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千畝良田,十裏紅妝
毒醫風華,盛寵太子妃 作者:上官青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得淩遙乖乖應下了,又聽她還稱自己臣女,高太後便抿唇笑道:“等你跟灤兒成了親,就該改口叫哀家皇祖母了。那會兒,你就是哀家的孫媳婦了,以後啊,便可時時進宮來給哀家請安了。”
高太後知道淩遙在承恩侯府已經改口稱許氏和承恩侯為外祖母外祖父了,當然這也是齊灤告訴她的,她心裏倒是有些羨慕許氏和向竑儒,她也想讓淩遙改口,隻可惜皇家有皇家的規矩,在沒有成婚之前,淩遙是不能先行改口的。如今眼看著婚期將近,高太後就盼著淩遙到時候改口叫她皇祖母了,隻要一想到這個,高太後就特別的高興。
淩遙聽了高太後這話,也跟著笑道:“太後說得是。到時候,臣女肯定常常進宮來給您請安的。隻是,臣女若是常來看您,您可不要嫌臣女聒噪打擾您的清靜呢!”
“那怎麽會呢?”
高太後笑道,“哀家在宮裏悶得很,巴不得能有個人來陪著哀家說說話呢!你若是喜歡來哀家這裏,隻管常來便是了。”
說到這裏,高太後心中一動,又笑道,“等你和灤兒成了婚,芸兒和泯兒也要成婚了,哀家聽說,泯兒的皇子府跟寧王府隔得並不遠,到時候你跟芸兒成了妯娌,倒可以一道約著來宮裏給哀家請安,陪哀家說話。芸兒那孩子也是個好的,你跟她肯定有很多話能說的。她雖比你大兩歲,但到時卻成了你的弟妹,也該稱你一聲大嫂才是呢。”
高太後口中所說的芸兒,指的就是永安侯夫人高氏所出的次女齊宛芸。
淩遙聞言笑道:“臣女元宵節那夜同寧王殿下一道出門的時候,正巧在街上遇見齊姑娘了。正如太後所說,齊姑娘確實是個端莊秀麗,溫婉可人的女子,臣女也是很喜歡她的。”
齊宛芸比她大兩歲,卻賜婚給了三皇子,所以,若她嫁給了齊灤後,這齊宛芸還真得管她叫一聲大嫂的。不過,淩遙倒不覺得這有什麽,原主雖然是十五歲,但她卻不是,所以,倒也不覺得齊宛芸叫她大嫂有什麽不對的。
“這事兒哀家聽灤兒說過了,”
高太後點點頭,笑道,“灤兒說,芸兒送了一盞燈給你。言語之中還提到了哀家的話。想來也是那會兒人多,她不能說的太過直白,才隻略略提及哀家就罷了。不過你和灤兒都好,還知道是哀家的意思,才收了她的燈。”
高太後淺笑道,“其實,要芸兒同你們交好,確實是哀家的意思。年下的時候,晴南帶著芸兒來給哀家請安,哀家心裏就在琢磨這件事了。哀家與你深談之後,覺得灤兒身邊到底還是助力太少了,皇子之中,竟沒有一個同他交好的。哀家覺得不好,想來想去,就想到了三皇子,就囑咐了芸兒一些話,叫她去試試三皇子的心思。又同她說了說你,哀家跟她說,你的為人極爽利,你兩個肯定能合得來的。”
“芸兒那孩子聽話,哀家原本還想著等你和灤兒成婚之後,再引見你認識芸兒的,卻不想你們自己倒是先碰上了,後來晴南帶著芸兒進宮,同哀家說起你,很是誇讚了一番,看她的樣子,當是很喜歡的。所以,哀家就想著,既然你們彼此印象都這麽好,往後,就常走動走動吧。這樣不論是對你,還是對灤兒,都是有好處的。”
淩遙在那天夜裏看了齊宛芸的表現和聽了她的話之後,就猜到了這樣的原因,如今聽高太後所言,果然是跟她猜測的是一樣的,當下心中感念,麵上便笑道:“多謝太後費心,臣女一定會多跟齊姑娘來往的。日後,齊姑娘同三皇子成親了,我同寧王殿下也定會跟三皇子府常來常往的。”
高太後聽淩遙提起三皇子,心中一動,便又道:“說起泯兒,那日芸兒也同哀家說了,她試探過泯兒的心思,想要泯兒依附灤兒,同灤兒交好並非不可能的事,隻不過,這事尚且急不得,需要緩緩的來,大概,還是要等芸兒跟泯兒成親之後,芸兒才能名正言順的再度勸解泯兒。不過,聽芸兒的描述,泯兒應當不是真心跟溢兒交好的。想來,皇後跟賢妃親近,大概還是以她娘家的家世壓了賢妃一頭的,否則,泯兒絕不至於如此。”
