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喝了一口茶,示意信王和傅山都坐下來,並做好筆錄。在皇上嚴厲的目光下,小太監哆哆嗦嗦道:“陛下,小的在司禮監經廠(印刷廠)做事。昨日聽到大理寺的一個掌客說,大理寺新近關押了一個罪犯,懂得黃銅製作之法。因此小的就,就….”
“費什麽話,快說。”朱由檢的脾氣一向很急躁,此刻話音還未落地,便一掌拍在桌子上。
“是是是,小的想著這黃銅與黃金外觀差不多,因此小的就動了心思,就想做一點黃銅出來當錢花花。”小太監說完就趕緊把頭杵到了地上去,大氣都不敢出。
“嗬嗬,你到很聰明啊。說,你的同夥是誰?”傅山皺著眉頭問道。
小太監說道:“就是那個大理寺的掌客,他問清了黃銅製作之法後,就告訴我,並且給了我十兩銀子去買原料。可小的不認識原料,也不知道去那兒買,但又想貪墨這十兩銀子。後來想起工部作坊有一個同鄉,因此小的就去了工部作坊,想借點原料。”
“就為了這事,你就想貪墨10兩銀子?”朱由檢眼睛鼓得圓圓地問道。
不待小太監迴話傅山便接著問道:“大理寺掌客,是送迎蕃客顓蒞館舍的一個正九品上的小官,他怎麽知道大理寺關押了這個罪犯?”
“這…”小太監麵露疑難之色,想了想道:“因為大理寺的一個獄丞與這個掌客關係比較好,所以就告訴了這個掌客。”
“你等會兒,朕覺得有點不對。這個掌客與你是什麽關係?他怎麽會拿錢給你?還有,那個獄丞是否也參與了這件事?”朱由校問道。
“小的不敢隱瞞。那掌客乃小人的哥哥,那個獄丞是否參與,小的就不知道了。”小太監趴在地上,渾身哆嗦著說道。
………………………………………………………………………….
朱由校讓侍衛把小太監送迴司禮監處置後,便皺著眉頭在屋裏轉了兩圈,然後又把這件事的疑點寫在了紙上,細細推敲了一下後,他緊皺的眉頭裏又浮現了一絲凝重。
“哥,這事有什麽不對嗎?”信王朱由檢疑惑地問道。
朱由校點點頭道:“嗯,確實有不對,這件事有兩個疑點。其一,做個黃銅而已,弄得這麽複雜,而且這個小太監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知道的一清二楚,我怎能不懷疑?
其二,用黃銅替代黃金這個說法,有點搞笑。就算做出了黃銅,在京城裏他們準備蒙誰?就他們的社交圈子裏,可沒幾個人用得起黃金。除非去欺騙山野村夫。可要去到鄉村,何必在京城裏做好,他一路上背著不嫌重?
朱由檢和傅山聽完,又把整件事細細想了想,發現確實不對。傅山道:“陛下,還有一個疑點。工部的雜物堆放在西門,而我們卻是在南麵存放資料的黃冊庫,遇見了這個小太監。現在想想,這個小太監好像專門在哪兒,等著我們過去。”
朱由校聽完,指節敲了敲桌子道:“媽的,皇宮都成了篩子了。勞資做點什麽事,都被人盯著。好吧,我們就去大理寺牢房看看,到底有什麽牛鬼蛇神。”
朱由檢扣了扣腦袋道:“哥,晚上去大理寺?你不怕皇後和首輔大人知道?”
“……朕怕什麽,走,你們跟我一起去。記住,待會兒我單獨問話的時候,幫我看著點周圍。我們現在被人盯得很緊啊。”朱由校說完,就命侍衛準備,立刻前往大理寺牢房。
傅山這時小聲問道:“皇上,您為何放過了那個小太監?怎麽不繼續審問一下?”
朱由校整理著紙張說道:“算了,這種級別的小太監問不出什麽。敢做這事的小太監,一定是被人拿住了把柄的。朕如果審問了他,弄得不好會死更多的人。走吧,去大理寺。”
…………………………………………………………………………………………
搖搖晃晃的馬車中,燭火在跟隨擺動,朱由校的臉色也一直陰晴不定。信王朱由檢撩開窗簾看了看道:“哥,周圍沒人了,傅山早就把侍衛趕到一邊了,你有什麽話就說吧。”
“我,我沒什麽話要說啊?”
