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打通江防
穿越在太平天國的日子 作者:家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總兵是武昌水師最大的官,他旗下號稱一百多艘戰船,是清廷長江中遊最大的水師。但他自己心裏明白,其實真正能作戰的隻有二十多艘,其他的不是舵有問題就是錨有問題,早就年久失修不能用了。朝廷又不撥經費維修,原本隻是有些毛病的船,又被手下悄悄拆了不少設備拿去偷賣,於是變得徹底不能用了。
剩下的二十多艘船還隻是應付上麵檢查用的,沒有經費,軍餉又不能按時發,水兵早就不操練了,炮能不能打響都是問題。
不過他還是有點信心,聽說太平軍隻是流寇,都是泥腿子出身。他們陸地上強,水麵上沒聽說過打了什麽勝仗。自己好歹還有一艘巨大的旗艦,這可是他手裏唯一一張王牌。
這艘武昌號旗艦船長六十多米,兩頭高高翹起,足有二十多米高,前中後三支桅杆高四十多米,每側有火炮八門,堪稱當時的巨無霸。“就是撞也能把長毛的船撞翻了”王總兵對他的旗艦很有信心。
但這信心隻維持了不到三天,當探子告知他太平軍的水軍中也有和武昌號類似大小的戰艦時,他還不相信。等到越來越多人稟報這個情況後,王總兵開始心慌了,他怎麽也想不通連嶽州官軍都沒有的大戰艦,長毛是從哪得來的?
長江江麵太平軍嶄新的水軍戰艦一字排開,武昌城上的守軍有種身份倒置的錯覺。仿佛擁有眾多大戰艦的太平軍水軍更像官軍,而自家的歪七倒八的破爛戰船更像是匪軍。
這王總兵還算是條漢子,與其被太平軍堵在港口用炮擊沉,不如搏一把。他命令十幾條小船帶著幹草和油料,想去點燃太平軍的大船。
可他算錯了兩件事,一、此時的江水太平軍是順流,速度上太平軍占優;二、太平軍的小船比自己要多得多,中途很容易被攔截住。
楊小山站在大戰艦上,觀察到了清軍的動向,微微一笑,他猜到清軍會和自己玩火攻,這一手《三國演義》上都寫爛了,自己怎麽會中計?他令旗一揮,唐正才指揮著一支三十多條小船的隊伍就迎了上去。
等到距離差不多的時候,小船上的弓手施放火箭。清軍沒把太平軍的船點燃,自己就先著火了。眼看著自己的船隻被太平軍一個個“點亮”,王總兵已無計可施。
楊小山知道清軍黔驢技窮了,該輪到自己登場了。經過唐正才改造的戰艦已經有五六條之多,每一條船都有二十門火炮武裝。在前麵小船的掩護下,太平軍的戰船開始壓了過來。
王總兵已經慌了,讓舵手轉舵準備逃跑。可此時的太平軍怎麽可能放他跑?
太平軍的主炮手先點了一門,測試下炮彈的落點。知道清軍已經在射程之內,緊接著幾十門大炮同時開火,那炮彈如同一盆水當頭朝清軍旗艦澆下。炮彈砸在武昌號上,頓時船聲就出現了眾多透明的彈孔。
“報告總兵大人,船身漏水了。”
“報告總兵大人,桅杆被打斷了。”
“報告總兵大人,儲物室著火了。”
。。。。。。。
隻一輪炮擊就讓王總兵變得“生活不能自理”。
“快放小船走,棄船!”王總兵知道大勢不可違,命令親兵道,再不走就和船一起葬身魚肚了。
輕而易舉掃蕩了清軍在武昌的水師。楊小山特地讓人向武昌城頭放了幾炮,以示警告,順便炫耀下太平軍的武力。
城牆上觀戰的常巡撫更是心驚膽戰,這些天兇相不斷,前些日子武昌城,在方圓幾十裏的範圍內,天上突然下起了如雨般的一種黑色物體,它們形狀如同棗核,砸在屋頂的瓦上,發出劈裏啪啦的響聲。看上去也不像冰雹,那些聞聲而出的人們,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是什麽東西。
大前天自己印信居然流出汗來,而這汗的顏色如血般的紅,怎麽擦拭也擦不掉。昨天武昌城中突然黑霧彌漫,麵對麵幾乎都看不到人。繼而狂風大作,屋頂上的瓦片翻飛而去。
種種兇相似乎都預示著武昌城形勢岌岌可危,常巡撫還在長籲短歎,覺得自己前途不妙。
按察使瑞元又過來報告說:“巡撫大人,武昌城的佛寺都在改換門頭,現在他們都掛上文昌閣這樣的牌匾了。這樣總讓人覺得咱們未戰先怯,大人要不要懲治他們一下?”
