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對不住各位,因為身體的原因,拖了這麽久才開始發布新章節。這件事上,個人再多的解釋都是多餘。謝謝各位的諒解。因為還在恢複過程中,工作也撂下了很久,所以一段時間內會兩天一更,我會盡快恢複到每天一更。以下正文。
————————————————————————————————————————————
長夜慢慢褪色,淒厲的火光點燃了黎明,也照亮了天邊殘月。城頭破裂的明字旗,在嗚咽的北風中,瑟瑟發抖。鮮血鋪滿的長街上,整夜不休的殺伐聲終於停歇。
過去的一夜,不知多少骨和血,在哀嚎聲中漸漸冷卻;不知多少笑顏,變成了荒塚中的孤魂野鬼。生離死別,染盡了每一寸青石台階。
大同城北,滿目廢墟,四麵悲歌。屢屢黑煙自殘磚破瓦中緩緩升起,似無數靈幡隨微風輕輕飄蕩。或淒涼,或悲切,或蒼老,或幼稚的招魂聲,久久縈繞不曾散去;
麵無表情的大同市民,帶著最後的期望,在倒塌的房梁和磚瓦中奮力翻動,尋找著親人最後的蹤跡。然後如獲至寶般,將找到的一小塊碳化骨骼,輕輕放在白布之上;
一隊隊神情嚴峻全副武裝的大同邊軍,押著投降的叛亂士兵,在街道上快速穿梭而過。期間夾雜著不少衣著華麗之人,在邊軍粗野的喝罵聲中苦苦哀求;
城中零星的火槍聲不時響起,進攻的號令之中,傳來負隅頑抗者最後的慘叫。已經燒成灰白的殘牆斷壁,在不堪重負的哀鳴中轟然倒塌,驚起一片帶著火星的塵霧…
……………………………………………………………………………………………
朱由校擦了擦滿臉的血紅煙灰,緊緊倚靠著城牆上一門破損的大將軍炮,如同一尊雕塑。他輕輕咬著手指甲,麵色凝重地注視著城中的一切。
他已經記不起昨夜射殺了多少叛軍,也想不起一共發射了多少弩箭。隻有那一張張絕望而扭曲的麵孔,不斷在眼前閃爍。他心中,沒有絲毫勝利的快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直到一陣鑽心的疼痛傳來,才讓他的視線,從廢墟般的大同,移到了自己的手指上,一絲殷紅的血液從指間慢慢滲出…
血與火勾勒的灰黑廢墟,漸漸被刺眼的陽光填滿。金色的晨光,將昨夜的慘烈,描繪得清清楚楚。一陣刺耳的啼哭聲,劃破了滿城的麻木與血腥,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
“媽媽,爸爸(注1)”,一個渾身煙灰衣衫破爛的小男孩,跪在地上不斷推動著身邊兩具燒成黑炭的弓形屍體。男孩聲嘶力竭的哭喊聲,刺激著朱由校的每一寸神經。
見母親沒有如往日般輕言安慰,父親也沒有不滿的責罵傳來,小男孩盤著腿,無助地跌坐於地,緊緊攥著小拳頭不斷敲打地麵,委屈地放聲大哭。
男童渾然不知,父母用身體擋住了烈焰,保住了他的性命。此刻,父母的魂魄,已經攜手前往了黃泉之路…
負責收納城中遺孤的傅山,帶著幾個士兵靜靜來到了孩子身邊。他看了看兩具已經燒成一團的屍體,赤紅著雙眼將孩子輕輕一把抱起,交給了身後的士兵,扭頭便走。
男童不滿地踢騰著雙腿,展開雙手伸向兩具屍體,不斷哭喊著:“媽媽,爸爸。”…
朱由校像被人緊緊扼住了脖子,喘著粗氣一言不發,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兩行清澈的熱淚,不斷衝刷著臉頰上血紅的煙灰:史書會怎樣撰寫這一頁曆史?是濃墨重彩,還是一筆而過?因為自己的到來,多少無辜百姓,竟變成了大同城的一縷青煙,為什麽會這樣?
