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寧說一句,玉瑤公主寫一句。她會的字不多,時不時要停下來問一問字的寫法,然後才能繼續寫去。
這麽寫寫停停的,寫信的速度可以說是極慢。要是謝寧自己來寫,多半一盞茶的功夫一封短信也就寫完了,玉瑤公主這已經寫了近半個時辰了,才隻寫了一半。
可是皇上也好,謝寧也好,她自己也好,都覺得這樣寫信沒什麽不好的,十分樂在其中。
皇上甚至還在玉瑤公主不會“肴”字的寫法時,停下筆來把折子放到一邊,拿過一張紙寫了個樣子給玉瑤公主讓她照著學。
玉瑤公主寫著寫著還自己加了話進去。
比如她有一個伴讀了,姓甘,人很有趣,還說她們在山上吃了烤魚、烤丸子,烤山雞,味道都特別好,迴去了讓膳房的人照樣做出來給大皇子嚐嚐。
其實謝寧心裏清楚,以大皇子那個脾胃,他可消受不了這些烤啊炸啊的東西。
但是有什麽關係呢?玉瑤公主寫的高興,想必大皇子看著也會高興的。
刺客的事情不可避免的要被提到。
玉瑤公主按著謝寧說的寫的。
他們在路途中遇到了刺客,不過刺客人數不多,皇上他們一行都安然無恙,現在正停留在長義,打算修整兩天再上路。
她還說自己本以為吃不到甘熙雲說的長義當地一道叫做炒米的小吃了,沒想到能多留兩天,所以今天她還是嚐到炒米了,確實挺好吃的,稍有點鹹。甘熙雲說她前次吃的還要更辣一點,辣且鹹香,才是這道炒米好吃的地方。
但是誰敢真給公主放那麽多辣料在裏頭?
這封信比預計的要長,寫完之後玉瑤公主也揉著眼睛打哈欠了,她依偎在謝寧身邊,看她將信上的墨吹幹,折了三折裝入封套裏頭,還追問:“今天晚上能送嗎?還是明兒一早送?”
“明兒就送。”
玉瑤公主已經困的撐不住了,寫完信一個嗬欠接一個嗬欠的打,謝寧連忙讓郭尚宮領她去睡。
迴信寫好了,謝寧也算了結了一樁心事。
第二天晨起又吐了一迴,吐的昏天黑地,五髒六腑都象是翻轉過了來一樣,李署令趕了過來之後也沒有什麽別的好法子,隻能讓人替她按揉手腳經絡穴位,等她自己慢慢平複下來。
她現在這樣子,自己都顧不過來,自然不能再照管孩子。幸好二皇子現在還好哄,把他抱過來放在謝寧身邊,他自己也能乖乖的待著,還很自得其樂的抱著腳丫想往嘴裏送。若是夏天這個動作可能不算太難,可是冬天衣裳可要厚實些,這個動作也就變的頗有難度了。
謝寧看他傻成那個樣子,明明夠不著還非想把腳扳到嘴裏頭嚐嚐味道,忍不住又搖頭又歎氣又好笑。
方尚宮把二皇子抱過來的用意謝寧也能猜得到。
有孩子陪著,她有些別的事可想,倒是能分分心,身上也不覺得那麽難受。
過不多時玉瑤公主和甘熙雲兩個手牽手的來了。
“娘娘,我們帶了糖花生來,你要不要吃?”
謝寧一點兒也不想吃,可是也不想拂了兩個孩子的好意,伸手拈了一個,順口問:“這糖花生哪裏來的?”
“外頭買的。”
謝寧一怔:“你們出去了?”
