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原城至陰山(指假陰山)高闕,站在那雄偉壯闊的長城之巔,駐足遠望那近在咫尺的魚尾原。目光透過了草原上的平坦和空寂,匯至在那天際陰霾處,那裏有一層烏黑濃厚的雲霧屏障,那道屏障就是阻隔草原入侵中原的第一道關卡,它叫陽山。
嬴子嬰站在長城樓閣上靜靜的眺望,背後矗立著一大群秦軍將士。年輕秦王的臉上寫著沉靜和凝重,心裏不知道在思考著什麽。司徒真神色恭謹的站在嬴子嬰的背後,他用大紅披風裹住了自己的身子,風撩動著他的發絲和衣袍,卻弄不亂他臉上那始終如一的表情。
眺望了半響,嬴子嬰迴頭瞥了司徒真一眼,他還是那般恭謹的站著,嬴子嬰同樣看不出他在想些什麽。踏著風聲,一群人下了長城,騎上了快馬便踏上了歸往關中的歸途.
嬴子嬰在九原彌留了兩日,留下了李左車坐鎮九原城。得知秦王派心腹大將入駐九原,司徒真並未表露出心中的不悅,反而擺出了一副欣喜的表情。臨走時,嬴子嬰封李左車為武泉候,封地在雲中,依舊以右將軍之銜統領二郡軍馬。封司徒真為征候,封邑在內史,作為李左車的副將同守二郡。
再次渡過黃河的時候,嬴子嬰腦海中已經沒有才來時的感概,心中卻思量著什麽時候再次在黃河之上搭建一座大橋,可使秦直道直通九原城。耳畔刮著風,將一路的風景拋之身後,嬴子嬰剛到頻陽就得知了一個不幸的消息。
丞相公孫止於兩日前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九歲。得知這個消息後,嬴子嬰呆滯了半響,等醒來時候雙眼已經乏紅,他黯然歎道:“為何去急?”
車轅一進鹹陽,嬴子嬰便驅車直奔丞相府中。下了車踏上了地麵,丞相府的大門已經掛起了喪白布帶。公孫止長子公孫庸穿著一身喪服將嬴子嬰迎進了內屋。內屋裏靈堂已經擺好,更有樂師吹奏著淒哀的曲調,屋內全是哭聲。嬴子嬰匆匆而來,隻得在腰間纏上一條白帶,他渡步至靈前,接過了下人呈上的香,點燃之後便深深一躬,拜上一拜之後,便將香插至泥壇。
站在靈前沉思了一會,嬴子嬰便轉身離開了,背後公孫庸送出,嬴子嬰問他道:“你父親臨終前可曾留下什麽遺言?”
公孫庸說道:“前日下朝歸來,父親便稱自己頭暈,迴家不久便在床上離逝了。據下人所說,父親生前並未留下遺言。”
嬴子嬰默默的點頭,對公孫庸道:“將喪事好好操辦,老丞相一心為國,縱然離去也應當受人敬拜,你迴去吧!”
公孫庸稱是離去,嬴子嬰自迴信宮。步入信宮後庭,王妃秀綺便帶人出門迎接。宦官宮女跪倒一大片,嬴子嬰看著近在咫尺的佳人,自己一陣恍惚,一陣寒風吹來,嬴子嬰似乎感覺一股深入骨髓的冷意,他輕咳了一聲,方道:“此冬太寒,可有暖衣?”
秀綺忙派人取了貂毛大氅披在了嬴子嬰身上,嬴子嬰披衣進宮,屋內的火盆燃燒得正旺,才唿寒冷的嬴子嬰卻又覺得身上發燙,坐了沒一會額頭便已生汗,他趕緊將貂皮大氅脫下,秀綺在身畔問道:“大王可是感覺到身體不適?不然我去喚禦醫吧?”
嬴子嬰微微搖頭,提筆在硯台上蘸了蘸墨,邊在竹簡上寫著什麽邊迴答道:“孤自從被公孫止醫好過後,從未患過了什麽風寒頭疼之病。孤正值血熱年輕,普通小疾怎敢上身?”
