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望去,隻見船艙一角的暗影處,倒臥著一個紅衣少人,長發散亂,滿身血跡,上半身依靠在艙壁的木板上,不禁頓生憐憫之心,喊道:“抬她上小船”,命令已下所有人都走了過來,卸下了一扇艙門,抬起那重傷少女。燭光微暗之下,隻見她麵色慘白,雙目微閉,鮮血濕透了大半幅衣裙。
突然間,她睜動一下微閉的雙目,發出一聲重重的*,就借身子轉動之勢,疾快地伸出手去一拂,一盞油燈斜斜地倒了下去。
她臂上本已受了數處刀劍傷、這強行伸手一拂,震動了傷口,鮮血泉湧而出。
她緊咬著玉牙,強忍著傷痛,緩緩閉上雙目,汗水從她蒼白的臉上滾了下來。
他們剛把那重傷的少女移上了小船、隻見一陣湖風吹過,那雙桅客船突然隨風飄動,一個偏身,駛上了湖中的沙丘,隻聽碎的一聲撞擊,整個船翻了過去。
那輕袍老人打量了那翻船一眼,沉聲說道:“快劃開去。”
兩個舵手急忙和其它人放下那重傷少女,合力搖櫓急駛而去。
那少女眼見客船以翻,那艘雙桅客船,已然難逃些劫,心頭一寬,賴以支持重傷的精神力量,亦隨著鬆懈,暈了過去。
當她醒來之時,發覺自己正躺在一間布置十分雅致的臥室之中。
紫檀大床上,鋪著厚厚的褥子,四麵紫綾壁,梳妝台上,放置著一麵兩尺多高的銅鏡,右首壁角,垂吊著一盞白綾宮燈。
一看之下,立時可覺著這是一個十分豪富的人家。
突然間,室中一亮,垂簾起處,緩步走進一個風姿綽約的中年婦人,穿一身青布衣裙,但掩不住那高雅的氣度。
隻見她緩步走近木榻,臉上泛現出訝然之情,道:“啊!你醒過來了。”
紅衣少人輕輕歎息一聲,道:“難婦承蒙相救,還未拜謝救命之恩。”掙紮欲起。
哪知這,動,震動了傷口、隻覺全身一陣劇痛,不禁一皺眉頭。那中年婦人,急急搖手說道:“唉!你全身都是刀傷,不宜掙動。”
紅衣少女黯然說道:“如非夫人搭救,難女恐早已沒了性命,大恩不言報,這番情意,難女當永銘於肺腑之中就是。”
那中年婦人搖頭說道:“不用說感謝的話啦!福禍旦夕,風雲難測,人生在世,誰無危難。你盡管安心休息,寒舍人口簡單,居所甚靜,雖非豪富,但多上三五個人吃飯。
也不要緊。”
紅衣少女接道:“難女還未請教夫人上姓?”
中年美婦笑道:“我姓阮。”
紅衣少女稱道:“阮夫人。”
紅衣少女略一沉吟,道:“夫人這般相救,小女感激不盡。”
阮夫人輕輕歎一口氣,道:“姑娘的傷勢極重,不宜多勞神說話,外子已入城替你配藥去了。”
紅衣少女心中大受感動,熱淚盈眶地說道:“咱們素昧平生,夫人這般對待難女,叫難女粉身碎骨也難報答。”話說罷,緩緩閉起雙目,兩行清淚順腮淌下。
她似是突然迴憶起一件什麽重大的事情,剛剛閉上雙目,忽然又睜開眼來,說道:
“敢問夫人一聲,難女乘的那艘雙桅帆船,可還停在湖中嗎?”