“哈哈哈”,耳邊傳來一陣幹癟而沙啞的蒼老笑聲。被捆得結結實實跪倒在地的代王朱鼐鈞,正肆無忌憚地嘲笑著皇上的多愁善感。
朱由校轉過頭,憤怒地看著一身金黃蟒袍的朱鼐鈞:“皇叔,因為你的一念之私。數萬大同百姓化作塵土,三千大明精銳變成枯骨一堆,大同城幾乎毀於一旦。你決定謀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會無辜死難的百姓和你手下忠誠的士兵!!!”
…………………………………………………………………………………………………
朱鼐鈞又幹笑了兩聲,顫顫巍巍地直起身來。看著一片狼藉的大同城,他鬆弛的老臉上,竟然多了幾絲光彩。貪婪而不甘的眼神,在他渾濁的雙眼中猛地燃燒了起來,但瞬間,又消失的無影無蹤。一副壯誌未酬的表情,慢慢爬滿了他滿臉的褶皺。
朱鼐鈞挺了挺有些佝僂的腰身,盡量保持自己的形象不那麽難看,一串嘶啞的話語從他胸腔中慢慢擠了出來:“皇上,爭權奪利本就是高位者的規則之一,老夫為何要在意這些螻蟻?百姓也好,士兵也好,他們不過是高位者,按照規則辦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已。
這些代價,老夫多的是,也給的起!!成王敗寇而已,何懼之有?但,老夫萬萬沒想到,不過是些十六七歲娃娃組成的皇家衛隊,會有如此戰鬥力,老夫三千百戰悍卒竟不能敵。可惜,天不遂人願,不能手刃無道昏君。悲哉!恨哉!”
代王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枚枚鐵釘,狠狠敲進了朱由校的耳朵裏。朱由校隻覺頭疼欲裂,渾身血液幾欲崩射而出。
“無道昏君”幾個字,不斷在朱由校的腦海中炸響。他舉起微微顫抖的手指,哆哆嗦嗦地指著代王,因為極度憤怒而變得慘白的嘴唇,張開閉上了幾次,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在大同凜冽的北風中,朱由校英俊的麵孔漸漸僵硬,沸騰全身的血液,慢慢凝固成一條條冰河,失去焦距的雙眼,迷茫地注視著前方。整個人如同一尊刀劈斧削的雕像,一動不動。
而冬日冷冷的陽光,趁機靜悄悄地,給雕塑刷上了一層厚厚的金漆…
……………………………………………………………………………………………………
朱鼐鈞眯著眼睛看了看朝陽,又看了看氣得渾身戰栗呆在原地的朱由校,幹咳了兩聲後,換上了諄諄教導的口吻道:“皇上,始皇帝建立秦帝國初始,曾以最大的誠意對待東方學者。就是為了獲取這些人,對於大一統秦帝國的認同,對於新規則的認可。
為此,始皇帝甚至曾經將帝國之前嚴格遵守的法家學說,做出了讓步和改變。統一的教化和言論,被博采眾長的方式所代替。但這些東方學者,始終以冷漠對待始皇帝的熱情,根本不把始皇帝放在眼裏,因為他們內心根本不認同秦帝國。但,始皇帝忍了下來。
後來麵對始皇泰山封禪的禮儀要求,東方學者各執一詞爭執不休,就是不給始皇一個明確的答案。實際就是不承認,始皇的受命於天和君權神授,不願意幫助他完成祭祀。麵對這種對君權極大的挑釁,始皇帝最終選擇了平淡處理,僅僅宣布‘博士不得用以封事之禮’;
始皇泰山封禪遭遇暴雨,落魄地迴到營地。這些來自東方的學者和博士,甚至以嘲笑和奚落來迎接始皇帝。對於這種直麵的羞辱,秦始皇也忍了下來。他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時間會證明,秦帝國采取的郡縣製皇帝集權,會比傳統的分封製更加優越有效。
雄才偉略的始皇帝明白,新規則的建立和維護,必須建立在百姓擁護和帝國實力的基礎之上,不能僅僅依靠這些東方學者。
為了取得民心,始皇采取了‘令黔首自食田’土地政策,承認當時六國的土地占有情況,以求穩定社會,獲得百姓支持。
為了抵禦匈奴的威脅,彰顯帝國的實力與威嚴。始皇花費七年時間,將燕、趙、秦三國原有邊牆大規模修築,建立了西起隴西臨洮,東到遼東的萬裏長城。並修建了著名的秦直道,用以輔助長城防禦;
與此同時,秦皇命秦軍揮師五十萬,南征百越。付出了慘重傷亡後,秦軍征服嶺南,設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自此,嶺南永遠並入華夏的版圖。華夏之輝,開始燁燁閃爍,華夏之魂魄,就此凝聚,華夏之威儀,自此威加海內!!”