說完,簡上的字已經寫了好,嬴子嬰捧著竹簡端看,秀綺在背後也瞅見,她忍不住問道:“大王寫這死地又有何意?”
嬴子嬰解釋道:“孤聽司徒真講申屠雄意欲在魚尾原上稱王,孤曾經親自登上陰山長城觀望過那裏的地形。魚尾原地形狹小,前有陽山後有陰山,四周無路,分明是塊死地。申屠雄想在魚尾原上稱王那豈不是自尋死路?所以孤百思不得其解。”
秀綺思慮了一會,眼珠子一轉便道:“秦王都說了那裏是塊死地,申屠雄身為駐守九原的前秦將軍,他也應該對那裏的地形了如指掌。所以隻能是消息有假了!會不會是司徒真心懷不軌,試圖蒙騙大王?”
嬴子嬰雙眉一抖,微斥道:“司徒真剛剛歸附,孤剛到之時見到他與背後將士皆含淚相迎,此景乃孤親眼所見,絕非有假。斷然司徒真一人有異心,難道他的部下也跟他一樣有異心?”
聽到了嬴子嬰的斥責,秀綺嘟著嘴便低頭捏弄她的衣角去了,嬴子嬰繼續自言自語的說道:“有時候人一旦利欲熏心時就會失去理智,或許是申屠雄太想稱王,所以拋棄了所有顧慮也不一定。”
秀綺見嬴子嬰自己自圓其說,她也不好說些什麽。待天色已晚後,便服侍秦王睡下。次日一早,嬴子嬰便派韓談召集大臣議事。
信宮議事,依舊是那些人,隻是左側第一席上已經空空無人。上大夫魏柯稟報了關中近況,由秦王關心的冬衣棉被等物也已經趕製完畢,其中有一部分是從韓國購買的。關東情況也已經穩定下來,公孫越坐守函穀關,關東令姚成已經完成了編戶齊民。百姓過冬的糧食已經無憂,從魏國交易來的糧食足以支撐百姓渡過這個冬天。
魏柯說完,左丘武又出列稟告了肅整國風一事,他道:“上層的貴族已經改掉了奢侈炫耀的毛病,不少寡居在家的遺孀也改嫁了出去,隨著各地駐軍操練成型,關中的匪患也大減。另外鹹陽城召集了一大群儒生整理百家卷冊,建議大王創建一座大規模書院以供天下士子求學!”
嬴子嬰聽後隻說了兩個字:“大善!”
大司農黎澤說道:“秦王吩咐的冬耕一事基本已經完成,並且在這個冬季開始試種稷、麥兩種穀物。種子是從魏國購買的,代價是三百匹戰馬。”
黎澤剛說完,上大夫魏柯便說道:“魏王派出使者,希望秦王看在盟邦的份上,能將俘獲的兩萬匹戰馬交還。”
嬴子嬰沉默了一會,方才說道:“既然是鄰邦便不能做得太絕,這樣!你迴告使者,說秦國願意送還一萬匹戰馬,但必須用鐵器等價交易。秦國不占他的便宜,但他也別想秦國白白將到嘴的肥肉吐出來。”
魏柯退下,大良造羊秙便說道:“臣在岐山之北又發現一處鐵礦,依舊是中型礦脈,如何采挖還請秦王定奪。”
嬴子嬰說道:“關中大戰已經完畢,既然戰事不緊就不必要讓那些商會大占便宜了。這次鐵礦由大良造召集民夫自行采摘。另外派人收購原鐵,孤估計那些得到原鐵卻無力精煉的奸商們已經等不及了,用低出市麵一等的價格迴收原鐵。”
羊秙退下後,蒯徹出列隻說了一句話:“臣已經得到消息項羽準備在春季召集各國會盟,意欲稱帝!”
此言一出,諸臣大驚!朝臣們一個個交頭接耳,有怒者、氣者、驚者、惶者……一時之間整個朝會都變成了菜市場。就在朝臣們議論紛紛的時候,突然一聲大笑突兀的響起,那笑聲張狂而肆意,痛快而淋漓。朝臣們皆被這笑聲驚住,一個個看向笑聲出處,眾目匯聚之下,大臣才發現發笑者乃秦王子嬰是也!
