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子手中的元寶,眨眼間變成了瓦片……
喊夯歌的是凡人鎮的二諸葛。
二諸葛四十五六歲,在凡人鎮也算是一個名人,其名氣不在三公和八嬸之下。別看他個子矮小,愧稱五尺漢子,但腦袋瓜子很大,夠用,眼珠子一轉就能編出幾句順口溜來。人們都說二諸葛的這點才氣怕是小時候得了神樹的靈氣。
聽說二諸葛長到七八歲的時候,個子比他同歲的小孩兒要矮一頭。他娘當年怕他長大後是個矬子,娶不上媳婦,每年的除夕之夜,夜深人靜後,就讓他悄悄跑到院子裏的那棵椿樹前,圍著它轉圈,邊轉嘴裏還邊唱著小曲:“椿樹椿樹你好香,正轉三圈跟著長;今年我若長了個,明年給你燒柱香。”二諸葛雖然後來沒有成為一個矬子,但也沒有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我曾私下裏問過二諸葛的老母親,“轉椿樹”真能讓人長高嗎?諸葛娘一臉認真地告訴我說,你們城裏人,不懂鄉裏的風俗,這方法可靈了!我問為啥靈?她說為啥?因為椿樹是神呀,是神就靈!接著諸葛娘給我講了一個傳說:原來很久以前,椿樹也是個矮子,叫春神,因為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變成了一棵矮樹扔到洪水中想要淹死它。有人把它從水中救上來,栽在地上,從此才紮根泥土中。為了報答此人的救命之恩,這樹長得又高又快又直,很快就長成了有用之材。玉皇大帝聽說後,又恢複了它的神位,讓它上天。但椿樹留戀人間,再不願離開,玉帝就給它封了個“椿樹王”,並賜一道聖旨:每年除夕之夜可顯一次靈,叫矮人變高。
諸葛娘講這個故事的時候,臉上所表現出來的對椿樹的虔誠和對這傳說的篤信表情,曾讓我品味了幾天幾夜,但最終也沒有品味透徹。
平時,二諸葛喜歡講個故事,說個笑話,那故事笑話裏也常常離不開順口溜。我聽過他講的關於叫花子的故事。說是有三個叫花子,雖然窮,但也樂得其所,白天一塊出去要飯,晚上同住一個破廟裏,自言逍遙自在,賽過神仙。有一天,三個剛走出破廟不遠,見路當間丟了一塊兒金元寶,就一齊跑過去拾。這個說是他先看見的,那個說是他先拾著的,爭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肯讓誰。這時候走來一個拾糞的老頭兒,老頭兒是個愛管閑事的人,口中一邊唱著“走鄉串道,人人稱我和事佬”,一邊上前向他們問明了原因,問後嗬嗬一笑,為他們解和,說這樣吧,你們三個每人吟一首詩,都把自己鋪的、蓋的、枕的說一遍,看誰最窮,這元寶就歸誰。三人一聽都很讚同。一個吟道:“我鋪的廟,蓋的廟,頭下枕著半塊瓢。”另一個吟道:“我鋪的地,蓋的天,頭下枕著半塊磚。”第三個心想:他倆說得那麽窮,我可說啥呢?他皺著眉頭想了想吟道:“我鋪的脊梁,蓋的殼郎(胸腔骨),頭下枕的巴掌。”拾糞老頭兒聽罷第三個叫花子的詩,哈哈大笑,連連道好,說看來就屬你最窮,這元寶就歸你了。第三個叫花子正拿著金元寶高興,拾糞老頭兒一轉身卻不見了,叫花子手中的金元寶眨眼間也變成了一塊兒爛瓦片。三個叫花子忙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求神仙恕過。原來那拾糞老頭兒是鐵拐李變來的。他雲遊到此,聽說這仨叫花子竟恬不知恥地狂言逍遙自在,賽過神仙,便有意捉弄他們一番,就鬧出了這段故事來。