“哥,你就別裝了。你真以為我們看不出來啊。這宮裏的人監視我們又不是一兩天了,你以前也沒這麽緊張,怎麽今天會特意提醒我們,要注意說話的環境?還是傅山聰明,他看出來你有什麽話沒說,所以啊他自己主動去驅趕侍衛,讓我在馬車裏陪著你說話。”
朱由校笑了笑,輕輕拍了拍弟弟的腦袋道:“這人太聰明了,也不好。就像你們兩個,天天給我惹事。”
“哥,誰說我們隻能惹事了,我們也能立大功,不信你明天就交給我們一件事做。”
“行了吧,就你們兩個做的事,我還不知道。你們這段時間在工部,可把王舜鼎給壓迫壞了,人家不僅是工部尚書,也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你們天天讓人家陪你們熬夜,這不是要人老命嘛。你們啊,哎….什麽事,別一次性做絕了,留點後路。”
朱由檢不樂意了:“哥,我們也不想這樣啊,那還不是把我氣壞了嘛。你可不知道,那個工部有多混亂。保存案牘(公文檔案)的架閣庫和整理資料的黃冊庫,裏麵亂七八糟的,各種混亂…所以我們才逼著那老頭兒,和我們一起整理。”
朱由校笑道:“你啊,記住別叫人老頭兒,要叫工部尚書,也不懂得尊老愛幼。比起其他的很多高官來說,王舜鼎算不錯了,至少願意親力親為去做事,所以你們要懂得尊敬他。”
“哥,難不成有人不聽指揮?告訴我,我訓斥他們去。”信王眼睛一橫,暴脾氣又上來了。
“由檢,這宮裏,我能信得過人,隻有你、皇後和傅山了。你記住,萬一有一天我不在了,那麽無論以後出了什麽事,你都不要先發怒。一定要好好分析問題,找到解決答案。就算一時找不到,也一定先沉住氣。”
“哥,你別嚇我,出什麽事了?”朱由檢被這話嚇住了,嗓子眼就像被什麽東西夾住似的,說話聲調都提高了幾度。
……………………………………………………………………………….
“楊漣和左光鬥去四川的事,我曾經告訴過你和傅山。他們數日前曾經給我傳過來一封秘奏。我把秘奏與四川巡撫的公文對比了一下,所言不差。但是我就這事詢問駱思恭相關情況的時候,他的迴答讓我起了警惕之心。”
“哥,你這是什麽意思?”
“我問他,奢安叛軍圍攻貴陽的時候,錦衣衛在做什麽?為何沒能給出叛軍及貴陽的情報。他說錦衣衛在遼東全力對付老奴,抽不出人手。本來這個解釋也算合理,但是….”
“哎呀哥,你快說啊。”
“今年,毛文龍以皮島為基地,攪得後金天翻地覆。我問駱思恭關於毛文龍的事情,他用匹夫之勇來形容,而且對於毛文龍的作為大為不屑。我就問他為何這麽看,他就說道複州城迴歸大明的萬餘壯丁,乃感受大明之恩澤,而非毛文龍之功。哼,你聽出來什麽沒有?”
“哥,你是說複州城迴歸大明的萬餘壯丁?對啊,複州城可是陷入敵手他能查到詳情,而貴陽還在朝廷手裏,他卻說探查不到。而且聽他對毛文龍的評價,應該對於後金戰事了解的很清楚。哥,去年不是王師與後金大戰廣寧的時候嗎?也許….”
“嗯,因為這個解釋,我當時也差點就信了。可是天啟二年(1622)也就是去年,河套蒙古入侵延安、黃花峪等處,深入六百裏,殺擄數萬人。巡撫張之厚、總兵杜文煥匿不上聞。這事,錦衣衛卻查的清清楚楚。
廣寧之戰發生在去年正月十八日,蒙古人入侵也是去年正月。而去年二月二十三日孫得功等人獻城投降後金以後,才有複州城萬餘壯丁迴歸。這三件事,錦衣衛查的一清二楚。唯獨去年二月,安邦彥發動叛亂後的事,錦衣衛卻說不知道。你說,我能信這話嗎?”
“哥,難道是錦衣衛有意隱瞞什麽?難不成他們刻意不追查此事?”