高太後知道淩遙自正月十五與齊灤分開後就再沒見過齊灤,而她在府中一心備嫁,想來應該還不知道宮裏的這些事情,她身邊又沒個人告訴,高太後便將那之後宮裏發生的事情,元熙帝是如何為齊灤做主,又是如何懲處蕭皇後和齊溢的整個過程說給淩遙聽了一遍。
“泯兒沒參與其中,事後皇上問起他時,他也是實話實說的,所以這事上,皇後和溢兒是得了不是,賢妃卻因為泯兒的不參與被皇上認為是對灤兒的維護而有所獎賞,說她是教子有方,還讚了她幾句,這一番下來,想來賢妃母子心裏自然就會清楚誰是該親近的人,誰是該疏遠的人了。”
高太後道,“隻不過,眼下皇後和溢兒都受罰了,賢妃和泯兒也不能一下子就疏遠他們,以免他們心裏不平衡又鬧出什麽事情來,所以這事還是緩緩來罷。”
十五那天,在齊灤送淩遙迴府時,他們就討論過這個問題了。憑元熙帝對齊灤的看重與疼寵,即便齊溢去告狀也不會有事的。如今聽高太後所言,果然齊灤就沒事,有事的反而是去告狀的齊溢和蕭皇後。
而對於高太後的心思,淩遙也是表示讚同的:“您想得周全,為殿下考慮的也很周全。若是殿下將來要更進一步,臣女也覺得,他身邊確實需要一個能夠幫助他的兄弟才行。”
齊泯年紀大些,那日看齊泯,也像是個溫和的人,跟齊宛芸是很般配的。但淩遙與齊泯接觸得少,還不知他內裏如何,但此番聽高太後說齊宛芸有把握,她也就留了幾分心思,想等著將來再看看,如若齊泯真的能成為齊灤的助力,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高太後看淩遙讚同自己,這心裏也是很高興的,因著心裏高興,她便又想起一件事來,此時,她望著淩遙笑道:“你上次進宮時,就同哀家說過了,你看中了你父王府裏的庶長子淩琥,不過,眼下他倒也不錯,哀家聽說,他才入國子監讀書不久,大家就都很看重他,聽說他的學識極好,為人也極好,如此一來,若齊氏的嫡子不頂用,倒是可以讓淩琥承繼這世子之位的。”
高太後笑道,“哀家還是那句話,你若是想要做什麽,隻管來迴哀家,哀家若是能做到的,定會替你去皇上跟前爭取的。”
“多謝太後,”淩遙笑道,“原本淩琥之事,臣女是有進宮來麻煩太後的心思的,但臣女說起此事時,卻不意被寧王殿下聽了去,殿下說他可以辦成此事,就替臣女尋了狄將軍府上的二公子幫忙,淩琥見過狄二公子後,這一來二去的,這事兒就成了。而臣女一直不曾進宮來,也就沒有當麵向太後說起此事。”
高太後擺了擺手示意無妨,她笑道:“灤兒進宮給哀家請安時,早對哀家說起過此事了。他既然能替你辦好,這與哀家替你辦好又有什麽分別呢!一家子骨肉,也實在無需計較這些!”
高太後都如此說了,淩遙還能說什麽呢?她隻笑道:“太後說得是。”
片刻後,淩遙又聽高太後笑道:“還有件事,原本想著等你跟灤兒成婚後再告訴你的。不過想來也就幾日而已,這會兒哀家見了你,心裏也高興,就一並告訴你好了!”
高太後笑道,“灤兒成婚,皇上自會有賞賜的。哀家也會有賞賜給他的。不過,哀家這裏也會給單獨的賞賜給你。想當年,哀家同先帝大婚時,先帝也是還未冊封太子,但成祖那會兒已內定先帝是太子的,所以哀家就是未來的太子妃。那會兒孝戊太後還在世,哀家同先帝大婚時,她送哀家的賀禮,便是良田千畝,十裏紅妝。”
“孝戊太後跟哀家說,這田也是當初太祖未取天下,迎娶她時送她的聘禮。你是知道的,太祖是燕北之人,這田是京城郊外極好的田地,這點私產在太祖建國後並未充入皇家私庫,孝戊太後一直留著,孝戊太後極喜歡成祖,就想將這千畝良田留給她的孫媳婦。而如今,你是哀家的孫媳婦,哀家就把它留給你了。”
高太後的眼中分明有著對當年的迴憶,就看她微微一笑,帶著幾分欣然道,“而這十裏紅妝,則是大婚當日,從皇宮到寧王府,再到明王府,皆用紅毯鋪地。整個京城,都會為你們的婚事張燈結彩,屆時,整個京城都會是一片紅色。那一天,你們的婚事,將成為整個皇族,乃至於整個京城的節日。”
整個京城的紅妝點飾,又豈止十裏?
