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端木聰和莫毅主政西涼,治理西涼民生政務,周瑜給了他們極大的自主權,同時又有一杆濟世宗門人弟子協助,三年之內,他們減糧減稅,輕徭薄賦,嚴懲土豪惡霸,力懲貪官汙吏,開設學堂,以墨家思想教化百姓。
與儒家思想相比較,其實墨家思想更加貼合民間底層的勞動人民,除了自苦為樂,對自己極端苛刻之外,其他思想理論都是站在勞動者的立場說話,維護勞動者的利益。
縱觀中國古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隻有一個墨家。
端木聰等人主政西涼,三年後,西涼政通人和,民心盡服,西涼百姓極力擁戴。
西涼被徹底地掌控在手,於是周瑜開始厲兵秣馬,整軍備戰,準備南下擊梁。
太和十年,齊王周瑜派手下大將領兵七十萬,謊稱百萬大軍,發兵南下,欲要一戰而滅梁國。
梁王李樂聽聞,驚慌失措,驚駭欲絕,投降的念頭止都止不住。滿朝文武也是不知所措,不能出一謀以報國。
便在這時,權傾朝野的司馬度理所當然地挺身而出,領兵三十萬,駐守南陽城,直麵北齊大軍。
南陽城下,兩軍對壘,司馬度不愧是絕世名將,三十萬對七十萬,以少對多,還能取得勝利,擊敗齊軍,大勝而迴。
太和十三年,周瑜又派大將,領兵八十萬,南下擊梁,兵臨南陽城。結果,還是大敗而歸,敗在司馬度的火攻之下。
太和十六年,這迴周瑜禦駕親征,親自領兵八十五萬,欲要一統天下。結果,不但敗了,而且還是慘敗,要不是隨軍出征的李長定出手相救,便是連他周瑜也要陷在南陽城了。
這次慘敗,原因很多,其中一個便是大羅教出山了。可惜他們輔佐的是南梁。因為大羅教就在南梁地界,司馬度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領兵攻上大羅山,逼得大羅教隻有無奈順從。
這一戰,不但奠定了司馬度無敵將領的顯赫威名,便是北齊也因此而國力受損,十年之內,周瑜不複言戰事,轉而一心處理朝務,發展民生,同時增加墨家思想在民間和朝中的影響力。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他是一國之君也是如此。因為此時儒家大勢已成,若非是有濟世宗的鼎力支持,傳播墨家思想,使之能夠與儒家一較高下,恢複先秦鼎盛,儒墨並稱的局麵,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墨家思想隻在先秦時期盛極一時,儒墨並稱於世,但是之後就消聲滅跡,傳承斷絕了。
這裏麵除了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外,墨家自身內在的缺點也是一個原因,甚至他自身的缺點占得比重還更大些。比如自苦為樂,比如過度節儉,就絕對是許多人所無法接受的。
畢竟,法家道家也與儒道相左,卻一直傳承不絕。
因此,如何改造墨家思想,使之更加容易為世人所接受,適合於民間和朝廷,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這是濟世宗的高層,包括李長定和江無冬他們所要頭疼苦思的。
傳播墨家思想需要徐徐而進,但是傳播另一個思想那就顯得一帆風順了。
作為一個祭祀,尤其是準備在這個世界傳播後土信仰的祭祀。李長定怎麽可能不嚐試著向周瑜傳教呢?
