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走進錢小萍辦公室,我真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廠地方,想不到這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第二代人造血管的發明者、我國第一座專業絲綢博物館創始人的辦公室竟是如此的簡陋:低矮的屋頂下,幾張普普通通的木製桌椅便是它的全部。感覺告訴我,這是一位真正的創業者,在她身上一定潛藏著許許多多催人奮進的創業故事。果然,當她放下手中工作接受我的采訪時,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飽滿的精神狀態使我分明感受到——股創業的激情在湧動,隨著她那激昂的語調,我開始追尋起她那充滿艱辛的創業足跡……

    錢小萍發明的我國“第二代機織滌綸人造血管”將眾多生命垂危的心血管

    病患者從死亡的邊緣拉了迴來

    1958年,作為江蘇絲綢工業學校絲織專業首屆畢業生,錢小萍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蘇州絲綢研究所,成為所裏最年輕的絲綢產品設計人員,當時她年僅十九歲。  十九歲,這正是一個天真爛漫、善寸:幻想的年齡。然而,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錢小萍卻毅然接受了有生以來的第——次重大挑戰,所裏將與上海胸科醫院合作項目:試製我國第—代人工血管的任務交給—廠她。從此,她一頭紮願軍進了實驗室,放棄了同齡。人應有的娛樂。經過反複試驗,她與試製組的同誌終於研製成

    我國第一代滌綸長絲人造血管,她的這——發毫明將許多生命垂危的心血管病患者從死亡的邊緣拉了迴來,並獲得了國家計委、科委、經

    委頒發的二等獎。然而,錢小萍並沒有滿足所取得的成績,,盡管這種血管在某些方麵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由於滌綸長絲人造血管是平紋組織,病人接上這種血管後存在著滲血較多、愈合較慢的缺點。怎樣才能克服這些不足,創造出更完美的人造血管呢?……

    正當錢小萍向新的高峰攀登時,十年浩劫開始了。像許許多多的科技工作者一樣,她被下放到廠裏進行勞動“改造”,被迫中斷了人工血管的研製。然而,“科學之神”並沒有忘記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1974年冬的一天,上海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潘治和饒天健醫師找到了當年共同合作研製人造血管的錢小萍,向她出示了一小段國外鵝毛絨人造血管樣品,並講述了世界上人造血管的進展情況,希望她能在這一領域繼續研究下去,製造出我國自己更先進的第二代人造血管。這不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嗎?錢小萍仔細端詳著樣品,熱血頓時沸騰起來。然而,在搞科研被視為“白專”道路的年代,在既無資金,又無實驗室的條件下,要進行這項研究談何容

    易。但是,在錢小萍的字典裏,從沒有“退卻”這兩個字。從此,在白天繁重的工作之餘,在那間簡陋的實驗室裏,錢小萍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地下工作”。通過對樣品的仔細分析、研究,她發現國外這種針織編結構的人造血管存在著滲血量大、易脫散、尺寸不穩定的缺點,憑借她在這方麵淵博的知識,錢小萍作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她要用我國傳統的織機,織造出更先進的毛絨型人造血管。然而,選擇什麽樣的原料和組織結構?對管狀織物邊緣部分的銜接如何處理?……為了克服通向成功道路上的一道道難關,她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經過上百次反複試驗,我國第二代人造血管——機織滌綸毛絨型人造血管終於誕生了。經過有關專家的嚴格測試,這種血管在管壁厚薄度、滲血量、強度、膜散性、毛絨高度這五項指標上完全符合規定要求,病人接上這種血管後,當血液從管內通過時,血液細胞在管壁的空隙間開始生長並在短期內形成與人體相適應,具有內皮細胞的新內膜,儼然一根天然的活血管,並起著永久替代作用。首例因應用“第二代人造血管”而獲得新生的女工陳尚梅拉著錢小萍的手,激動地說:“錢阿姨,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是你給了我第

    二次生命,我該怎麽謝你啊!”此時此刻,錢小萍心中充滿了無限欣慰,當看到病人因自己的發明創造而獲得新生時,還有什麽比這更令她感到高興的呢?

