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陛下說,來人,賜座。
有侍者搬過來三隻凳子,上邊分別鋪著黃綢子的座墊,分別放在三位大人的身後。李道宗先謝座、第一個坐下,這表明他不準備第一個說話。
劉洎想等著長孫無忌也坐下後自己再坐,這樣也可以表明自己對他的尊重之意。但長孫大人沒有坐,執意地站著。劉洎隻能自己坐下。
陛下開口道,“長孫大人,坐下也可以說話。”這是小範圍地議事、而事情又是劉洎引起的,按理說正該是劉洎先說。
但瞧長孫無忌的架勢就想站著講話,可想他是有些急切地要表達些什麽了。皇帝道,長孫大人你講。
許多人都記得陛下對長孫無忌評價,“善於避開嫌疑,應答敏捷,斷事果決超過古人。”他向來不喜歡第一個站出來發表意見。即便是在李泰、李治爭奪儲位這樣大的事情上,他也沒有第一個擺明立場。
但今天在劉洎看來,長孫無忌是想表現他斷事果決的一麵,而不想避什麽嫌疑了。長孫大人道,“陛下,臣以為一直以來,西州的形勢一直都是讓長安感到振奮且放心的。”
皇帝不接話,連劉洎也摸不清他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轉折。
長孫無忌道,“一直以來,郭孝恪和高峻兩個人坐鎮西州,即使是大唐在東方對高麗開戰的形勢下、甚至是西邊同時有事的情況下,西州方向也沒有牽扯陛下半分的精力……”
陛下微微點頭。
“而眼下,焉耆納入了大唐版圖,龜茲半入其中,絲路通暢,西域各胡國前所未有的臣服,庭州也劃入了……”
陛下不住地點頭,“但是人無完人,也不排除在巨大的政績之下,有人誌得意滿,不可不戒啊!”劉洎沒有聽出長孫大人的意思,但皇帝陛下的意思卻十分的明顯,至少沒有對自己不利。
長孫說,“如果陛下對西州以及都護府有事不明,盡可派員去察訪,但對這兩人的結論,微臣以為萬萬不可輕下啊。”
皇帝道,“長孫大人,你應該還有話講,都說出來。”
長孫無忌道,“陛下,微臣該說的都已說過了,再讓微臣說的話,那麽微臣倒願意把另一個人的所見講給陛下聽。”
所有的人都來了興趣,尤其是皇帝,他欠了欠身,示意長孫無忌說下去。
長孫大人說了麽子長孫潤在家書中提到的西州之事,他正在西州柳中牧場做牧子,鏟過馬糞、鍘過草、在檢草房檢收過牧草,眼下正參與天山牧場馬料的配方研製……
皇帝問,難道趙國公最為鍾愛的小兒子也會去幹這樣的事情?難道他就不想做些體麵的差事、好光耀門庭?也沒和高峻提出過嗎?
長孫無忌道,“提出過的,他數次與高總牧監提出,要去威名赫赫的護牧隊、做一名護牧隊員……但高大人一直沒有答應他。說要讓他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等把這些事都做好了,才答應讓他去護牧隊……”
皇帝又點頭,轉而問劉洎,“中庶子,朕記得你也有個兒子是在西州,做的是西州司馬,他有什麽話捎過來?”
劉洎道,“陛下,臣未去過西州,但臣敢保證他帶迴來的所有消息都不存虛妄!而且臣的奏議,並無一毫的私心在內,都是為著西州的穩定大局著想!”
李道宗說,“劉大人,你一直說你無私心,但也承認你所奏之事並無一眼所親見,都是憑著你兒子——西州司馬的一家之言。但你就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到那樣嚴重,這又做何解釋!”
劉洎聽罷,心頭控製不住地抖了幾抖。他沒有想到,一直沒怎麽說話的李道宗,會一上來就這樣直頂到人的喉嚨裏去。
是啊,李道宗所說不無道理,沒道理的是,他與長孫無忌一明一暗,居然都是在替郭、高二人說話。
此時,鴻臚卿入奏,吐蕃及泥婆羅國使團已到長安,請皇帝陛下的接見安排。
皇帝道,“這個泥婆羅,怎麽也想起到長安來了!”他示意劉洎或長孫無忌接著說下去。鴻臚卿於是有機會聽到了他們接下來的話。
劉洎道,“王爺之言有些道理,但我們做臣子的,所慮並不在消息的來源是哪裏,隻要它是真實的,並且代表了某種不好的苗頭,那我們就一定要說與陛下。如果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又如何配得上直臣之名!”