自古以來,所有的宗教,要想在世上繁榮昌盛,大行其道,那來自國家上層權貴的支持絕對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在周瑜身邊給他出謀劃策的同時,李長定時不時會看準時機給他安利後土女神的偉大,至於結果,當然是相當出色的了。
周瑜已然是後土女神的信徒。而且後土女神也成了這個世界的正神。而且由於濟世宗弟子遍布齊國上下,扶危濟困,而他們又幾乎全都信仰後土女神,在民間,後土的信仰也漸漸興盛起來了。根基慢慢變得紮實。
太和二十六年,經過十年的修生養息,齊國不但國力盡複,而且因為有濟世宗的大力協助,實力比起之前更要強上幾分。
可即便如此,周瑜還是不敢輕言南下,因為南陽城三麵環水,一麵靠山,易守難攻,再有絕世名將司馬度,兼之前幾次的慘敗,他不得不慎而又慎。
就在這時,有人向周瑜進言,不如讓大元帥淩霄領兵出戰,征伐南陽。
周瑜聽了不由心思一動。
自從周瑜登基後,淩霄迴到龍城,之後就再不理外事,隻是一心一意地治理邊境,守衛疆土。表現的恪盡職守,一片忠貞。
雖然如此,但是周瑜對淩霄卻一直十分忌憚,這迴若是讓他率領邊軍南下,如果敗了,自然最好,實力和威望盡皆大損的淩霄才能讓他真正放心使用。
若是勝了,卻也無妨,此時的周瑜已然不是剛剛登基時的周瑜了。手中兵多將廣,人才濟濟,更有齊國民心歸附,區區一個淩霄,他還容的下。
而且,周瑜並不認為淩霄能夠打得下南陽城,便是勝了,也必然是慘勝,實力大損,從此不足為慮了。
於是邊境換防,淩霄率領六十萬邊軍盡數南下,攻打南陽城。
就在滿朝文武都等著看他的笑話的時候,消息傳來,南陽城拿下了。
淩霄拿下南陽城的方法很簡單,同時也很猥瑣。
在大軍開拔之前,淩霄便命令手下向司馬度發下戰帖,相約在南陽城外的烈陽山決戰。
對於這份戰書,司馬度看了一眼,就扔在了一邊,毫不在意。
梁國安危係於他一身,雖然司馬度對自己的實力十分自信,並不認為自己會輸給淩霄,但為了以防萬一,他是不會赴約的。畢竟,對方和他一樣,也是天人之境的大宗師,離傳說中的破碎虛空僅有一步之遙。
也隻有如此修為的司馬度才能迫的大羅教來投,否則換了隨便哪一個人上大羅山,隻怕都是有去無迴,白白去送肉票而已。
麵對這種結果,淩霄毫不意外,因為易地而處,他也會這樣。
於是,淩霄開始實施了第二套計劃——刺殺,刺殺中低級的基層軍官將領。
淩霄殺的不多,每天也就兩三個,隻是他每次都會在現場留下血書,說是由於司馬度拒絕他的決戰,他才會如此行事。隻有司馬度接受決戰,他才會停止如此舉動,否則他會一直進行下去。
如此一來,司馬度便被逼到了絕境,不得不接受淩霄的決戰之邀了。否則軍心不穩,這個仗都不用打了。
於是,五月初三,淩霄大軍抵達南陽城,三天之後,司馬度與淩霄決戰烈陽山。
結果,司馬度身敗而亡,連同他埋伏在側的一幹高手俱都死在了淩霄的劍下。
是的,司馬度從頭到尾就沒打算和淩霄單對單決鬥,他是個權臣,是個名將,是個梟雄,但卻唯獨不是個純粹的武者。
因此,他雖然武功高強,出生不俗,奇遇連連,連白陽真人留下來的《白陽真解》都仔細研讀過,論所得資源,他並不比淩霄差,天賦亦然。
可是,他最後還是死在了淩霄的劍下,隻因淩霄比他純粹,領兵時是純粹的將領,處政時是純粹的官員,論武時是純粹的武者。
而四階之後,比的就是誰更加純粹。
淩霄比司馬度更加純粹,是以他不但大獲全勝,而且還借此次機會,更進一步,心靈元神徹底擁有了五階本質,唯獨法力和體係還不完善,需要時間琢磨,可以說是半步五階。
司馬度身亡,軍中高手又傷亡大半,淩霄帶領一早就潛伏在南陽城的眾多高手,夜間潛入軍營,從高級將領開始殺起,殺得南梁軍隊軍心渙散,幾乎崩潰。
這是一個有武功的世界,兩軍對壘,比的不僅是兵法戰策,士卒悍勇,更是要比較雙方高手的數量和質量。
結果,南梁兵敗,南陽城破,天下轟動!
打下了南陽城,南梁已是危在旦夕,無險可守,淩霄兵鋒所向,絕無可抗之兵。
南梁李樂惶惶不可終日,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有人提議向齊國議和,割地賠款,俯首稱臣,也許還能保得榮華富貴。
李樂立刻準奏,派出使團,備上厚禮,火速趕往齊國。
拿下南陽城後,淩霄麾下眾將紛紛請戰,欲要南下滅梁,卻都被淩霄拒絕,同時下令諸軍,固守南陽城,不得輕動,等待後方齊王周瑜的命令。
而就在當天夜裏,戒備森嚴的中軍大營,淩霄軍帳,悄無聲息地來了一個須發皆白,仙風道骨的老者,沒有驚動任何人。
=============================================================
多謝多元太虛同誌,88hyb同誌的打賞!