喊夯歌的是凡人鎮的二諸葛。
二諸葛四十五六歲,在凡人鎮也算是一個名人,其名氣不在三公和八嬸之下。別看他個子矮小,愧稱五尺漢子,但腦袋瓜子很大,夠用,眼珠子一轉就能編出幾句順口溜來。人們都說二諸葛的這點才氣怕是小時候得了神樹的靈氣。
聽說二諸葛長到七八歲的時候,個子比他同歲的小孩兒要矮一頭。他娘當年怕他長大後是個矬子,娶不上媳婦,每年的除夕之夜,夜深人靜後,就讓他悄悄跑到院子裏的那棵椿樹前,圍著它轉圈,邊轉嘴裏還邊唱著小曲:“椿樹椿樹你好香,正轉三圈跟著長;今年我若長了個,明年給你燒柱香。”二諸葛雖然後來沒有成為一個矬子,但也沒有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我曾私下裏問過二諸葛的老母親,“轉椿樹”真能讓人長高嗎?諸葛娘一臉認真地告訴我說,你們城裏人,不懂鄉裏的風俗,這方法可靈了!我問為啥靈?她說為啥?因為椿樹是神呀,是神就靈!接著諸葛娘給我講了一個傳說:原來很久以前,椿樹也是個矮子,叫春神,因為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變成了一棵矮樹扔到洪水中想要淹死它。有人把它從水中救上來,栽在地上,從此才紮根泥土中。為了報答此人的救命之恩,這樹長得又高又快又直,很快就長成了有用之材。玉皇大帝聽說後,又恢複了它的神位,讓它上天。但椿樹留戀人間,再不願離開,玉帝就給它封了個“椿樹王”,並賜一道聖旨:每年除夕之夜可顯一次靈,叫矮人變高。
諸葛娘講這個故事的時候,臉上所表現出來的對椿樹的虔誠和對這傳說的篤信表情,曾讓我品味了幾天幾夜,但最終也沒有品味透徹。
平時,二諸葛喜歡講個故事,說個笑話,那故事笑話裏也常常離不開順口溜。我聽過他講的關於叫花子的故事。說是有三個叫花子,雖然窮,但也樂得其所,白天一塊出去要飯,晚上同住一個破廟裏,自言逍遙自在,賽過神仙。有一天,三個剛走出破廟不遠,見路當間丟了一塊兒金元寶,就一齊跑過去拾。這個說是他先看見的,那個說是他先拾著的,爭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肯讓誰。這時候走來一個拾糞的老頭兒,老頭兒是個愛管閑事的人,口中一邊唱著“走鄉串道,人人稱我和事佬”,一邊上前向他們問明了原因,問後嗬嗬一笑,為他們解和,說這樣吧,你們三個每人吟一首詩,都把自己鋪的、蓋的、枕的說一遍,看誰最窮,這元寶就歸誰。三人一聽都很讚同。一個吟道:“我鋪的廟,蓋的廟,頭下枕著半塊瓢。”另一個吟道:“我鋪的地,蓋的天,頭下枕著半塊磚。”第三個心想:他倆說得那麽窮,我可說啥呢?他皺著眉頭想了想吟道:“我鋪的脊梁,蓋的殼郎(胸腔骨),頭下枕的巴掌。”拾糞老頭兒聽罷第三個叫花子的詩,哈哈大笑,連連道好,說看來就屬你最窮,這元寶就歸你了。第三個叫花子正拿著金元寶高興,拾糞老頭兒一轉身卻不見了,叫花子手中的金元寶眨眼間也變成了一塊兒爛瓦片。三個叫花子忙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求神仙恕過。原來那拾糞老頭兒是鐵拐李變來的。他雲遊到此,聽說這仨叫花子竟恬不知恥地狂言逍遙自在,賽過神仙,便有意捉弄他們一番,就鬧出了這段故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