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們把那棵大楊樹抬迴來做成大梁,
可是到了上梁那天卻怎麽也抬不起來……
冬天說來就來了,一切都赤裸裸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村莊、樹木、田野……看上去都顯得那樣的真實,不像其他季節那樣,把一切都蓋了一層誘人的偽裝似的。我喜歡這樣的季節,因為它更像凡人鎮的鄉親們一樣,樸實,誠懇,沒有了城裏人的那種虛偽和奸詐。
每年一到入冬季節,是凡人鎮的人們操辦大事的時候,娶親、蓋房子,大家多安排在這種時間。這是因為一來是農閑季節,便於生產隊長安排人力;二來這兩件事都需要物質基礎,吃的、喝的、花的、用的……開銷大,這個時候莊稼人地裏一年的收成已入了倉,生產隊年終也分了紅,一時不缺吃,不缺花,手頭多少也有倆機動錢,大家都心情好了,臉上笑了,喜事多了。
蓋房子的第一項工序是打地基。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凡人鎮的人那時蓋不起樓房,能平地掫起來三間“箔粘瓦”房,也就努斷脊骨了。打地基的工具很原始,一個大石滾,四麵鑿出深槽兒,槽兒中摽上四根長短合適的木杠,就是所謂的石夯。白天,社員們都要出工掙工分,打地基是人情活兒,所以隻能在晚上,借著明亮的月光,主家拿出兩三瓶“燒白幹”(一種地方釀製的燒酒),請上八個壯實的小夥子,一人抬一端杠頭,喊夯歌的人站在兩杠之間,不用動力,隻需動動嘴兒,一邊配合著大家抬夯,一邊一句一句地唱著夯歌,大家便按著夯歌的節奏,順著起房造屋的地基,一齊同聲“嗨喲”“嗨喲”地吆喝著,一夯一夯地打去。
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夜晚,我喜歡躺在床上,靜靜地聽著鄉間的這種夯歌入眠。
“抬起來喲——”喊夯歌的人一字一字地拖著長音開始唱起來了。
“嗨喲!”這是打夯人齊聲的吆喝,接著便能聽到“嗵”的石夯落地的聲音。在這空曠的夜晚,這有節律的聲音能傳送很遠很遠,給鄉間毫無生氣的沉悶的夜生活帶來了一種讓人振奮的生機。
“一夯套一夯喲——”
“嗨喲!”
“嗵!”
“夯夯求質量喲——”
“嗨喲!”
“嗵!”
“高樓平地起喲——”
“嗨喲!”
“嗵!”
“全靠這地基喲——”
“嗨喲!”
“嗵!”
“樓上和樓下喲——”
“嗨喲!”
“嗵!”
“電燈和電話喲——”“嗨喲!”
“嗵!”
“洗臉盆(指廣播)會說話喲——”
“嗨喲!”
“嗵!”
“自來水通到家喲——”
“嗨喲!”
“嗵!”
“……”
“……”
“……”
這夯歌,已把抬夯人帶進了一種美好生活的境界,大家群情激昂,夯也越打越帶勁。這一起一落的石夯,一下一下,仿佛砸實了凡人鎮人們碗中的日子,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寄托。
聽著這動人的夯歌,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起房蓋屋的熱鬧場景。最熱鬧的場麵算是立梁了,這是城裏人建房時所缺少的那種喜慶氣氛。立梁這天中午,人們要點香放炮,除了照例在房梁上貼上“薑太公在此”的紅紙條外,還要給大梁披紅。主家要大擺宴席,親朋好友都要前來慶賀,凡參加蓋房的大小工匠,都在主家的宴謝之列。所以,在農村還是生產隊的時候,哪個社員要是能被幹部們派去給誰家蓋房,那是極有臉麵的事情,既掙了工分,又白混了煙酒吃喝。當然,這天中午,鎮裏和生產隊裏的幹部們是少不了要請的。對主家來講,一方麵,這自然是借答謝之機巴結幹部們的好機會;另一方麵,幹部們來的多少,哪些人來了,又可顯示出主家臉麵的大小。
