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皇上提出的“三角區域振興”計劃,孫元化和熊廷弼歎服皇上雄心之餘,並未盲目讚同,而是從各自角度提出疑問和不解。
孫元化擰著眉起身拱手,首先發問:“皇上,神宗朝至今,各級官吏缺員嚴重。雖然光宗及本朝進行了補缺,但實際缺額依然較大。而且突然大規模補充官員,勢必在朝堂上引發爭奪職位的風波。先皇光宗曾因此與朝堂諸公不睦,諸公亦對此多有不滿之言。
另外按照國朝慣例,官員的派遣地點及名額,需要按照籍貫和所在地舉人數量等進行綜合考慮。光宗因補缺之時強行安排職位,就與吏部發生了極大衝突。不知皇上準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官員能力高低又該如何考量和評價?畢竟這是個大計劃,不容有失。”
孫元化剛說完,熊廷弼捋捋胡子輕咳一聲,也起身拱手道:“皇上,老臣久在邊關,與各級官員均有接觸,老臣以為孫教喻所言實乃國朝之痛。大規模補充官員,必定打破原有平衡,由此甚至會帶來地方政務的動蕩。老臣亦請皇上細細思量。
另國朝任命官員之時有南北選之例,迴避本省之傳統。此舉雖能減少徇私舞弊,但卻因所派官員不通政務,因而赴職之初,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本地胥吏因外來官員政務不通不曉民情,常常挾製主官刁難索賄、依仗強豪監守自盜、欺壓百姓敲詐勒索、操縱司法徇私舞弊等,尤以操縱司法借訴生財為甚,百姓深惡之。
當前國朝之地方困境,並非單單官員之能力高低,或政令是否切合實際能解決。地方胥吏早已成地方一害,此製不改,恐成日後大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以上兩點不能得到確切改變,老臣認為‘三角區域振興’應當緩行,貿然施行恐有大憂。若依舊規能履新政,則新規可以靜待時機。皇上,三思啊。”
兩人的肺腑之言,讓朱由校感到很滿意:實幹派的官員就是不一樣,不但直接切中要害,其舉一反三的能力,朝堂上的那些嘴炮是遠遠比不上的。科學院秘書處的政務改革效果,目前看來還不錯。明朝的官員不是沒有能力和見識,隻是之前花太多心思在黨爭之上了。
朱由校拍拍手掌開心地咧嘴一笑:“好,兩位教喻所言,甚合朕心。朝廷裏不缺心裏明白的人,但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喜歡把這些弊端藏著掖著。朕既然決定改革,就不會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朱由校快步走到書桌旁,示意傅山、孫元化和熊廷弼也一起過來。他拿起一摞紙張,往三人麵前一放:“朕這兩個月除了處置大同城內大小事務,其餘時間也沒閑著。朕草擬了一份官員任職的新流程出來,諸位可以看看。”
三人急忙快速瀏覽了一遍。文中,以留都南京之官員先行補缺的做法,符合國朝慣例。其餘如擇優錄取,特例入仕等也符合以往實情。讓三人感到比較新奇的是:
官員就任之前,必須在科學院秘書處進行掛職鍛煉。並根據實際政務處理能力的高低劃分職務,讓官員具備基本的政務處理能力。徹底改變以往讀而優則仕,實際中卻多有高分低能之弊的傳統製度,並減少官員被當地胥吏蒙騙和利用情況的發生;
針對舊有胥吏製度,進行全新的皇家公務員等級劃分製。胥吏根據實際能力高低,進行等級劃分並給予對應的福利及俸祿。經過國考之後,胥吏可以有機會勝任正六品以下的官職,並解除之前胥吏不能參加科考等不合理限製。
傅山因為常年陪同在皇上身邊,所以所有人都知道,他這個伴讀書僮的實際權限,遠遠超過了在朝的諸多一品大員,隻是傅山從來不屑利用而已。他對於文中如掛職鍛煉,皇家公務員及國考等新名詞更有興趣,對於官職等則興趣寥寥。當官那有在皇上身邊有意思。
