組織正在倉促地尋求支撐他們職業倫理規範的方法。有的給大學生和研究生增加有關道德課程,有的要求舉辦倫理方麵的職業培訓班。在法律專業裏,馬裏蘭州霍華德縣巡迴法庭大法官丹尼斯?m?斯維尼發表了他的著作《律師法庭行為守則》,其中寫道:“這裏麵的大多數規則,其實從我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說過,她教導我們,懂禮貌有教養的人應該做到這些。既然我們的(還有你們的)母親有別的重要事情要做,不能親臨我們州的每一個法庭,那我就把這些規則再對你們說一次。”
這樣的普通措施有效嗎?我們記得律師們獲得執業資格時宣過誓,醫生們從業前也宣過誓。但是偶爾宣一次誓,偶爾保證一下要遵守章則遠遠不夠。我們的實驗清楚表明,迴想誓詞和規則隻能在受到誘惑時,或者就在誘惑之前那一刻才會有效。還有,我們要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拖得越久,越難解決。就像我在第四章裏說的,當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發生碰撞時,社會規範退出,市場規範取而代之。盡管拿到這裏做簡單的類推不盡確切,但是誠實問題給了我們一個相關的教訓:一旦職業道德(社會規範)衰落,要想重建可就不那麽容易了。
誠實為什麽重要?一個理由是,我們別忘記美國在當今世界上占據經濟強國的地位,就是因為(起碼我們認為),在企業管製標準上,它是
世界上最誠實的國家之一。
2002年,根據一項調查,美國的誠信度居世界第12位。但就是在這一調查結果麵前,我都懷疑那些與美國做生意的人能否感覺他們得到公平對待。但是實際上,2000年美國的排位是第14,從那以後公司醜聞此起彼伏,美國各大報紙的商業版麵簡直是警察局的每日辦案記錄。我們正在沿著一條光溜溜的下坡往下滑,而不是向上走,這樣下去,從長遠來看我們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亞當?斯密告誡我們凡事誠實為上,特別是做生意。我們隻要看一眼與此相反的現實——一個缺乏誠實的社會——你可以看一下這麽幾個國家。拉丁美洲到處是實行家族管理,給親戚放貸的壟斷企業(即使貸款人壞賬也不中止貸款)。麻省理工學院一個來自伊朗的學生對我說,他的國家做生意缺乏一個信任平台。因此,沒有人會預付貨款,沒有人放貸,大家都不敢冒險。人們隻從自己家族雇人,家族裏還多少有些信任。你想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裏嗎?當心,沒有了誠實我們很快就會下滑到那樣的程度,快得讓你難以想象。
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保持誠實呢?我們也許可以讀《聖經》,讀《古蘭經》,或者其他反映我們價值的一切。我們可以重建職業道德標準,我們可以在履行準則的保證上簽名。另一條途徑是,當自己處在某種條件下,個人利益與道德標準發生對立,我們容易向現實“屈服”,以一己之私去看待世界,從而變得不誠實——這時我們能保持清醒,至少認識到這種可能。那麽,答案是什麽?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就可以防患於未然,盡力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我們可以禁止醫生通過給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項目從中獲利的行為;我們可以禁止公司的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兼任該公司的財務顧問;我們可以禁止國會議員自己給自己製定工資標準,等等。
不過,有關不誠實的問題還沒講完。下麵的第十二章,我將進一步闡述不誠實的其他表現,以及我對於如何同它鬥爭的一些理解。
——為什麽現金能使我們更誠實?
敢偷可樂的人為什麽不敢偷現金?
什麽才算偷竊呢?
你會濫用因公出差的報銷權力嗎?
大公司會怎樣應用它的“最終解釋權”?
銀行的信用卡利息在跟你耍什麽花招?
什麽因素允許我們在非金錢問題上舞弊,又阻止我們在金錢上作弊?
隻要有機會,人人都會弄虛作假嗎?
偷可樂的人為什麽不偷現金?