    錢小萍成功了。她發明的我國“第二代人造血管”先後獲得第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鍍金獎牌和第三十五屆布魯塞爾尤裏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銀質獎,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然而,在成功麵前,錢小萍並沒有停止自己的創業步伐,對她來說,創業是無止境的。她常說:“一個人,一個單位都不能滿足於現狀,好了還要更好,要高標準,嚴要求,要不斷創新和開拓。”繼成功研製第二代人造血管後,1981年,她又開始了人生道路上又一次更為艱難,也更為輝煌的創業……

    與其說錢小萍創建了蘇州絲綢博物館,莫如說,絲綢博物館就是錢小萍的化身。絲博館那片片磚瓦、件件展品無不浸透著她的汗水和心血

    我國是著名的絲綢之鄉。作為著名的絲綢古都,蘇州絲綢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三國東吳時,蘇州就已開辟了通往羅馬、日本等國的海上絲路。唐宋之後,蘇州成為全國絲綢生產的中心,是著名的“江南三織造”之一。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這座古都的絲綢文化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蘇州出土的五代和宋代錦綾絹印繡技藝精湛,堪稱絲綢珍品。明清時期,民間宮廷織造規模和水平堪稱全國之冠,聲名遠播海內外。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祖國的瑰寶並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有許多正瀕臨絕跡的危險,尤其是十年浩劫中一些珍貴的古絲綢文物及織造工具被當作四舊而遭到毀滅的厄運。這一切使錢小萍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偌大的中國,這些傳世珍品竟沒有一個像樣的棲身之地,她簡直不敢想像,如此下去,這些凝聚著前人智慧結晶的珍品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命 運。然而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她又能做些什麽呢!在為祖國絲綢事業默默耕耘的同時,她暗暗期待著……終於,十年浩劫結束了,科學文化的春天到來了!積聚在她心中的激情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救救中國傳統的絲綢品!”已過不惑之年的錢小萍像年輕人一樣四處奔波。在蘇州市政協第六屆委員會一次會議上,麵對絲綢界的老前輩,她大聲疾唿:“蘇州是曆史文化名城,又是絲綢之鄉,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把祖先創造的優秀絲綢技藝繼承下來,傳給後代!”盡管在百廢待興的日子裏,她的唿聲顯得那麽弱小,但她並沒有灰心。“作為絲綢文化發源地的中國應該有一座專業絲綢博物館。”在屢屢碰壁後,強烈質的責任感促使她產生了創辦一座絲綢博物館的念頭,這個念頭一經產生又是那麽的強烈。當時作為絲綢行業第一個高級工程師、研究生導師,她正計劃創辦一所“人工髒器研究所”,她完全可以在這個得心應手的領域創造出更多的成就。然而,為了這座心目中的絲綢博物館,錢小萍毅然擱下了這個計劃,全身心地投入了這項工作。她不但要為祖國古絲綢文物提供一個棲息地,而且還要讓傳統的古代織機運轉起來,辦一座集展覽、科研、教育於一體並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多功能博物館。從一開始就要立下高起點、高標準,這就是錢小萍的個性。經過深思熟慮,1984年3月在蘇州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她正式提出了創建蘇州絲綢博物館的建議。她那獨特的構思和不屈的創業精神深深地打動了許多人,得到了與會者的響應。1985年3月,蘇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錢小萍關於創建蘇州絲綢博物館的建議,為蘇州絲綢博物館開具了一張“準生證”。

