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個兒我和彩雲三更至五更,連拜七次,後來我對著那燈影竟真的將彩線穿過了七根針,彩雲沒穿過急得直和我嚷嚷。”黃昏時分,萬壽宮裏的幾個小宮女在園子裏的紫薇樹下閑嗑牙。
“真的嗎?那改天你可要幫我做個荷包,你這麽手巧一定要做個精美的給我。”彩霞聽了揪著她的袖子興奮地說。
“唉呀,這你可要等些時候了,宮裏的好多姐妹都向我來討,我又不能不應下來,怕是要多等些時候了。”彩珠臉上有幾分得意的神情。
“說道手巧啊,還真不能不提到碧雲姐姐,從她手裏出來的繡品啊,比繡房的還要好呢,你要是能討到她的東西,我才是真真服你呢!”彩雲在一邊不服氣地說。
“手再巧有什麽用啊,你們看看那宮裏的貴妃娘娘,隻憑一把精美的玉簫就榮獲聖寵,那賞給長春宮裏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還有凝暉宮的那位,大選時隻憑著一首曲子便封了貴嬪……”彩霞正在嘰嘰喳喳地說著,就被彩珠給打斷了,隻見她指著不遠處那一行人悄聲說道:“瞧,你剛說著,凝暉宮那位就來了。”
三個人趕緊上前畢恭畢敬行禮,雲妃看了她們一眼,便被眾人簇擁著進了萬壽宮,見碧珠她們正在陪著太後說笑便上前問了安,入了座。
“這些日子沒瞧見劉貴妃,聽說身子不大好呢!”太後探詢地問。
“是啊,臣妾昨個還去看了看她,見她臉色不太好,想是著了些風寒,平日裏也太過操勞導致的,太醫說需要靜養幾日。”雲妃道。
“唉,她如今代掌鳳印,打理這偌大的後宮,想是太過勞累了。”太後了歎了口氣轉頭對碧珠道:“過些日子你去長春宮看看,這孩子秉性要強,有些什麽都不肯說自己一個人擔著,時間長了倒把身子給弄壞了。”碧珠忙應了一聲。
太後又轉了頭對雲妃說:“你身為淑妃平常也該幫幫她,這後宮那麽多事情,她一個人想是忙不過來,再過一月就是中秋節了,想來這宮裏的事又多了不少,打今兒起你和德妃就幫她分擔一些吧。”
“臣妾領旨。”雲妃又起身行禮,嘴時說道:“瞧瞧太後真是會疼人,貴妃娘娘聽了那怕是要感動淚珠兒簌簌直落呢,臣妾想今年庫裏的珍珠怕是要多得沒地放了。”
“瞧瞧她這張油嘴,怪道是一家子的,都長了張伶俐的嘴巴。“太後笑著看看她又看了一眼吟簫。吟簫立在一旁抿著嘴笑了笑。
“太後真是過獎了,臣妾這張嘴哪抵得過貴妃娘娘那張嘴,人家那張嘴吹出來了都是仙曲兒,皇上不是還誇她吹得好,說什麽‘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迴聞。’”雲妃道。
“是啊,你這麽說哀家倒是想起來了,許久沒聽過芳蕊吹簫了,自從她生了婉華公主晉了貴妃,代掌這六宮便很少再吹奏了,想是每天事事繁瑣絆住了,這孩子,真是可憐見的。”太後一想到貴妃便一臉的疼惜,看得雲妃心裏暗暗不快。
“太後想聽簫,還愁沒人會嗎?這萬壽宮倒是能找個信手拈來、撫簫成曲的人兒來。”雲妃笑著向太後努努嘴,眼睛瞟了吟簫一下。
“哦,哀家整日在這宮中倒未曾聽聞,不知你指的是哪一個啊?”太後一臉的疑惑。
“這還用問嗎?這就太後說的那個跟臣妾一樣,長了副油嘴的人兒。”雲妃說著伸手指了指吟簫。
太後看了看吟簫笑道:“哀家怎麽沒想到,這萬壽宮現成的一個叫吟簫的人啊,每天叫來叫去的,倒是沒往這上麵想,怪道叫這個名字,原是會吹簫啊。”
“迴太後,可不是臣妾誇她,她吹簫向來不記樂譜的,隨口就成曲了,小時候府裏人都驚奇得不得了呢,故給她起了這個名字,今兒您老人家就讓她吹上一曲,保管您愛聽。”雲妃邊說邊向吟簫眨眨眼睛。