“不知道,我現在什麽都不知道。這還不算,還有一件事,隻有我和駱思恭知道。”
……………………………………………………………………………
“數日前,我們去工部之時,我曾經與駱思恭就錦衣衛的發展有一番對話,還擬定了初稿。他當時也答應,會盡快給我規劃意見。結果,我今天下朝後問他什麽時候給我答複,他告訴我說,錦衣衛事務繁雜,還有很多千頭萬緒的東西要整理。”朱由校苦笑著說完。
“哥,這個駱思恭似乎也沒說錯啊。”朱由檢不解的問道。
“他確實沒有說錯。我也是下午和他見麵後才想明白,他是借著這個整改,向我討要更大的權力。他這是把錦衣衛看成是自己的了。”朱由校說完,眼睛便直愣愣地看著門簾….
“哥,你把他撤了就行了啊。換,換….是啊,換誰呢….”
“東廠已經被宦官控製;錦衣衛擺明了不聽招唿;在京衛所歸五軍都督府管轄,可是營務卻歸了中宮總理;這些我們現在都沒法插手進去。
沒有參政權的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田爾耕,都敢公然奏本了,這是根本沒把我這個皇上放在眼裏;兵部尚書董漢儒老好人一個,誰都不得罪,不堪大用。掌握統兵權和派兵權的人,都不為我們所用啊。”朱由校說完,長歎一口氣….
朱由檢一聽,頓感寒意森森。他不禁拉了拉衣領子,然後往哥哥身邊擠了擠說到:“哥,你是說,我們現在手裏居然沒有一兵一卒?如果我們要是把這些大臣逼急了,我們可能會….對了,哥,還有京營和禦馬監呢?”信王最後的話語,顯得很不自信。
朱由校咬了咬嘴唇道:“京營由總督京營戎政管理,還有兵部侍郎一人協助管理。這兩個官職的人,我查了查,都是田爾耕的人。至於禦馬監,早就落入了魏忠賢手裏。
由檢,我現在隻是個名義上的皇帝,你也隻是個名義上的親王。六部和都禦史的人事任免與各部實權,都掌握在大臣和宦官手裏。即便我們罷免了誰,推舉上來的還是他們的人。
我們現在的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的眼裏。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怕我們。隻不過留著我們有用而已。好處他們得了,挨罵全是皇上。他們就一人出一點錢,把我們當豬養著就行了。
他們敢這麽做的原因,不就是欺負我們不懂政務,找不到掙錢的辦法嘛。我們啊就重新開始熟悉政務,也開始尋找掙錢的辦法。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願意為我所用的人。咱們就從太監偽造黃金案開始,不著急一步步來,總能找到他們的破綻。”….
“費什麽話,快說。”朱由檢的脾氣一向很急躁,此刻話音還未落地,便一掌拍在桌子上。
“是是是,小的想著這黃銅與黃金外觀差不多,因此小的就動了心思,就想做一點黃銅出來當錢花花。”小太監說完就趕緊把頭杵到了地上去,大氣都不敢出。
“嗬嗬,你到很聰明啊。說,你的同夥是誰?”傅山皺著眉頭問道。
小太監說道:“就是那個大理寺的掌客,他問清了黃銅製作之法後,就告訴我,並且給了我十兩銀子去買原料。可小的不認識原料,也不知道去那兒買,但又想貪墨這十兩銀子。後來想起工部作坊有一個同鄉,因此小的就去了工部作坊,想借點原料。”
“就為了這事,你就想貪墨10兩銀子?”朱由檢眼睛鼓得圓圓地問道。
不待小太監迴話傅山便接著問道:“大理寺掌客,是送迎蕃客顓蒞館舍的一個正九品上的小官,他怎麽知道大理寺關押了這個罪犯?”
“這…”小太監麵露疑難之色,想了想道:“因為大理寺的一個獄丞與這個掌客關係比較好,所以就告訴了這個掌客。”
“你等會兒,朕覺得有點不對。這個掌客與你是什麽關係?他怎麽會拿錢給你?還有,那個獄丞是否也參與了這件事?”朱由校問道。
“小的不敢隱瞞。那掌客乃小人的哥哥,那個獄丞是否參與,小的就不知道了。”小太監趴在地上,渾身哆嗦著說道。
………………………………………………………………………….
朱由校讓侍衛把小太監送迴司禮監處置後,便皺著眉頭在屋裏轉了兩圈,然後又把這件事的疑點寫在了紙上,細細推敲了一下後,他緊皺的眉頭裏又浮現了一絲凝重。
“哥,這事有什麽不對嗎?”信王朱由檢疑惑地問道。
朱由校點點頭道:“嗯,確實有不對,這件事有兩個疑點。其一,做個黃銅而已,弄得這麽複雜,而且這個小太監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知道的一清二楚,我怎能不懷疑?
