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李士勣低聲對刺史道,“高大人的這步走姿,越看越像個太子中庶子!等年過完之後,下官一定發起這個議題來,讓大人材有所用。”
高審行心中竊喜,又不能顯得一點涵養都沒有,隻是禮節性地表示感謝,並邀對方到興祿坊暢飲,共迎新年。
鷂國公高峻像耗子見貓似地躲著高審行,這個細微的情節逃不過李士勣的眼睛。
方才在朝會大典上,鷂國公的表現中規中矩,也不往高審行的方向看,太子反而下意識地看了高審行那裏兩三次,李士勣也留意了。
兵部侍郎估計,在李治的心幕中,八成對高審行有些想法。
高峻入主中樞後,氣勢逼人、如日中天,他的那些政見都得到了實施、效果都出奇的好。
這當然也可以算在太子聽政其間的成就,但李治畢竟還不是皇帝,而對高峻的起用也正是皇帝陛下一力主張的。
那麽對太子而言,將高審行提到太子中庶子的位子上來,讓高審行壓高峻一頭,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項了。
太子中庶子——這當然是太子的人。一個從三品的老子,往一個正二品的尚書令麵前一站,想想吧,那是什麽局麵!..
真到了那個時候,高審行哪怕就是偶爾站出來、稍稍表示一下對尚書令某個提議的懷疑,那麽不論他懷疑的正確與否,太子都可站出來打打圓場。
尚書令不便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地與中庶子爭辯什麽事情,因為這至少會牽扯上孝道,高峻就更不敢麵紅耳赤了。
而太子隻須對中庶子輕輕的一句話便可奏效。
因而,隻要有太子在場,這絲毫不會影響高峻正確意見的實施,但太子立刻就從附和者,化身為了決策者。
李士勣認為,此時他也睽到了太子的微妙想法。
那麽今年這個年,李士勣是一定要到興祿坊去的了。
……
貞觀二十二年,大唐國威四射,四方賓服,內政外交文治武功讓人連眼都睜不開,在這年的最後一天裏,外蕃恭賀新年的國書雪片似地、算好了日子飛入長安來。
最讓皇帝滿意的,是吐蕃。
鬆讚的使者恰在這一天抵達了長安,遞交了國書。吐蕃大首領鬆讚遙祝大唐皇帝千秋萬歲,自稱下臣,並隱約表達了治國的力不從心。
皇帝知道這當然是鬆讚的自謙,但從中有個重要的信息傳遞到長安來了,鬆讚在探長安的口風。
皇帝判斷,隻要他有話、並對鬆讚給出恰當的安置,吐蕃由一個蕃國再前進一步,也有著極大的操作餘地。
鬆讚的使者帶來了豐厚的朝貢,連文成公主也有表示,她送了一模一樣的兩件、精美絕倫的雪狐皮麵鬥篷,上麵各飾了一模一樣的一粒碩大雪鑽,一件送予了太子妃,另一件指明是給瑤國夫人的。
倭國沒敢派使者來長安,但該國轉托著新羅使者帶來了國書,小心翼翼地探問:他們可不可以、得到貞觀二十三年大唐鴻臚寺的雌魚符,皇帝隻掃了一眼,便將之丟到一邊。
舉城狂歡。
站在大明宮往四下裏看,城內火樹銀花,紅燈彩照。
以東市、西市、大慈恩寺、芙蓉園為幾處人員聚集的大場所,伸展到各條長街上燈火通明,人流穿梭。
城外鹹陽,雲陽,涇陽,渭南等縣的方向,夜空裏盛開著不敗的煙花。
內宮上演著規模宏大的《七德舞》,舞陣左圓右方、先偏後伍、交錯而屈伸,舞者為精壯武士一百二十八人,披銀甲執銀戟,凡三變,每變為四陣,象擊刺往來。
觀者皆踴躍振奮,諸將上壽,群臣稱萬歲。
蠻夷來京使者們也情不自禁,第一次來自波斯、大食的長巾罩麵的女使者,也在方陣的邊緣起舞。
在這樣的時刻,最不開心的就是鷂國公高峻,總感覺腳踝上係了什麽看不見的東西,因為等宮中的宴飲結束後,他就得到興祿坊去。
