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醒了嗎?”


    原來是宏遠娘。


    “娘,我剛醒。”梁曉樂答應著,起身拉開了門閂。


    宏遠娘走進來,摸了摸梁曉樂的額頭。


    “娘,我沒發燒。”


    “娘是怕你發燒。”宏遠娘笑眯眯地望著她:“先時你睡得真沉,娘敲了半天門,也沒醒。”


    原來,宏遠娘見梁曉樂吃晚飯時精神“不好”,擔心她夜裏發燒。睡覺時想過來看看,卻怎麽也敲不開門。於是,心裏便不安起來。


    “孩子累了,你讓她踏踏實實睡個安穩覺?!”宏遠爹看出她的不安來,勸道。


    “我擔心她發燒!”


    “睡覺時沒事,就是發燒也到了後半夜了。別再吵孩子了。”


    宏遠娘懷著不安的心情,躺了一會兒,還是不放心,又二番過來敲門。


    梁曉樂心裏一驚:虧著早些迴來了。要不,就露餡兒了!往後,再用這個辦法,得加倍注意。


    第二天,人們仍然心急火燎忙忙碌碌地尋找囡囡。梁曉樂無法把昨晚上的情況告訴大家,也隻好聽其自然。心裏盼著縣衙的馬車早些到來。


    讓梁曉樂感動的是,梁龍才一早便過來套車,執意要親自往分店送貨。


    宏遠爹考慮他心情不好,勸道:“三伯,過兩天再送吧,咱先找囡囡。”


    梁龍才把眼珠子一瞪,氣唿唿地說:“不能因為咱家的事,影響分店的生意。搭夥做買賣,要講信譽。”


    “三伯,我腿腳不好,要不,今天我去吧,你留下來找孩子。”


    “不,今天出車,不僅僅是送貨。你三伯就是指望著你家的‘神氣兒’發財、享福哩。二侄子,什麽也別說了,你三伯心裏明鏡兒似的。”


    梁龍才要以自己的行動,來支持梁德福。在他的心目中,梁德福家的“神氣兒”,是能給大家謀福利的“神氣兒”!那些生拉硬拽的歪理,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別有用心!


    宏遠爹聽三伯梁龍才把話說到這份上,也不好再勸,隻好給他裝上了車。


    “三爺爺,您送貨迴來,囡囡就活蹦亂跳地出現在您麵前了。”梁曉樂望著梁龍才,心裏說。


    ……………………


    天快晌午的時候,當人們以為囡囡確實找不到、丟了的時候,縣衙的馬車出現了。從車上抱下來的,不僅囡囡,還有和囡囡差不多大小的五個小女孩兒。


    當時家裏隻有三奶奶和囡囡母親,婆媳二人感動的熱淚盈眶。


    大太太遵照“天書”的旨意,沒有說明六個孩子的來處,也沒有說及縣衙裏的蚜蟲和“天書”。而是精心編造了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琢磨出來的謊言:縣衙抓住了一夥人販子,交代出拐賣六個小女孩兒的罪行。說是從這村裏抱走的,所以,就送了過來。


    大太太並沒有說明自己的身份,交代清楚後,放下孩子就要走。


    三奶奶婆媳二人感謝的話說了一大籮筐。執意要他們吃了午飯再走。卻被大太太婉言謝絕了。


    大太太臨上車還加了一句:“這件事驚動了老天爺爺,是老天爺爺讓送到這裏來的。”


    三奶奶婆媳和來看熱鬧的人們光顧了高興了,又聽說是老天爺爺讓送的,心裏更是暖洋洋的,以為還是和梁曉樂“失蹤”後,領迴的六個男孩子一樣,過後通知他們的家人來領,或者把她們送迴去,也就行了。


    當問起五個小女孩兒的家鄉地址,姓甚名誰,父母都叫什麽時,才知道不是這麽迴事:五個小女孩兒,誰也說不上自己是哪村哪店的,記不清自己父母的名字。就是她們自己的名字,報出的也是勾欄院裏給她們起的藝名。隻有一個小女孩兒知道自己原來的小名叫臭丫。


    不知道家鄉住址,不知道姓甚名誰,又是老天爺爺讓送來的,這裏麵肯定有說道。三奶奶想起自己求宏遠娘為囡囡禱告的事,“難道真是老天爺爺顯靈,把囡囡和與囡囡在一起小姑娘們一塊兒送來了。”


    三奶奶心中疑惑,拉著囡囡的小手問道:“囡囡,給奶奶說,你是不是一直和這幾個小姐姐在一起呀?”


    囡囡點點頭:“嗯。奶奶,這幾個小姐姐都不知道她們的家在哪來,讓她們住在咱家吧!”