“聽說長毛喜歡燒佛寺,和尚們也是為了自保,隨他們去吧。”常巡撫搖了搖手,示意不用管了。
“提督雙福為了防止太平軍依托城外的民房攻城,正在強拆他們的房子。那些百姓苦苦哀求,要求寬限幾天時間,讓下官和大人說一聲。巡撫大人,你看怎麽辦?”瑞元繼續報告道。
“寬限三天吧,房子裏都是百姓的身家性命,總不能說搬就搬吧。漢口,漢陽尚未丟失,長毛還不至於立刻來攻城,讓提督給百姓些時間,別把人逼死了。”常巡撫歎了一口氣,他總體上還算是個好人,對百姓沒那麽狠心。
而提督雙福就不同了,他表麵上答應常巡撫多給百姓些時間搬家,結果當天夜裏就背信棄義,待百姓入睡,派手下出城放火燒房。
可憐那些百姓天真地相信官府的保證,有的人稀裏糊塗就被燒死了,沒死的家產也被大火燒光了。很多人不堪變故,痛哭自己家破人忙,投江自盡的人不在少數。更多的人痛罵提督雙福沒有良心,暗地裏做這些傷天害理的事,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
太平軍還沒有進城,清廷已經盡失民心,有的人甚至跑到太平軍那邊通報武昌城的情況,希望太平軍給自己報仇。
而太平軍這邊卻進展順利,漢口、漢陽紛紛傳來捷報,當地的守軍已經被常巡撫調去武昌防守,太平軍直接開進了這兩座空城。至此,武昌外圍江防全部丟失,隻留下一座孤城等待著太平軍的進攻。
剩下的二十多艘船還隻是應付上麵檢查用的,沒有經費,軍餉又不能按時發,水兵早就不操練了,炮能不能打響都是問題。
不過他還是有點信心,聽說太平軍隻是流寇,都是泥腿子出身。他們陸地上強,水麵上沒聽說過打了什麽勝仗。自己好歹還有一艘巨大的旗艦,這可是他手裏唯一一張王牌。
這艘武昌號旗艦船長六十多米,兩頭高高翹起,足有二十多米高,前中後三支桅杆高四十多米,每側有火炮八門,堪稱當時的巨無霸。“就是撞也能把長毛的船撞翻了”王總兵對他的旗艦很有信心。
但這信心隻維持了不到三天,當探子告知他太平軍的水軍中也有和武昌號類似大小的戰艦時,他還不相信。等到越來越多人稟報這個情況後,王總兵開始心慌了,他怎麽也想不通連嶽州官軍都沒有的大戰艦,長毛是從哪得來的?
長江江麵太平軍嶄新的水軍戰艦一字排開,武昌城上的守軍有種身份倒置的錯覺。仿佛擁有眾多大戰艦的太平軍水軍更像官軍,而自家的歪七倒八的破爛戰船更像是匪軍。
這王總兵還算是條漢子,與其被太平軍堵在港口用炮擊沉,不如搏一把。他命令十幾條小船帶著幹草和油料,想去點燃太平軍的大船。
可他算錯了兩件事,一、此時的江水太平軍是順流,速度上太平軍占優;二、太平軍的小船比自己要多得多,中途很容易被攔截住。
楊小山站在大戰艦上,觀察到了清軍的動向,微微一笑,他猜到清軍會和自己玩火攻,這一手《三國演義》上都寫爛了,自己怎麽會中計?他令旗一揮,唐正才指揮著一支三十多條小船的隊伍就迎了上去。
等到距離差不多的時候,小船上的弓手施放火箭。清軍沒把太平軍的船點燃,自己就先著火了。眼看著自己的船隻被太平軍一個個“點亮”,王總兵已無計可施。
楊小山知道清軍黔驢技窮了,該輪到自己登場了。經過唐正才改造的戰艦已經有五六條之多,每一條船都有二十門火炮武裝。在前麵小船的掩護下,太平軍的戰船開始壓了過來。
王總兵已經慌了,讓舵手轉舵準備逃跑。可此時的太平軍怎麽可能放他跑?