    然而,在一無資金、二無展品、三無館址的情形下,要創建一座現代化的絲綢博物館談何容易!為籌措資金,征集文物,錢小萍四處奔波,講絲綢,講博物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一件件古絲綢文物開始匯集起來,一台台古代織機開始運轉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募捐者的行列。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錢小萍決定利用已收集的絲綢展品搞一次“蘇州古今絲綢陳列”。為尋找展覽場地,當時正患病的她忍著膽結石手術的劇痛,硬是讓人用手推車推著找到園林局的領導,請求幫助。園林局領導為她的精神所感動,決定將北寺塔藏經殿、觀音殿借給她作為期三個月的陳列之用。經過一番緊張的籌備,在蘇州建城兩千五百周年紀念日,“蘇州古今絲綢陳列室”在北寺塔如期展出並引起轟動,中國曆史博物館當即邀請與其一道參加1988年在日本奈良舉辦的絲綢博覽會。

    然而,展出的成功並沒有使錢小萍那顆操勞的心得到片刻安寧。眼看三個月期限快到了,這些展品卻還沒有一個臨時的棲身地。正當她為此愁眉不展時,文化局得知此事,便將地處桃花塢大街一代名人唐寅家祠借給了她。於是,這間因歲月侵蝕而顯得破舊不堪的屋子經過修整便成了蘇州絲綢博物館臨時所在地。在安頓好這些展品後,錢小萍又為新館的選址、建造忙開了。當時位於北寺塔下的一家煉染工廠因汙染嚴重必須搬遷,市政府便決定將這一塊寶地作為新館地址,這使錢小萍喜出望外。她決意要使這座專業絲綢博物館成為絲綢之路上一座融藝術性與文化性

    於一體的不朽豐碑。為此,她特地請來了我國著名建築大師、東南大學的齊康教授。當齊老登上北寺塔俯看四周後,神情頓時變得嚴肅起來,對錢小萍說:“在北寺塔下設計建造這座博物館難度是很大的,會被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的,隻能成功,不許失敗!”為了設計好這座博物館,她和齊老反複研究,常常為了一個細小環節爭得麵紅耳赤……漸漸地,一座新穎別致的博物館在他們腦海中定型了:一條乳白色的曲線牆麵橫貫南北,仿佛潤滑細膩的絲綢在微風中飄逸,它與象征絲綢之路的東西通道縱橫交叉構成了博物館的主體,牆麵上采桑女、浣紗女、織綢女三尊主題性雕塑亭亭玉立,迎接著八麵來客,仿佛將人們又帶到那遠古時代……新館奠基後,又經過三年的奮鬥,1991年9月20日,時值蘇州絲綢旅遊節開幕之日,我國第一座集收藏、教育、科研於一體,動靜結合的專業絲綢博物館在古都蘇州誕生了,此時距錢小萍初次倡議建館已整整十個年頭了。著名作家陸文夫激動地說:“抗戰隻有八年,錢小萍創建絲綢博物館卻花了整整十年,多不容易啊!”錢小萍忘不了十年創建絲博館的艱辛,更忘不了那些在困難時給予她熱情幫助的人們。在她建館唿籲不被人理解時,正是江蘇省副省長張緒吾——張謇的後代給了她支持,使得建館提案得以通過;在她為收集展品而犯愁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老教授黃能馥將自己珍藏數十年三十六幅幾個朝代的絲織樣圖案捐了出來;在她為資金不足而奔波時,絲綢界老前輩、江蘇省絲綢進出口公司總經理任醒向她伸出了援助的手並發動全公司職工為其捐款;當她因勞累過度生病住院時,即將離任的段緒申市長親自來醫院探望並對下任市長俞興德說:“老俞啊,籌建絲博館一事我未完成,請你完成吧!”……絲博館之所以能有今日,這其中也凝聚著他們的一份心血啊!