阮夫人搖頭歎道:“船早以翻,怕已沉入湖底!一唉!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不但你那客船陳寞,盡付連那停在湖中蘆葦的幾隻魚船,也被頂翻過去了,你那船雙桅巨帆,怕是早已不見影。”
那紅衣少女眨動了兩下圓圓的眼睛,默然不語。善良的阮夫人知道那紅衣少女心疼客船,趕忙接口安慰道:“財帛身外物,你也不必為那慘遭的客船心疼了,寒家人口單薄,既然我們有緣,你不妨長留此地。”
紅衣少女道:“多謝夫人的收留。”
阮夫人望望她身上的刀傷,黯然搖首,退出室外。
那紅衣少女充滿著痛苦的臉色,這時泛綻出一絲微笑,閉上雙目睡去。
當她再次醒來時,天已入夜。
木案上高燃著一支紅燭,熊熊的火光。照得滿室通明。
寬敞精雅的臥室中,除了美麗的阮夫人,多了一個身著青緞長袍,麵色嚴肅的老人。
燭光下,一個細磁的藥碗,熱氣還蒸蒸上騰。
那臉色嚴肅的老人,目光一掠木榻,劈頭第一句就對那紅衣少女道:“你身受九處重傷,仍能保得性命,實出老夫的意外。”
紅衣少女道。“得蒙恩賜援手,使難女幸脫死劫。”
老人道:“不必客氣,江湖不平拔刀相助理當如此。”
緊著老人搖搖頭,說道:“老夫雖然粗通醫理,但像此等重傷,實有無能為力之感,但你卻能平安度過,目下看來已無大礙,待傷口彌合之後,再養息一段時日,或可康複。
案上藥物,費我不少心思,眼過之後,還望你能屏絕心中雜念,好好睡上一夜、對你傷勢,不無小補,明晨老夫再來替你把脈。”
說完,背起雙手,緩步走出了臥室。
阮夫人端起藥碗,行近榻邊,低聲說道:“外子為人,心慈麵冷,對人素來不會說客氣之言,還望姑娘不要怪他才是。”
紅衣少女連忙道:“夫人言重了,救命之恩,深如東海,難女雖死,亦難報萬-……”
阮夫人微微上笑,接道:“姑娘請喝下這碗藥湯。”
紅衣少女歎道:“難女落魄之人,怎敢讓夫人這般心苦,承蒙抬愛,已經心領。賤名李月蓉,請夫人直唿我月蓉罷”
阮夫人笑道:“姑娘雖受重傷,風采仍然可見,如若我猜想不錯,姑娘必然出身大家,不是個俗凡之人。‘’
月蓉輕歎一聲,不再答語,接過藥湯吃下。”
數日的療養,月蓉大部傷口已合,人已可下床走動。
她從阮夫人的口中,得知了阮大人乃是一位鏢局的鏢師,因為,為朝廷護鏢不力,被陷害關入天牢,被一位武林高人物所救,埋名歸隱林泉。官海兇險,已使他再無心仕途,每日垂釣、蒔花,樂度餘年,夫婦兩人,膝下隻有一子,朝廷幾次派人追殺,那晚也正是朝廷的人想暗殺於他,阮大人和兄弟們才一路趕到那的。
阮夫人看她年齡和自己的兒子相仿並有了認她為幹女兒的打算有一天對月蓉說道:“家有一兒,從沒有女,如不嫌棄,願認你為女。月蓉心裏感激不好迴決,便一口答應了。
又過了一月時光,月蓉傷勢已經痊愈,多日相處,她已和阮夫人成了一對情懷很深的母女倆,但她卻絕口不談自己的身世來曆,和那條翻船,也似乎忘去一般.從未再提過。
阮家人口簡單,除了夫婦二人和一個孩子外,隻有一個追隨蕭家多年的老家人阮紅,一名長工和一個婢女。
阮大人的一條大船,也毀於那次的水中,原來雇用的兩個舵手,也辭工他去,一座寬大的庭院,就隻有這幾個人。
那長工除了修整花木,做些粗工之外,從不進後院一步,因此,使這花樹環植的內院中,更顯得分外寂靜。