端木聰和莫毅主政西涼,治理西涼民生政務,周瑜給了他們極大的自主權,同時又有一杆濟世宗門人弟子協助,三年之內,他們減糧減稅,輕徭薄賦,嚴懲土豪惡霸,力懲貪官汙吏,開設學堂,以墨家思想教化百姓。
與儒家思想相比較,其實墨家思想更加貼合民間底層的勞動人民,除了自苦為樂,對自己極端苛刻之外,其他思想理論都是站在勞動者的立場說話,維護勞動者的利益。
縱觀中國古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就隻有一個墨家。
端木聰等人主政西涼,三年後,西涼政通人和,民心盡服,西涼百姓極力擁戴。
西涼被徹底地掌控在手,於是周瑜開始厲兵秣馬,整軍備戰,準備南下擊梁。
太和十年,齊王周瑜派手下大將領兵七十萬,謊稱百萬大軍,發兵南下,欲要一戰而滅梁國。
梁王李樂聽聞,驚慌失措,驚駭欲絕,投降的念頭止都止不住。滿朝文武也是不知所措,不能出一謀以報國。
便在這時,權傾朝野的司馬度理所當然地挺身而出,領兵三十萬,駐守南陽城,直麵北齊大軍。
南陽城下,兩軍對壘,司馬度不愧是絕世名將,三十萬對七十萬,以少對多,還能取得勝利,擊敗齊軍,大勝而迴。
太和十三年,周瑜又派大將,領兵八十萬,南下擊梁,兵臨南陽城。結果,還是大敗而歸,敗在司馬度的火攻之下。
太和十六年,這迴周瑜禦駕親征,親自領兵八十五萬,欲要一統天下。結果,不但敗了,而且還是慘敗,要不是隨軍出征的李長定出手相救,便是連他周瑜也要陷在南陽城了。
這次慘敗,原因很多,其中一個便是大羅教出山了。可惜他們輔佐的是南梁。因為大羅教就在南梁地界,司馬度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領兵攻上大羅山,逼得大羅教隻有無奈順從。
這一戰,不但奠定了司馬度無敵將領的顯赫威名,便是北齊也因此而國力受損,十年之內,周瑜不複言戰事,轉而一心處理朝務,發展民生,同時增加墨家思想在民間和朝中的影響力。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他是一國之君也是如此。因為此時儒家大勢已成,若非是有濟世宗的鼎力支持,傳播墨家思想,使之能夠與儒家一較高下,恢複先秦鼎盛,儒墨並稱的局麵,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墨家思想隻在先秦時期盛極一時,儒墨並稱於世,但是之後就消聲滅跡,傳承斷絕了。
這裏麵除了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外,墨家自身內在的缺點也是一個原因,甚至他自身的缺點占得比重還更大些。比如自苦為樂,比如過度節儉,就絕對是許多人所無法接受的。
畢竟,法家道家也與儒道相左,卻一直傳承不絕。
因此,如何改造墨家思想,使之更加容易為世人所接受,適合於民間和朝廷,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這是濟世宗的高層,包括李長定和江無冬他們所要頭疼苦思的。
傳播墨家思想需要徐徐而進,但是傳播另一個思想那就顯得一帆風順了。
作為一個祭祀,尤其是準備在這個世界傳播後土信仰的祭祀。李長定怎麽可能不嚐試著向周瑜傳教呢?
