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朝歌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這點雲舒是知道的,可她此刻直挺挺的躺在馬車中沒有意識,可苦了風恪和林一笑二人。
在戰場上一往無前的林一笑,現在真是苦口婆心:“殿下,你這自薦書才剛呈上去,現在動身還太早,若穎王說您擅自領兵參上一本可如何是好?”
鳳朝歌沒有停下收拾行裝的手,比起半個疏國的兵權,父王即便是再不想讓他去邊境也會鬆口,至於穎王……自己這次不找他的麻煩已經很好,若他還是沒有分寸,他也不介意提前收拾了這個人。
“風恪以前曾和何樂生在一個軍營,應該比較相熟,便同我一起去邊境安撫將士並且和寧國商談,至於一笑……”鳳朝歌看了眼躺在身畔的女子,表情有些模糊:“你先將廣陵平安護送迴襄垣,不得有失。”
“記住,她若醒來不要告訴他寧王的事,也不用對她說起我的去向,一切等我解決完再說。”他囑咐道。
林一笑和風恪各自領命而去,鳳朝歌伸手將馬車的簾子放下,車內又恢複了一片靜謐,隻有熟睡的女子和幾本書卷。
他側首,目光不自覺的柔和下來,看到女子日漸消瘦的容顏,心中略感刺痛,他握了握那隻冰涼的手掌,不由一歎。
無論是風恪還是林一笑,甚至他的父王和穎王都以為他此去是要為疏國奪得更大的利益,卻不知他是為了還寧攸颺一個人情,也是……不想讓她和女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或許是生平第一次,他做了一個無關利益的決定,想到此處,鳳朝歌牽起唇角覺得有些嘲諷。
薑巡作為寧王親派的撫邊大將來到郢州,萬萬沒想到曹韋竟敢聽從常山王之令足足派了五萬大軍攻打疏國。疏國守城之人何樂生是舉世皆知的疏國名將,竟和五萬大軍周旋半月有餘,僵持不下。
“將軍,您接管郢州戰事已經好幾日,但疏國那邊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副將問道。
薑巡身著銅色鎧甲,梳著武將高髻,他偏瘦的臉頰看上去頗具威嚴,迴答道:“王上派我前來卻下令按兵不動,看來是想大事化小與疏國和談,前日讓你送到疏國的書信可準確送達了?”
副將行了一禮,鄭重其事道:“那封信是末將親自送到何樂生將軍手上的,並無疏漏!”
“這便奇怪了……”薑巡若有所思,無論是對寧國還是疏國,戰事都是越早結束越好,畢竟沒有人願意為了毫無結果的戰事籌備大量糧草和軍需,所以疏國理應見好就收。
就在薑巡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門外有人求見:“將軍,疏國大軍派使臣前來,就在城門下等候!”
僵持多日的局勢終於有了變化,薑巡心中一喜,起身問道:“來的是誰?”
士兵答道:“來的是疏國主將,何樂生將軍。”
“快請!”
薑巡馬上派人去郢州城門相迎,據她所知何樂生在疏國和寧國作戰期間一直是中軍主帥,如今主帥卻作為兩軍和談的來使,這說明疏國派了另外一位身份更高、權利更大的人來主事。
很快,何樂生被人從城外迎了進來。
薑巡對與這位手邊大將早有耳聞,卻從未見過,沒想到此人的長相並不似名頭一樣好聽,反而有些過於普通。
那一身精瘦的身材並不高大,皮膚偏黑,五官是讓人見過一麵也很難記住的平常,唯一有點特色的就是那雙眼睛,那也是眼白多眼黑少,可就是這一雙瞳孔如點的眼睛,讓人與其對視時倍感尖銳。
“何將軍親自來訪,薑某有失遠迎。”薑巡起身朝何樂生拱了拱手。
何樂生生性話少,麵容有些嚴肅:“此次作為來使是替我家主上送信,對於此次戰事進行和談。”他從懷中掏出一封親筆信,上麵的字體龍飛鳳舞,說不出的流暢好看。
薑巡掃了一眼伸手接過,打探道:“難道是貴國穎王殿下親至?”
何樂生默了一下,惜墨如金道:“是世子殿下。”
薑巡早就派人打探了疏國內情,知道鳳朝歌在北疆平亂,所以篤定此次前來和談的是穎王,卻沒想到竟然是那位廣得仁名的疏國世子!
他心中輕輕抽了口氣,記得曾聽寧王說過,若見到了疏國世子和楚國那位殿下,一定要小心行事、禮讓三分,如今看這情形,邊境之時恐怕他做不得主,於是詢問道:“不知貴國世子將和談定在什麽時候?”