………………………………………………………………………………………………….
朱鼐鈞越說越激動,搖頭晃腦麵紅耳赤的模樣,似乎恨不能自己就是秦皇在世。要不是被繩子捆得結結實實,這老頭保不準能飛到天上去。
朱由校正在迴味代王所言之時,朱鼐鈞輕咳一聲,狠狠歎了口氣道:“皇上,秦皇為了新規則的建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承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壓力,但最後又如何呢?
秦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帝國平定南越設立南海郡,鹹陽宮內歌舞升平為秦皇賀。博士淳於越向始皇進言,要求重新恢複分封製。此舉終於激怒了秦皇,因為他觸犯了秦皇的底線,那就是大一統帝國存在的基本規則,郡縣製。由此,秦皇決定重豎法家治國。
郡縣製的堅定擁護者,秦丞相李斯提議,‘些許儒生厚古薄今,誹謗當世,議論朝政,惑亂民眾,必須令行禁止,否則朝廷威信不再,民間將會各行其是。’
李斯還建議嚴禁民間私藏百家語錄,敢有談論《詩經》《書經》者斬首,以古非今者滅族。逾期不自行焚毀藏書者判處黥刑,罰做苦役。保留秦史官核定史書,及醫藥、占卜、種樹與百工之類書籍,其餘皆焚毀之。
秦皇詔令之下,昔日東方六國無數珍藏典籍,遭遇巨大浩劫被付之一炬,極大摧殘和破壞了華夏文化。百家爭鳴,由此煙消雲散。這便是著名的---‘焚書’;
後又因兩個儒生私下諷議秦皇,因害怕獲罪而逃亡。厚待儒生而屢遭羞辱的秦皇,於盛怒之下,下令將鹹陽城內四百六十餘儒生逮捕,全部活埋坑殺。這便是著名的---‘坑儒’。
秦皇為了維護規則,而做出此不計後果之舉動,終於激怒了天下讀書人。由此,天下反秦思想湧動,人心思變。
而‘令黔首自食田’的土地政策頒布當年,帝國的經濟遭遇了重大衝擊,糧食價格暴漲至每石米一千六百錢,民間怨聲載道;
長城的修築和建設秦直道,幾乎耗盡了國力。征服匈奴與百越之戰,又讓秦軍主力被死死拖在邊關,導致帝國腹地出現真空;
最後,因為修建宏偉的阿房宮和驪山陵墓,以及軍隊無休止的征戰。帝國的農業和工商徹底崩潰,秦皇也終於觸怒了天下人。
其後,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隨之大亂。秦帝國在僅僅存在了十五年後,終於坍塌。而後又經過數年南征北戰,漢高祖劉邦長安定鼎。”
………………………………………………………………………………………..
朱鼐鈞滔滔不絕地說完以後,仰望京城長長歎息了一聲,迴過頭看著朱由校道:“皇上,老夫所言,出自肺腑。規則建立不易,維護規則更是需要鐵血。皇上,這一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您都做好準備了嗎?”
不待震驚不已的朱由校迴答,朱鼐鈞花白的須發,突然如鋼針般根根聳立,他瞪著血紅的雙眼,聲嘶力竭地吼道:“不,你沒有!你根本不知道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秦皇所立政法,變華夏八百年之延續,但一個帝國卻因此滅亡。皇上,您如今要變一千八百年之規則,您是要大明,為你的理想陪葬嗎?你是要天下蒼生,陪你一起滅亡嗎!!!”
