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咱迴家。”梁曉樂拉著宏遠娘的手說。


    她必須先做好宏遠爹娘的工作。尤其是宏遠娘——自己心願的表達者——首先讓她真正領會和接受,然後才能行動。靈魂對接雖然能促成此事,先期工作做不好,會讓宏遠娘事後無所適從——因為這是一個長遠的工程。


    宏遠娘見自己在這裏插言不是,不插言也不是。這畢竟是別人家裏的事,自己添言就得許諾,可這關係著孩子的歸屬問題。不添言,自己又受三大娘的委托,求助過老天爺,說不定這事與自己還有點兒瓜葛。心裏七上八下的。見女兒拽著手執意要迴家,也就隨著梁曉樂的拉拽,走出梁龍才的家門。


    宏遠爹已經迴來了。他也是聽說囡囡迴來後過去看的。見院裏的人們都在,也是處於不好說話迴來的。這人啊,窮了有窮了的難處,富了也有富了的難處。尤其像他這種由窮變富的人,最了解人在難處時的心理兒。


    梁曉樂見宏遠爹在家裏,一進門,就和宏遠娘對接上了靈魂。


    宏遠娘(梁曉樂):“三大娘家愁住了。”


    “一下來了五個孩子,擱誰家也得愁住。”宏遠爹歎了口氣,說。


    宏遠娘(梁曉樂):“要不,咱幫幫他們?!”


    “這事與咱家沒有關係,要幫的話,別人會不會說閑話?”


    宏遠娘(梁曉樂):“我總覺得與咱家有關係。那個送的女人說,是老天爺爺讓送來了。”


    “老天爺爺大了去了,哪裏的事他不管?!總不能凡是老天爺爺管的事,就和咱家有關係吧?”


    宏遠娘(梁曉樂):“可,囡囡的事,我求過老天爺爺。保不住老天爺爺是看在我的麵子上,把囡囡送迴來的呢?”


    “你不是光為囡囡一個人求了嗎?囡囡迴來了,說明你的禱告起了作用,咱也算對得起三大娘了。你可沒為那五個孩子求啊?”


    宏遠娘(梁曉樂):“保不準老天爺爺見那五個孩子和囡囡在一起,我又是在這裏禱告的,就把她們全送來了。你想啊,咱家的東西都是老天爺爺給的。咱的家底有多大,老天爺爺知道的一清二楚。這是讓咱用老天爺爺給的東西,來養育這五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呢!”


    “你這麽一說,還真有點兒道理。”


    宏遠娘(梁曉樂):“要不怎麽那個女人,非強調說是老天爺爺讓送的呀?”


    “嗯,你說怎麽個幫法吧?”


    宏遠娘(梁曉樂):“我想,咱成立一個孤兒院,收留社會上被遺棄的孤兒。還和收養馮良存一樣,讓他(她)們長大後,用勞動所收入的十分之一,迴報孤兒院。咱再拿這錢,養育更多的孤兒,造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樣,我們既做了好事,還能有所收入。社會上的孤兒,也有個去處。我們還可以雇傭這裏長大的孤兒為我們做事。我們看著長大的,知道脾性。”


    “如果人們借這件事來沾咱家的‘神氣兒’,把自己的孩子也往這裏送,咱們的孤兒院得辦多大呀?”


    宏遠娘(梁曉樂):“當初收養馮良存的時候,我們也有這個擔心。都過去多半年了,不是一個也沒送來麽!咱是個人辦的,人們總得有些顧慮。再說了,咱用老天爺爺給的財富,為社會謀福利,他們昧著良心這麽做,老天爺爺也不饒他們啊。”


    “你有把握?”


    宏遠娘(梁曉樂):“我已經看出來了,咱做的好事越多,越大,老天爺爺給咱的財富也就越多。就拿收留長工辛慶同來說,他一個人種咱四十多畝地,還和玩兒的一樣。收入比別人多一倍還多。這還不算,今年秋裏,又租賃了八十多畝地。如果沒他,你敢往這裏想嗎?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人們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咱伸伸手,對被救的人來說是撿了一條命,對咱來說,是積德行善。老天爺爺看見了,就用更多的東西來鼓勵咱。”


    “其實,我心裏也有這樣的感受,隻是把握不準,說不出來。你這一說,我心裏踏實了。就依你,你想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宏遠娘(梁曉樂):“咱給族長說一聲,畢竟是在村裏辦。再寫個牌子掛起來。孤兒院就算正式成立了。先把三大娘家裏的那五個小女孩接過來。再遇見不能自食其力又沒人管的未成年兒童,咱都收留。在咱這裏形成一個製度,把這項工作長期做下去。”


    “嗯,你既然有這個想法,那就趕緊辦吧。三大娘那裏磨盤壓著手呢!”