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很多宿舍樓裏都有公共使用的區域,擺放著各種式樣大小不一的電冰箱供附近房間的學生使用。一天上午十一點鍾左右,大多數學生都在上課,我溜了進去,在宿舍樓中逐層徜徉遊蕩,徘徊於這些公用冰箱之間。
每當看到一台公用電冰箱,我就一點點靠近,小心環視一下周圍,確信沒有人看見,我就把冰箱門悄悄打開,偷偷塞進一包半打裝的可口可樂,躡手躡腳迅速逃離現場。走出一段距離以後,我才站住躲在一個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趕快把放入可樂的冰箱的位置和放入時間記錄下來。
幾天以後,我迴去檢查我放下的可樂的數量,每天詳細記錄冰箱裏剩餘可樂數量的變化。你可以預料到,大學宿舍裏可樂待在冰箱中的時間不會太長,所有可樂在72小時內全部不見了。但是我放下的不光是可樂,還放了一個盤子,裏麵是總共6美元的幾張紙幣。這些紙幣會不會比可樂消失得還快呢?
迴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先問你一個吧。你在班上,妻子打電話給你,說女兒明天上學需要一支紅鉛筆,“你能帶一支迴來嗎?”於是你就從辦公室裏給女兒拿了一支紅鉛筆。做完這事,你感覺怎樣——舒服嗎?非常不舒服?或者有點不舒服?還是非常舒服?
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假如辦公室裏沒有現成的紅鉛筆,但是你可以從樓下小鋪裏花一毛錢買一支。碰巧你辦公室裏存放零用錢的盒子開著,屋裏又沒有別人。你會從盒子裏拿10美分去買紅鉛筆嗎?假如你沒有零錢,恰巧需要10美分用,你會心安理得地從裏麵拿嗎?你覺得這樣做可以嗎?
我不知道你怎麽想,不過我覺得拿一支鉛筆比較容易,但是去拿現金就非常困難。(我很慶幸現在還不曾麵臨這一問題,我女兒還沒上學呢。)
實驗的結果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對於拿現金的態度也不同於拿可樂。正像我說的,可樂在72小時內統統不見了,一罐也沒剩,但是錢就完全不同了:盤子裏的紙幣72個小時沒有人動過,直到我從冰箱裏取迴來。
這是怎麽迴事呢?
關於不誠實的實驗
我們看一下周圍生活中的不誠實現象,就會發現多數作弊行為離現金還有一步之遙。公司企業作弊是在賬目上玩花樣;公司主管作弊是在股票期權日期上倒簽;院外說客作
弊是讓政客們參加第三者付款的宴會和娛樂;製藥公司作弊是給醫生夫婦安排豪華度假遊。事實上,這些人很少(個別情況除外)用赤裸裸的現金作弊。這就是我的觀點:離現金一步之遙的作弊最容易發生。
你認為導致安然大廈倒塌的“建築師”——肯尼斯?萊、傑弗裏?斯基林和安德魯?法斯托——會從一個老婦人的錢包裏偷錢嗎?不錯,他們從許許多多老婦人的養老金裏拿走了數百萬、數千萬美元。不過你認為他們會拿著鐵棍把一個老婦人打倒,搶走她手中的錢嗎?說出來你也許不同意,但我還是認為他們不大可能這樣做。
到底是什麽因素允許我們在非金錢事物上作弊,又是什麽阻止我們在金錢上作弊呢?這種非理性的衝動是怎樣起作用的?
因為我們擅長於把自己細微的不誠實想法和做法合理化,所以我們通常很難清楚地確定非金錢事物對作弊的影響。例如,拿一支鉛筆,我們可能推斷辦公用品是對員工的一部分補助,或者拿一兩支鉛筆之類的事人人都會幹。我們會說,偶爾從公用電冰箱裏拿一罐可樂不算什麽,因為,有時我們自己的可樂也會被別人拿呀。可能萊、斯基林和法斯托等人認為篡改一下安然的賬目也沒有什麽不可以,因為那隻不過是一種權宜措施,以後生意好轉,再改迴來也就行了。誰知道呢?
