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王毫無心理負擔,他的存在也不是為了讓真相大白於天下,青如水明如鏡。能在疑心病皇兄身邊活下來,他就已經夠累,可不想沒事兒摻和到儲君之爭裏。
他能舒舒服服活著是他的本事。
太子和新安王人腦袋打出狗腦袋跟他有一毛錢關係,別把他卷裏,誰管他們?
就玉衡帝現在不止疑心病,劉貴妃一死都快得失心瘋了,淮陽王有事兒沒事兒真不愛往他跟前湊。
你看從劉貴妃死後,他幹的那些事,居然哭喪的時候挑了個哭的最狠的,好懸沒背過氣的就封了個豫州刺史。
嫌去劉貴妃的墓那段山路不好走,就又讓潘朔去召集民力把山路修了……
越活越迴去了,已經隱隱有了昏君的範兒。他還想一天按三頓飯往龍山墓裏跑,和在宮裏一樣與劉貴妃談心啊?
問題是他敢談,她也得能談迴來啊。
就這選手,淮陽王是不敢惹了,現在他是服了謝顯,這貨聰明一看情形不好就先告病在家,一養就又是小一個月了。這是養病還是養胎啊,不過是風寒,真當別人不知道他呢。苗頭一不對肯定就有病,那病都是揣懷裏了倒方便他隨時掏出來頂一頂。
淮陽王暗啐了一口,他倒也想裝一裝病,躲一躲皇帝。可他這身子骨比豬——呸呸,比牛強健壯,他敢裝也得有人信啊。
要麽說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呢。
他還真想看看皇兄叼嘴上那耿直忠心的謝常侍出殯是個什麽儀態,會不會給個貴妃哭靈呢,結果人家根本就沒出席,完美地躲過了一劫。
想想自己那應景的馬尿都有點兒虧的慌,不過就是個妾,也值得?!
可他也不能怎麽著,他們老宋家骨子裏就帶著自相殘殺的血脈,能在玉衡帝手下混的風生水起,還不是多年來隱忍來的,不能在此處破了功。
淮陽王去了太後宮裏又坐坐,他十來歲的時候死了親姨,就被先帝給扔到了潘太後宮裏,潘太後這人沒什麽城府,但待人卻真誠,也多虧了和潘太後處的好,不然玉衡帝上位指不定他也順道就被剁了。
劉貴妃死了,宣城公主就是個無處安放的公主了,潘太後雖看不上劉貴妃,但對宣城公主卻是真心疼愛,就接到了她宮裏住著。
淮陽王去時,宣城公主才下去歇著。
潘太後一改宣城公主在時那和顏悅色的慈祥老奶奶樣兒,當著淮陽王就開始罵起了劉貴妃,就是個禍水。活著上躥下跳攪的後宮不得安寧,死了還把皇帝禍害的半死不活,沒個人樣兒。
聽著潘太後罵了小半個時辰,淮陽王才拖著笨重的身子出宮迴府,剛從車上下來,宮裏的小太監追過來了,玉衡帝召他進宮。
見麵之後沒別的事兒,就是和皇帝飲酒,從傍晚飲到半夜,皇帝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比他喝的酒都多。
他不敢多喝,怕喝多了嘴上沒把門兒的,再把絮絮叨叨的皇帝給揍了,以後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你說,我把皇位傳給小六如何?”
可能是最近飲酒飲的多,酒量見長,喝了小半宿也沒見皇帝斷片,那思維清晰著呢,眼睛鋥明瓦亮。
“皇兄啊,你是我皇兄,既是君上,又是兄長,你說什麽是什麽,你指哪兒我肯定打點兒。皇位是皇兄的,自然是你給誰是誰的。”淮陽王一臉正色。
將心裏那點兒鄙夷掩蓋的十分好。
皇位是他的不假,可要想傳給誰那可真不好說是不是皇帝自己能做得了主的。
當王家吃素的,當那些世家都是紙老虎,任由你作嗎?皇位上又有多少利益牽扯?
新安王以前還有個劉貴妃在後宮裏撐腰,給皇帝吹枕頭風,都沒能把儲君位置動搖了。現在劉貴妃都死了,新安王無依無靠那麽個小人兒,皇帝倒是想把位置傳下去,便是傳給他,他也得給坐穩了啊。
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是皇帝這腦子似乎是讓劉貴妃給帶到土裏一道兒給埋了。
玉衡帝抹抹眼淚,一聽淮陽王這話就不盡不實的。都跟著不交心,都有自己的盤算,還是他的常侍耿直又聰明,還不藏著掖著,向來跟他有一說一——
咦?