……
興祿坊其樂融融,賓客盈門。
大堂上陳列著皇帝冊封申國公、鷂國公、瑤國夫人的詔書,禮品堆積如山,高審行與兄長們站在府門外迎賓,此時所缺的隻有六弟。
但一過子夜,六弟夫婦便也可趕來團聚,想到父親申國公再也看不到這一幕,黔州刺史高審行的眼眶有些濕潤。
柳玉如剛剛到手那件文成公主的饋贈,此刻正與高府的夫人媳婦們圍著傳看。
安氏和高岐夫人王氏滿目的豔羨,雪域銀狐少之又少,一腋而值千金,更不要說整件鬥篷乃是集腋成裘,更不要說那顆碩大無比的鑽石了。
令她們羨慕的不是鬥篷的唯一性,而恰恰是它一模一樣的,有兩件。
高雄、高壯、高威和高武手裏拿著糖刮兒,一邊在嘴裏嘬著、一邊隨處亂跑,他們的乳婦在後邊仔細地跟著。
那些被迎進來的官員們小心地躲避著孩子們,好不碰到他們,有的還蹲下來仔細端詳孩子,讚上兩句,額外掏出個什麽稀有的小玩藝逗他們開心。
大廳裏高朋滿座,正在說到黔州刺史的事情。
兵部侍郎李士勣正提到,自劉洎之後,太子中庶子一職已經許久空置,這很有些不該、但也是無奈。不過,任滿的黔州刺史高大人一到,他就不能不說話了。
有人附和,
一位郎中開口道,“高刺史在黔州戰天鬥地、聲聞九州,功施於壟畝、人近於老農,經驗沒得說,正該是在太子身邊做些參謀之事,而不必再衝到前麵了。”
有人說,隻要英國公在朝會上提出,他便一定要附議。
高審行的那些兄弟們都不好開口,生怕幾句謙虛的話,也會打斷這個重要的話題。
高審行看看今天到場的,赫然有中書令褚遂良、江夏王爺李道宗,連趙國公長孫大人也來了。
長孫無忌是申國公高儉的親外甥,與高審行兄弟正是表親,因而他的到場就更有些了走親戚的意味。
隻是長孫大人並沒有隨聲附和,給人的感覺就像高履行這些人一樣,不打斷,也不跟風。褚大人也不說話,隻是微笑著看著說話的人,仿佛還在笑容裏多了些鼓勵。
李士勣道,“原中庶子劉洎已不必再說他了,下官真覺得高刺史合適。”
高審行迴應道,“太子殿下說在下高風亮節,其實這有什麽呢?我們這些在邊疆摔打過的官員,哪個不是這樣!近的如英國公就很令本官欣服,”
李士勣連忙客氣,說著“慚愧”,
黔州刺史再當眾道,“衛國公退養之後,誰不知在軍事上,我們大唐全仰仗著英國公?但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國公,甘居侍郎之職無怨無悔,給那些小輩們讓路,隻作個幕後的英雄……”
李士勣心說我早就委屈過了!
不過高審行的出現,真的在英國公的眼前閃現了一絲亮光,這麽說來,兩個人年紀差得不算多、簡直同氣相求了。
李士勣還要客氣幾句,忽然發現大廳中氣氛一滯,眾多官員們臉上都現出嚴肅的表情來。
他往門口一看,鷂國公高峻麵無表情地進來。
高審行也住了話,高峻一進來,臉上便換上了笑意,先與趙國公見禮,再與江夏王見禮,再與中書令見禮,然後是興祿坊的幾位伯父、其他的官員。
氣氛一下子就轉到了一板一眼的官場走動上來,客氣而熱烈,沒有人再提中庶子的事。
王府長史高真行,忽然又把中庶子的話頭引起來,兒子高岐多年停滯不前,卻因五弟一句話而升職,高真行不能不替兄弟說話。
在興祿坊,老四高真行的品階僅次於大哥和五弟,他說這個正合適:
“審行,我看你就是太謙虛,大丈夫總要勇於任事,難道是全為著自己的榮耀?英國公豈會亂講話呢?”。
有人偷偷去看尚書令,要從他接下來的表現上再揣摩一下真實的意圖。
將高峻在朝堂上說的、和在家裏說的兩相對照,才能看出他到底支不支持自己的老子出任中庶子了。
尚書令果然問,“四伯,不知你們說的是什麽事呢?”