高太後是定要她最疼愛的孫子,有著和她當年一樣轟動全城的婚禮。
-本章完結-
高太後知道淩遙在承恩侯府已經改口稱許氏和承恩侯為外祖母外祖父了,當然這也是齊灤告訴她的,她心裏倒是有些羨慕許氏和向竑儒,她也想讓淩遙改口,隻可惜皇家有皇家的規矩,在沒有成婚之前,淩遙是不能先行改口的。如今眼看著婚期將近,高太後就盼著淩遙到時候改口叫她皇祖母了,隻要一想到這個,高太後就特別的高興。
淩遙聽了高太後這話,也跟著笑道:“太後說得是。到時候,臣女肯定常常進宮來給您請安的。隻是,臣女若是常來看您,您可不要嫌臣女聒噪打擾您的清靜呢!”
“那怎麽會呢?”
高太後笑道,“哀家在宮裏悶得很,巴不得能有個人來陪著哀家說說話呢!你若是喜歡來哀家這裏,隻管常來便是了。”
說到這裏,高太後心中一動,又笑道,“等你和灤兒成了婚,芸兒和泯兒也要成婚了,哀家聽說,泯兒的皇子府跟寧王府隔得並不遠,到時候你跟芸兒成了妯娌,倒可以一道約著來宮裏給哀家請安,陪哀家說話。芸兒那孩子也是個好的,你跟她肯定有很多話能說的。她雖比你大兩歲,但到時卻成了你的弟妹,也該稱你一聲大嫂才是呢。”
高太後口中所說的芸兒,指的就是永安侯夫人高氏所出的次女齊宛芸。
淩遙聞言笑道:“臣女元宵節那夜同寧王殿下一道出門的時候,正巧在街上遇見齊姑娘了。正如太後所說,齊姑娘確實是個端莊秀麗,溫婉可人的女子,臣女也是很喜歡她的。”
齊宛芸比她大兩歲,卻賜婚給了三皇子,所以,若她嫁給了齊灤後,這齊宛芸還真得管她叫一聲大嫂的。不過,淩遙倒不覺得這有什麽,原主雖然是十五歲,但她卻不是,所以,倒也不覺得齊宛芸叫她大嫂有什麽不對的。
“這事兒哀家聽灤兒說過了,”
高太後點點頭,笑道,“灤兒說,芸兒送了一盞燈給你。言語之中還提到了哀家的話。想來也是那會兒人多,她不能說的太過直白,才隻略略提及哀家就罷了。不過你和灤兒都好,還知道是哀家的意思,才收了她的燈。”
高太後淺笑道,“其實,要芸兒同你們交好,確實是哀家的意思。年下的時候,晴南帶著芸兒來給哀家請安,哀家心裏就在琢磨這件事了。哀家與你深談之後,覺得灤兒身邊到底還是助力太少了,皇子之中,竟沒有一個同他交好的。哀家覺得不好,想來想去,就想到了三皇子,就囑咐了芸兒一些話,叫她去試試三皇子的心思。又同她說了說你,哀家跟她說,你的為人極爽利,你兩個肯定能合得來的。”
“芸兒那孩子聽話,哀家原本還想著等你和灤兒成婚之後,再引見你認識芸兒的,卻不想你們自己倒是先碰上了,後來晴南帶著芸兒進宮,同哀家說起你,很是誇讚了一番,看她的樣子,當是很喜歡的。所以,哀家就想著,既然你們彼此印象都這麽好,往後,就常走動走動吧。這樣不論是對你,還是對灤兒,都是有好處的。”
淩遙在那天夜裏看了齊宛芸的表現和聽了她的話之後,就猜到了這樣的原因,如今聽高太後所言,果然是跟她猜測的是一樣的,當下心中感念,麵上便笑道:“多謝太後費心,臣女一定會多跟齊姑娘來往的。日後,齊姑娘同三皇子成親了,我同寧王殿下也定會跟三皇子府常來常往的。”
高太後聽淩遙提起三皇子,心中一動,便又道:“說起泯兒,那日芸兒也同哀家說了,她試探過泯兒的心思,想要泯兒依附灤兒,同灤兒交好並非不可能的事,隻不過,這事尚且急不得,需要緩緩的來,大概,還是要等芸兒跟泯兒成親之後,芸兒才能名正言順的再度勸解泯兒。不過,聽芸兒的描述,泯兒應當不是真心跟溢兒交好的。想來,皇後跟賢妃親近,大概還是以她娘家的家世壓了賢妃一頭的,否則,泯兒絕不至於如此。”
高太後知道淩遙自正月十五與齊灤分開後就再沒見過齊灤,而她在府中一心備嫁,想來應該還不知道宮裏的這些事情,她身邊又沒個人告訴,高太後便將那之後宮裏發生的事情,元熙帝是如何為齊灤做主,又是如何懲處蕭皇後和齊溢的整個過程說給淩遙聽了一遍。