他耿直的謝常侍似乎有日子沒見著了,皇帝這腦子似乎才清醒過來。
怎麽著,又病了?
“謝常侍這迴請了多久的假?”
這就從劉貴妃轉到謝顯了?
剛說到儲君之位,轉臉就想到謝顯,由此可見謝顯在皇帝這裏的份量了,不可小覷。
“有快一個月了吧,聽聞是風寒,後來大發了,皇兄不還派禦醫去給瞧了?”
“我這心啊,都要跟著劉貴妃去了,一天天渾渾噩噩的。”玉衡帝頻頻感歎。“知遠呐,你若有喜歡的,可得趁著活著的時候好好的待人家,不然以後痛苦的是自己。”
淮陽王看出來了,皇帝吃飽了撐的,江山穩了就開始尋求精神慰籍,玩兒起了真心。
可他不一樣,宋氏子孫都被他這皇帝殺死一茬又一茬了,他天天都在生死線上掙紮,不小心著不行。
“皇兄教誨的是,我一定聽皇兄的。”
玉衡帝頻頻點頭,思緒卻飛遠了,想要傳位給新安王的心越發長草。
劉貴妃都死了,他若再護不住他們的一雙兒女,以後死了又有何麵目再與她相見?
兄弟二人舉杯飲酒,都心不在焉。
###
事隔半個月,玉衡帝又派了禦醫前去謝家,誰知根本就沒見到謝顯,人家一大家子迴宗族祭祖還不曾迴來。
謝家陳君陽夏那一支是跟著大梁太祖一道打到了南邊,現在大多僑居在下邳郡,距離建康並不遠,不過是一兩天的車程。
謝家嫡長房在建康任職,族人則多在下邳郡。
時值臘月,每年的初八都要舉行獵祭,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每年建康城的謝家都要迴下邳祭祖,謝顯也不例外,一家人齊齊整整去了下邳。初時還好,祭祖拜神一切正常,待吃罷了酒用過了膳,把老弱婦孺都排除在外,謝顯就被族長請到了祠堂。
他能舒舒服服活著是他的本事。
太子和新安王人腦袋打出狗腦袋跟他有一毛錢關係,別把他卷裏,誰管他們?
就玉衡帝現在不止疑心病,劉貴妃一死都快得失心瘋了,淮陽王有事兒沒事兒真不愛往他跟前湊。
你看從劉貴妃死後,他幹的那些事,居然哭喪的時候挑了個哭的最狠的,好懸沒背過氣的就封了個豫州刺史。
嫌去劉貴妃的墓那段山路不好走,就又讓潘朔去召集民力把山路修了……
越活越迴去了,已經隱隱有了昏君的範兒。他還想一天按三頓飯往龍山墓裏跑,和在宮裏一樣與劉貴妃談心啊?
問題是他敢談,她也得能談迴來啊。
就這選手,淮陽王是不敢惹了,現在他是服了謝顯,這貨聰明一看情形不好就先告病在家,一養就又是小一個月了。這是養病還是養胎啊,不過是風寒,真當別人不知道他呢。苗頭一不對肯定就有病,那病都是揣懷裏了倒方便他隨時掏出來頂一頂。
淮陽王暗啐了一口,他倒也想裝一裝病,躲一躲皇帝。可他這身子骨比豬——呸呸,比牛強健壯,他敢裝也得有人信啊。
要麽說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呢。
他還真想看看皇兄叼嘴上那耿直忠心的謝常侍出殯是個什麽儀態,會不會給個貴妃哭靈呢,結果人家根本就沒出席,完美地躲過了一劫。
想想自己那應景的馬尿都有點兒虧的慌,不過就是個妾,也值得?!