玉瑤公主趕緊擺手:“沒有沒有。是差人上外頭買的。不光買了這一樣,還買了糖酥、鹹豆幹、炸小魚呢。不過那幾樣要麽黏乎乎,要麽油大,就這個還好。”
甘熙雲細心的說:“糖花生好,不算甜,又香又脆,娘娘要是喜歡,迴頭讓膳房學著也做做這個,肯定比外頭買的好吃。”
謝寧就嚐了那麽一顆。
外頭的糖花生當然不可能淨熬糖,那多費啊。這糖花生外頭包著的有糖,但是起碼還有一半是麵。
不過裏麵的花生確實是脆脆的,越嚼越香。
看謝寧吃了幾顆花生,玉瑤公主笑的眼睛都眯起來了。
她聽見方尚宮和李署令說的話了,說謝娘娘現在脾胃不適,吃不下東西。李署令就說,不拘什麽,總得她自己喜歡、願意吃才行。
玉瑤公主一半是為了自己,聽甘熙雲說長義有許多小吃,她十分好奇。另一半也是為了謝寧,也許外頭買的東西她也喜歡呢?
想不到謝寧還真的吃下了糖花生。
這糖花生的味道讓謝寧想起以前跟大表哥他們一起去趕廟會的事了。廟會的人實在太多了,半個小鎮擠的水泄不通。平時集市上見不著的小玩意兒小吃食特別多。打著小鼓,支起攤子,捏麵人的吹糖人的小販前擠的孩子最多。麵人和糖人謝寧主要是覺得好玩,真吃的話她還確實沒吃過幾迴。但糖花生在廟會上是很常見的,用草紙或是大葦葉子卷起來包著,拿在手裏一邊走一邊吃,吃的喉嚨焦渴,就停下來買糖水喝。
大舅母擔心他們吃外頭的東西不幹不淨會鬧病,可是說來也怪了,他們還真沒有因為這個鬧過什麽毛病。
謝寧把玉瑤公主帶來的一小包糖花生都吃了。玉瑤公主特別高興:“我那兒還有,我再去拿。”
“不用了,這就夠了。”
玉瑤公主又問:“那娘娘還有什麽想吃的?”
謝寧想了想,有些不太確定的說:“想喝外頭賣的那種豆腐腦……小餛飩也行。”
這些東西都是以前在街邊吃過的最便宜常見的吃食。
不知道為什麽玉瑤公主一問她,她就想起這些來了。
小餛飩禦膳也做,隻是做的不是外頭那個味兒。要論精致美味當然是禦廚要強,無論是材料還是手藝都是外頭小買賣人比不上的,但謝寧想念的是從前的記憶中的那味道。
結果說了這話沒有一個時辰,方尚宮親自領人將她點的東西給端來了。
謝寧一聞味道就和禦廚做的不一樣。
“娘娘嚐嚐看合口不合口。”方尚宮充滿希冀,將盛在碗裏已經倒上了鹵汁調好味的豆腐腦端給她。
豆腐腦的碗裏甚至還有兩枚剝了殼的鵪鶉蛋。
味道,賣相,都和她以前買過的一樣,三個銅子一碗的豆腐腦,一點沒錯。
謝寧嚐了一口,眼前就是一亮。
碗並不大,吃了大半碗豆腐腦之後也不覺得飽。小餛飩也端到了麵前,一個一個摺折起來的餛飩皮薄滑嫩,在清湯裏看起來象散開的一片片雲朵。
謝寧又吃了半碗餛飩,這迴是真飽了。
“這是咱們的廚子做的?”