說到此處,朱鼐鈞涕淚橫流,低低咆哮著:“皇上,我大明如今之困境,並非無藥可救,僅需帝王英明,招賢納士,重新勵精圖治即可。此乃帝王之正道!!
您為何要強力觸動文臣之禁錮,武將之忌諱,商賈之錢帛?您難道不知道,他們手上掌握著足以顛覆天下的力量?您豎新規、立新法、練新軍,為何要將文武百官排斥在外?天下利益,怎能由您一人獨享?這不是帝王之道!!!
皇上,太祖披荊斬棘,成祖摧枯拉朽,方有今日之大明,期間多少波折,全靠文武死命方才周全。但,如今呢?
您的皇家科學院,排斥原有官吏,僅僅提拔民間白丁。您的秘書處,實際已成大明最高權力中樞,但非您嫡係之人不僅難以進入,更不可能一窺究竟;
您的新興經濟法令,打擊豪商巨富,卻提拔無名商販。由此,京城民生凋敝,民間早有怨言,京城乃至地方民怨難平啊;
邊關互市乃大明羈縻外族之國策,您卻強力禁止,導致蒙古與我繼續交惡,建奴乘虛而入,如今已成大明之最大危難;
建奴迫在眉尖的威脅您視而不見,卻不惜耗費國孥興師動眾,奪下蒙古昔日放牧之地。之後又棄之不理,卻又是為何?僅僅為了訓練新軍,便要置大明於四戰之地?
自古權力更迭之時,便是血流成河之際。一旦天下顛覆,我等皇族何去何從?老夫既為太祖血脈,在此大明危難之際傾覆之時,怎能視而不見坐視不理?清君靖難,老夫自然義不容辭。朱由校,你就是規則的最大破壞者!恨蒼天無眼,老夫不能手誅昏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爸爸,對父親的一種稱唿,多用於口語。與多數人的印象不同,該詞起源甚早,成書於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的《廣雅》中《釋親》篇已有雲:“爸,父也。“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也可見到多以“爸爸“稱唿父親,而非“爹爹“,比如楊過即是如此,那是因為該詞的確在宋之前已流存於世了。
民間口語中多以“爸爸”二字,代指父親。“爹爹”等詞,多見於小說之中或者所謂詩書官宦人家。
————————————————————————————————————————————
長夜慢慢褪色,淒厲的火光點燃了黎明,也照亮了天邊殘月。城頭破裂的明字旗,在嗚咽的北風中,瑟瑟發抖。鮮血鋪滿的長街上,整夜不休的殺伐聲終於停歇。
過去的一夜,不知多少骨和血,在哀嚎聲中漸漸冷卻;不知多少笑顏,變成了荒塚中的孤魂野鬼。生離死別,染盡了每一寸青石台階。
大同城北,滿目廢墟,四麵悲歌。屢屢黑煙自殘磚破瓦中緩緩升起,似無數靈幡隨微風輕輕飄蕩。或淒涼,或悲切,或蒼老,或幼稚的招魂聲,久久縈繞不曾散去;
麵無表情的大同市民,帶著最後的期望,在倒塌的房梁和磚瓦中奮力翻動,尋找著親人最後的蹤跡。然後如獲至寶般,將找到的一小塊碳化骨骼,輕輕放在白布之上;
一隊隊神情嚴峻全副武裝的大同邊軍,押著投降的叛亂士兵,在街道上快速穿梭而過。期間夾雜著不少衣著華麗之人,在邊軍粗野的喝罵聲中苦苦哀求;
城中零星的火槍聲不時響起,進攻的號令之中,傳來負隅頑抗者最後的慘叫。已經燒成灰白的殘牆斷壁,在不堪重負的哀鳴中轟然倒塌,驚起一片帶著火星的塵霧…
……………………………………………………………………………………………