“哦,是嗎?平常哀家見她舉止倒是伶俐,為人也厚道,沒想倒竟還有這樣的本領,今兒哀家倒是要見識識。”說著便望著吟簫。
這邊就見碧珠捧著一管紫竹簫遞了過來:“這可是上好的玉屏簫,這宮內沒人吹便擱在那裏,今兒正好派上用場了。”
吟簫接了那簫來看,果真是上好的玉屏簫,隻見管身的古銅色彩刻著蘭花圖案,旁邊詠蘭的詩詞更顯得古樸典雅,又用手輕輕地撫了撫管身,細膩光滑,據說這是用當地一種特有的長在陰山溪旁少見陽光的水竹製作的,這種竹節長、肉厚,通根基本一致,隻有人的拇指粗細。她輕輕捧著這簫欠身對太後道:“那奴才今天可就獻醜了。”
她輕撫簫身,閉著眼睛沉吟片刻,便抬手吹奏起來,隻聽見那簫聲似由近及遠地輕輕揚起,便飄飄渺渺地在耳邊蕩漾開來,曲調自然清淡,千迴萬轉,接著似是喧鬧,又忽而沉靜,忽而活潑,忽而安詳,忽而幽深,忽而又輕輕恍若山泉嗚咽……
掌燈時分,黃濟海剛隨著皇帝從長春宮出來,皇帝聽了貴妃的病情不甚嚴重隻需靜養便放下心來擺駕凝暉宮,剛經過萬壽宮的花園就聽見悠揚深遠的簫聲在夏日燥熱的空氣輕輕彌散開來,便在路旁邊了月華亭立住。聽那聲音清新淡泊,讓人覺得似置身在山間小溪旁,眼前似乎見到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鬱鬱蔥蔥的鬆色相映,融成一片,特別幽美、和諧,頓時感覺精神一爽,口中輕輕吟道:“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吟罷撫掌讚道:“真是妙啊,曲風縹緲淡泊,自然清新,唯有王維的這首《青溪》可配。”
那黃濟海見皇上立在亭中口中嘖嘖稱讚,忙從小太監手裏拿了盞絳紗宮燈走近身邊輕聲道:“皇上,可否去萬壽宮請安?”
皇帝轉過頭用清亮眼睛盯了他半晌朗聲道:“擺駕萬壽宮。”
“真的嗎?那改天你可要幫我做個荷包,你這麽手巧一定要做個精美的給我。”彩霞聽了揪著她的袖子興奮地說。
“唉呀,這你可要等些時候了,宮裏的好多姐妹都向我來討,我又不能不應下來,怕是要多等些時候了。”彩珠臉上有幾分得意的神情。
“說道手巧啊,還真不能不提到碧雲姐姐,從她手裏出來的繡品啊,比繡房的還要好呢,你要是能討到她的東西,我才是真真服你呢!”彩雲在一邊不服氣地說。
“手再巧有什麽用啊,你們看看那宮裏的貴妃娘娘,隻憑一把精美的玉簫就榮獲聖寵,那賞給長春宮裏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還有凝暉宮的那位,大選時隻憑著一首曲子便封了貴嬪……”彩霞正在嘰嘰喳喳地說著,就被彩珠給打斷了,隻見她指著不遠處那一行人悄聲說道:“瞧,你剛說著,凝暉宮那位就來了。”
三個人趕緊上前畢恭畢敬行禮,雲妃看了她們一眼,便被眾人簇擁著進了萬壽宮,見碧珠她們正在陪著太後說笑便上前問了安,入了座。
“這些日子沒瞧見劉貴妃,聽說身子不大好呢!”太後探詢地問。
“是啊,臣妾昨個還去看了看她,見她臉色不太好,想是著了些風寒,平日裏也太過操勞導致的,太醫說需要靜養幾日。”雲妃道。
“唉,她如今代掌鳳印,打理這偌大的後宮,想是太過勞累了。”太後了歎了口氣轉頭對碧珠道:“過些日子你去長春宮看看,這孩子秉性要強,有些什麽都不肯說自己一個人擔著,時間長了倒把身子給弄壞了。”碧珠忙應了一聲。
太後又轉了頭對雲妃說:“你身為淑妃平常也該幫幫她,這後宮那麽多事情,她一個人想是忙不過來,再過一月就是中秋節了,想來這宮裏的事又多了不少,打今兒起你和德妃就幫她分擔一些吧。”