褚大人代答道,“我們正在說到太子中庶子的位子,自審行兄到長安後,總該填實了。”
尚書令聽了,淡淡地迴應道,“褚叔叔,還是不要在這裏提此事吧,中庶子又不是個等閑的職位,那是該皇帝陛下考慮的事情,”
尚書令一句話,無疑就否定了中書令的話,這讓褚遂良有點不得勁兒。
但人家又當了這麽多的同僚,稱唿自己為“叔叔,”便是表明:這裏隻是在朝堂之下,他說什麽,褚大人不必介意。
對於高峻的態度,高審行心裏生出一股怒氣忍了再忍,幾乎就在臉上表現出來。心說你不支持也罷,但不能這樣說話,這與明確告訴來訪者免提此事有什麽區分?!
高峻也不看高審行,轉而朝向江夏王李道宗,衝著郡王爺感謝文成公主贈送給夫人柳玉如的鬥篷。
文麵公主是江夏王爺的女兒,將兩件價值連城的鬥篷一件送給太子妃、一件送給瑤國夫人,人人心中都會有個掂量。
如果鬥篷隻有一件的話,隻送柳玉如、不送太子妃絕不正常,隻送太子妃不送柳玉如又顯然不是文成公主所願,這才送了兩件,誰能不明白太子妃那件才是掩飾?
安氏便慫恿道,“玉如,何不穿穿看?讓姐妹們也欣賞欣賞。”
柳玉如看了看滿座的來訪官員。不好意思地迴道,“三嫂!可是一會兒就要吃飯了……”
酒宴已擺好,眾人入座,真就好一陣子再也沒人提什麽中庶子的事了,人們你敬我、我敬你,敬皇帝、敬太子。
尚書令果然是一副內外有別的架勢,凡是比高審行年紀大的,他都從頭一一敬到了,每次都是滿盞滿飲,氣氛漸至活躍。
高審行氣不順,高峻進府第一句話,便暴露了這小子一直以來的真實意圖,料想日後、在朝堂上也不大有人敢起這個頭了。
從三品的職位,走到底下州縣幾乎就是代表著長安,跺一腳連城門樓子都要顫上三顫,那是隨時可以覲見天子的大員!
哪個男人不朝思暮想這樣的地位呢!你給老子說說看,難道我高審行總要借助你這個朝不保夕的兒子?
哪個兒子會執意地阻斷老子的升遷??你真想拿高風亮節這根繩兒捆我,它在功名麵前就算個屁!
但大過年的萬一發作起來,破壞了氣氛不說,也讓人看出自己再在意太子中庶子這個職位了,那便與高風亮節不匹配了。
恰巧高峻又把酒敬到黔州刺史麵前來,高審行鼻子裏重重地哼了一聲,也不端杯,冷著臉問他道,“金善德是怎麽一迴事?”
這一次,人們看到高審行是真生氣了,而許多人對新羅國女王的來訪目的一直有些額外的猜測,幾個人都看向了這對父子。
高峻一下子愣住,舉著杯在那裏一時說不出話來。
高審行埋怨道,“添人進口,在哪一府中都是大事一件,我和你母親在黔州糊塗著得了個女王的兒媳,意然誰也不知道!連金善德一麵也沒得見!”
明知刺史大人是在找後帳,但高峻不能以皇帝有旨來為自己辯白。
那道旨意一直沒有在眾臣之前公開,嚴格說連高峻也算偷看,此時情急了說出來,在皇帝那裏也沒法圓話了。
他紅了臉迴道,“父親大人,有的時候有些事是情非得已,難道你還不知?但我為高府添了人口,大人總該高興才是。”
人們這才確切地知道,新羅國那位酷似鷂國公六夫人的女王,原來到長安短短數日,真的讓鷂國公給辦了。
人們饒有興趣地看著這父子兩個,在這樣的情形下提到了這麽一個問題。
高審行怒道,“怎麽,這就算是本官新得了兒媳的喜酒麽!你真是太不像話了,身為尚書令,又是個國公,說話辦事簡直隨心所欲,你祖父在這裏還不讓你氣死!”