朱由校擦了擦滿臉的血紅煙灰,緊緊倚靠著城牆上一門破損的大將軍炮,如同一尊雕塑。他輕輕咬著手指甲,麵色凝重地注視著城中的一切。
他已經記不起昨夜射殺了多少叛軍,也想不起一共發射了多少弩箭。隻有那一張張絕望而扭曲的麵孔,不斷在眼前閃爍。他心中,沒有絲毫勝利的快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直到一陣鑽心的疼痛傳來,才讓他的視線,從廢墟般的大同,移到了自己的手指上,一絲殷紅的血液從指間慢慢滲出…
血與火勾勒的灰黑廢墟,漸漸被刺眼的陽光填滿。金色的晨光,將昨夜的慘烈,描繪得清清楚楚。一陣刺耳的啼哭聲,劃破了滿城的麻木與血腥,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
“媽媽,爸爸(注1)”,一個渾身煙灰衣衫破爛的小男孩,跪在地上不斷推動著身邊兩具燒成黑炭的弓形屍體。男孩聲嘶力竭的哭喊聲,刺激著朱由校的每一寸神經。
見母親沒有如往日般輕言安慰,父親也沒有不滿的責罵傳來,小男孩盤著腿,無助地跌坐於地,緊緊攥著小拳頭不斷敲打地麵,委屈地放聲大哭。
男童渾然不知,父母用身體擋住了烈焰,保住了他的性命。此刻,父母的魂魄,已經攜手前往了黃泉之路…
負責收納城中遺孤的傅山,帶著幾個士兵靜靜來到了孩子身邊。他看了看兩具已經燒成一團的屍體,赤紅著雙眼將孩子輕輕一把抱起,交給了身後的士兵,扭頭便走。
男童不滿地踢騰著雙腿,展開雙手伸向兩具屍體,不斷哭喊著:“媽媽,爸爸。”…
朱由校像被人緊緊扼住了脖子,喘著粗氣一言不發,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兩行清澈的熱淚,不斷衝刷著臉頰上血紅的煙灰:史書會怎樣撰寫這一頁曆史?是濃墨重彩,還是一筆而過?因為自己的到來,多少無辜百姓,竟變成了大同城的一縷青煙,為什麽會這樣?
“哈哈哈”,耳邊傳來一陣幹癟而沙啞的蒼老笑聲。被捆得結結實實跪倒在地的代王朱鼐鈞,正肆無忌憚地嘲笑著皇上的多愁善感。
朱由校轉過頭,憤怒地看著一身金黃蟒袍的朱鼐鈞:“皇叔,因為你的一念之私。數萬大同百姓化作塵土,三千大明精銳變成枯骨一堆,大同城幾乎毀於一旦。你決定謀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會無辜死難的百姓和你手下忠誠的士兵!!!”
…………………………………………………………………………………………………
朱鼐鈞又幹笑了兩聲,顫顫巍巍地直起身來。看著一片狼藉的大同城,他鬆弛的老臉上,竟然多了幾絲光彩。貪婪而不甘的眼神,在他渾濁的雙眼中猛地燃燒了起來,但瞬間,又消失的無影無蹤。一副壯誌未酬的表情,慢慢爬滿了他滿臉的褶皺。
朱鼐鈞挺了挺有些佝僂的腰身,盡量保持自己的形象不那麽難看,一串嘶啞的話語從他胸腔中慢慢擠了出來:“皇上,爭權奪利本就是高位者的規則之一,老夫為何要在意這些螻蟻?百姓也好,士兵也好,他們不過是高位者,按照規則辦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已。
這些代價,老夫多的是,也給的起!!成王敗寇而已,何懼之有?但,老夫萬萬沒想到,不過是些十六七歲娃娃組成的皇家衛隊,會有如此戰鬥力,老夫三千百戰悍卒竟不能敵。可惜,天不遂人願,不能手刃無道昏君。悲哉!恨哉!”