這日中午飯後,月蓉對蕭夫人說道:“女兒傷勢已好,長日無事.太覺閑散,我那父親,既喜清靜,倒不如把兄弟找來,我可交他課讀些書,也讓我消磨這漫長的時光。”
阮夫人沉吟了一陣,笑道:“女兒有此用心,那就有勞費心了”
月蓉知她心中甚多懷疑,也不解說。
次日上午,阮夫人帶了孩子來拜見姐姐,月蓉雖然謙辭再三,孩子仍然行向月蓉行了拜禮。
阮大人雖然歸隱林泉、但治家依然極為嚴謹,月蓉雖由阮夫人口中知道阮家隻有個獨子,但自從她清醒之後,就從未見過那孩子之麵,在她記憶之中,那阮大人也隻來過一次,這數月來,她見的隻是阮夫人和一個十八九歲的婢女。
阮夫人帶孩子拜見過月蓉之後,拉著月蓉一隻手,親切地說道:“女兒,你兄弟天資不弱,悟性極高,隻是先天不足,身體虛弱一些,有勞女兒多費心了。”
月蓉微微一笑說道:“母親但請放心,我自會全心全意的照顧他。”
阮夫人長長歎息一聲,道:“女兒,千萬不要誤會我的用心,你該打的盡管打,該罵的盡管罵,這是玉不琢不成器……”
月蓉目光一掠孩子。接著道:“母親放心。我看他睜嶸秀拔,稟賦本厚,日後成就,絕不在父親之下。”
院夫人歎道:“你那父親,生平行事,太過方正,得罪了很多權門中人,不得不歸隱林泉,埋名這丹桂林中,讀書蒔花自娛,以遣歲月。他因宦海受挫,看破利祿,不厄獨子再涉足功名,平日雖也肯教翎兒讀書習字,但讀的卻不是治世經典,而是詩詞歌賦,佛道星十,隨興之所至,想到什麽,就教他什麽,是以八九歲的孩子,卻學了一肚子奇怪的東西……”
月蓉笑道:“父親沒有教錯,不論日後小山是否將涉足仕途,這些學問,都該知道一些的好。”
阮夫人迴望了孩子一眼,道:“山兒、好好聽姐姐的教訓。”
說罷轉身緩步而去。
月蓉也不勸留,起身相送,迴身關上了房門。
這座書房,足足兩大間,除了一張木桌,兩張竹椅之外,就隻有一套茶具。
兩扇木窗,正對花園,盆菊盛放,素梅含苞,點綴出初冬景色。
月蓉仔細打量了孩子兩眼,隻見他肌色黃中微現青色。不禁暗自一歎,道:“這孩子幸虧遇上了我,要不然隻怕他性命難保……”
心中念轉.口中問道:“弟弟,你叫什麽名字?”
那孩子道。“我叫阮山。”
月蓉笑道:“這名字起的很好,父母總是希望兒父穩固如山,但願你能光耀門庭……”
阮山搖搖頭,說道:“爹爹替我診過脈,說我活不過12,隻要我學些雜學,再過幾個月,他還要帶我遊玩名山勝水,縱然死去,也不算任虛此生、”
月蓉先是一怔,繼而淡然一笑,道:“這些話,你可曾告訴過媽媽嗎?”
阮山道:“沒有,爹爹再三告誡於我,要我不能告訴媽媽,爹爹說,媽媽若知道此事,定然要痛不欲生。”
月蓉微微一笑道:“小山.你可怕死嗎?”
阮山道:“不怕,爹爹說生死由命,隻是要活的快樂,不分常短。”
月蓉笑道:“但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之分,一個人雖然應有生死不足留戀的胸懷,但也應有堅強的求生意誌。”
阮山垂下頭去,訥訥地說道:“我不願看到爹爹傷心,在爹爹麵前隻有這樣”
月蓉突然一整臉色,那嬌豔的臉上。似是陡然間罩上了一層寒霜,一字一字地緩緩說道:“小山,你如聽我的話,就可以不死了。”
阮山雙目一瞪,道:“當真的嗎?”