孫元化和熊廷弼則不同,兩人久曆官場,一眼就看出皇上的勃勃野心。皇上這招虛幹強枝,是要把基層之中實際進行政務處理的低級官吏,牢牢控製在皇家手中。
新法,將地方行政主官過度集中的權力,進行適當的分化。並在潛移默化中,將科學院秘書處的辦事方式貫徹下去,以便形成全國統一的行政處理方式,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和阻力。
如此一來,朝廷上那怕出現再激烈的黨爭,對於地方的影響都將會降低到最低。而不至於出現以往,地方主要官員倒台後,下麵的官員及胥吏也跟著倒黴的情況。皇上的目的,是將政治鬥爭影響的範圍盡量縮小,讓高層爭鬥不影響國朝實際政務的進行。
孫元化和熊廷弼對於黨爭都有很深的認識,因此對於皇上的做法,雖然沒有拍手叫絕,但也認為可以實行。兩人又詳細詢問了新法的一些細則後,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誰來約束地方胥吏這一問題上。新法倒是限製了地方主政官員,可沒有提到怎樣約束胥吏啊…
…………………………………………………………………………………………….
朱由校聽到兩人的疑問後淡淡一笑,喝了口熱茶才慢慢說道:“科學院裏的所有工匠,現在都已經按照等級工製度劃分了等級。如此,獎懲就有了根據和處理準則。
胥吏作為國朝最基層的政務實施者,自然也有相對的量化標準。額,量化標準和工匠的等級工製度差不多,是一套最基礎的評分標準。這在方案的最後有詳細解釋,你們先看,有什麽意見盡管提出來,這畢竟隻是草案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改進。
你二人之前有言,說大規模補充官員容易造成朝堂諸公不滿,這是實情,所以這套製度會首先在大同、成du和泉州三地試行,用以檢驗實際效果並形成一套新的運行機製,等待時機成熟後會在全國推廣。畢竟邊關、內陸和沿海,還是有各自不同的情況,不能一刀切。
你們擔心的誰來監管胥吏一事,不用過於憂慮。朕的東緝事廠,就可承擔此責任。以後東廠的主要職責將從監管朝廷官員,變成對於全國胥吏的監管和控製。而錦衣衛則主要對東廠形成監管。”朱由校說完又輕啄一口熱茶,笑吟吟地看著三人。
孫元化和熊廷弼如何不知,皇上是要借此掌控全國,以改變往日,上不知下下不通上的狀況。而且隨著廠、衛的權力遠離京城,在京城唿風喚雨的東廠和錦衣衛,怕是真的要開始衰落了。但東廠和錦衣衛,就用來監視胥吏?這不可能吧…
皇上還借此向大臣發出信號,太監,朕已經收拾了,對於群臣的監管也放鬆了,不要對新政設置過多障礙。否則,廠、衛隨時可以再掀波瀾。
如此想來,年中皇上派魏忠賢和駱思恭,去南京核查假錢一案,應該就是為此埋下的伏筆。派兩人去江南秘密收集諸公的某些證據,隻怕這才是皇上的真實想法。怪不得一個簡單的假幣案,魏忠賢和駱思恭愣是查了快一年都沒迴京述職。
而在薩爾滸之戰中畏敵不前,因此受人非議的李如柏在天啟元年(1621)自殺以明誌;同年,在鐵嶺之戰中擁兵不援的李如楨下獄論死,自此遼東將門灰飛煙滅。如果現在不在經濟和地方主政人員派遣上加入皇家的影響,隻怕日後將會出現一個新的遼西將門。
皇上現在以承德第二分院作為支點,並以京城為援。不僅可以威懾蒙古,更可以掐住遼西的命門。有這個釘子在,朝堂諸公想要控製遼西軍隊的想法,就隻能是一場夢。如果再控製住地方,便可以掐斷遼西軍隊與朝堂的直接聯係。大明的安危就有了更一步的保障。
孫元化和熊廷弼,想明白皇上改革的更深一層用意後,頓感後背陣陣發涼。這想法和手段…皇上真的才十九歲?難道京城傳言,皇上掉進西苑後遇見了神仙的事情是真的?