代王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枚枚鐵釘,狠狠敲進了朱由校的耳朵裏。朱由校隻覺頭疼欲裂,渾身血液幾欲崩射而出。
“無道昏君”幾個字,不斷在朱由校的腦海中炸響。他舉起微微顫抖的手指,哆哆嗦嗦地指著代王,因為極度憤怒而變得慘白的嘴唇,張開閉上了幾次,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在大同凜冽的北風中,朱由校英俊的麵孔漸漸僵硬,沸騰全身的血液,慢慢凝固成一條條冰河,失去焦距的雙眼,迷茫地注視著前方。整個人如同一尊刀劈斧削的雕像,一動不動。
而冬日冷冷的陽光,趁機靜悄悄地,給雕塑刷上了一層厚厚的金漆…
……………………………………………………………………………………………………
朱鼐鈞眯著眼睛看了看朝陽,又看了看氣得渾身戰栗呆在原地的朱由校,幹咳了兩聲後,換上了諄諄教導的口吻道:“皇上,始皇帝建立秦帝國初始,曾以最大的誠意對待東方學者。就是為了獲取這些人,對於大一統秦帝國的認同,對於新規則的認可。
為此,始皇帝甚至曾經將帝國之前嚴格遵守的法家學說,做出了讓步和改變。統一的教化和言論,被博采眾長的方式所代替。但這些東方學者,始終以冷漠對待始皇帝的熱情,根本不把始皇帝放在眼裏,因為他們內心根本不認同秦帝國。但,始皇帝忍了下來。
後來麵對始皇泰山封禪的禮儀要求,東方學者各執一詞爭執不休,就是不給始皇一個明確的答案。實際就是不承認,始皇的受命於天和君權神授,不願意幫助他完成祭祀。麵對這種對君權極大的挑釁,始皇帝最終選擇了平淡處理,僅僅宣布‘博士不得用以封事之禮’;
始皇泰山封禪遭遇暴雨,落魄地迴到營地。這些來自東方的學者和博士,甚至以嘲笑和奚落來迎接始皇帝。對於這種直麵的羞辱,秦始皇也忍了下來。他相信,時間會改變一切;時間會證明,秦帝國采取的郡縣製皇帝集權,會比傳統的分封製更加優越有效。
雄才偉略的始皇帝明白,新規則的建立和維護,必須建立在百姓擁護和帝國實力的基礎之上,不能僅僅依靠這些東方學者。
為了取得民心,始皇采取了‘令黔首自食田’土地政策,承認當時六國的土地占有情況,以求穩定社會,獲得百姓支持。
為了抵禦匈奴的威脅,彰顯帝國的實力與威嚴。始皇花費七年時間,將燕、趙、秦三國原有邊牆大規模修築,建立了西起隴西臨洮,東到遼東的萬裏長城。並修建了著名的秦直道,用以輔助長城防禦;
與此同時,秦皇命秦軍揮師五十萬,南征百越。付出了慘重傷亡後,秦軍征服嶺南,設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自此,嶺南永遠並入華夏的版圖。華夏之輝,開始燁燁閃爍,華夏之魂魄,就此凝聚,華夏之威儀,自此威加海內!!”
………………………………………………………………………………………………….
朱鼐鈞越說越激動,搖頭晃腦麵紅耳赤的模樣,似乎恨不能自己就是秦皇在世。要不是被繩子捆得結結實實,這老頭保不準能飛到天上去。
朱由校正在迴味代王所言之時,朱鼐鈞輕咳一聲,狠狠歎了口氣道:“皇上,秦皇為了新規則的建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承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壓力,但最後又如何呢?
秦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帝國平定南越設立南海郡,鹹陽宮內歌舞升平為秦皇賀。博士淳於越向始皇進言,要求重新恢複分封製。此舉終於激怒了秦皇,因為他觸犯了秦皇的底線,那就是大一統帝國存在的基本規則,郡縣製。由此,秦皇決定重豎法家治國。
郡縣製的堅定擁護者,秦丞相李斯提議,‘些許儒生厚古薄今,誹謗當世,議論朝政,惑亂民眾,必須令行禁止,否則朝廷威信不再,民間將會各行其是。’
李斯還建議嚴禁民間私藏百家語錄,敢有談論《詩經》《書經》者斬首,以古非今者滅族。逾期不自行焚毀藏書者判處黥刑,罰做苦役。保留秦史官核定史書,及醫藥、占卜、種樹與百工之類書籍,其餘皆焚毀之。
秦皇詔令之下,昔日東方六國無數珍藏典籍,遭遇巨大浩劫被付之一炬,極大摧殘和破壞了華夏文化。百家爭鳴,由此煙消雲散。這便是著名的---‘焚書’;
後又因兩個儒生私下諷議秦皇,因害怕獲罪而逃亡。厚待儒生而屢遭羞辱的秦皇,於盛怒之下,下令將鹹陽城內四百六十餘儒生逮捕,全部活埋坑殺。這便是著名的---‘坑儒’。
秦皇為了維護規則,而做出此不計後果之舉動,終於激怒了天下讀書人。由此,天下反秦思想湧動,人心思變。
而‘令黔首自食田’的土地政策頒布當年,帝國的經濟遭遇了重大衝擊,糧食價格暴漲至每石米一千六百錢,民間怨聲載道;
長城的修築和建設秦直道,幾乎耗盡了國力。征服匈奴與百越之戰,又讓秦軍主力被死死拖在邊關,導致帝國腹地出現真空;
最後,因為修建宏偉的阿房宮和驪山陵墓,以及軍隊無休止的征戰。帝國的農業和工商徹底崩潰,秦皇也終於觸怒了天下人。
其後,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隨之大亂。秦帝國在僅僅存在了十五年後,終於坍塌。而後又經過數年南征北戰,漢高祖劉邦長安定鼎。”
………………………………………………………………………………………..