高峻一皺眉,臉上通紅,知道對方這是在埋怨自己,自己進府後製止人們談論中庶子的話惹到了刺史煩氣,這是簡直就是“私報公仇”。
而尚書令在家裏又不便發作,隻能笑嘻嘻應付道,“大人不必氣憤,如果想見見金善德,我去封信讓她來一趟。”
李士勣低聲對刺史道,“高大人的這步走姿,越看越像個太子中庶子!等年過完之後,下官一定發起這個議題來,讓大人材有所用。”
高審行心中竊喜,又不能顯得一點涵養都沒有,隻是禮節性地表示感謝,並邀對方到興祿坊暢飲,共迎新年。
鷂國公高峻像耗子見貓似地躲著高審行,這個細微的情節逃不過李士勣的眼睛。
方才在朝會大典上,鷂國公的表現中規中矩,也不往高審行的方向看,太子反而下意識地看了高審行那裏兩三次,李士勣也留意了。
兵部侍郎估計,在李治的心幕中,八成對高審行有些想法。
高峻入主中樞後,氣勢逼人、如日中天,他的那些政見都得到了實施、效果都出奇的好。
這當然也可以算在太子聽政其間的成就,但李治畢竟還不是皇帝,而對高峻的起用也正是皇帝陛下一力主張的。
那麽對太子而言,將高審行提到太子中庶子的位子上來,讓高審行壓高峻一頭,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項了。
太子中庶子——這當然是太子的人。一個從三品的老子,往一個正二品的尚書令麵前一站,想想吧,那是什麽局麵!..
真到了那個時候,高審行哪怕就是偶爾站出來、稍稍表示一下對尚書令某個提議的懷疑,那麽不論他懷疑的正確與否,太子都可站出來打打圓場。
尚書令不便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地與中庶子爭辯什麽事情,因為這至少會牽扯上孝道,高峻就更不敢麵紅耳赤了。
而太子隻須對中庶子輕輕的一句話便可奏效。
因而,隻要有太子在場,這絲毫不會影響高峻正確意見的實施,但太子立刻就從附和者,化身為了決策者。
李士勣認為,此時他也睽到了太子的微妙想法。
那麽今年這個年,李士勣是一定要到興祿坊去的了。
……
貞觀二十二年,大唐國威四射,四方賓服,內政外交文治武功讓人連眼都睜不開,在這年的最後一天裏,外蕃恭賀新年的國書雪片似地、算好了日子飛入長安來。
最讓皇帝滿意的,是吐蕃。
鬆讚的使者恰在這一天抵達了長安,遞交了國書。吐蕃大首領鬆讚遙祝大唐皇帝千秋萬歲,自稱下臣,並隱約表達了治國的力不從心。
皇帝知道這當然是鬆讚的自謙,但從中有個重要的信息傳遞到長安來了,鬆讚在探長安的口風。
皇帝判斷,隻要他有話、並對鬆讚給出恰當的安置,吐蕃由一個蕃國再前進一步,也有著極大的操作餘地。
鬆讚的使者帶來了豐厚的朝貢,連文成公主也有表示,她送了一模一樣的兩件、精美絕倫的雪狐皮麵鬥篷,上麵各飾了一模一樣的一粒碩大雪鑽,一件送予了太子妃,另一件指明是給瑤國夫人的。
倭國沒敢派使者來長安,但該國轉托著新羅使者帶來了國書,小心翼翼地探問:他們可不可以、得到貞觀二十三年大唐鴻臚寺的雌魚符,皇帝隻掃了一眼,便將之丟到一邊。
舉城狂歡。
站在大明宮往四下裏看,城內火樹銀花,紅燈彩照。
以東市、西市、大慈恩寺、芙蓉園為幾處人員聚集的大場所,伸展到各條長街上燈火通明,人流穿梭。
城外鹹陽,雲陽,涇陽,渭南等縣的方向,夜空裏盛開著不敗的煙花。
內宮上演著規模宏大的《七德舞》,舞陣左圓右方、先偏後伍、交錯而屈伸,舞者為精壯武士一百二十八人,披銀甲執銀戟,凡三變,每變為四陣,象擊刺往來。
觀者皆踴躍振奮,諸將上壽,群臣稱萬歲。
蠻夷來京使者們也情不自禁,第一次來自波斯、大食的長巾罩麵的女使者,也在方陣的邊緣起舞。