說到給房梁披紅,我想起了三公講的一個故事。那次,凡人鎮一家立梁,許多人都在那裏看熱鬧,我也在其中。三公就說,這上梁披紅還有一說哩。大家就圍過來,聽三公說是怎麽迴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名叫武新良,上京應試未中,因無錢食宿便走出城門,正無精打采、漫無目的地遊蕩,猛然看見城南有一棵幾個人才能摟得過來的大楊樹,方圓有半畝地大的樹蔭,於是他便忍著饑餓,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過去,靠著大樹休息,很快就睡著了。也不知睡了多長時間,忽然他聽到有人喊他,睜眼一看,隻見太陽已經落下山去,麵前站著一個漂亮的女子。這女子問他天色已晚,為何還睡在這裏,武新良便說出了自己的經曆。姑娘說她的父母已經雙亡,自己以挑擔送豆腐為生,並邀武新良到自己家中休息。
從此以後,武秀才便借住在姑娘家裏。他讀書之餘,就幫姑娘做豆腐,送豆腐,又教姑娘識字。久而久之,兩人建立了感情,結為夫妻,恩恩愛愛,十分美滿。
這一年,皇帝要修建一座宮殿,急需一根很粗很粗的大梁,監修的頭目就派了十幾個木工到城南砍那棵大楊樹。白天砍個豁口,夜裏就又長上了。如此三天,人們便不敢再砍,趕忙把此事上奏給皇上。皇上聽了,覺得自己是真龍天子,普天之下沒有自己辦不成的事情,就決心非用這棵大楊樹做大梁不可。於是,皇上下了一道聖旨:誰能把這棵楊樹砍倒,賞給黃金五千兩,提到朝廷當宰相。
這天,武新良送完豆腐看到這張聖旨,迴家後說給妻子,姑娘聽後沒有說話。過了幾天,兩人又談起這事,姑娘說這樹是伐不倒的,要想伐倒,得有個秘訣,但這秘訣萬萬不能泄露。秘訣是:“要把楊樹砍,須在三月三,時辰不能錯,雞叫頭一遍。”原來,這棵樹在這裏已經存活了三百三十年,曆經風霜,飽收天地之精氣,就具有了靈性,變成了這位姑娘。這位楊樹精一心向往人間的情愛生活,看到武新良又是個窮苦的秀才,就發了善念,有意和他結為夫妻,白頭到老。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覺得他情感忠誠,才把這些話告訴了他。
古往今來,多少血性漢子,無不在金錢和權欲的“石榴裙”下敗下陣來。況且武新良又是一介窮秀才,原本就是要到京城求取功名的,有如此好的事情豈能放過。所以,挨到三月初二這一天,武秀才就又挑著豆腐來到京城,迫不及待地一把撕下告示,告訴公差他能砍倒這棵樹。公差帶他進宮,配給十幾名木工。第二天雞叫頭遍的時候,他帶著木工去砍伐,果然將這棵大楊樹砍倒了。
皇上知道後非常高興,給武秀才當麵兌現了黃金又封了官,同時又把一個漂亮的宮女許給他做妾。從此武新良就在宮裏吃喝作樂,把家裏的事忘得一幹二淨。
再說木工們把那棵大楊樹抬迴來做成大梁,可是到了上梁那天卻怎麽也抬不起來,皇上又發愁了。一天中午,皇上想著這件事便睡著了。夢中有一個仙女告訴他:“大梁難架實難架,千人萬馬難抬它,要想大梁架上去,新良人皮披梁架。”皇上醒後便命武新良負責把大梁架上去,否則就剝他的皮。可是,無論武新良怎樣地努力,大梁就是架不上去,武新良終於被剝了皮。當武新良的皮披在楊木梁上後,大梁自動騰空而起,穩穩地架在了梁架上。
從此以後,人們蓋房立梁時就用獸皮披在大梁上代替人皮。後來,人們覺得獸皮血淋淋的有點兒嚇人,就改用紅綾子披木梁,以此求得吉利、無邪。再後來,凡人鎮的人們幹脆用一塊兒菱形的紅布,前後夾上兩雙紅色的新筷子和兩串古錢幣,將其永久地釘在大梁的中間。
迴想著三公的這個故事,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諸如信仰問題、欲望問題、情感問題……一個個亙古的主題,就像一根根啃不動的骨頭,橫亙在我的心中,一時不能得以排解。