朱鼐鈞滔滔不絕地說完以後,仰望京城長長歎息了一聲,迴過頭看著朱由校道:“皇上,老夫所言,出自肺腑。規則建立不易,維護規則更是需要鐵血。皇上,這一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您都做好準備了嗎?”
不待震驚不已的朱由校迴答,朱鼐鈞花白的須發,突然如鋼針般根根聳立,他瞪著血紅的雙眼,聲嘶力竭地吼道:“不,你沒有!你根本不知道會付出怎樣的代價!!
秦皇所立政法,變華夏八百年之延續,但一個帝國卻因此滅亡。皇上,您如今要變一千八百年之規則,您是要大明,為你的理想陪葬嗎?你是要天下蒼生,陪你一起滅亡嗎!!!”
說到此處,朱鼐鈞涕淚橫流,低低咆哮著:“皇上,我大明如今之困境,並非無藥可救,僅需帝王英明,招賢納士,重新勵精圖治即可。此乃帝王之正道!!
您為何要強力觸動文臣之禁錮,武將之忌諱,商賈之錢帛?您難道不知道,他們手上掌握著足以顛覆天下的力量?您豎新規、立新法、練新軍,為何要將文武百官排斥在外?天下利益,怎能由您一人獨享?這不是帝王之道!!!
皇上,太祖披荊斬棘,成祖摧枯拉朽,方有今日之大明,期間多少波折,全靠文武死命方才周全。但,如今呢?
您的皇家科學院,排斥原有官吏,僅僅提拔民間白丁。您的秘書處,實際已成大明最高權力中樞,但非您嫡係之人不僅難以進入,更不可能一窺究竟;
您的新興經濟法令,打擊豪商巨富,卻提拔無名商販。由此,京城民生凋敝,民間早有怨言,京城乃至地方民怨難平啊;
邊關互市乃大明羈縻外族之國策,您卻強力禁止,導致蒙古與我繼續交惡,建奴乘虛而入,如今已成大明之最大危難;
建奴迫在眉尖的威脅您視而不見,卻不惜耗費國孥興師動眾,奪下蒙古昔日放牧之地。之後又棄之不理,卻又是為何?僅僅為了訓練新軍,便要置大明於四戰之地?
自古權力更迭之時,便是血流成河之際。一旦天下顛覆,我等皇族何去何從?老夫既為太祖血脈,在此大明危難之際傾覆之時,怎能視而不見坐視不理?清君靖難,老夫自然義不容辭。朱由校,你就是規則的最大破壞者!恨蒼天無眼,老夫不能手誅昏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爸爸,對父親的一種稱唿,多用於口語。與多數人的印象不同,該詞起源甚早,成書於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的《廣雅》中《釋親》篇已有雲:“爸,父也。“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也可見到多以“爸爸“稱唿父親,而非“爹爹“,比如楊過即是如此,那是因為該詞的確在宋之前已流存於世了。
民間口語中多以“爸爸”二字,代指父親。“爹爹”等詞,多見於小說之中或者所謂詩書官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