那麽,要確定不誠實的本質,我們需要設計出一種巧妙的實驗方法,要能夠盡量排除例外情況的幹擾。我們做了多方考慮。我們用撲克遊戲的籌碼怎麽樣?它既不是現金,也不像可口可樂或者鉛筆那樣有背景和曆史沿革。它能幫我們深入了解作弊的過程嗎?我們不敢確定,但采用籌碼好像有道理。於是幾年前,我和尼娜、奧恩決定試試看。
實驗
實驗是這樣的:麻省理工學院的餐廳裏,學生們剛吃完午飯,我們進去問是否有人自願參加一個五分鍾的小實驗。我們解釋說,他們隻需要做20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找出兩個相加等於10的數字)。他們每答對一道題可以得到50美分的獎勵。
各組的實驗開頭大致相同,但是以三種不同形式結束。第一組參與者做完試題,把答卷紙交給實驗主持人,主持人當麵計算他們的成績,每答對一道給50美分。第二組參與者則要求他們撕掉答卷紙,放進口袋或者背包,直接告訴主持人做對了幾道。實驗到此與第十一章裏關於誠實的測驗基本相同。
但是最後一組參與者得到的指示與其他兩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要
求他們和第二組一樣,撕掉答卷,直接告訴主持人答對了幾道題。但這一次,主持人給他們的不是現金,而是每答對一道題給一個撲克遊戲籌碼。學生們需要走上12英尺到房間的另一頭,另外一個主持人每個籌碼兌換給他們50美分。
你明白我們在幹什麽了吧?把一枚撲克遊戲籌碼——本身沒有任何價值的非現金貨幣——安插到交易中間,這會對學生們的誠實有影響嗎?與那些直接拿到現金的學生相比,撲克遊戲籌碼會降低學生們誠實度,使他們多報自己的成績嗎?如果多報,會多多少呢?
我們自己對實驗結果也感到吃驚:第一組參與者(他們沒有作弊條件)平均答對了3.5道題(這是嚴格控製的一組)。
第二組的參與者撕掉了答卷紙,根據他們自己說的,平均答對了6.2道題。既然我們可以斷定撕掉答卷不可能使他們變得更聰明,那麽可以把他們平均多出來的2.7道題歸結為作弊。
但是說到厚顏無恥的不誠實,冠軍非第三組參與者莫屬了。他們的腦瓜不比前兩組聰明,根據他們自己報告的成績,
一個結論是,或許我們可以把聖經帶迴公眾生活中來。如果我們隻是要減少不誠實行為,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但是,有人會反對,聖經意味著對某一宗教的支持,或者就是把宗教與商業和世俗社會混同起來。但是另外一種性質的誓言會解決這個問題。有關《聖經》十誡的實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十條中隻能記得一兩條的學生和那些十條差不多全記得的都會受到影響。這就是說鼓勵人們誠實的並不是十誡的條文本身,而是出於對某種道德準則的深思。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非宗教的道德準則來提高大眾的誠實水平。例如,像醫生、律師和其他一些高級職業人士宣誓用的誓言——或者曾經用過的誓言?職業誓言能起這個作用嗎?
英文“職業”一詞來源於拉丁文“professus”,意思是“為公眾認可”。高級職業很久以前起源於宗教後來又傳播、擴大到了醫學和法律方麵。據說,掌握了秘不外傳的高深知識的人,不僅僅壟斷了該知識的應用,同時還負有明智地、誠實地使用該種知識的責任。誓言——口頭的,經常是書麵的——是對執業者行為自律的提醒,同時演化出一係列必須奉行的規則,讓他們按照高級職業的要求擔負起應盡的責任。
上帝能發揮提醒作用嗎?