“泯兒沒參與其中,事後皇上問起他時,他也是實話實說的,所以這事上,皇後和溢兒是得了不是,賢妃卻因為泯兒的不參與被皇上認為是對灤兒的維護而有所獎賞,說她是教子有方,還讚了她幾句,這一番下來,想來賢妃母子心裏自然就會清楚誰是該親近的人,誰是該疏遠的人了。”
高太後道,“隻不過,眼下皇後和溢兒都受罰了,賢妃和泯兒也不能一下子就疏遠他們,以免他們心裏不平衡又鬧出什麽事情來,所以這事還是緩緩來罷。”
十五那天,在齊灤送淩遙迴府時,他們就討論過這個問題了。憑元熙帝對齊灤的看重與疼寵,即便齊溢去告狀也不會有事的。如今聽高太後所言,果然齊灤就沒事,有事的反而是去告狀的齊溢和蕭皇後。
而對於高太後的心思,淩遙也是表示讚同的:“您想得周全,為殿下考慮的也很周全。若是殿下將來要更進一步,臣女也覺得,他身邊確實需要一個能夠幫助他的兄弟才行。”
齊泯年紀大些,那日看齊泯,也像是個溫和的人,跟齊宛芸是很般配的。但淩遙與齊泯接觸得少,還不知他內裏如何,但此番聽高太後說齊宛芸有把握,她也就留了幾分心思,想等著將來再看看,如若齊泯真的能成為齊灤的助力,倒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高太後看淩遙讚同自己,這心裏也是很高興的,因著心裏高興,她便又想起一件事來,此時,她望著淩遙笑道:“你上次進宮時,就同哀家說過了,你看中了你父王府裏的庶長子淩琥,不過,眼下他倒也不錯,哀家聽說,他才入國子監讀書不久,大家就都很看重他,聽說他的學識極好,為人也極好,如此一來,若齊氏的嫡子不頂用,倒是可以讓淩琥承繼這世子之位的。”
高太後笑道,“哀家還是那句話,你若是想要做什麽,隻管來迴哀家,哀家若是能做到的,定會替你去皇上跟前爭取的。”
“多謝太後,”淩遙笑道,“原本淩琥之事,臣女是有進宮來麻煩太後的心思的,但臣女說起此事時,卻不意被寧王殿下聽了去,殿下說他可以辦成此事,就替臣女尋了狄將軍府上的二公子幫忙,淩琥見過狄二公子後,這一來二去的,這事兒就成了。而臣女一直不曾進宮來,也就沒有當麵向太後說起此事。”
高太後擺了擺手示意無妨,她笑道:“灤兒進宮給哀家請安時,早對哀家說起過此事了。他既然能替你辦好,這與哀家替你辦好又有什麽分別呢!一家子骨肉,也實在無需計較這些!”
高太後都如此說了,淩遙還能說什麽呢?她隻笑道:“太後說得是。”
片刻後,淩遙又聽高太後笑道:“還有件事,原本想著等你跟灤兒成婚後再告訴你的。不過想來也就幾日而已,這會兒哀家見了你,心裏也高興,就一並告訴你好了!”
高太後笑道,“灤兒成婚,皇上自會有賞賜的。哀家也會有賞賜給他的。不過,哀家這裏也會給單獨的賞賜給你。想當年,哀家同先帝大婚時,先帝也是還未冊封太子,但成祖那會兒已內定先帝是太子的,所以哀家就是未來的太子妃。那會兒孝戊太後還在世,哀家同先帝大婚時,她送哀家的賀禮,便是良田千畝,十裏紅妝。”
“孝戊太後跟哀家說,這田也是當初太祖未取天下,迎娶她時送她的聘禮。你是知道的,太祖是燕北之人,這田是京城郊外極好的田地,這點私產在太祖建國後並未充入皇家私庫,孝戊太後一直留著,孝戊太後極喜歡成祖,就想將這千畝良田留給她的孫媳婦。而如今,你是哀家的孫媳婦,哀家就把它留給你了。”
高太後的眼中分明有著對當年的迴憶,就看她微微一笑,帶著幾分欣然道,“而這十裏紅妝,則是大婚當日,從皇宮到寧王府,再到明王府,皆用紅毯鋪地。整個京城,都會為你們的婚事張燈結彩,屆時,整個京城都會是一片紅色。那一天,你們的婚事,將成為整個皇族,乃至於整個京城的節日。”
整個京城的紅妝點飾,又豈止十裏?
高太後是定要她最疼愛的孫子,有著和她當年一樣轟動全城的婚禮。
-本章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