    三奶奶聞聽心裏一“咯噔”:這個家裏本來就不富裕,一下添五個孩子,還真負擔不起。


    梁龍才三個兒子,三處宅院。大、二兒子成家後,每人給了他們一處,搬出去住了。老兩口和三兒子梁德恩住在一起。


    梁德恩有一兒一女,老兩口帶著五歲的囡囡住北房東裏間,小兩口帶著一歲多的臭臭住西裏間。東廂房做夥房,西廂房放雜物,已經住的很緊張了。


    可是,既然和囡囡一塊兒送來了,還是老天爺爺讓送的,說明與這個家裏有緣分。


    養又養不起,拒絕又有緣分,這可愁住了榮鳳葉粱榮氏。眉宇間擰成了一個大疙瘩。


    “這事應該縣裏管,憑什麽把別人家的孩子給咱送來?”梁德恩迴家聽說後,氣唿唿地說。


    “那個女的臨上車的時候,說是老天爺爺讓送來了。”三奶奶解釋道。


    “嘴長在她腦袋上,說什麽你也信?”


    “當時光顧了高興了,也沒問清楚。”囡囡母親有些後悔。


    正在這時,梁龍才迴來了。見了失而複得的孫女,高興的老淚橫流。了解情況以後,對一家人說:“既然人家這樣說,咱就信。最起碼咱的孩子迴來了。四外村裏也有丟孩子的,誰聽說過有找迴來的?還是大馬車送來的,這事本身就蹊蹺。說不定馬車和那女人,還有趕車的,都是神仙變化的呢!七、八十裏路來給送孩子,連頓飯也不吃,世上有這種事嗎?!”


    “也許是老天爺爺為了救囡囡,就好事做到底,把和囡囡在一起被拐賣的五個孩子一塊兒送來了。”三奶奶迎合著老伴兒說。


    “可是,我們家裏一下添五個孩子,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吃的,穿的,還有以後出嫁……我們能養得起嗎?吃不好穿不暖的,人家孩子跟著咱也是受罪。”囡囡母親說:“要不,有領養的咱就讓人家領養,知根知底的人家,也算對得起孩子們了。”。


    “你想的怪美!誰願意領養女孩子?”囡囡父親梁德恩沒好氣地衝了妻子一句。


    囡囡父親說的不無道理:在農村,女孩子被看成“賠錢貨”,養大了,有了婆家,就是人家家裏的人了。


    跟著宏遠娘過來看囡囡的梁曉樂,把這一切全都看在眼裏,聽在耳朵裏。這樣的情況也是她預料的結果:在地下室的時候,她就已經知道,這是五個無家可歸的可憐的孩子。也正因為此,才讓她萌生了一塊兒救出來的想法。


    梁曉樂有梁曉樂的打算:


    穿越一年來,她本著奇典大神借她異能和空間的期望,用異能和空間,致富了一窮二白的宏遠爹一家。收留了本村父母雙亡的梁玉雲姐弟、逃難路上走投無路的辛慶同一家三口,和外鄉孤兒馮良存。家裏人口增多了,財源反倒滾滾而來。這說明她做的對!


    她費盡周折,救出了六個祭天的男童,為家裏增添了五個分店、一個學堂。也因為有了這五個分店,家中經濟不斷翻番。她利用六家分店所獲得的利潤,買了四十多畝地,已經建成了磚木結構的十間一排的四排大瓦房。還用異能增產的優勢,租賃了八十多畝糧田……


    自己的異能有多高,她不知道;空間有多大,她也不知道。但有一點她清楚:她的誌向有多高,異能就有多高;她心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大。她做的好事越多,得到的迴報也越豐厚。


    在她的心裏,時刻裝著前世的商場、超市、米麵加工、服裝店、飯店、洗衣店、理發店、學校、養老院、孤兒院……


    目前有的商店、米麵加工、飯店(食堂)、學校,雖然還都是雛形,畢竟已經有了眉目,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但是,在養老和救孤方麵,她還沒有邁出步子。


    現在有五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兒擺在麵前,而且是她想盡辦法救出來的,她梁曉樂應該接管起來,而不應該給三奶奶家增加負擔。


    因為,她有這個能力——有奇典大神借給她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有空間;她也有這個誌向——造福人類!


    何不借這個機會,建一個孤兒院,先收留這五個女孩,然後再收留與這五個女孩一樣的沒有父母或是被遺棄的孤兒,讓他們在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當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沒有義務撫養他們;異能和空間,是奇典大神借給自己的,不是與人共享,自己也不能白付出。


    還像收養馮良存那樣,定一個說法:等他們長大以後,參加了工作,他們要將自己的勞動所得拿出十分之一,來迴報養育他(她)長大的孤兒院。然後孤兒院用他們的迴報,擴大孤兒院規模,再收養更多的孤兒。


    這樣一來,就把“義務”變成了“互惠”:既能救助了社會上的孤兒,還能讓自己的事業借力發展!


    想到這裏,梁曉樂心裏充滿了陽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異能興農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撿貝拾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撿貝拾珠並收藏帶著異能興農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