怎麽辦?假如說,無需借助《聖經》十誡,我們可以形成在某種世俗保證下簽名的習慣——與高級職業宣誓近似——來提醒我們對誠實的承諾,那麽,這種簡單的誓詞能夠和《聖經》十誡一樣發揮重要作用嗎?我們必須搞清楚——於是我們又進行了實驗。
實驗
我們再一次招募了參與者,這次是在麻省理工學院。這一次的實驗裏,第一組人做了數學測驗,把答卷交給坐在房間前麵的實驗主持人(他計算了答對的數目並按這個數目付給他們錢)。第二組也做了測驗,但要求他們把答卷折起來自己保留,到房間前麵告訴實驗主持人自己答對了幾道。主持人根據他們說的付錢,他們離開實驗室。
這次實驗的新內容出現在第三組。測驗開始以前,我們要求參與者們在試卷的上方這樣的一則聲明後麵簽名:“我知曉並允許本次實驗結果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道德規範記錄
”。簽名後,他們開始做題。測驗時間到了,他們把試卷放進口袋,走到房間的一頭,告訴實驗主持人自己答對了幾道題,拿到自己的錢。
上述實驗結果怎麽樣呢?嚴格控製下的一組不可能作弊,參與者平均答對了3道題。第二種情況下,參與者可以把答卷放進自己的口袋,他們平均答對了5.5道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種情況——參與者們也把答卷放進了口袋,但他們事先簽過道德規範聲明。他們在這一條件下,平均答對的題數,也是3道——與嚴格控製的一組完全相同。這一結果與我們采用《聖經》十誡的那種情況相似,這就是簽署道德規範聲明的效力。特別要考慮的是,麻省理工學院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項道德規範!
由此我們了解學生們會在有機會的情況下作弊,但並不是肆無忌憚。不僅如此,一旦他們意識到了誠實——不管是《聖經》十誡還是簽一項簡單的聲明——他們就會完全停止作弊。換言之,如果我們沒有了一切道德規範的意識,就會滑向不誠實一邊。但是如果在受到誘惑的瞬間得到有關道德的提醒,我們可能保持誠實。
目前,有些州的律師公會和高級職業組織正在倉促地尋求支撐他們職業倫理規範的方法。有的給大學生和研究生增加有關道德課程,有的要求舉辦倫理方麵的職業培訓班。在法律專業裏,馬裏蘭州霍華德縣巡迴法庭大法官丹尼斯?m?斯維尼發表了他的著作《律師法庭行為守則》,其中寫道:“這裏麵的大多數規則,其實從我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說過,她教導我們,懂禮貌有教養的人應該做到這些。既然我們的(還有你們的)母親有別的重要事情要做,不能親臨我們州的每一個法庭,那我就把這些規則再對你們說一次。”
這樣的普通措施有效嗎?我們記得律師們獲得執業資格時宣過誓,醫生們從業前也宣過誓。但是偶爾宣一次誓,偶爾保證一下要遵守章則遠遠不夠。我們的實驗清楚表明,迴想誓詞和規則隻能在受到誘惑時,或者就在誘惑之前那一刻才會有效。還有,我們要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拖得越久,越難解決。就像我在第四章裏說的,當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發生碰撞時,社會規範退出,市場規範取而代之。盡管拿到這裏做簡單的類推不盡確切,但是誠實問題給了我們一個相關的教訓:一旦職業道德(社會規範)衰落,要想重建可就不那麽容易了。
誠實為什麽重要?一個理由是,我們別忘記美國在當今世界上占據經濟強國的地位,就是因為(起碼我們認為),在企業管製標準上,它是
世界上最誠實的國家之一。
2002年,根據一項調查,美國的誠信度居世界第12位。但就是在這一調查結果麵前,我都懷疑那些與美國做生意的人能否感覺他們得到公平對待。但是實際上,2000年美國的排位是第14,從那以後公司醜聞此起彼伏,美國各大報紙的商業版麵簡直是警察局的每日辦案記錄。我們正在沿著一條光溜溜的下坡往下滑,而不是向上走,這樣下去,從長遠來看我們將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亞當?斯密告誡我們凡事誠實為上,特別是做生意。我們隻要看一眼與此相反的現實——一個缺乏誠實的社會——你可以看一下這麽幾個國家。拉丁美洲到處是實行家族管理,給親戚放貸的壟斷企業(即使貸款人壞賬也不中止貸款)。麻省理工學院一個來自伊朗的學生對我說,他的國家做生意缺乏一個信任平台。因此,沒有人會預付貨款,沒有人放貸,大家都不敢冒險。人們隻從自己家族雇人,家族裏還多少有些信任。你想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裏嗎?當心,沒有了誠實我們很快就會下滑到那樣的程度,快得讓你難以想象。
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保持誠實呢?我們也許可以讀《聖經》,讀《古蘭經》,或者其他反映我們價值的一切。我們可以重建職業道德標準,我們可以在履行準則的保證上簽名。另一條途徑是,當自己處在某種條件下,個人利益與道德標準發生對立,我們容易向現實“屈服”,以一己之私去看待世界,從而變得不誠實——這時我們能保持清醒,至少認識到這種可能。那麽,答案是什麽?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就可以防患於未然,盡力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我們可以禁止醫生通過給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項目從中獲利的行為;我們可以禁止公司的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兼任該公司的財務顧問;我們可以禁止國會議員自己給自己製定工資標準,等等。
不過,有關不誠實的問題還沒講完。下麵的第十二章,我將進一步闡述不誠實的其他表現,以及我對於如何同它鬥爭的一些理解。
——為什麽現金能使我們更誠實?