月蓉道:“當然是幹真萬確,但有一件,我教你什麽.不許告訴爹娘。”
阮山沉吟了一陣,道:“好吧。”
突然間,她睜動一下微閉的雙目,發出一聲重重的*,就借身子轉動之勢,疾快地伸出手去一拂,一盞油燈斜斜地倒了下去。
她臂上本已受了數處刀劍傷、這強行伸手一拂,震動了傷口,鮮血泉湧而出。
她緊咬著玉牙,強忍著傷痛,緩緩閉上雙目,汗水從她蒼白的臉上滾了下來。
他們剛把那重傷的少女移上了小船、隻見一陣湖風吹過,那雙桅客船突然隨風飄動,一個偏身,駛上了湖中的沙丘,隻聽碎的一聲撞擊,整個船翻了過去。
那輕袍老人打量了那翻船一眼,沉聲說道:“快劃開去。”
兩個舵手急忙和其它人放下那重傷少女,合力搖櫓急駛而去。
那少女眼見客船以翻,那艘雙桅客船,已然難逃些劫,心頭一寬,賴以支持重傷的精神力量,亦隨著鬆懈,暈了過去。
當她醒來之時,發覺自己正躺在一間布置十分雅致的臥室之中。
紫檀大床上,鋪著厚厚的褥子,四麵紫綾壁,梳妝台上,放置著一麵兩尺多高的銅鏡,右首壁角,垂吊著一盞白綾宮燈。
一看之下,立時可覺著這是一個十分豪富的人家。
突然間,室中一亮,垂簾起處,緩步走進一個風姿綽約的中年婦人,穿一身青布衣裙,但掩不住那高雅的氣度。
隻見她緩步走近木榻,臉上泛現出訝然之情,道:“啊!你醒過來了。”
紅衣少人輕輕歎息一聲,道:“難婦承蒙相救,還未拜謝救命之恩。”掙紮欲起。
哪知這,動,震動了傷口、隻覺全身一陣劇痛,不禁一皺眉頭。那中年婦人,急急搖手說道:“唉!你全身都是刀傷,不宜掙動。”
紅衣少女黯然說道:“如非夫人搭救,難女恐早已沒了性命,大恩不言報,這番情意,難女當永銘於肺腑之中就是。”
那中年婦人搖頭說道:“不用說感謝的話啦!福禍旦夕,風雲難測,人生在世,誰無危難。你盡管安心休息,寒舍人口簡單,居所甚靜,雖非豪富,但多上三五個人吃飯。
也不要緊。”
紅衣少女接道:“難女還未請教夫人上姓?”
中年美婦笑道:“我姓阮。”
紅衣少女稱道:“阮夫人。”
紅衣少女略一沉吟,道:“夫人這般相救,小女感激不盡。”
阮夫人輕輕歎一口氣,道:“姑娘的傷勢極重,不宜多勞神說話,外子已入城替你配藥去了。”
紅衣少女心中大受感動,熱淚盈眶地說道:“咱們素昧平生,夫人這般對待難女,叫難女粉身碎骨也難報答。”話說罷,緩緩閉起雙目,兩行清淚順腮淌下。
她似是突然迴憶起一件什麽重大的事情,剛剛閉上雙目,忽然又睜開眼來,說道:
“敢問夫人一聲,難女乘的那艘雙桅帆船,可還停在湖中嗎?”