其二,用黃銅替代黃金這個說法,有點搞笑。就算做出了黃銅,在京城裏他們準備蒙誰?就他們的社交圈子裏,可沒幾個人用得起黃金。除非去欺騙山野村夫。可要去到鄉村,何必在京城裏做好,他一路上背著不嫌重?
朱由檢和傅山聽完,又把整件事細細想了想,發現確實不對。傅山道:“陛下,還有一個疑點。工部的雜物堆放在西門,而我們卻是在南麵存放資料的黃冊庫,遇見了這個小太監。現在想想,這個小太監好像專門在哪兒,等著我們過去。”
朱由校聽完,指節敲了敲桌子道:“媽的,皇宮都成了篩子了。勞資做點什麽事,都被人盯著。好吧,我們就去大理寺牢房看看,到底有什麽牛鬼蛇神。”
朱由檢扣了扣腦袋道:“哥,晚上去大理寺?你不怕皇後和首輔大人知道?”
“……朕怕什麽,走,你們跟我一起去。記住,待會兒我單獨問話的時候,幫我看著點周圍。我們現在被人盯得很緊啊。”朱由校說完,就命侍衛準備,立刻前往大理寺牢房。
傅山這時小聲問道:“皇上,您為何放過了那個小太監?怎麽不繼續審問一下?”
朱由校整理著紙張說道:“算了,這種級別的小太監問不出什麽。敢做這事的小太監,一定是被人拿住了把柄的。朕如果審問了他,弄得不好會死更多的人。走吧,去大理寺。”
…………………………………………………………………………………………
搖搖晃晃的馬車中,燭火在跟隨擺動,朱由校的臉色也一直陰晴不定。信王朱由檢撩開窗簾看了看道:“哥,周圍沒人了,傅山早就把侍衛趕到一邊了,你有什麽話就說吧。”
“我,我沒什麽話要說啊?”
“哥,你就別裝了。你真以為我們看不出來啊。這宮裏的人監視我們又不是一兩天了,你以前也沒這麽緊張,怎麽今天會特意提醒我們,要注意說話的環境?還是傅山聰明,他看出來你有什麽話沒說,所以啊他自己主動去驅趕侍衛,讓我在馬車裏陪著你說話。”
朱由校笑了笑,輕輕拍了拍弟弟的腦袋道:“這人太聰明了,也不好。就像你們兩個,天天給我惹事。”
“哥,誰說我們隻能惹事了,我們也能立大功,不信你明天就交給我們一件事做。”
“行了吧,就你們兩個做的事,我還不知道。你們這段時間在工部,可把王舜鼎給壓迫壞了,人家不僅是工部尚書,也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你們天天讓人家陪你們熬夜,這不是要人老命嘛。你們啊,哎….什麽事,別一次性做絕了,留點後路。”
朱由檢不樂意了:“哥,我們也不想這樣啊,那還不是把我氣壞了嘛。你可不知道,那個工部有多混亂。保存案牘(公文檔案)的架閣庫和整理資料的黃冊庫,裏麵亂七八糟的,各種混亂…所以我們才逼著那老頭兒,和我們一起整理。”
朱由校笑道:“你啊,記住別叫人老頭兒,要叫工部尚書,也不懂得尊老愛幼。比起其他的很多高官來說,王舜鼎算不錯了,至少願意親力親為去做事,所以你們要懂得尊敬他。”
“哥,難不成有人不聽指揮?告訴我,我訓斥他們去。”信王眼睛一橫,暴脾氣又上來了。
“由檢,這宮裏,我能信得過人,隻有你、皇後和傅山了。你記住,萬一有一天我不在了,那麽無論以後出了什麽事,你都不要先發怒。一定要好好分析問題,找到解決答案。就算一時找不到,也一定先沉住氣。”
“哥,你別嚇我,出什麽事了?”朱由檢被這話嚇住了,嗓子眼就像被什麽東西夾住似的,說話聲調都提高了幾度。
……………………………………………………………………………….
“楊漣和左光鬥去四川的事,我曾經告訴過你和傅山。他們數日前曾經給我傳過來一封秘奏。我把秘奏與四川巡撫的公文對比了一下,所言不差。但是我就這事詢問駱思恭相關情況的時候,他的迴答讓我起了警惕之心。”
“哥,你這是什麽意思?”