長孫無忌道,“劉大人這話也有理,所謂兼聽則明,有時候兒子的話確有可信之處……比如我麽子,雖然他連個去護牧隊的願望都被高總牧監數次攔擋,但他給本官傳迴的消息,說的都是對高峻無比欽服之事,並未見一絲的不滿。”
他說,“怎麽中庶子的兒子,去了西州便是堂堂一位司馬,反倒盡是傳迴些不好的事情……居然連大都護郭孝恪用什麽樣的杯子,都知道得這般詳細!”
皇帝此時已做出決定,對鴻臚卿道,“先安頓下,何時接見再聽話,你下去吧。”
人走後,劉洎已經有些鎮定下來,他去看太子,發現太子李治似乎不大想聽自己再說下去。他堅持道,“總之西州乃至都護府,正是我大唐西半壁的江山,微臣絕不會因為誰功勞有些大了,便對他顯而易見的毛病視而不見的!”
長孫無忌和李道宗二人,在以往從來不會當庭有這樣意見一致的時候。但他們也都謹慎地把握某種火候,就是不想造成衝突。
往往是這個人提出一個意見,那個多半時候會先擇沉默,但像今天這樣意見一致的情形、而且並不是事先有所準備的情況下能做到這一點,連皇帝都大為奇怪。
他記得上一次這二人意見極為一致,還是在李承乾被廢之後、在對待侯君集謀反一案時才有過那麽一次。
他對於李道宗的態度還可理解,高峻曾經對他大有幫助,在造船一事上出謀劃策、並隻身去劍南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從上次,李道宗在山陽鎮被柳玉如擠兌的、自飲了一壺醋裝死,也能看出李道宗與高峻的感情不是一般。
那麽長孫無忌呢?皇帝甚至以為,從他和劉洎二人兒子在西州的處境來看,長孫無忌應該比劉洎更恨高峻才對,但是結果卻恰恰反過來了。
那麽,是不是可以說——不論是長孫還是劉洎,所議的事情都不是出於私心?那麽身為皇帝,他也該大感欣慰了!
因而他的心情一暢,對他們道,“時間已晚,我們今天就不議了,今天朕賜宴,你們都留下來共飲。”
陛下說,來人,賜座。
有侍者搬過來三隻凳子,上邊分別鋪著黃綢子的座墊,分別放在三位大人的身後。李道宗先謝座、第一個坐下,這表明他不準備第一個說話。
劉洎想等著長孫無忌也坐下後自己再坐,這樣也可以表明自己對他的尊重之意。但長孫大人沒有坐,執意地站著。劉洎隻能自己坐下。
陛下開口道,“長孫大人,坐下也可以說話。”這是小範圍地議事、而事情又是劉洎引起的,按理說正該是劉洎先說。
但瞧長孫無忌的架勢就想站著講話,可想他是有些急切地要表達些什麽了。皇帝道,長孫大人你講。
許多人都記得陛下對長孫無忌評價,“善於避開嫌疑,應答敏捷,斷事果決超過古人。”他向來不喜歡第一個站出來發表意見。即便是在李泰、李治爭奪儲位這樣大的事情上,他也沒有第一個擺明立場。
但今天在劉洎看來,長孫無忌是想表現他斷事果決的一麵,而不想避什麽嫌疑了。長孫大人道,“陛下,臣以為一直以來,西州的形勢一直都是讓長安感到振奮且放心的。”
皇帝不接話,連劉洎也摸不清他接下來要往哪個方向轉折。
長孫無忌道,“一直以來,郭孝恪和高峻兩個人坐鎮西州,即使是大唐在東方對高麗開戰的形勢下、甚至是西邊同時有事的情況下,西州方向也沒有牽扯陛下半分的精力……”
陛下微微點頭。
“而眼下,焉耆納入了大唐版圖,龜茲半入其中,絲路通暢,西域各胡國前所未有的臣服,庭州也劃入了……”
陛下不住地點頭,“但是人無完人,也不排除在巨大的政績之下,有人誌得意滿,不可不戒啊!”劉洎沒有聽出長孫大人的意思,但皇帝陛下的意思卻十分的明顯,至少沒有對自己不利。
長孫說,“如果陛下對西州以及都護府有事不明,盡可派員去察訪,但對這兩人的結論,微臣以為萬萬不可輕下啊。”
皇帝道,“長孫大人,你應該還有話講,都說出來。”
長孫無忌道,“陛下,微臣該說的都已說過了,再讓微臣說的話,那麽微臣倒願意把另一個人的所見講給陛下聽。”
所有的人都來了興趣,尤其是皇帝,他欠了欠身,示意長孫無忌說下去。
長孫大人說了麽子長孫潤在家書中提到的西州之事,他正在西州柳中牧場做牧子,鏟過馬糞、鍘過草、在檢草房檢收過牧草,眼下正參與天山牧場馬料的配方研製……
皇帝問,難道趙國公最為鍾愛的小兒子也會去幹這樣的事情?難道他就不想做些體麵的差事、好光耀門庭?也沒和高峻提出過嗎?