阮夫人搖頭歎道:“船早以翻,怕已沉入湖底!一唉!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不但你那客船陳寞,盡付連那停在湖中蘆葦的幾隻魚船,也被頂翻過去了,你那船雙桅巨帆,怕是早已不見影。”
那紅衣少女眨動了兩下圓圓的眼睛,默然不語。善良的阮夫人知道那紅衣少女心疼客船,趕忙接口安慰道:“財帛身外物,你也不必為那慘遭的客船心疼了,寒家人口單薄,既然我們有緣,你不妨長留此地。”
紅衣少女道:“多謝夫人的收留。”
阮夫人望望她身上的刀傷,黯然搖首,退出室外。
那紅衣少女充滿著痛苦的臉色,這時泛綻出一絲微笑,閉上雙目睡去。
當她再次醒來時,天已入夜。
木案上高燃著一支紅燭,熊熊的火光。照得滿室通明。
寬敞精雅的臥室中,除了美麗的阮夫人,多了一個身著青緞長袍,麵色嚴肅的老人。
燭光下,一個細磁的藥碗,熱氣還蒸蒸上騰。
那臉色嚴肅的老人,目光一掠木榻,劈頭第一句就對那紅衣少女道:“你身受九處重傷,仍能保得性命,實出老夫的意外。”
紅衣少女道。“得蒙恩賜援手,使難女幸脫死劫。”
老人道:“不必客氣,江湖不平拔刀相助理當如此。”
緊著老人搖搖頭,說道:“老夫雖然粗通醫理,但像此等重傷,實有無能為力之感,但你卻能平安度過,目下看來已無大礙,待傷口彌合之後,再養息一段時日,或可康複。
案上藥物,費我不少心思,眼過之後,還望你能屏絕心中雜念,好好睡上一夜、對你傷勢,不無小補,明晨老夫再來替你把脈。”
說完,背起雙手,緩步走出了臥室。
阮夫人端起藥碗,行近榻邊,低聲說道:“外子為人,心慈麵冷,對人素來不會說客氣之言,還望姑娘不要怪他才是。”
紅衣少女連忙道:“夫人言重了,救命之恩,深如東海,難女雖死,亦難報萬-……”
阮夫人微微上笑,接道:“姑娘請喝下這碗藥湯。”
紅衣少女歎道:“難女落魄之人,怎敢讓夫人這般心苦,承蒙抬愛,已經心領。賤名李月蓉,請夫人直唿我月蓉罷”
阮夫人笑道:“姑娘雖受重傷,風采仍然可見,如若我猜想不錯,姑娘必然出身大家,不是個俗凡之人。‘’
月蓉輕歎一聲,不再答語,接過藥湯吃下。”
數日的療養,月蓉大部傷口已合,人已可下床走動。
她從阮夫人的口中,得知了阮大人乃是一位鏢局的鏢師,因為,為朝廷護鏢不力,被陷害關入天牢,被一位武林高人物所救,埋名歸隱林泉。官海兇險,已使他再無心仕途,每日垂釣、蒔花,樂度餘年,夫婦兩人,膝下隻有一子,朝廷幾次派人追殺,那晚也正是朝廷的人想暗殺於他,阮大人和兄弟們才一路趕到那的。
阮夫人看她年齡和自己的兒子相仿並有了認她為幹女兒的打算有一天對月蓉說道:“家有一兒,從沒有女,如不嫌棄,願認你為女。月蓉心裏感激不好迴決,便一口答應了。
又過了一月時光,月蓉傷勢已經痊愈,多日相處,她已和阮夫人成了一對情懷很深的母女倆,但她卻絕口不談自己的身世來曆,和那條翻船,也似乎忘去一般.從未再提過。
阮家人口簡單,除了夫婦二人和一個孩子外,隻有一個追隨蕭家多年的老家人阮紅,一名長工和一個婢女。
阮大人的一條大船,也毀於那次的水中,原來雇用的兩個舵手,也辭工他去,一座寬大的庭院,就隻有這幾個人。
那長工除了修整花木,做些粗工之外,從不進後院一步,因此,使這花樹環植的內院中,更顯得分外寂靜。