這時,薑巡已經將鳳朝歌的書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發現裏麵擬定的日期居然在十五日後,這分明是夠他將邊境的消息傳迴京中再得到迴信的時間,他萬萬沒想到疏王會這麽大度,居然沒有落井下石?
可他不知道的是,疏王早就命穎王前來,若不是鳳朝歌自薦再加上日夜兼程,根本不可能留出十五日的時間給他,這算是從傳信的途中省出來的。
再說庶陽,百姓還沒有從寧王薨逝的哀痛中緩過來,就接連接到了常山王謀反、寧王尚在人世以及佳陽公主將在幾日後嫁給濁滄世子這幾個重大消息。
放眼宮中,到處都是紅色的鮮花錦緞,為冬日裏蕭條的景象填了許多生機,就連禦花園的樹梢上都掛滿了用細絹做成的各色假花,遠遠看去幾可亂真。
閔直神色匆匆的走進朝政殿,臉色有些難看:“王上,據我們安插在常山郡的探子迴報,常山王雖然接旨準備來京城觀禮,可他連著府兵和親衛一共帶了五千人,這可是和宮中禁衛軍的人數相仿!”
難怪閔直會擔憂,常山王帶來的兵力足以和禁衛軍一戰,而眼下的局勢寧攸颺不便詔周圍郡縣的兵馬入京,以防群雄並起的局麵,常山王這是要逼宮!
寧攸颺問道:“常山王的行軍速度如何?”
“這奏折兩日連發,卻經過了兩座城池,約莫日行三百裏!”閔直答道。
照這個速度,少至三日多不過四日常山王就會到達京城,即便如今寧攸颺敢去詔迴周邊的屯兵,也不夠他們點兵到這裏,常山王也是看準了這點才敢如此行事。
寧攸颺緊縮眉頭,思索了好一會,才下命令:“閔太傅你近日要注意岐王動向,獄中加強看守不讓他與任何人接觸,同時部署好宮中暗衛,確保佳陽和贏世子的安全。”
閔直點頭應下,心中的擔憂卻一點也沒有減少,沉聲道:“王上,現在最關鍵的不是岐王一黨和公主殿下的安危,而是如何調兵來京城防止常山王逼宮啊!”
寧攸颺淡淡看了他一眼,那一眼如同微風浮雲,安靜而美好,讓人忍不住靜下心來。
他溫和笑了笑,聲音如水一般的淡泊:“為何要調兵入京?”
在戰場上一往無前的林一笑,現在真是苦口婆心:“殿下,你這自薦書才剛呈上去,現在動身還太早,若穎王說您擅自領兵參上一本可如何是好?”
鳳朝歌沒有停下收拾行裝的手,比起半個疏國的兵權,父王即便是再不想讓他去邊境也會鬆口,至於穎王……自己這次不找他的麻煩已經很好,若他還是沒有分寸,他也不介意提前收拾了這個人。
“風恪以前曾和何樂生在一個軍營,應該比較相熟,便同我一起去邊境安撫將士並且和寧國商談,至於一笑……”鳳朝歌看了眼躺在身畔的女子,表情有些模糊:“你先將廣陵平安護送迴襄垣,不得有失。”
“記住,她若醒來不要告訴他寧王的事,也不用對她說起我的去向,一切等我解決完再說。”他囑咐道。
林一笑和風恪各自領命而去,鳳朝歌伸手將馬車的簾子放下,車內又恢複了一片靜謐,隻有熟睡的女子和幾本書卷。
他側首,目光不自覺的柔和下來,看到女子日漸消瘦的容顏,心中略感刺痛,他握了握那隻冰涼的手掌,不由一歎。
無論是風恪還是林一笑,甚至他的父王和穎王都以為他此去是要為疏國奪得更大的利益,卻不知他是為了還寧攸颺一個人情,也是……不想讓她和女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或許是生平第一次,他做了一個無關利益的決定,想到此處,鳳朝歌牽起唇角覺得有些嘲諷。
薑巡作為寧王親派的撫邊大將來到郢州,萬萬沒想到曹韋竟敢聽從常山王之令足足派了五萬大軍攻打疏國。疏國守城之人何樂生是舉世皆知的疏國名將,竟和五萬大軍周旋半月有餘,僵持不下。
“將軍,您接管郢州戰事已經好幾日,但疏國那邊怎麽一點動靜都沒有?”副將問道。
薑巡身著銅色鎧甲,梳著武將高髻,他偏瘦的臉頰看上去頗具威嚴,迴答道:“王上派我前來卻下令按兵不動,看來是想大事化小與疏國和談,前日讓你送到疏國的書信可準確送達了?”
副將行了一禮,鄭重其事道:“那封信是末將親自送到何樂生將軍手上的,並無疏漏!”