太平軍的主炮手先點了一門,測試下炮彈的落點。知道清軍已經在射程之內,緊接著幾十門大炮同時開火,那炮彈如同一盆水當頭朝清軍旗艦澆下。炮彈砸在武昌號上,頓時船聲就出現了眾多透明的彈孔。
“報告總兵大人,船身漏水了。”
“報告總兵大人,桅杆被打斷了。”
“報告總兵大人,儲物室著火了。”
。。。。。。。
隻一輪炮擊就讓王總兵變得“生活不能自理”。
“快放小船走,棄船!”王總兵知道大勢不可違,命令親兵道,再不走就和船一起葬身魚肚了。
輕而易舉掃蕩了清軍在武昌的水師。楊小山特地讓人向武昌城頭放了幾炮,以示警告,順便炫耀下太平軍的武力。
城牆上觀戰的常巡撫更是心驚膽戰,這些天兇相不斷,前些日子武昌城,在方圓幾十裏的範圍內,天上突然下起了如雨般的一種黑色物體,它們形狀如同棗核,砸在屋頂的瓦上,發出劈裏啪啦的響聲。看上去也不像冰雹,那些聞聲而出的人們,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是什麽東西。
大前天自己印信居然流出汗來,而這汗的顏色如血般的紅,怎麽擦拭也擦不掉。昨天武昌城中突然黑霧彌漫,麵對麵幾乎都看不到人。繼而狂風大作,屋頂上的瓦片翻飛而去。
種種兇相似乎都預示著武昌城形勢岌岌可危,常巡撫還在長籲短歎,覺得自己前途不妙。
按察使瑞元又過來報告說:“巡撫大人,武昌城的佛寺都在改換門頭,現在他們都掛上文昌閣這樣的牌匾了。這樣總讓人覺得咱們未戰先怯,大人要不要懲治他們一下?”
“聽說長毛喜歡燒佛寺,和尚們也是為了自保,隨他們去吧。”常巡撫搖了搖手,示意不用管了。
“提督雙福為了防止太平軍依托城外的民房攻城,正在強拆他們的房子。那些百姓苦苦哀求,要求寬限幾天時間,讓下官和大人說一聲。巡撫大人,你看怎麽辦?”瑞元繼續報告道。
“寬限三天吧,房子裏都是百姓的身家性命,總不能說搬就搬吧。漢口,漢陽尚未丟失,長毛還不至於立刻來攻城,讓提督給百姓些時間,別把人逼死了。”常巡撫歎了一口氣,他總體上還算是個好人,對百姓沒那麽狠心。
而提督雙福就不同了,他表麵上答應常巡撫多給百姓些時間搬家,結果當天夜裏就背信棄義,待百姓入睡,派手下出城放火燒房。
可憐那些百姓天真地相信官府的保證,有的人稀裏糊塗就被燒死了,沒死的家產也被大火燒光了。很多人不堪變故,痛哭自己家破人忙,投江自盡的人不在少數。更多的人痛罵提督雙福沒有良心,暗地裏做這些傷天害理的事,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
太平軍還沒有進城,清廷已經盡失民心,有的人甚至跑到太平軍那邊通報武昌城的情況,希望太平軍給自己報仇。
而太平軍這邊卻進展順利,漢口、漢陽紛紛傳來捷報,當地的守軍已經被常巡撫調去武昌防守,太平軍直接開進了這兩座空城。至此,武昌外圍江防全部丟失,隻留下一座孤城等待著太平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