在這樣的時刻,最不開心的就是鷂國公高峻,總感覺腳踝上係了什麽看不見的東西,因為等宮中的宴飲結束後,他就得到興祿坊去。
……
興祿坊其樂融融,賓客盈門。
大堂上陳列著皇帝冊封申國公、鷂國公、瑤國夫人的詔書,禮品堆積如山,高審行與兄長們站在府門外迎賓,此時所缺的隻有六弟。
但一過子夜,六弟夫婦便也可趕來團聚,想到父親申國公再也看不到這一幕,黔州刺史高審行的眼眶有些濕潤。
柳玉如剛剛到手那件文成公主的饋贈,此刻正與高府的夫人媳婦們圍著傳看。
安氏和高岐夫人王氏滿目的豔羨,雪域銀狐少之又少,一腋而值千金,更不要說整件鬥篷乃是集腋成裘,更不要說那顆碩大無比的鑽石了。
令她們羨慕的不是鬥篷的唯一性,而恰恰是它一模一樣的,有兩件。
高雄、高壯、高威和高武手裏拿著糖刮兒,一邊在嘴裏嘬著、一邊隨處亂跑,他們的乳婦在後邊仔細地跟著。
那些被迎進來的官員們小心地躲避著孩子們,好不碰到他們,有的還蹲下來仔細端詳孩子,讚上兩句,額外掏出個什麽稀有的小玩藝逗他們開心。
大廳裏高朋滿座,正在說到黔州刺史的事情。
兵部侍郎李士勣正提到,自劉洎之後,太子中庶子一職已經許久空置,這很有些不該、但也是無奈。不過,任滿的黔州刺史高大人一到,他就不能不說話了。
有人附和,
一位郎中開口道,“高刺史在黔州戰天鬥地、聲聞九州,功施於壟畝、人近於老農,經驗沒得說,正該是在太子身邊做些參謀之事,而不必再衝到前麵了。”
有人說,隻要英國公在朝會上提出,他便一定要附議。
高審行的那些兄弟們都不好開口,生怕幾句謙虛的話,也會打斷這個重要的話題。
高審行看看今天到場的,赫然有中書令褚遂良、江夏王爺李道宗,連趙國公長孫大人也來了。
長孫無忌是申國公高儉的親外甥,與高審行兄弟正是表親,因而他的到場就更有些了走親戚的意味。
隻是長孫大人並沒有隨聲附和,給人的感覺就像高履行這些人一樣,不打斷,也不跟風。褚大人也不說話,隻是微笑著看著說話的人,仿佛還在笑容裏多了些鼓勵。
李士勣道,“原中庶子劉洎已不必再說他了,下官真覺得高刺史合適。”
高審行迴應道,“太子殿下說在下高風亮節,其實這有什麽呢?我們這些在邊疆摔打過的官員,哪個不是這樣!近的如英國公就很令本官欣服,”
李士勣連忙客氣,說著“慚愧”,
黔州刺史再當眾道,“衛國公退養之後,誰不知在軍事上,我們大唐全仰仗著英國公?但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國公,甘居侍郎之職無怨無悔,給那些小輩們讓路,隻作個幕後的英雄……”
李士勣心說我早就委屈過了!
不過高審行的出現,真的在英國公的眼前閃現了一絲亮光,這麽說來,兩個人年紀差得不算多、簡直同氣相求了。
李士勣還要客氣幾句,忽然發現大廳中氣氛一滯,眾多官員們臉上都現出嚴肅的表情來。
他往門口一看,鷂國公高峻麵無表情地進來。
高審行也住了話,高峻一進來,臉上便換上了笑意,先與趙國公見禮,再與江夏王見禮,再與中書令見禮,然後是興祿坊的幾位伯父、其他的官員。
氣氛一下子就轉到了一板一眼的官場走動上來,客氣而熱烈,沒有人再提中庶子的事。
王府長史高真行,忽然又把中庶子的話頭引起來,兒子高岐多年停滯不前,卻因五弟一句話而升職,高真行不能不替兄弟說話。
在興祿坊,老四高真行的品階僅次於大哥和五弟,他說這個正合適:
“審行,我看你就是太謙虛,大丈夫總要勇於任事,難道是全為著自己的榮耀?英國公豈會亂講話呢?”。
有人偷偷去看尚書令,要從他接下來的表現上再揣摩一下真實的意圖。
將高峻在朝堂上說的、和在家裏說的兩相對照,才能看出他到底支不支持自己的老子出任中庶子了。
尚書令果然問,“四伯,不知你們說的是什麽事呢?”