可是到了上梁那天卻怎麽也抬不起來……
冬天說來就來了,一切都赤裸裸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村莊、樹木、田野……看上去都顯得那樣的真實,不像其他季節那樣,把一切都蓋了一層誘人的偽裝似的。我喜歡這樣的季節,因為它更像凡人鎮的鄉親們一樣,樸實,誠懇,沒有了城裏人的那種虛偽和奸詐。
每年一到入冬季節,是凡人鎮的人們操辦大事的時候,娶親、蓋房子,大家多安排在這種時間。這是因為一來是農閑季節,便於生產隊長安排人力;二來這兩件事都需要物質基礎,吃的、喝的、花的、用的……開銷大,這個時候莊稼人地裏一年的收成已入了倉,生產隊年終也分了紅,一時不缺吃,不缺花,手頭多少也有倆機動錢,大家都心情好了,臉上笑了,喜事多了。
蓋房子的第一項工序是打地基。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凡人鎮的人那時蓋不起樓房,能平地掫起來三間“箔粘瓦”房,也就努斷脊骨了。打地基的工具很原始,一個大石滾,四麵鑿出深槽兒,槽兒中摽上四根長短合適的木杠,就是所謂的石夯。白天,社員們都要出工掙工分,打地基是人情活兒,所以隻能在晚上,借著明亮的月光,主家拿出兩三瓶“燒白幹”(一種地方釀製的燒酒),請上八個壯實的小夥子,一人抬一端杠頭,喊夯歌的人站在兩杠之間,不用動力,隻需動動嘴兒,一邊配合著大家抬夯,一邊一句一句地唱著夯歌,大家便按著夯歌的節奏,順著起房造屋的地基,一齊同聲“嗨喲”“嗨喲”地吆喝著,一夯一夯地打去。
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夜晚,我喜歡躺在床上,靜靜地聽著鄉間的這種夯歌入眠。
“抬起來喲——”喊夯歌的人一字一字地拖著長音開始唱起來了。
“嗨喲!”這是打夯人齊聲的吆喝,接著便能聽到“嗵”的石夯落地的聲音。在這空曠的夜晚,這有節律的聲音能傳送很遠很遠,給鄉間毫無生氣的沉悶的夜生活帶來了一種讓人振奮的生機。
“一夯套一夯喲——”
“嗨喲!”
“嗵!”
“夯夯求質量喲——”
“嗨喲!”
“嗵!”
“高樓平地起喲——”
“嗨喲!”
“嗵!”
“全靠這地基喲——”
“嗨喲!”
“嗵!”
“樓上和樓下喲——”
“嗨喲!”
“嗵!”
“電燈和電話喲——”“嗨喲!”
“嗵!”
“洗臉盆(指廣播)會說話喲——”
“嗨喲!”
“嗵!”
“自來水通到家喲——”
“嗨喲!”
“嗵!”
“……”
“……”
“……”
這夯歌,已把抬夯人帶進了一種美好生活的境界,大家群情激昂,夯也越打越帶勁。這一起一落的石夯,一下一下,仿佛砸實了凡人鎮人們碗中的日子,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寄托。
聽著這動人的夯歌,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起房蓋屋的熱鬧場景。最熱鬧的場麵算是立梁了,這是城裏人建房時所缺少的那種喜慶氣氛。立梁這天中午,人們要點香放炮,除了照例在房梁上貼上“薑太公在此”的紅紙條外,還要給大梁披紅。主家要大擺宴席,親朋好友都要前來慶賀,凡參加蓋房的大小工匠,都在主家的宴謝之列。所以,在農村還是生產隊的時候,哪個社員要是能被幹部們派去給誰家蓋房,那是極有臉麵的事情,既掙了工分,又白混了煙酒吃喝。當然,這天中午,鎮裏和生產隊裏的幹部們是少不了要請的。對主家來講,一方麵,這自然是借答謝之機巴結幹部們的好機會;另一方麵,幹部們來的多少,哪些人來了,又可顯示出主家臉麵的大小。