自古以來,所有的宗教,要想在世上繁榮昌盛,大行其道,那來自國家上層權貴的支持絕對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在周瑜身邊給他出謀劃策的同時,李長定時不時會看準時機給他安利後土女神的偉大,至於結果,當然是相當出色的了。
周瑜已然是後土女神的信徒。而且後土女神也成了這個世界的正神。而且由於濟世宗弟子遍布齊國上下,扶危濟困,而他們又幾乎全都信仰後土女神,在民間,後土的信仰也漸漸興盛起來了。根基慢慢變得紮實。
太和二十六年,經過十年的修生養息,齊國不但國力盡複,而且因為有濟世宗的大力協助,實力比起之前更要強上幾分。
可即便如此,周瑜還是不敢輕言南下,因為南陽城三麵環水,一麵靠山,易守難攻,再有絕世名將司馬度,兼之前幾次的慘敗,他不得不慎而又慎。
就在這時,有人向周瑜進言,不如讓大元帥淩霄領兵出戰,征伐南陽。
周瑜聽了不由心思一動。
自從周瑜登基後,淩霄迴到龍城,之後就再不理外事,隻是一心一意地治理邊境,守衛疆土。表現的恪盡職守,一片忠貞。
雖然如此,但是周瑜對淩霄卻一直十分忌憚,這迴若是讓他率領邊軍南下,如果敗了,自然最好,實力和威望盡皆大損的淩霄才能讓他真正放心使用。
若是勝了,卻也無妨,此時的周瑜已然不是剛剛登基時的周瑜了。手中兵多將廣,人才濟濟,更有齊國民心歸附,區區一個淩霄,他還容的下。
而且,周瑜並不認為淩霄能夠打得下南陽城,便是勝了,也必然是慘勝,實力大損,從此不足為慮了。
於是邊境換防,淩霄率領六十萬邊軍盡數南下,攻打南陽城。
就在滿朝文武都等著看他的笑話的時候,消息傳來,南陽城拿下了。
淩霄拿下南陽城的方法很簡單,同時也很猥瑣。
在大軍開拔之前,淩霄便命令手下向司馬度發下戰帖,相約在南陽城外的烈陽山決戰。
對於這份戰書,司馬度看了一眼,就扔在了一邊,毫不在意。
梁國安危係於他一身,雖然司馬度對自己的實力十分自信,並不認為自己會輸給淩霄,但為了以防萬一,他是不會赴約的。畢竟,對方和他一樣,也是天人之境的大宗師,離傳說中的破碎虛空僅有一步之遙。
也隻有如此修為的司馬度才能迫的大羅教來投,否則換了隨便哪一個人上大羅山,隻怕都是有去無迴,白白去送肉票而已。
麵對這種結果,淩霄毫不意外,因為易地而處,他也會這樣。
於是,淩霄開始實施了第二套計劃——刺殺,刺殺中低級的基層軍官將領。
淩霄殺的不多,每天也就兩三個,隻是他每次都會在現場留下血書,說是由於司馬度拒絕他的決戰,他才會如此行事。隻有司馬度接受決戰,他才會停止如此舉動,否則他會一直進行下去。
如此一來,司馬度便被逼到了絕境,不得不接受淩霄的決戰之邀了。否則軍心不穩,這個仗都不用打了。
於是,五月初三,淩霄大軍抵達南陽城,三天之後,司馬度與淩霄決戰烈陽山。
結果,司馬度身敗而亡,連同他埋伏在側的一幹高手俱都死在了淩霄的劍下。
是的,司馬度從頭到尾就沒打算和淩霄單對單決鬥,他是個權臣,是個名將,是個梟雄,但卻唯獨不是個純粹的武者。
因此,他雖然武功高強,出生不俗,奇遇連連,連白陽真人留下來的《白陽真解》都仔細研讀過,論所得資源,他並不比淩霄差,天賦亦然。
可是,他最後還是死在了淩霄的劍下,隻因淩霄比他純粹,領兵時是純粹的將領,處政時是純粹的官員,論武時是純粹的武者。
而四階之後,比的就是誰更加純粹。
淩霄比司馬度更加純粹,是以他不但大獲全勝,而且還借此次機會,更進一步,心靈元神徹底擁有了五階本質,唯獨法力和體係還不完善,需要時間琢磨,可以說是半步五階。
司馬度身亡,軍中高手又傷亡大半,淩霄帶領一早就潛伏在南陽城的眾多高手,夜間潛入軍營,從高級將領開始殺起,殺得南梁軍隊軍心渙散,幾乎崩潰。
這是一個有武功的世界,兩軍對壘,比的不僅是兵法戰策,士卒悍勇,更是要比較雙方高手的數量和質量。
結果,南梁兵敗,南陽城破,天下轟動!
打下了南陽城,南梁已是危在旦夕,無險可守,淩霄兵鋒所向,絕無可抗之兵。
南梁李樂惶惶不可終日,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有人提議向齊國議和,割地賠款,俯首稱臣,也許還能保得榮華富貴。
李樂立刻準奏,派出使團,備上厚禮,火速趕往齊國。
拿下南陽城後,淩霄麾下眾將紛紛請戰,欲要南下滅梁,卻都被淩霄拒絕,同時下令諸軍,固守南陽城,不得輕動,等待後方齊王周瑜的命令。
而就在當天夜裏,戒備森嚴的中軍大營,淩霄軍帳,悄無聲息地來了一個須發皆白,仙風道骨的老者,沒有驚動任何人。
=============================================================
多謝多元太虛同誌,88hyb同誌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