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周瑜對濟世宗的思想宗旨不滿。


    非常不滿!


    不過,若這些濟世宗弟子都在民間草莽,周瑜也就不怎麽在意了。但此時他們許多都在朝為官,並且身居要職,那就讓周瑜有些寢食難安了。


    此時的周瑜甚至開始懊惱,自己當初為何會做這麽愚蠢的事情。還好,軍權牢牢地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是以周瑜有信心掌控全局,正試著一點一點地複轉朝堂局勢。


    於是,這些年來,周瑜借力打力,借助朝中其他勢力,尤其是儒家勢力,對濟世宗在朝廷中的力量慢慢地打壓遏製。


    這點,李長定發現了,端木聰也發現了,別的許多人也發現了。為此端木聰還歎息了一聲,道了句:“人心莫測,莫測人心啊!”


    這迴李長定上奏,要讓濟世宗在朝中的門人弟子轉入官醫所,實是急流勇退,不得已而為之啊。


    倒也不是濟世宗鬥不過周瑜這個吳太祖,說句不好聽的話,光以政治鬥爭而論,濟世宗的戰鬥力絕對在周瑜和他的勢力之上!不因為別的,隻因為濟世宗的人團結一心,一身正氣,而且組織嚴密,能吃苦耐勞,更善於奮鬥建設。


    正所謂仁者無敵,朝中那些官員,隻要是真心為蒼生社稷而勞心勞力的人,都不會願意與濟世宗為敵,當然,那些嘴上喊著“見利思義”,可是實際上特麽比誰都在乎自己利益的酸臭腐儒除外,因為兩者間是道統之爭。


    在政治上與濟世宗相鬥,周瑜能夠依靠的也就隻有兩種人,儒生和小人,別的人他是不敢用的,因為信不過。


    李長定領導的濟世宗,周瑜統帥的儒生與小人,兩者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要鬥可以繼續鬥下去,且李長定自信可以占據上風,可惜他不想鬥,而且這幾年來的政治鬥爭,他能贏而不贏,可勝卻不勝,所作所為僅僅隻是保住濟世宗弟子性命不失,官位權勢,大多不留。


    因為黨爭無益!


    濟世宗入世爭龍是為了解救天下蒼生,做些利國利民的好事,不是來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徒耗精力而已。


    而且,一旦進入黨爭,吳國之中持墨家思想的官員肯定會受到牽連和打擊。不利於墨家思想的傳播。


    再有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這是一場必然是輸的鬥爭!


    李長定一早就看透了,政治鬥爭再牛叉,手中若無軍隊,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如果真的惹急了周瑜,讓他狠下決心,將濟世宗打為亂臣賊子,派兵圍剿,再好的政治形勢也隻是鏡花水月,不過平添腥風血雨罷了。


    這個世界上,再大的道理都大不過拳頭!


    當然,濟世宗也可以扯旗造反。可惜,火候不夠,還不是時候啊!


    一旦被朝廷打為了亂臣賊子,接下來的幾百年,濟世宗好不容易累積下來的好名聲隻怕也要被周瑜和儒家抹黑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休要談什麽名聲不重要!


    講究淡泊名利的都是出世出塵的道家之人,對於一心長生,蝸居深山的和尚道士,名和利能幹嘛?不能吃不能喝的,當然不重要!


    但是濟世宗是講究濟世救民的,是入世之道,對於名和利,那就必須重視!


    前世的世界,有哪個政界黨派,或是政商界人士是不重視自己的名聲和手中的利益的?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上做出一番事業,好的名聲能幫他省去許多麻煩。


    況且,周瑜若是真的下定決心打擊濟世宗,那這個世界的墨家思想也必然會受到牽連。


    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


    這幾年,經過李長定,周瑜,還有濟世宗諸弟子的努力,雖然墨家思想大興,但是終究比不上儒家底蘊深厚,天下讀書人,此時不過七分儒,三分墨,儒家思想還是占據上風的。


    此時若是再受波折,李長定真怕墨家思想會就此一蹶不振啊!