敢偷可樂的人為什麽不敢偷現金?
什麽才算偷竊呢?
你會濫用因公出差的報銷權力嗎?
大公司會怎樣應用它的“最終解釋權”?
銀行的信用卡利息在跟你耍什麽花招?
什麽因素允許我們在非金錢問題上舞弊,又阻止我們在金錢上作弊?
隻要有機會,人人都會弄虛作假嗎?
偷可樂的人為什麽不偷現金?
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很多宿舍樓裏都有公共使用的區域,擺放著各種式樣大小不一的電冰箱供附近房間的學生使用。一天上午十一點鍾左右,大多數學生都在上課,我溜了進去,在宿舍樓中逐層徜徉遊蕩,徘徊於這些公用冰箱之間。
每當看到一台公用電冰箱,我就一點點靠近,小心環視一下周圍,確信沒有人看見,我就把冰箱門悄悄打開,偷偷塞進一包半打裝的可口可樂,躡手躡腳迅速逃離現場。走出一段距離以後,我才站住躲在一個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趕快把放入可樂的冰箱的位置和放入時間記錄下來。
幾天以後,我迴去檢查我放下的可樂的數量,每天詳細記錄冰箱裏剩餘可樂數量的變化。你可以預料到,大學宿舍裏可樂待在冰箱中的時間不會太長,所有可樂在72小時內全部不見了。但是我放下的不光是可樂,還放了一個盤子,裏麵是總共6美元的幾張紙幣。這些紙幣會不會比可樂消失得還快呢?
迴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先問你一個吧。你在班上,妻子打電話給你,說女兒明天上學需要一支紅鉛筆,“你能帶一支迴來嗎?”於是你就從辦公室裏給女兒拿了一支紅鉛筆。做完這事,你感覺怎樣——舒服嗎?非常不舒服?或者有點不舒服?還是非常舒服?
我再問你一個問題:假如辦公室裏沒有現成的紅鉛筆,但是你可以從樓下小鋪裏花一毛錢買一支。碰巧你辦公室裏存放零用錢的盒子開著,屋裏又沒有別人。你會從盒子裏拿10美分去買紅鉛筆嗎?假如你沒有零錢,恰巧需要10美分用,你會心安理得地從裏麵拿嗎?你覺得這樣做可以嗎?
我不知道你怎麽想,不過我覺得拿一支鉛筆比較容易,但是去拿現金就非常困難。(我很慶幸現在還不曾麵臨這一問題,我女兒還沒上學呢。)
實驗的結果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對於拿現金的態度也不同於拿可樂。正像我說的,可樂在72小時內統統不見了,一罐也沒剩,但是錢就完全不同了:盤子裏的紙幣72個小時沒有人動過,直到我從冰箱裏取迴來。
這是怎麽迴事呢?