    蘇州絲綢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其中包括為數可觀的中外領導人和知名人士,並贏得了他們的高度評價。民進中央主席雷潔瓊和副主席葉至善在參觀時連連稱讚:好極了!建築好,設計好,構思好!在蘇州絲綢之鄉,應該有一個這樣出色的博物館。國際絲綢協會主席阿道夫"弗斯率二百五十餘人訪華團參觀後激動地說:“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裏能看到歐洲早已失傳,僅有備片記錄的古代織機依舊在精巧地運轉著……我將把這座博物館介紹給我的所有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參觀了中國古代絲綢的製作工藝後揮筆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一個具有向上精神的民族一定有著美好而光明的前途。”錢小萍以她的勤勞和智慧創建的蘇州絲綢博物館又一次為祖國贏得了崇高的榮譽。在一片讚揚聲中,錢小萍顯得格外平靜。她說:“成功是相對的,局部的,無終止的,無數小的成功構成大的成功。”在她看來,成功是無止境的,創業也是無止境的。在創建蘇州絲綢博物館後,錢小萍又踏上了新的創業征程。

    作為一名絲綢設計專家,錢小萍對古絲綢文物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為了再現古絲綢文物千年曆史風采,她開始了漫漫絲路上又一次艱難跋涉

    作為世界絲綢文化發源地的中國,千百年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以其勤勞、智慧的雙手繡織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絲綢珍品,馬王堆出土的漢帛、絲綢之路上出土的唐錦等曾在世界上引起轟動。然而,由於種種曆史原因,這些絲綢珍品卻很少有完整保留下來的。每當錢小萍端詳著曆經歲月磨難而留下的古絲綢殘片時,她心中總有一種難言的感覺,這是一種驕傲與遺憾交織在一起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在她身上也同時化成了一種責任。她決心用自己的雙手再現古絲綢文物千年曆史風采,為絲綢博物館,同時也為祖國絲綢文化園地再添一道瑰麗的風景。絲綢博物館建成  1

    後,錢小萍又全身心地投入了古絲綢文物的複製研究。經過刻苦攻關,1992年她帶領課題組出色完成了“先秦兩漢古絲綢文物複製研究”項目七件絲織品的複製,榮獲國家文物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接著,她又向“四件珍貴唐錦織物的複製”這一高難度的項目發起衝擊。這四件唐錦是從絲綢之路南端唐蕃過道的青海都蘭果熱水鄉唐代吐蕃墓葬出土的。由於年代久遠及自然因素的作用,文物殘片碳化已十分嚴重,複製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國內以前也沒有人從事過唐代經錦和緯錦的研究,無任何經驗可鑒。但錢小萍知難而上,憑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堅強的毅力硬是將這塊硬骨頭啃了下來。1994年11月,國家文物局組織有關專家對四件唐錦織物複製晶

    進行了鑒定,認為複製水平達到了與原文物質似、形似、神似的高水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文匯報》、《新華日報》及多家電視台也對此進行了報道,稱讚錢小萍“曆盡數載攻關艱辛,再現千年曆史風采”。

    作為一名絲綢設計專家,錢小萍在致力於我國古代絲綢文化保護、發掘和研究的同時,時刻也未忘記絲綢新品的開發。她從前人所創造的絲綢文化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並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早在50年代至80年代,她就在蘇州絲綢研究所和絲織試樣廠設計節數百種新品種,其中“網紋綢”、“浪花錦”、“鳳羽錦”等還分別獲全國優秀新產品金龍獎。近年來,她又利用真絲和羊毛兩種高檔純天然纖維的特性,將兩者有機巧妙結合  起來,設計發明了既美觀又實用的“雙麵異質絲毛複合長巾”,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錢小萍用她那勤勞智慧的雙手為祖國絲綢園地增添

    了一朵朵絢麗的花朵。

    在采訪錢小萍創業事跡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常常縈繞在我腦海中:看似文弱的她,怎會有那麽大的毅力,創造出如此非凡的業績,究竟是什麽在支撐著她呢?當我拿起筆,細細品味著她的創業曆程時,她曾說過的一句話在我耳邊顯得那麽清晰:“如果我不追求事業的話,那麽安逸的生活會等待著我。我搞絲綢博物館,搞科研,帶研究生,我一生都沒有安逸過。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啊!我們這一代人承上啟下,國家正在發展,需要我們啊!”不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錢小萍攻克了漫漫絲路上一道又一道難關,留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創業豐碑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歲月如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成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成亮並收藏歲月如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