方尚宮笑著搖頭:“也是外頭人做的。”
因為主子想吃這一口,所以從外頭找了兩個這樣的小販來,就在驛館裏開火現做。那兩個小販做了多年買賣,這手藝都是家傳的,祖孫三輩都沒改過行,怎麽也沒想到他們有一天能給皇上和妃子娘娘做吃食。這兩人各得了一份兒賞錢。其中一個用這賞錢買了塊地,另一個則把錢供在了家裏日日上香。
不過這也都是後話了。
隔了一天,京裏有人來。
大皇子在收到玉瑤公主的迴信前就聽說了聖駕遇襲的消息,他自己沒法兒趕出京來,身邊又沒有幾個可信重的人。
所以替大皇子出京的人讓謝寧也感到意外。
來的人是王默言。
快馬疾馳幾百裏地,路上人歇馬不歇。這樣的加急長途奔波常常會活活累死信差。謝寧怎麽也想不到王默言會用這樣的方式趕來。他到長義的時候人,是直接從馬上掉下來的,自己爬不起來,是由兩個架著他這麽硬扶起來的。
對於兒子的擔憂,皇上也十分動容。
信已經送迴去了,現在應該已經交到大皇子手上了。但願他看了信之後能放下憂慮,不然對他的身子可沒好處。
至於王默言,他來了也有好處。親眼見到皇上一行人平安無事,再趕迴京的話,總能將大皇子安撫下來。
隻是這麽一來一迴的路上得花不少功夫,到時候禦駕也該迴踏上迴京之路了。
謝寧沒見到王默言,可是聽青梅說,整個人命去了半條了,兩眼無神,一臉菜色,看樣子這樣長途跋涉對他來說可能是平生頭一次。
“好好照看,讓太醫替他看看。”謝寧聽說過有六百裏加急的信差活活在路上耗死的,平時挺結實的一個人,沒傷沒病,就是力竭而死。大皇子很信重這位師傅,倘若他真出了事,大皇子心裏必有道坎過不去。
等王默言休整之後,謝寧見他也是隔著簾子問話答話的。簾子外頭看不清裏頭,但謝寧看外頭還是比較清楚的。
雖然已經休整過了,衣裳換了,臉洗了,也用過飯歇息過,王默言看上去還是象是小白菜抽幹了水一樣,整個人都有些蔫巴巴的。哪怕他努力振作精神,迴話時聲音也提的宏亮一些,也掩蓋不了底氣不足的事實。
謝寧心裏很過意不去:“王供奉特意趕來,路上辛苦了。大皇子可還好?”
“殿下一切安好,宮中巡衛加強了一倍,京裏也還沒有什麽動蕩。”王默言抬起頭來,輕聲問:“臣才到長義,聽說娘娘這幾日玉體違和?”
這麽寫寫停停的,寫信的速度可以說是極慢。要是謝寧自己來寫,多半一盞茶的功夫一封短信也就寫完了,玉瑤公主這已經寫了近半個時辰了,才隻寫了一半。
可是皇上也好,謝寧也好,她自己也好,都覺得這樣寫信沒什麽不好的,十分樂在其中。
皇上甚至還在玉瑤公主不會“肴”字的寫法時,停下筆來把折子放到一邊,拿過一張紙寫了個樣子給玉瑤公主讓她照著學。
玉瑤公主寫著寫著還自己加了話進去。
比如她有一個伴讀了,姓甘,人很有趣,還說她們在山上吃了烤魚、烤丸子,烤山雞,味道都特別好,迴去了讓膳房的人照樣做出來給大皇子嚐嚐。
其實謝寧心裏清楚,以大皇子那個脾胃,他可消受不了這些烤啊炸啊的東西。
但是有什麽關係呢?玉瑤公主寫的高興,想必大皇子看著也會高興的。
刺客的事情不可避免的要被提到。
玉瑤公主按著謝寧說的寫的。
他們在路途中遇到了刺客,不過刺客人數不多,皇上他們一行都安然無恙,現在正停留在長義,打算修整兩天再上路。
她還說自己本以為吃不到甘熙雲說的長義當地一道叫做炒米的小吃了,沒想到能多留兩天,所以今天她還是嚐到炒米了,確實挺好吃的,稍有點鹹。甘熙雲說她前次吃的還要更辣一點,辣且鹹香,才是這道炒米好吃的地方。
但是誰敢真給公主放那麽多辣料在裏頭?
這封信比預計的要長,寫完之後玉瑤公主也揉著眼睛打哈欠了,她依偎在謝寧身邊,看她將信上的墨吹幹,折了三折裝入封套裏頭,還追問:“今天晚上能送嗎?還是明兒一早送?”