…………………………………………………………………………………………….
傅山的朝堂經曆不多,不會什麽事都想那麽深。但這個神童可不是隻知道讀死書的傻子,隻略一思考後,他發現皇上的這個招術,應該是從“農村包圍城市”這個事例中學來的。
這個事例皇上經常掛在嘴邊,並毫不掩飾對於大背頭謀略能力的崇拜。隻是這個大背頭究竟是何來曆,皇上從來一笑置之。
皇上說過:在大背頭的思維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實力不夠就不要和敵人硬拚,應該從邊邊角角入手逐漸孤立敵人,等敵人變成一具空殼再一舉拿下。
朝堂諸公如今占據了膏腴之地,控製了海內言論。貿然從江南之地展開新政,肯定困難重重。與其和朝廷大臣全力爭奪江南,不如退而求其次,控製自己能掌握的區域。
四chuan曆來不為諸公重視,因而與朝堂糾纏不深。此時正好借奢安之亂,四chuan出現權力真空的時候布局;雖然皇上並未徹底掌控宣府及周邊,但控製了大同和獨石口這兩個咽喉要地,誰敢造次?;泉州是太師兼次輔史繼偕統領政務,這老頭可是鐵杆的保皇派。
細細想來,這三角規劃的中心區域乃大明腹地。計劃成型之日,就是中原複興之時。如此,大明內部鐵板一塊無人能撼動,西洋貿易為輔銀錢不斷,皇上方能擁有真正的話語權。
這招虛幹強枝,用來對付朝堂諸公最合適不過…你們不是仗著有錢有糧,從來都是眼睛望天邁著螃蟹步嘛。嘿嘿,看皇上這口大鍋鑄成之日,拿你們清蒸還是紅燒。
…………………………………………………………………………………………….
孫元化捏著須根想了片刻,又發問道:“皇上,微臣還有一事不明。廠、衛監督胥吏固然是好事。可究竟何人來領導廠、衛呢?”熊廷弼看著計劃,正琢磨著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聞聽此言,也抬頭看著皇上。對啊,剛才怎麽忘了這茬。
朱由校瀟灑地吐了個煙圈:“駱思恭勤勉敦厚,當年‘移宮案’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他定能不負朕之所托。至於東緝事廠嘛,朕以為,魏忠賢比較合適。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孫元化和熊廷弼聞言愣了片刻,見到皇上眉眼戲謔的笑容後,這才恍然大悟,隨即也大笑起來:地方胥吏的種種手段,怎能逃過魏忠賢的眼睛?這閹貨別的本事沒有,吃拿卡要的手段可無人能及,而且手下還有一大幫人精通此道。
魏忠賢之前因為受賄而被免掉司禮監秉筆,如今為了重新得到皇上信任肯定玩命的幹。隻怕那些胥吏要倒黴了額。皇上這是以毒攻毒啊。
三人大笑之餘,卻發現傅山看著紙張發愣,似乎有什麽話要說。朱由校輕輕敲了敲桌子:“大才子,想什麽呢?”