褚大人代答道,“我們正在說到太子中庶子的位子,自審行兄到長安後,總該填實了。”
尚書令聽了,淡淡地迴應道,“褚叔叔,還是不要在這裏提此事吧,中庶子又不是個等閑的職位,那是該皇帝陛下考慮的事情,”
尚書令一句話,無疑就否定了中書令的話,這讓褚遂良有點不得勁兒。
但人家又當了這麽多的同僚,稱唿自己為“叔叔,”便是表明:這裏隻是在朝堂之下,他說什麽,褚大人不必介意。
對於高峻的態度,高審行心裏生出一股怒氣忍了再忍,幾乎就在臉上表現出來。心說你不支持也罷,但不能這樣說話,這與明確告訴來訪者免提此事有什麽區分?!
高峻也不看高審行,轉而朝向江夏王李道宗,衝著郡王爺感謝文成公主贈送給夫人柳玉如的鬥篷。
文麵公主是江夏王爺的女兒,將兩件價值連城的鬥篷一件送給太子妃、一件送給瑤國夫人,人人心中都會有個掂量。
如果鬥篷隻有一件的話,隻送柳玉如、不送太子妃絕不正常,隻送太子妃不送柳玉如又顯然不是文成公主所願,這才送了兩件,誰能不明白太子妃那件才是掩飾?
安氏便慫恿道,“玉如,何不穿穿看?讓姐妹們也欣賞欣賞。”
柳玉如看了看滿座的來訪官員。不好意思地迴道,“三嫂!可是一會兒就要吃飯了……”
酒宴已擺好,眾人入座,真就好一陣子再也沒人提什麽中庶子的事了,人們你敬我、我敬你,敬皇帝、敬太子。
尚書令果然是一副內外有別的架勢,凡是比高審行年紀大的,他都從頭一一敬到了,每次都是滿盞滿飲,氣氛漸至活躍。
高審行氣不順,高峻進府第一句話,便暴露了這小子一直以來的真實意圖,料想日後、在朝堂上也不大有人敢起這個頭了。
從三品的職位,走到底下州縣幾乎就是代表著長安,跺一腳連城門樓子都要顫上三顫,那是隨時可以覲見天子的大員!
哪個男人不朝思暮想這樣的地位呢!你給老子說說看,難道我高審行總要借助你這個朝不保夕的兒子?
哪個兒子會執意地阻斷老子的升遷??你真想拿高風亮節這根繩兒捆我,它在功名麵前就算個屁!
但大過年的萬一發作起來,破壞了氣氛不說,也讓人看出自己再在意太子中庶子這個職位了,那便與高風亮節不匹配了。
恰巧高峻又把酒敬到黔州刺史麵前來,高審行鼻子裏重重地哼了一聲,也不端杯,冷著臉問他道,“金善德是怎麽一迴事?”
這一次,人們看到高審行是真生氣了,而許多人對新羅國女王的來訪目的一直有些額外的猜測,幾個人都看向了這對父子。
高峻一下子愣住,舉著杯在那裏一時說不出話來。
高審行埋怨道,“添人進口,在哪一府中都是大事一件,我和你母親在黔州糊塗著得了個女王的兒媳,意然誰也不知道!連金善德一麵也沒得見!”
明知刺史大人是在找後帳,但高峻不能以皇帝有旨來為自己辯白。
那道旨意一直沒有在眾臣之前公開,嚴格說連高峻也算偷看,此時情急了說出來,在皇帝那裏也沒法圓話了。
他紅了臉迴道,“父親大人,有的時候有些事是情非得已,難道你還不知?但我為高府添了人口,大人總該高興才是。”
人們這才確切地知道,新羅國那位酷似鷂國公六夫人的女王,原來到長安短短數日,真的讓鷂國公給辦了。
人們饒有興趣地看著這父子兩個,在這樣的情形下提到了這麽一個問題。
高審行怒道,“怎麽,這就算是本官新得了兒媳的喜酒麽!你真是太不像話了,身為尚書令,又是個國公,說話辦事簡直隨心所欲,你祖父在這裏還不讓你氣死!”
高峻一皺眉,臉上通紅,知道對方這是在埋怨自己,自己進府後製止人們談論中庶子的話惹到了刺史煩氣,這是簡直就是“私報公仇”。
而尚書令在家裏又不便發作,隻能笑嘻嘻應付道,“大人不必氣憤,如果想見見金善德,我去封信讓她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