這日中午飯後,月蓉對蕭夫人說道:“女兒傷勢已好,長日無事.太覺閑散,我那父親,既喜清靜,倒不如把兄弟找來,我可交他課讀些書,也讓我消磨這漫長的時光。”
阮夫人沉吟了一陣,笑道:“女兒有此用心,那就有勞費心了”
月蓉知她心中甚多懷疑,也不解說。
次日上午,阮夫人帶了孩子來拜見姐姐,月蓉雖然謙辭再三,孩子仍然行向月蓉行了拜禮。
阮大人雖然歸隱林泉、但治家依然極為嚴謹,月蓉雖由阮夫人口中知道阮家隻有個獨子,但自從她清醒之後,就從未見過那孩子之麵,在她記憶之中,那阮大人也隻來過一次,這數月來,她見的隻是阮夫人和一個十八九歲的婢女。
阮夫人帶孩子拜見過月蓉之後,拉著月蓉一隻手,親切地說道:“女兒,你兄弟天資不弱,悟性極高,隻是先天不足,身體虛弱一些,有勞女兒多費心了。”
月蓉微微一笑說道:“母親但請放心,我自會全心全意的照顧他。”
阮夫人長長歎息一聲,道:“女兒,千萬不要誤會我的用心,你該打的盡管打,該罵的盡管罵,這是玉不琢不成器……”
月蓉目光一掠孩子。接著道:“母親放心。我看他睜嶸秀拔,稟賦本厚,日後成就,絕不在父親之下。”
院夫人歎道:“你那父親,生平行事,太過方正,得罪了很多權門中人,不得不歸隱林泉,埋名這丹桂林中,讀書蒔花自娛,以遣歲月。他因宦海受挫,看破利祿,不厄獨子再涉足功名,平日雖也肯教翎兒讀書習字,但讀的卻不是治世經典,而是詩詞歌賦,佛道星十,隨興之所至,想到什麽,就教他什麽,是以八九歲的孩子,卻學了一肚子奇怪的東西……”
月蓉笑道:“父親沒有教錯,不論日後小山是否將涉足仕途,這些學問,都該知道一些的好。”
阮夫人迴望了孩子一眼,道:“山兒、好好聽姐姐的教訓。”
說罷轉身緩步而去。
月蓉也不勸留,起身相送,迴身關上了房門。
這座書房,足足兩大間,除了一張木桌,兩張竹椅之外,就隻有一套茶具。
兩扇木窗,正對花園,盆菊盛放,素梅含苞,點綴出初冬景色。
月蓉仔細打量了孩子兩眼,隻見他肌色黃中微現青色。不禁暗自一歎,道:“這孩子幸虧遇上了我,要不然隻怕他性命難保……”
心中念轉.口中問道:“弟弟,你叫什麽名字?”
那孩子道。“我叫阮山。”
月蓉笑道:“這名字起的很好,父母總是希望兒父穩固如山,但願你能光耀門庭……”
阮山搖搖頭,說道:“爹爹替我診過脈,說我活不過12,隻要我學些雜學,再過幾個月,他還要帶我遊玩名山勝水,縱然死去,也不算任虛此生、”
月蓉先是一怔,繼而淡然一笑,道:“這些話,你可曾告訴過媽媽嗎?”
阮山道:“沒有,爹爹再三告誡於我,要我不能告訴媽媽,爹爹說,媽媽若知道此事,定然要痛不欲生。”
月蓉微微一笑道:“小山.你可怕死嗎?”
阮山道:“不怕,爹爹說生死由命,隻是要活的快樂,不分常短。”
月蓉笑道:“但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之分,一個人雖然應有生死不足留戀的胸懷,但也應有堅強的求生意誌。”
阮山垂下頭去,訥訥地說道:“我不願看到爹爹傷心,在爹爹麵前隻有這樣”
月蓉突然一整臉色,那嬌豔的臉上。似是陡然間罩上了一層寒霜,一字一字地緩緩說道:“小山,你如聽我的話,就可以不死了。”
阮山雙目一瞪,道:“當真的嗎?”
月蓉道:“當然是幹真萬確,但有一件,我教你什麽.不許告訴爹娘。”
阮山沉吟了一陣,道:“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