“臣妾領旨。”雲妃又起身行禮,嘴時說道:“瞧瞧太後真是會疼人,貴妃娘娘聽了那怕是要感動淚珠兒簌簌直落呢,臣妾想今年庫裏的珍珠怕是要多得沒地放了。”
“瞧瞧她這張油嘴,怪道是一家子的,都長了張伶俐的嘴巴。“太後笑著看看她又看了一眼吟簫。吟簫立在一旁抿著嘴笑了笑。
“太後真是過獎了,臣妾這張嘴哪抵得過貴妃娘娘那張嘴,人家那張嘴吹出來了都是仙曲兒,皇上不是還誇她吹得好,說什麽‘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迴聞。’”雲妃道。
“是啊,你這麽說哀家倒是想起來了,許久沒聽過芳蕊吹簫了,自從她生了婉華公主晉了貴妃,代掌這六宮便很少再吹奏了,想是每天事事繁瑣絆住了,這孩子,真是可憐見的。”太後一想到貴妃便一臉的疼惜,看得雲妃心裏暗暗不快。
“太後想聽簫,還愁沒人會嗎?這萬壽宮倒是能找個信手拈來、撫簫成曲的人兒來。”雲妃笑著向太後努努嘴,眼睛瞟了吟簫一下。
“哦,哀家整日在這宮中倒未曾聽聞,不知你指的是哪一個啊?”太後一臉的疑惑。
“這還用問嗎?這就太後說的那個跟臣妾一樣,長了副油嘴的人兒。”雲妃說著伸手指了指吟簫。
太後看了看吟簫笑道:“哀家怎麽沒想到,這萬壽宮現成的一個叫吟簫的人啊,每天叫來叫去的,倒是沒往這上麵想,怪道叫這個名字,原是會吹簫啊。”
“迴太後,可不是臣妾誇她,她吹簫向來不記樂譜的,隨口就成曲了,小時候府裏人都驚奇得不得了呢,故給她起了這個名字,今兒您老人家就讓她吹上一曲,保管您愛聽。”雲妃邊說邊向吟簫眨眨眼睛。
“哦,是嗎?平常哀家見她舉止倒是伶俐,為人也厚道,沒想倒竟還有這樣的本領,今兒哀家倒是要見識識。”說著便望著吟簫。
這邊就見碧珠捧著一管紫竹簫遞了過來:“這可是上好的玉屏簫,這宮內沒人吹便擱在那裏,今兒正好派上用場了。”
吟簫接了那簫來看,果真是上好的玉屏簫,隻見管身的古銅色彩刻著蘭花圖案,旁邊詠蘭的詩詞更顯得古樸典雅,又用手輕輕地撫了撫管身,細膩光滑,據說這是用當地一種特有的長在陰山溪旁少見陽光的水竹製作的,這種竹節長、肉厚,通根基本一致,隻有人的拇指粗細。她輕輕捧著這簫欠身對太後道:“那奴才今天可就獻醜了。”
她輕撫簫身,閉著眼睛沉吟片刻,便抬手吹奏起來,隻聽見那簫聲似由近及遠地輕輕揚起,便飄飄渺渺地在耳邊蕩漾開來,曲調自然清淡,千迴萬轉,接著似是喧鬧,又忽而沉靜,忽而活潑,忽而安詳,忽而幽深,忽而又輕輕恍若山泉嗚咽……
掌燈時分,黃濟海剛隨著皇帝從長春宮出來,皇帝聽了貴妃的病情不甚嚴重隻需靜養便放下心來擺駕凝暉宮,剛經過萬壽宮的花園就聽見悠揚深遠的簫聲在夏日燥熱的空氣輕輕彌散開來,便在路旁邊了月華亭立住。聽那聲音清新淡泊,讓人覺得似置身在山間小溪旁,眼前似乎見到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鬱鬱蔥蔥的鬆色相映,融成一片,特別幽美、和諧,頓時感覺精神一爽,口中輕輕吟道:“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裏。聲喧亂石中,色靜深鬆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吟罷撫掌讚道:“真是妙啊,曲風縹緲淡泊,自然清新,唯有王維的這首《青溪》可配。”
那黃濟海見皇上立在亭中口中嘖嘖稱讚,忙從小太監手裏拿了盞絳紗宮燈走近身邊輕聲道:“皇上,可否去萬壽宮請安?”
皇帝轉過頭用清亮眼睛盯了他半晌朗聲道:“擺駕萬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