“這便奇怪了……”薑巡若有所思,無論是對寧國還是疏國,戰事都是越早結束越好,畢竟沒有人願意為了毫無結果的戰事籌備大量糧草和軍需,所以疏國理應見好就收。
就在薑巡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門外有人求見:“將軍,疏國大軍派使臣前來,就在城門下等候!”
僵持多日的局勢終於有了變化,薑巡心中一喜,起身問道:“來的是誰?”
士兵答道:“來的是疏國主將,何樂生將軍。”
“快請!”
薑巡馬上派人去郢州城門相迎,據她所知何樂生在疏國和寧國作戰期間一直是中軍主帥,如今主帥卻作為兩軍和談的來使,這說明疏國派了另外一位身份更高、權利更大的人來主事。
很快,何樂生被人從城外迎了進來。
薑巡對與這位手邊大將早有耳聞,卻從未見過,沒想到此人的長相並不似名頭一樣好聽,反而有些過於普通。
那一身精瘦的身材並不高大,皮膚偏黑,五官是讓人見過一麵也很難記住的平常,唯一有點特色的就是那雙眼睛,那也是眼白多眼黑少,可就是這一雙瞳孔如點的眼睛,讓人與其對視時倍感尖銳。
“何將軍親自來訪,薑某有失遠迎。”薑巡起身朝何樂生拱了拱手。
何樂生生性話少,麵容有些嚴肅:“此次作為來使是替我家主上送信,對於此次戰事進行和談。”他從懷中掏出一封親筆信,上麵的字體龍飛鳳舞,說不出的流暢好看。
薑巡掃了一眼伸手接過,打探道:“難道是貴國穎王殿下親至?”
何樂生默了一下,惜墨如金道:“是世子殿下。”
薑巡早就派人打探了疏國內情,知道鳳朝歌在北疆平亂,所以篤定此次前來和談的是穎王,卻沒想到竟然是那位廣得仁名的疏國世子!
他心中輕輕抽了口氣,記得曾聽寧王說過,若見到了疏國世子和楚國那位殿下,一定要小心行事、禮讓三分,如今看這情形,邊境之時恐怕他做不得主,於是詢問道:“不知貴國世子將和談定在什麽時候?”
這時,薑巡已經將鳳朝歌的書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發現裏麵擬定的日期居然在十五日後,這分明是夠他將邊境的消息傳迴京中再得到迴信的時間,他萬萬沒想到疏王會這麽大度,居然沒有落井下石?
可他不知道的是,疏王早就命穎王前來,若不是鳳朝歌自薦再加上日夜兼程,根本不可能留出十五日的時間給他,這算是從傳信的途中省出來的。
再說庶陽,百姓還沒有從寧王薨逝的哀痛中緩過來,就接連接到了常山王謀反、寧王尚在人世以及佳陽公主將在幾日後嫁給濁滄世子這幾個重大消息。
放眼宮中,到處都是紅色的鮮花錦緞,為冬日裏蕭條的景象填了許多生機,就連禦花園的樹梢上都掛滿了用細絹做成的各色假花,遠遠看去幾可亂真。
閔直神色匆匆的走進朝政殿,臉色有些難看:“王上,據我們安插在常山郡的探子迴報,常山王雖然接旨準備來京城觀禮,可他連著府兵和親衛一共帶了五千人,這可是和宮中禁衛軍的人數相仿!”
難怪閔直會擔憂,常山王帶來的兵力足以和禁衛軍一戰,而眼下的局勢寧攸颺不便詔周圍郡縣的兵馬入京,以防群雄並起的局麵,常山王這是要逼宮!
寧攸颺問道:“常山王的行軍速度如何?”
“這奏折兩日連發,卻經過了兩座城池,約莫日行三百裏!”閔直答道。
照這個速度,少至三日多不過四日常山王就會到達京城,即便如今寧攸颺敢去詔迴周邊的屯兵,也不夠他們點兵到這裏,常山王也是看準了這點才敢如此行事。
寧攸颺緊縮眉頭,思索了好一會,才下命令:“閔太傅你近日要注意岐王動向,獄中加強看守不讓他與任何人接觸,同時部署好宮中暗衛,確保佳陽和贏世子的安全。”
閔直點頭應下,心中的擔憂卻一點也沒有減少,沉聲道:“王上,現在最關鍵的不是岐王一黨和公主殿下的安危,而是如何調兵來京城防止常山王逼宮啊!”
寧攸颺淡淡看了他一眼,那一眼如同微風浮雲,安靜而美好,讓人忍不住靜下心來。
他溫和笑了笑,聲音如水一般的淡泊:“為何要調兵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