傅山瞅了瞅手中的紙張又看了看皇上,心裏疑惑不斷:皇上如此大費周折的改革,最終目的是什麽?說話向來三句不離錢的皇上,今天說了這麽多,怎麽沒有一句說到錢上?這皇家公務員製度可要耗費不少錢啊,這錢從哪兒來?難道要增稅?這…
“咳,皇上,小的敢問,這個三角區域振興計劃和新的皇家公務員製度,是否與稅收有關?”傅山輕咳一聲小心問道。孫元化和熊廷弼顯然也想到了這點的嚴重性,眼神中充滿了憂慮。稅改非同小可,民諺有雲: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朱由校聞言一愣,隨後微笑著點點頭,暗歎道:與聰明人交談就是省心。
孫元化擰著眉起身拱手,首先發問:“皇上,神宗朝至今,各級官吏缺員嚴重。雖然光宗及本朝進行了補缺,但實際缺額依然較大。而且突然大規模補充官員,勢必在朝堂上引發爭奪職位的風波。先皇光宗曾因此與朝堂諸公不睦,諸公亦對此多有不滿之言。
另外按照國朝慣例,官員的派遣地點及名額,需要按照籍貫和所在地舉人數量等進行綜合考慮。光宗因補缺之時強行安排職位,就與吏部發生了極大衝突。不知皇上準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官員能力高低又該如何考量和評價?畢竟這是個大計劃,不容有失。”
孫元化剛說完,熊廷弼捋捋胡子輕咳一聲,也起身拱手道:“皇上,老臣久在邊關,與各級官員均有接觸,老臣以為孫教喻所言實乃國朝之痛。大規模補充官員,必定打破原有平衡,由此甚至會帶來地方政務的動蕩。老臣亦請皇上細細思量。
另國朝任命官員之時有南北選之例,迴避本省之傳統。此舉雖能減少徇私舞弊,但卻因所派官員不通政務,因而赴職之初,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本地胥吏因外來官員政務不通不曉民情,常常挾製主官刁難索賄、依仗強豪監守自盜、欺壓百姓敲詐勒索、操縱司法徇私舞弊等,尤以操縱司法借訴生財為甚,百姓深惡之。
當前國朝之地方困境,並非單單官員之能力高低,或政令是否切合實際能解決。地方胥吏早已成地方一害,此製不改,恐成日後大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以上兩點不能得到確切改變,老臣認為‘三角區域振興’應當緩行,貿然施行恐有大憂。若依舊規能履新政,則新規可以靜待時機。皇上,三思啊。”
兩人的肺腑之言,讓朱由校感到很滿意:實幹派的官員就是不一樣,不但直接切中要害,其舉一反三的能力,朝堂上的那些嘴炮是遠遠比不上的。科學院秘書處的政務改革效果,目前看來還不錯。明朝的官員不是沒有能力和見識,隻是之前花太多心思在黨爭之上了。
朱由校拍拍手掌開心地咧嘴一笑:“好,兩位教喻所言,甚合朕心。朝廷裏不缺心裏明白的人,但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喜歡把這些弊端藏著掖著。朕既然決定改革,就不會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朱由校快步走到書桌旁,示意傅山、孫元化和熊廷弼也一起過來。他拿起一摞紙張,往三人麵前一放:“朕這兩個月除了處置大同城內大小事務,其餘時間也沒閑著。朕草擬了一份官員任職的新流程出來,諸位可以看看。”
三人急忙快速瀏覽了一遍。文中,以留都南京之官員先行補缺的做法,符合國朝慣例。其餘如擇優錄取,特例入仕等也符合以往實情。讓三人感到比較新奇的是:
官員就任之前,必須在科學院秘書處進行掛職鍛煉。並根據實際政務處理能力的高低劃分職務,讓官員具備基本的政務處理能力。徹底改變以往讀而優則仕,實際中卻多有高分低能之弊的傳統製度,並減少官員被當地胥吏蒙騙和利用情況的發生;
針對舊有胥吏製度,進行全新的皇家公務員等級劃分製。胥吏根據實際能力高低,進行等級劃分並給予對應的福利及俸祿。經過國考之後,胥吏可以有機會勝任正六品以下的官職,並解除之前胥吏不能參加科考等不合理限製。
傅山因為常年陪同在皇上身邊,所以所有人都知道,他這個伴讀書僮的實際權限,遠遠超過了在朝的諸多一品大員,隻是傅山從來不屑利用而已。他對於文中如掛職鍛煉,皇家公務員及國考等新名詞更有興趣,對於官職等則興趣寥寥。當官那有在皇上身邊有意思。
孫元化和熊廷弼則不同,兩人久曆官場,一眼就看出皇上的勃勃野心。皇上這招虛幹強枝,是要把基層之中實際進行政務處理的低級官吏,牢牢控製在皇家手中。
新法,將地方行政主官過度集中的權力,進行適當的分化。並在潛移默化中,將科學院秘書處的辦事方式貫徹下去,以便形成全國統一的行政處理方式,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和阻力。
如此一來,朝廷上那怕出現再激烈的黨爭,對於地方的影響都將會降低到最低。而不至於出現以往,地方主要官員倒台後,下麵的官員及胥吏也跟著倒黴的情況。皇上的目的,是將政治鬥爭影響的範圍盡量縮小,讓高層爭鬥不影響國朝實際政務的進行。
孫元化和熊廷弼對於黨爭都有很深的認識,因此對於皇上的做法,雖然沒有拍手叫絕,但也認為可以實行。兩人又詳細詢問了新法的一些細則後,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誰來約束地方胥吏這一問題上。新法倒是限製了地方主政官員,可沒有提到怎樣約束胥吏啊…
…………………………………………………………………………………………….