“我問他,奢安叛軍圍攻貴陽的時候,錦衣衛在做什麽?為何沒能給出叛軍及貴陽的情報。他說錦衣衛在遼東全力對付老奴,抽不出人手。本來這個解釋也算合理,但是….”
“哎呀哥,你快說啊。”
“今年,毛文龍以皮島為基地,攪得後金天翻地覆。我問駱思恭關於毛文龍的事情,他用匹夫之勇來形容,而且對於毛文龍的作為大為不屑。我就問他為何這麽看,他就說道複州城迴歸大明的萬餘壯丁,乃感受大明之恩澤,而非毛文龍之功。哼,你聽出來什麽沒有?”
“哥,你是說複州城迴歸大明的萬餘壯丁?對啊,複州城可是陷入敵手他能查到詳情,而貴陽還在朝廷手裏,他卻說探查不到。而且聽他對毛文龍的評價,應該對於後金戰事了解的很清楚。哥,去年不是王師與後金大戰廣寧的時候嗎?也許….”
“嗯,因為這個解釋,我當時也差點就信了。可是天啟二年(1622)也就是去年,河套蒙古入侵延安、黃花峪等處,深入六百裏,殺擄數萬人。巡撫張之厚、總兵杜文煥匿不上聞。這事,錦衣衛卻查的清清楚楚。
廣寧之戰發生在去年正月十八日,蒙古人入侵也是去年正月。而去年二月二十三日孫得功等人獻城投降後金以後,才有複州城萬餘壯丁迴歸。這三件事,錦衣衛查的一清二楚。唯獨去年二月,安邦彥發動叛亂後的事,錦衣衛卻說不知道。你說,我能信這話嗎?”
“哥,難道是錦衣衛有意隱瞞什麽?難不成他們刻意不追查此事?”
“不知道,我現在什麽都不知道。這還不算,還有一件事,隻有我和駱思恭知道。”
……………………………………………………………………………
“數日前,我們去工部之時,我曾經與駱思恭就錦衣衛的發展有一番對話,還擬定了初稿。他當時也答應,會盡快給我規劃意見。結果,我今天下朝後問他什麽時候給我答複,他告訴我說,錦衣衛事務繁雜,還有很多千頭萬緒的東西要整理。”朱由校苦笑著說完。
“哥,這個駱思恭似乎也沒說錯啊。”朱由檢不解的問道。
“他確實沒有說錯。我也是下午和他見麵後才想明白,他是借著這個整改,向我討要更大的權力。他這是把錦衣衛看成是自己的了。”朱由校說完,眼睛便直愣愣地看著門簾….
“哥,你把他撤了就行了啊。換,換….是啊,換誰呢….”
“東廠已經被宦官控製;錦衣衛擺明了不聽招唿;在京衛所歸五軍都督府管轄,可是營務卻歸了中宮總理;這些我們現在都沒法插手進去。
沒有參政權的五軍都督府左都督田爾耕,都敢公然奏本了,這是根本沒把我這個皇上放在眼裏;兵部尚書董漢儒老好人一個,誰都不得罪,不堪大用。掌握統兵權和派兵權的人,都不為我們所用啊。”朱由校說完,長歎一口氣….
朱由檢一聽,頓感寒意森森。他不禁拉了拉衣領子,然後往哥哥身邊擠了擠說到:“哥,你是說,我們現在手裏居然沒有一兵一卒?如果我們要是把這些大臣逼急了,我們可能會….對了,哥,還有京營和禦馬監呢?”信王最後的話語,顯得很不自信。
朱由校咬了咬嘴唇道:“京營由總督京營戎政管理,還有兵部侍郎一人協助管理。這兩個官職的人,我查了查,都是田爾耕的人。至於禦馬監,早就落入了魏忠賢手裏。
由檢,我現在隻是個名義上的皇帝,你也隻是個名義上的親王。六部和都禦史的人事任免與各部實權,都掌握在大臣和宦官手裏。即便我們罷免了誰,推舉上來的還是他們的人。
我們現在的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的眼裏。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怕我們。隻不過留著我們有用而已。好處他們得了,挨罵全是皇上。他們就一人出一點錢,把我們當豬養著就行了。
他們敢這麽做的原因,不就是欺負我們不懂政務,找不到掙錢的辦法嘛。我們啊就重新開始熟悉政務,也開始尋找掙錢的辦法。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願意為我所用的人。咱們就從太監偽造黃金案開始,不著急一步步來,總能找到他們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