可他也不能怎麽著,他們老宋家骨子裏就帶著自相殘殺的血脈,能在玉衡帝手下混的風生水起,還不是多年來隱忍來的,不能在此處破了功。
淮陽王去了太後宮裏又坐坐,他十來歲的時候死了親姨,就被先帝給扔到了潘太後宮裏,潘太後這人沒什麽城府,但待人卻真誠,也多虧了和潘太後處的好,不然玉衡帝上位指不定他也順道就被剁了。
劉貴妃死了,宣城公主就是個無處安放的公主了,潘太後雖看不上劉貴妃,但對宣城公主卻是真心疼愛,就接到了她宮裏住著。
淮陽王去時,宣城公主才下去歇著。
潘太後一改宣城公主在時那和顏悅色的慈祥老奶奶樣兒,當著淮陽王就開始罵起了劉貴妃,就是個禍水。活著上躥下跳攪的後宮不得安寧,死了還把皇帝禍害的半死不活,沒個人樣兒。
聽著潘太後罵了小半個時辰,淮陽王才拖著笨重的身子出宮迴府,剛從車上下來,宮裏的小太監追過來了,玉衡帝召他進宮。
見麵之後沒別的事兒,就是和皇帝飲酒,從傍晚飲到半夜,皇帝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比他喝的酒都多。
他不敢多喝,怕喝多了嘴上沒把門兒的,再把絮絮叨叨的皇帝給揍了,以後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你說,我把皇位傳給小六如何?”
可能是最近飲酒飲的多,酒量見長,喝了小半宿也沒見皇帝斷片,那思維清晰著呢,眼睛鋥明瓦亮。
“皇兄啊,你是我皇兄,既是君上,又是兄長,你說什麽是什麽,你指哪兒我肯定打點兒。皇位是皇兄的,自然是你給誰是誰的。”淮陽王一臉正色。
將心裏那點兒鄙夷掩蓋的十分好。
皇位是他的不假,可要想傳給誰那可真不好說是不是皇帝自己能做得了主的。
當王家吃素的,當那些世家都是紙老虎,任由你作嗎?皇位上又有多少利益牽扯?
新安王以前還有個劉貴妃在後宮裏撐腰,給皇帝吹枕頭風,都沒能把儲君位置動搖了。現在劉貴妃都死了,新安王無依無靠那麽個小人兒,皇帝倒是想把位置傳下去,便是傳給他,他也得給坐穩了啊。
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是皇帝這腦子似乎是讓劉貴妃給帶到土裏一道兒給埋了。
玉衡帝抹抹眼淚,一聽淮陽王這話就不盡不實的。都跟著不交心,都有自己的盤算,還是他的常侍耿直又聰明,還不藏著掖著,向來跟他有一說一——
咦?
他耿直的謝常侍似乎有日子沒見著了,皇帝這腦子似乎才清醒過來。
怎麽著,又病了?
“謝常侍這迴請了多久的假?”
這就從劉貴妃轉到謝顯了?
剛說到儲君之位,轉臉就想到謝顯,由此可見謝顯在皇帝這裏的份量了,不可小覷。
“有快一個月了吧,聽聞是風寒,後來大發了,皇兄不還派禦醫去給瞧了?”
“我這心啊,都要跟著劉貴妃去了,一天天渾渾噩噩的。”玉衡帝頻頻感歎。“知遠呐,你若有喜歡的,可得趁著活著的時候好好的待人家,不然以後痛苦的是自己。”
淮陽王看出來了,皇帝吃飽了撐的,江山穩了就開始尋求精神慰籍,玩兒起了真心。
可他不一樣,宋氏子孫都被他這皇帝殺死一茬又一茬了,他天天都在生死線上掙紮,不小心著不行。
“皇兄教誨的是,我一定聽皇兄的。”
玉衡帝頻頻點頭,思緒卻飛遠了,想要傳位給新安王的心越發長草。
劉貴妃都死了,他若再護不住他們的一雙兒女,以後死了又有何麵目再與她相見?
兄弟二人舉杯飲酒,都心不在焉。
###
事隔半個月,玉衡帝又派了禦醫前去謝家,誰知根本就沒見到謝顯,人家一大家子迴宗族祭祖還不曾迴來。
謝家陳君陽夏那一支是跟著大梁太祖一道打到了南邊,現在大多僑居在下邳郡,距離建康並不遠,不過是一兩天的車程。
謝家嫡長房在建康任職,族人則多在下邳郡。
時值臘月,每年的初八都要舉行獵祭,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每年建康城的謝家都要迴下邳祭祖,謝顯也不例外,一家人齊齊整整去了下邳。初時還好,祭祖拜神一切正常,待吃罷了酒用過了膳,把老弱婦孺都排除在外,謝顯就被族長請到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