朱由校聽到兩人的疑問後淡淡一笑,喝了口熱茶才慢慢說道:“科學院裏的所有工匠,現在都已經按照等級工製度劃分了等級。如此,獎懲就有了根據和處理準則。
胥吏作為國朝最基層的政務實施者,自然也有相對的量化標準。額,量化標準和工匠的等級工製度差不多,是一套最基礎的評分標準。這在方案的最後有詳細解釋,你們先看,有什麽意見盡管提出來,這畢竟隻是草案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改進。
你二人之前有言,說大規模補充官員容易造成朝堂諸公不滿,這是實情,所以這套製度會首先在大同、成du和泉州三地試行,用以檢驗實際效果並形成一套新的運行機製,等待時機成熟後會在全國推廣。畢竟邊關、內陸和沿海,還是有各自不同的情況,不能一刀切。
你們擔心的誰來監管胥吏一事,不用過於憂慮。朕的東緝事廠,就可承擔此責任。以後東廠的主要職責將從監管朝廷官員,變成對於全國胥吏的監管和控製。而錦衣衛則主要對東廠形成監管。”朱由校說完又輕啄一口熱茶,笑吟吟地看著三人。
孫元化和熊廷弼如何不知,皇上是要借此掌控全國,以改變往日,上不知下下不通上的狀況。而且隨著廠、衛的權力遠離京城,在京城唿風喚雨的東廠和錦衣衛,怕是真的要開始衰落了。但東廠和錦衣衛,就用來監視胥吏?這不可能吧…
皇上還借此向大臣發出信號,太監,朕已經收拾了,對於群臣的監管也放鬆了,不要對新政設置過多障礙。否則,廠、衛隨時可以再掀波瀾。
如此想來,年中皇上派魏忠賢和駱思恭,去南京核查假錢一案,應該就是為此埋下的伏筆。派兩人去江南秘密收集諸公的某些證據,隻怕這才是皇上的真實想法。怪不得一個簡單的假幣案,魏忠賢和駱思恭愣是查了快一年都沒迴京述職。
而在薩爾滸之戰中畏敵不前,因此受人非議的李如柏在天啟元年(1621)自殺以明誌;同年,在鐵嶺之戰中擁兵不援的李如楨下獄論死,自此遼東將門灰飛煙滅。如果現在不在經濟和地方主政人員派遣上加入皇家的影響,隻怕日後將會出現一個新的遼西將門。
皇上現在以承德第二分院作為支點,並以京城為援。不僅可以威懾蒙古,更可以掐住遼西的命門。有這個釘子在,朝堂諸公想要控製遼西軍隊的想法,就隻能是一場夢。如果再控製住地方,便可以掐斷遼西軍隊與朝堂的直接聯係。大明的安危就有了更一步的保障。
孫元化和熊廷弼,想明白皇上改革的更深一層用意後,頓感後背陣陣發涼。這想法和手段…皇上真的才十九歲?難道京城傳言,皇上掉進西苑後遇見了神仙的事情是真的?