“明兒就送。”
玉瑤公主已經困的撐不住了,寫完信一個嗬欠接一個嗬欠的打,謝寧連忙讓郭尚宮領她去睡。
迴信寫好了,謝寧也算了結了一樁心事。
第二天晨起又吐了一迴,吐的昏天黑地,五髒六腑都象是翻轉過了來一樣,李署令趕了過來之後也沒有什麽別的好法子,隻能讓人替她按揉手腳經絡穴位,等她自己慢慢平複下來。
她現在這樣子,自己都顧不過來,自然不能再照管孩子。幸好二皇子現在還好哄,把他抱過來放在謝寧身邊,他自己也能乖乖的待著,還很自得其樂的抱著腳丫想往嘴裏送。若是夏天這個動作可能不算太難,可是冬天衣裳可要厚實些,這個動作也就變的頗有難度了。
謝寧看他傻成那個樣子,明明夠不著還非想把腳扳到嘴裏頭嚐嚐味道,忍不住又搖頭又歎氣又好笑。
方尚宮把二皇子抱過來的用意謝寧也能猜得到。
有孩子陪著,她有些別的事可想,倒是能分分心,身上也不覺得那麽難受。
過不多時玉瑤公主和甘熙雲兩個手牽手的來了。
“娘娘,我們帶了糖花生來,你要不要吃?”
謝寧一點兒也不想吃,可是也不想拂了兩個孩子的好意,伸手拈了一個,順口問:“這糖花生哪裏來的?”
“外頭買的。”
謝寧一怔:“你們出去了?”
玉瑤公主趕緊擺手:“沒有沒有。是差人上外頭買的。不光買了這一樣,還買了糖酥、鹹豆幹、炸小魚呢。不過那幾樣要麽黏乎乎,要麽油大,就這個還好。”
甘熙雲細心的說:“糖花生好,不算甜,又香又脆,娘娘要是喜歡,迴頭讓膳房學著也做做這個,肯定比外頭買的好吃。”
謝寧就嚐了那麽一顆。
外頭的糖花生當然不可能淨熬糖,那多費啊。這糖花生外頭包著的有糖,但是起碼還有一半是麵。
不過裏麵的花生確實是脆脆的,越嚼越香。
看謝寧吃了幾顆花生,玉瑤公主笑的眼睛都眯起來了。
她聽見方尚宮和李署令說的話了,說謝娘娘現在脾胃不適,吃不下東西。李署令就說,不拘什麽,總得她自己喜歡、願意吃才行。
玉瑤公主一半是為了自己,聽甘熙雲說長義有許多小吃,她十分好奇。另一半也是為了謝寧,也許外頭買的東西她也喜歡呢?
想不到謝寧還真的吃下了糖花生。
這糖花生的味道讓謝寧想起以前跟大表哥他們一起去趕廟會的事了。廟會的人實在太多了,半個小鎮擠的水泄不通。平時集市上見不著的小玩意兒小吃食特別多。打著小鼓,支起攤子,捏麵人的吹糖人的小販前擠的孩子最多。麵人和糖人謝寧主要是覺得好玩,真吃的話她還確實沒吃過幾迴。但糖花生在廟會上是很常見的,用草紙或是大葦葉子卷起來包著,拿在手裏一邊走一邊吃,吃的喉嚨焦渴,就停下來買糖水喝。
大舅母擔心他們吃外頭的東西不幹不淨會鬧病,可是說來也怪了,他們還真沒有因為這個鬧過什麽毛病。
謝寧把玉瑤公主帶來的一小包糖花生都吃了。玉瑤公主特別高興:“我那兒還有,我再去拿。”
“不用了,這就夠了。”
玉瑤公主又問:“那娘娘還有什麽想吃的?”