說到給房梁披紅,我想起了三公講的一個故事。那次,凡人鎮一家立梁,許多人都在那裏看熱鬧,我也在其中。三公就說,這上梁披紅還有一說哩。大家就圍過來,聽三公說是怎麽迴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窮秀才名叫武新良,上京應試未中,因無錢食宿便走出城門,正無精打采、漫無目的地遊蕩,猛然看見城南有一棵幾個人才能摟得過來的大楊樹,方圓有半畝地大的樹蔭,於是他便忍著饑餓,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過去,靠著大樹休息,很快就睡著了。也不知睡了多長時間,忽然他聽到有人喊他,睜眼一看,隻見太陽已經落下山去,麵前站著一個漂亮的女子。這女子問他天色已晚,為何還睡在這裏,武新良便說出了自己的經曆。姑娘說她的父母已經雙亡,自己以挑擔送豆腐為生,並邀武新良到自己家中休息。
從此以後,武秀才便借住在姑娘家裏。他讀書之餘,就幫姑娘做豆腐,送豆腐,又教姑娘識字。久而久之,兩人建立了感情,結為夫妻,恩恩愛愛,十分美滿。
這一年,皇帝要修建一座宮殿,急需一根很粗很粗的大梁,監修的頭目就派了十幾個木工到城南砍那棵大楊樹。白天砍個豁口,夜裏就又長上了。如此三天,人們便不敢再砍,趕忙把此事上奏給皇上。皇上聽了,覺得自己是真龍天子,普天之下沒有自己辦不成的事情,就決心非用這棵大楊樹做大梁不可。於是,皇上下了一道聖旨:誰能把這棵楊樹砍倒,賞給黃金五千兩,提到朝廷當宰相。
這天,武新良送完豆腐看到這張聖旨,迴家後說給妻子,姑娘聽後沒有說話。過了幾天,兩人又談起這事,姑娘說這樹是伐不倒的,要想伐倒,得有個秘訣,但這秘訣萬萬不能泄露。秘訣是:“要把楊樹砍,須在三月三,時辰不能錯,雞叫頭一遍。”原來,這棵樹在這裏已經存活了三百三十年,曆經風霜,飽收天地之精氣,就具有了靈性,變成了這位姑娘。這位楊樹精一心向往人間的情愛生活,看到武新良又是個窮苦的秀才,就發了善念,有意和他結為夫妻,白頭到老。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覺得他情感忠誠,才把這些話告訴了他。
古往今來,多少血性漢子,無不在金錢和權欲的“石榴裙”下敗下陣來。況且武新良又是一介窮秀才,原本就是要到京城求取功名的,有如此好的事情豈能放過。所以,挨到三月初二這一天,武秀才就又挑著豆腐來到京城,迫不及待地一把撕下告示,告訴公差他能砍倒這棵樹。公差帶他進宮,配給十幾名木工。第二天雞叫頭遍的時候,他帶著木工去砍伐,果然將這棵大楊樹砍倒了。
皇上知道後非常高興,給武秀才當麵兌現了黃金又封了官,同時又把一個漂亮的宮女許給他做妾。從此武新良就在宮裏吃喝作樂,把家裏的事忘得一幹二淨。
再說木工們把那棵大楊樹抬迴來做成大梁,可是到了上梁那天卻怎麽也抬不起來,皇上又發愁了。一天中午,皇上想著這件事便睡著了。夢中有一個仙女告訴他:“大梁難架實難架,千人萬馬難抬它,要想大梁架上去,新良人皮披梁架。”皇上醒後便命武新良負責把大梁架上去,否則就剝他的皮。可是,無論武新良怎樣地努力,大梁就是架不上去,武新良終於被剝了皮。當武新良的皮披在楊木梁上後,大梁自動騰空而起,穩穩地架在了梁架上。
從此以後,人們蓋房立梁時就用獸皮披在大梁上代替人皮。後來,人們覺得獸皮血淋淋的有點兒嚇人,就改用紅綾子披木梁,以此求得吉利、無邪。再後來,凡人鎮的人們幹脆用一塊兒菱形的紅布,前後夾上兩雙紅色的新筷子和兩串古錢幣,將其永久地釘在大梁的中間。
迴想著三公的這個故事,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想了許多許多,諸如信仰問題、欲望問題、情感問題……一個個亙古的主題,就像一根根啃不動的骨頭,橫亙在我的心中,一時不能得以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