…………………………………………………………………………………………….
傅山的朝堂經曆不多,不會什麽事都想那麽深。但這個神童可不是隻知道讀死書的傻子,隻略一思考後,他發現皇上的這個招術,應該是從“農村包圍城市”這個事例中學來的。
這個事例皇上經常掛在嘴邊,並毫不掩飾對於大背頭謀略能力的崇拜。隻是這個大背頭究竟是何來曆,皇上從來一笑置之。
皇上說過:在大背頭的思維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實力不夠就不要和敵人硬拚,應該從邊邊角角入手逐漸孤立敵人,等敵人變成一具空殼再一舉拿下。
朝堂諸公如今占據了膏腴之地,控製了海內言論。貿然從江南之地展開新政,肯定困難重重。與其和朝廷大臣全力爭奪江南,不如退而求其次,控製自己能掌握的區域。
四chuan曆來不為諸公重視,因而與朝堂糾纏不深。此時正好借奢安之亂,四chuan出現權力真空的時候布局;雖然皇上並未徹底掌控宣府及周邊,但控製了大同和獨石口這兩個咽喉要地,誰敢造次?;泉州是太師兼次輔史繼偕統領政務,這老頭可是鐵杆的保皇派。
細細想來,這三角規劃的中心區域乃大明腹地。計劃成型之日,就是中原複興之時。如此,大明內部鐵板一塊無人能撼動,西洋貿易為輔銀錢不斷,皇上方能擁有真正的話語權。
這招虛幹強枝,用來對付朝堂諸公最合適不過…你們不是仗著有錢有糧,從來都是眼睛望天邁著螃蟹步嘛。嘿嘿,看皇上這口大鍋鑄成之日,拿你們清蒸還是紅燒。
…………………………………………………………………………………………….
孫元化捏著須根想了片刻,又發問道:“皇上,微臣還有一事不明。廠、衛監督胥吏固然是好事。可究竟何人來領導廠、衛呢?”熊廷弼看著計劃,正琢磨著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聞聽此言,也抬頭看著皇上。對啊,剛才怎麽忘了這茬。
朱由校瀟灑地吐了個煙圈:“駱思恭勤勉敦厚,當年‘移宮案’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他定能不負朕之所托。至於東緝事廠嘛,朕以為,魏忠賢比較合適。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孫元化和熊廷弼聞言愣了片刻,見到皇上眉眼戲謔的笑容後,這才恍然大悟,隨即也大笑起來:地方胥吏的種種手段,怎能逃過魏忠賢的眼睛?這閹貨別的本事沒有,吃拿卡要的手段可無人能及,而且手下還有一大幫人精通此道。
魏忠賢之前因為受賄而被免掉司禮監秉筆,如今為了重新得到皇上信任肯定玩命的幹。隻怕那些胥吏要倒黴了額。皇上這是以毒攻毒啊。
三人大笑之餘,卻發現傅山看著紙張發愣,似乎有什麽話要說。朱由校輕輕敲了敲桌子:“大才子,想什麽呢?”
傅山瞅了瞅手中的紙張又看了看皇上,心裏疑惑不斷:皇上如此大費周折的改革,最終目的是什麽?說話向來三句不離錢的皇上,今天說了這麽多,怎麽沒有一句說到錢上?這皇家公務員製度可要耗費不少錢啊,這錢從哪兒來?難道要增稅?這…
“咳,皇上,小的敢問,這個三角區域振興計劃和新的皇家公務員製度,是否與稅收有關?”傅山輕咳一聲小心問道。孫元化和熊廷弼顯然也想到了這點的嚴重性,眼神中充滿了憂慮。稅改非同小可,民諺有雲: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朱由校聞言一愣,隨後微笑著點點頭,暗歎道:與聰明人交談就是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