    宏遠娘(梁曉樂):“那咱這就去族長那裏。”


    於是,宏遠爹、宏遠娘和拽著宏遠娘手不放鬆的梁曉樂,三人一同去了族長家。


    ……………………


    族長對縣裏把五個外村的孩子送到梁龍才家很有看法:在他看來,縣裏打擊販賣兒童,不應該把解救出來的幼兒送到農戶家裏。小家小戶,窄房窄屋的,誰收養的起?!一旦梁龍才把孩子送到自己這裏,自己也不能推脫。畢竟是一村之長,是給官家跑腿辦事的人。


    族長正為此事憂心忡忡,見梁德福夫婦主動找上門來,要求辦個孤兒院,不但收留這五個小女孩兒,還要救助社會上的三無(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撫養人、無生活來源)孤兒。這樣一來,這五個小女孩兒的問題不就解決了(他認定梁龍才一定會把孩子送到他家來。因為人家沒有義務撫養這五個孩子)。


    對於梁德福一家,他是越來越看不懂了。做出的事,都超越了人們的想象。像神布、神麥、神餃子,怪異事層出不窮。還好,開了個米麵加工作坊,一村人受益;租賃了村裏的閑散地,幾乎按全年的收成返還地租。都是為村裏人謀福利的事,自己樂得跟著沾光。也就不聞不問,任其存在和發展了。


    而對於孤兒院,他還從來沒聽說過。既然人家找上門來,又能解決眼前的難題,自己沒有理由不讓人家辦。


    “看來孤兒院就是收留沒人管的孤兒,這對社會大有好處。不過,這得是你們完全自願,與村裏沒有關係。”族長首先撇清了自己的責任。


    宏遠娘(梁曉樂):“這個自然。我們在村裏成立孤兒院,您是族長,想聽聽您對這事的看法,爭取一下您的意見。”


    “這是好事,我同意。在咱村史無前例,我也不知道怎樣管理。你們給我說了,我知道了,你們該怎樣辦,就怎樣辦吧!”


    族長又是一退六二五。


    這也是梁曉樂估計到的。要讓一個遠古時候的村官,接受兩千多年後的事物,是不可能的。


    給族長打了招唿,孤兒院就算定下來了。


    宏遠娘(梁曉樂)和宏遠爹商量,孤兒院的房子,用與學堂並排的那十間。孩子用飯就在食堂裏,和他們吃一樣的飯食。孤兒院院長暫時由宏遠娘李慧敏擔任。由於孩子還少,工作人員暫時定一個。梁曉樂想讓三姑梁豔秋來。


    這個時空不允許婦女出頭露麵,但這是在家裏,又當別論。梁豔秋未婚先死夫,成了望門寡,情緒正低落。給她個事做,鼓舞她的士氣,幫她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宏遠娘(梁曉樂):“就讓孩子他三姑來上班,一個月給她三百文錢,吃住和孩子們在一起。”


    “三秋倒是很好的人選。就是晚上,她一個人在那裏住不安全,孩子們又離不開人。”宏遠爹有些擔心地說。


    宏遠娘(梁曉樂):“讓翠翠和玉雲給她作伴。翠翠也隨著在食堂裏吃,我們什麽也不要。”


    “翠翠八歲,玉雲六歲,也都還是孩子呀!那裏住著那麽多建築工人,萬一出點兒什麽事!”


    宏遠爹這麽一說,倒提醒了梁曉樂:她光考慮照顧孩子們了,把基建工程給忽略了。那裏每天都有建築隊在施工,由於不是本村的人,晚上工人都不迴去,就住在建起的新房子裏。


    宏遠娘(梁曉樂):“要不,讓孩子他爺爺奶奶,晚上過去給三妹作伴。那裏空房間有的是,閑著也是閑著。他們也隨三妹一塊兒在食堂裏吃,不讓他們起火了。”


    宏遠爹點點頭:“嗯,這倒是個辦法。反正離家也不遠。”


    當宏遠爹把聘用梁豔秋的事給梁龍勤、梁趙氏和梁豔秋一說,老兩口和梁豔秋都很高興。


    梁豔秋覺得整天和孩子們在一起,也不顯得寂寞。這樣打發自己的日子,比在尼姑庵裏陪伴青燈古佛強百倍(她確實有出家的念頭)。


    老兩口看重的是女兒能掙錢養活自己了,就是晚出嫁幾年,也不會受哥嫂的白眼。


    在這個時空裏,女孩子不下地幹活,屬於家中養的閑人。就是和老人分開過的哥嫂(弟妹),老人長期養著成年小姑子(大姑子),心裏也不是滋味。


    沒等宏遠爹開口,梁龍勤首先提出了安全問題:


    “那裏正在搞建築,三秋和孩子們晚上住在那裏不安全。我和你娘過去給她們作伴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異能興農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撿貝拾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撿貝拾珠並收藏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