    和作為一國之君的周瑜鬥,想來想去都是一場虧本的買賣,李長定幹脆就急流勇退,將大部分的濟世宗弟子調去官醫所,專注治病救人,同時教化百姓,如此一來,即可惠濟蒼生,傳播墨家思想,又能免去周瑜對濟世宗的忌憚,絕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周瑜想來也知道黨爭的危害,於是對於李長定的奏疏,非常爽快地就批準了。


    非但如此,對這些外放官醫所的濟世宗弟子,周瑜還給予了彈劾地方官員的權力。這麽做,一是獎賞,畢竟跟隨多年,勞苦功高,還是有些香火情麵的。二是利用,他對濟世宗門人弟子的節操不是一般的信任,如此一來,他相當於多了許多名禦史。


    於是,濟世宗和吳太祖周瑜雙方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李長定就這麽將到手的權力全部放棄了麽?


    當然不是!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而很多時候,朝中有人不但好做官,而且好做事。


    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做一些好事,尤其是大好事,甚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那手中必然不能沒有一定的權力,尤其是在這個極度講究權力的封建社會,這更是個顛之不破的真理!


    濟世宗的人,除了李長定這個國師的虛銜還掛著不變,其他的人都調離了實權部門,包括端木聰這個丞相,隻有個別幾個得罪人的職位還留著。


    但是,這是明麵上的,暗地裏,朝堂上下,還有是濟世宗的人。這些人數量不多,也就五六個,但卻個個身居高位,舉足輕重,其中一人還是吳太祖周瑜依為臂膀的心腹重臣,是儒家門徒,叫何東民。


    隻是,他們的真實身份,整個天下間除了他們自己,也就隻有李長定、江無冬,還有端木聰三個人知道。


    這是李長定在周瑜剛剛登基為齊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的了。


    並不是他一早就確定了周瑜會變,而是他不能肯定周瑜絕對不會變,所以他要有備無患,小心無大錯啊!


    當初施行這個計劃的時候,端木聰這個自認為是最了解周瑜的人,曾在與江無冬閑談時說李長定實是杞人憂天,此時看來,薑還是老的辣。端木聰還是太過天真了。


    和端木聰不同,江無冬是極力讚成這個計劃的,隻因他和李長定一樣,明白人心都會變,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濟世宗明麵上全部退出權力中心,轉而在天下各處行醫濟世,宣揚教化,不再直接從事政治之事。暗地裏的那幾顆暗子也是安分守己,恪盡職守,與濟世宗少有往來。


    而李長定這個大吳國師則和濟世宗的戒律堂,執法隊一起巡遊天下,緝查天下各處的濟世宗弟子是否有破戒違規。


    濟世宗的弟子也是人,即便從小受到墨家思想的熏陶,受宗門各種教育,堅毅睿智,刻苦勤勉,但人心莫測,莫測人心啊!


    濟世宗的弟子終究不是永恆不變的九階者,犯錯破戒者不在少數。就入世爭龍的這幾十年,盤龍穀中多了十幾個麵壁者,法儀劍下再添數道亡魂,讓人不勝唏噓!


    濟世宗弟子離去,吳國朝廷一下子空出了許多位置,而且都是香噴噴的,油水很足的位置,爭搶者數不勝數。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周瑜將這些位置大部分給了墨家學生。之前幾年,墨家儒家,他可是明顯地偏向儒家的啊!


    對於這一現象,一些老謀深算的人自然心中有數,也很識相地保持了沉默。此時儒家在朝中的勢力實在有些大了,扶持墨家平衡一下也很自然,所謂帝王心術,不過製衡而已。


    吳國朝廷大換血,而龍城邊疆卻一如既往地平靜安寧。


    自從淩霄當上龍城之主,邊軍主帥後,邊境百姓難得地迎來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數十年來,在亂世的時候,不管外麵怎樣的兵荒馬亂,龍城邊境始終安寧太平,便是偶有兵事也旋興旋滅,沒有怎麽影響到邊城百姓。


    直到天順十六年,龍城,薑王府,淩霄閉關之所。


    正午之時,一道沛然劍氣,豁然衝霄而起,帶著響徹全城的奇異劍鳴。


    劍氣凝實如柱,光耀百裏,異象驚人,衝天而起,拔超而上,割裂蒼穹白雲,與大日並耀,但卻還不停歇,仍是不斷地拔高拔高再拔高,刺破淡藍蒼幕,直入璀璨星空,淩霄絕世!


    淩霄!淩霄!天地如塵,不值一瞥!


    淩霄終於五階了!


    ================================================================


    多謝多元太虛同誌的打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道修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劍無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劍無崖並收藏人道修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