謝寧想了想,有些不太確定的說:“想喝外頭賣的那種豆腐腦……小餛飩也行。”
這些東西都是以前在街邊吃過的最便宜常見的吃食。
不知道為什麽玉瑤公主一問她,她就想起這些來了。
小餛飩禦膳也做,隻是做的不是外頭那個味兒。要論精致美味當然是禦廚要強,無論是材料還是手藝都是外頭小買賣人比不上的,但謝寧想念的是從前的記憶中的那味道。
結果說了這話沒有一個時辰,方尚宮親自領人將她點的東西給端來了。
謝寧一聞味道就和禦廚做的不一樣。
“娘娘嚐嚐看合口不合口。”方尚宮充滿希冀,將盛在碗裏已經倒上了鹵汁調好味的豆腐腦端給她。
豆腐腦的碗裏甚至還有兩枚剝了殼的鵪鶉蛋。
味道,賣相,都和她以前買過的一樣,三個銅子一碗的豆腐腦,一點沒錯。
謝寧嚐了一口,眼前就是一亮。
碗並不大,吃了大半碗豆腐腦之後也不覺得飽。小餛飩也端到了麵前,一個一個摺折起來的餛飩皮薄滑嫩,在清湯裏看起來象散開的一片片雲朵。
謝寧又吃了半碗餛飩,這迴是真飽了。
“這是咱們的廚子做的?”
方尚宮笑著搖頭:“也是外頭人做的。”
因為主子想吃這一口,所以從外頭找了兩個這樣的小販來,就在驛館裏開火現做。那兩個小販做了多年買賣,這手藝都是家傳的,祖孫三輩都沒改過行,怎麽也沒想到他們有一天能給皇上和妃子娘娘做吃食。這兩人各得了一份兒賞錢。其中一個用這賞錢買了塊地,另一個則把錢供在了家裏日日上香。
不過這也都是後話了。
隔了一天,京裏有人來。
大皇子在收到玉瑤公主的迴信前就聽說了聖駕遇襲的消息,他自己沒法兒趕出京來,身邊又沒有幾個可信重的人。
所以替大皇子出京的人讓謝寧也感到意外。
來的人是王默言。
快馬疾馳幾百裏地,路上人歇馬不歇。這樣的加急長途奔波常常會活活累死信差。謝寧怎麽也想不到王默言會用這樣的方式趕來。他到長義的時候人,是直接從馬上掉下來的,自己爬不起來,是由兩個架著他這麽硬扶起來的。
對於兒子的擔憂,皇上也十分動容。
信已經送迴去了,現在應該已經交到大皇子手上了。但願他看了信之後能放下憂慮,不然對他的身子可沒好處。
至於王默言,他來了也有好處。親眼見到皇上一行人平安無事,再趕迴京的話,總能將大皇子安撫下來。
隻是這麽一來一迴的路上得花不少功夫,到時候禦駕也該迴踏上迴京之路了。
謝寧沒見到王默言,可是聽青梅說,整個人命去了半條了,兩眼無神,一臉菜色,看樣子這樣長途跋涉對他來說可能是平生頭一次。
“好好照看,讓太醫替他看看。”謝寧聽說過有六百裏加急的信差活活在路上耗死的,平時挺結實的一個人,沒傷沒病,就是力竭而死。大皇子很信重這位師傅,倘若他真出了事,大皇子心裏必有道坎過不去。
等王默言休整之後,謝寧見他也是隔著簾子問話答話的。簾子外頭看不清裏頭,但謝寧看外頭還是比較清楚的。
雖然已經休整過了,衣裳換了,臉洗了,也用過飯歇息過,王默言看上去還是象是小白菜抽幹了水一樣,整個人都有些蔫巴巴的。哪怕他努力振作精神,迴話時聲音也提的宏亮一些,也掩蓋不了底氣不足的事實。
謝寧心裏很過意不去:“王供奉特意趕來,路上辛苦了。大皇子可還好?”
“殿下一切安好,宮中巡衛加強了一倍,京裏也還沒有什麽動蕩。”王默言抬起頭來,輕聲問:“臣才到長義,聽說娘娘這幾日玉體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