關於不誠實的實驗
我們看一下周圍生活中的不誠實現象,就會發現多數作弊行為離現金還有一步之遙。公司企業作弊是在賬目上玩花樣;公司主管作弊是在股票期權日期上倒簽;院外說客作
弊是讓政客們參加第三者付款的宴會和娛樂;製藥公司作弊是給醫生夫婦安排豪華度假遊。事實上,這些人很少(個別情況除外)用赤裸裸的現金作弊。這就是我的觀點:離現金一步之遙的作弊最容易發生。
你認為導致安然大廈倒塌的“建築師”——肯尼斯?萊、傑弗裏?斯基林和安德魯?法斯托——會從一個老婦人的錢包裏偷錢嗎?不錯,他們從許許多多老婦人的養老金裏拿走了數百萬、數千萬美元。不過你認為他們會拿著鐵棍把一個老婦人打倒,搶走她手中的錢嗎?說出來你也許不同意,但我還是認為他們不大可能這樣做。
到底是什麽因素允許我們在非金錢事物上作弊,又是什麽阻止我們在金錢上作弊呢?這種非理性的衝動是怎樣起作用的?
因為我們擅長於把自己細微的不誠實想法和做法合理化,所以我們通常很難清楚地確定非金錢事物對作弊的影響。例如,拿一支鉛筆,我們可能推斷辦公用品是對員工的一部分補助,或者拿一兩支鉛筆之類的事人人都會幹。我們會說,偶爾從公用電冰箱裏拿一罐可樂不算什麽,因為,有時我們自己的可樂也會被別人拿呀。可能萊、斯基林和法斯托等人認為篡改一下安然的賬目也沒有什麽不可以,因為那隻不過是一種權宜措施,以後生意好轉,再改迴來也就行了。誰知道呢?
那麽,要確定不誠實的本質,我們需要設計出一種巧妙的實驗方法,要能夠盡量排除例外情況的幹擾。我們做了多方考慮。我們用撲克遊戲的籌碼怎麽樣?它既不是現金,也不像可口可樂或者鉛筆那樣有背景和曆史沿革。它能幫我們深入了解作弊的過程嗎?我們不敢確定,但采用籌碼好像有道理。於是幾年前,我和尼娜、奧恩決定試試看。
實驗
實驗是這樣的:麻省理工學院的餐廳裏,學生們剛吃完午飯,我們進去問是否有人自願參加一個五分鍾的小實驗。我們解釋說,他們隻需要做20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找出兩個相加等於10的數字)。他們每答對一道題可以得到50美分的獎勵。
各組的實驗開頭大致相同,但是以三種不同形式結束。第一組參與者做完試題,把答卷紙交給實驗主持人,主持人當麵計算他們的成績,每答對一道給50美分。第二組參與者則要求他們撕掉答卷紙,放進口袋或者背包,直接告訴主持人做對了幾道。實驗到此與第十一章裏關於誠實的測驗基本相同。
但是最後一組參與者得到的指示與其他兩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要
求他們和第二組一樣,撕掉答卷,直接告訴主持人答對了幾道題。但這一次,主持人給他們的不是現金,而是每答對一道題給一個撲克遊戲籌碼。學生們需要走上12英尺到房間的另一頭,另外一個主持人每個籌碼兌換給他們50美分。
你明白我們在幹什麽了吧?把一枚撲克遊戲籌碼——本身沒有任何價值的非現金貨幣——安插到交易中間,這會對學生們的誠實有影響嗎?與那些直接拿到現金的學生相比,撲克遊戲籌碼會降低學生們誠實度,使他們多報自己的成績嗎?如果多報,會多多少呢?
我們自己對實驗結果也感到吃驚:第一組參與者(他們沒有作弊條件)平均答對了3.5道題(這是嚴格控製的一組)。
第二組的參與者撕掉了答卷紙,根據他們自己說的,平均答對了6.2道題。既然我們可以斷定撕掉答卷不可能使他們變得更聰明,那麽可以把他們平均多出來的2.7道題歸結為作弊。
但是說到厚顏無恥的不誠實,冠軍非第三組參與者莫屬了。他們的腦瓜不比前兩組聰明,根據他們自己報告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