長孫無忌道,“提出過的,他數次與高總牧監提出,要去威名赫赫的護牧隊、做一名護牧隊員……但高大人一直沒有答應他。說要讓他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等把這些事都做好了,才答應讓他去護牧隊……”
皇帝又點頭,轉而問劉洎,“中庶子,朕記得你也有個兒子是在西州,做的是西州司馬,他有什麽話捎過來?”
劉洎道,“陛下,臣未去過西州,但臣敢保證他帶迴來的所有消息都不存虛妄!而且臣的奏議,並無一毫的私心在內,都是為著西州的穩定大局著想!”
李道宗說,“劉大人,你一直說你無私心,但也承認你所奏之事並無一眼所親見,都是憑著你兒子——西州司馬的一家之言。但你就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到那樣嚴重,這又做何解釋!”
劉洎聽罷,心頭控製不住地抖了幾抖。他沒有想到,一直沒怎麽說話的李道宗,會一上來就這樣直頂到人的喉嚨裏去。
是啊,李道宗所說不無道理,沒道理的是,他與長孫無忌一明一暗,居然都是在替郭、高二人說話。
此時,鴻臚卿入奏,吐蕃及泥婆羅國使團已到長安,請皇帝陛下的接見安排。
皇帝道,“這個泥婆羅,怎麽也想起到長安來了!”他示意劉洎或長孫無忌接著說下去。鴻臚卿於是有機會聽到了他們接下來的話。
劉洎道,“王爺之言有些道理,但我們做臣子的,所慮並不在消息的來源是哪裏,隻要它是真實的,並且代表了某種不好的苗頭,那我們就一定要說與陛下。如果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又如何配得上直臣之名!”
長孫無忌道,“劉大人這話也有理,所謂兼聽則明,有時候兒子的話確有可信之處……比如我麽子,雖然他連個去護牧隊的願望都被高總牧監數次攔擋,但他給本官傳迴的消息,說的都是對高峻無比欽服之事,並未見一絲的不滿。”
他說,“怎麽中庶子的兒子,去了西州便是堂堂一位司馬,反倒盡是傳迴些不好的事情……居然連大都護郭孝恪用什麽樣的杯子,都知道得這般詳細!”
皇帝此時已做出決定,對鴻臚卿道,“先安頓下,何時接見再聽話,你下去吧。”
人走後,劉洎已經有些鎮定下來,他去看太子,發現太子李治似乎不大想聽自己再說下去。他堅持道,“總之西州乃至都護府,正是我大唐西半壁的江山,微臣絕不會因為誰功勞有些大了,便對他顯而易見的毛病視而不見的!”
長孫無忌和李道宗二人,在以往從來不會當庭有這樣意見一致的時候。但他們也都謹慎地把握某種火候,就是不想造成衝突。
往往是這個人提出一個意見,那個多半時候會先擇沉默,但像今天這樣意見一致的情形、而且並不是事先有所準備的情況下能做到這一點,連皇帝都大為奇怪。
他記得上一次這二人意見極為一致,還是在李承乾被廢之後、在對待侯君集謀反一案時才有過那麽一次。
他對於李道宗的態度還可理解,高峻曾經對他大有幫助,在造船一事上出謀劃策、並隻身去劍南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從上次,李道宗在山陽鎮被柳玉如擠兌的、自飲了一壺醋裝死,也能看出李道宗與高峻的感情不是一般。
那麽長孫無忌呢?皇帝甚至以為,從他和劉洎二人兒子在西州的處境來看,長孫無忌應該比劉洎更恨高峻才對,但是結果卻恰恰反過來了。
那麽,是不是可以說——不論是長孫還是劉洎,所議的事情都不是出於私心?那麽身為皇帝,他也該大感欣慰了!
因而他的心情一暢,對他們道,“時間已晚,我們今天就不議了,今天朕賜宴,你們都留下來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