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會幸會。”楊小山有些心虛道。


    “貴府的這道宮保雞丁真是相當好吃,剛才嚐了一盤,還覺得意猶未盡。”丁寶楨請楊小山落座道。


    “丁大人喜歡就好,區區一道家宴不足掛齒,不足掛齒。”楊小山謙虛道。


    “說來湊巧,不怕你笑話。咱老丁家也有這道菜,經過我稍稍改良,和你這菜非常類似,隻是口味稍微清淡些。”丁寶楨是萬萬沒想到是楊小山抄襲了自己的菜,還以為自己和常府的菜撞車了。


    楊小山也不奇怪,前世人們的口味都重,就是重油重鹽重辣,他厚著臉皮道:“哦,是嘛?也許我們老常家和你們老丁家有些淵源也說不定。”


    兩人哈哈大笑,都覺得對方相當有趣。


    “實不相瞞。丁某早就想來拜訪楊都尉。我和魏恆是好友,這幾天不停的聽他說起楊都尉你的名字。作為他多年的朋友,很少聽到他這麽誇別人。丁某也想來討教,還請常兄賞臉。”丁寶楨拱手道,還親自給楊小山泡了一杯茶。


    楊小山心中一喜,看來這丁寶楨也是這個時代的“改革派”,心中也懷著救國救民的想法,這倒是可以和他討論討論。於是他連忙道:“丁兄客氣,大家交流交流,談不上討教,有什麽事你說吧。”


    “實不相瞞,丁某鹹豐三年考中進士,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編修。後來母親去世,迴家丁憂三年,現在丁憂期滿,朝廷讓我在戶部行走。戶部是京官也是肥缺,但我做官並不求銀子,而是想為國家做些實事,想外派地方任職,你覺得我的想法對不對?”丁寶楨一開口就拋出了一個很大的個人問題。


    楊小山一聽就明白了,這其實是一個理想和現實的問題。就好比前世究竟是在國企體製下工作還是去出去創業這樣的情況。


    “丁兄既然問我,小弟就實話實說。在戶部隻是混資曆,想做出一番事業怕是要熬很久,以丁兄翰林院庶吉士的出身,想必是朝廷重點培養的對象,放到地方最少也是一個知州之職。想做出一番事業,當然是外放為官的好。”楊小山建議道。


    “常兄和我想得一樣,我自己也是這個意思,隻是父親認為在京為官比較妥當,沒有風險。”丁寶楨點點頭,很認可楊小山的說法。


    “小弟並不同意令堂妥當之說,如果是和平年代,京官的確妥當,戶部又是肥缺。但如今你也看到了,這戶部發行的紙鈔連百姓都不要了,貶值嚴重,怕是要出問題,我看丁兄還是早早離開戶部為妙,不然出了問題怕是討不好了好。”楊小山提醒丁寶楨道。


    “常兄一句提醒夢中人,這幾年為了圍剿發匪,戶部連連發行紙鈔,但他們暗箱操作,發行的紙鈔遠遠超過了朝廷的標準,使得現在通貨膨脹,物價飛騰。現在都沒人願意用紙鈔了,他們就把紙鈔當做軍餉發給軍隊,已經鬧出幾次兵變了。常兄提醒的是,我一個低級小官什麽都做不了,隻怕引出事端後反而惹禍上身。”丁寶楨點點頭,更下定決心要外放地方。


    “這年頭兵荒馬亂,地方空缺應該比較多,丁兄可有中意的位置?”楊小山喝了口茶,他估計丁寶楨應該有空缺補,不然不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實不相瞞,的確有兩個空缺,都是知府,一個在四川,一個在湖南。”丁寶楨麵露微笑。太平軍從廣西一路殺到南京,朝廷官員大量損耗,他自己是進士出身,又有翰林院的工作經曆,早就是吏部看重的候補官員,調去地方直接就是當地的一把手,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


    “丁兄中意哪一個?”楊小山試探道。


    “當然是湖南,發匪在湖南一帶非常猖獗,如果我能立下軍功,升遷之路定會快於往常。”丁寶楨毫不猶豫道,亂世之中,立軍功當然是最快升官的捷徑。


    楊小山一聽嚇了一跳,這丁寶楨可是晚清的名臣,他去了湖南還不給太平天國製造極大的麻煩,得趕緊把他忽悠走。“小弟可不這麽看,軍功雖然是升官捷徑,但往往帶著更大的風險,君不見多少官員為長毛之事,發配的發配,掉腦袋的掉腦袋。軍功來得快,去得也快,打了再多的勝仗,隻要敗一次,前麵贏得的功勞就都輸了。丁兄,你覺得我說得對不對?”


    “你的話的確很有道理,但是。。。。。。”丁寶楨知道楊小山說得對,別的不說,那麽多被皇帝寄予厚望的欽差,掉腦袋的掉腦袋,免職的免職,沒一個好下場。但他非常希望上進,在朝中為官誰都想早些升官。


    “以丁兄的才華又何必去戰亂之地冒險,湖南早就被曾國藩的湘軍所控製,丁兄去恐怕不但不會建功立業,反而會遭受排擠,又何談什麽建功立業?四川乃天府之國,資源豐富,又沒有遭受大的戰亂,隻要丁兄勵精圖治,這穩穩當當的功勞足夠丁兄再上一層台階。”楊小山為了讓丁寶楨不去湖南是苦口婆心勸道。


    “多謝常兄賜教,丁某受教了。洋人船堅炮利,欺我中華無人,丁某也想在地方上發展咱們自己的工業,讓洋人不在小瞧我華夏。但丁某卻不知道該如何入手,怎樣才能發展出西方那樣先進的工業體係?”丁寶楨說出了自己多年來的夢想,但他不知道應該怎麽去做。


    楊小山看著丁寶楨,他和魏恆一樣,都是認識到中國和西方差距的明白人,都想發憤圖強,但不知道如何去做。魏恆他重點在文化教育上,而丁寶楨他作為體製內有實權的官員更在乎如何發展工業基礎,做出一番政績。


    “丁兄可以從采礦業入手,鐵礦、煤礦、硫磺礦都是工業發展的基礎。這些礦石是絕對不缺銷路的,國內用不掉,洋人也收,貿然發展其他工業,就怕產品沒有銷路,咱們國家的人太窮,隻求肚子飽,對其他消費品需求太低了。發展好采礦業,咱們就能進軍上遊的製鐵製鋼業,最重要的是采礦業能最短時間囤積資金,為以後其他工業的發展做好資金準備。”楊小山思索了一下,覺得還是先發展采礦業最適合目前的中國,君不見前世那些沒有工業的國家就靠賣賣石油,礦石就過得很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在太平天國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揚並收藏穿越在太平天國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