大殿之中唯有笑聲依舊,待笑聲停歇之後,嬴子嬰竟然拭淚說道:“項賊滅秦之時,打著的是秦室殘暴的旗號。他們扶持六國後裔,造反作亂,將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又一次帶迴了舊戰國的大爭之世!在這裏麵,賊人項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而現在這個一心擾亂天下的賊子竟然要稱帝?哈哈哈……”又是一陣笑聲之後,嬴子嬰說道:“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天下誰都能稱帝!唯有他項羽不能!他項羽想要稱帝,那就要看孤掌中之劍利也不利!”
嬴子嬰說完,豁然站起,他按劍虎視眾臣說道:“可謂時日逆轉,連項賊都想稱帝!孤要派使者一人,在他的會盟之前狠狠嘲諷一番!孤要讓人取華山的一塊頑石,雕刻成璽,寫上“彘犬弄朝”四個字!然後送給他!”
出使過漢國的池裳出列說道:“臣願帶秦王之禮前往楚國!”
嬴子嬰點頭說道:“你自去楚國!”
蒯徹明白嬴子嬰想幹什麽,但他覺得還不夠,他進言道:“吾聞項賊甚驕!光前往楚國嘲諷還不夠!秦王何不多派幾個使者前往各國!秦國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項羽這個賊子如今出爾反爾言不由衷,借楚王熊心之名而弑熊心,打著複辟六國的借口卻又想稱帝,他不僅是亂臣賊子,還是一個言而無信的小人!秦國就是要大肆宣揚他想稱帝的消息,到時候項羽不僅稱不了帝,還會信望大失!臣不知道是何人勸項羽稱帝,但臣敢斷言出此下策者定然是個利欲熏心的愚蠢之輩!”
蒯徹之言甚得嬴子嬰之心,當然,蒯徹亦沒想到他口中斷言的那個利欲熏心的愚笨之輩就是被喻為楚國智囊的範增。(未完待續。)
嬴子嬰站在長城樓閣上靜靜的眺望,背後矗立著一大群秦軍將士。年輕秦王的臉上寫著沉靜和凝重,心裏不知道在思考著什麽。司徒真神色恭謹的站在嬴子嬰的背後,他用大紅披風裹住了自己的身子,風撩動著他的發絲和衣袍,卻弄不亂他臉上那始終如一的表情。
眺望了半響,嬴子嬰迴頭瞥了司徒真一眼,他還是那般恭謹的站著,嬴子嬰同樣看不出他在想些什麽。踏著風聲,一群人下了長城,騎上了快馬便踏上了歸往關中的歸途.
嬴子嬰在九原彌留了兩日,留下了李左車坐鎮九原城。得知秦王派心腹大將入駐九原,司徒真並未表露出心中的不悅,反而擺出了一副欣喜的表情。臨走時,嬴子嬰封李左車為武泉候,封地在雲中,依舊以右將軍之銜統領二郡軍馬。封司徒真為征候,封邑在內史,作為李左車的副將同守二郡。
再次渡過黃河的時候,嬴子嬰腦海中已經沒有才來時的感概,心中卻思量著什麽時候再次在黃河之上搭建一座大橋,可使秦直道直通九原城。耳畔刮著風,將一路的風景拋之身後,嬴子嬰剛到頻陽就得知了一個不幸的消息。
丞相公孫止於兩日前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九歲。得知這個消息後,嬴子嬰呆滯了半響,等醒來時候雙眼已經乏紅,他黯然歎道:“為何去急?”
車轅一進鹹陽,嬴子嬰便驅車直奔丞相府中。下了車踏上了地麵,丞相府的大門已經掛起了喪白布帶。公孫止長子公孫庸穿著一身喪服將嬴子嬰迎進了內屋。內屋裏靈堂已經擺好,更有樂師吹奏著淒哀的曲調,屋內全是哭聲。嬴子嬰匆匆而來,隻得在腰間纏上一條白帶,他渡步至靈前,接過了下人呈上的香,點燃之後便深深一躬,拜上一拜之後,便將香插至泥壇。
站在靈前沉思了一會,嬴子嬰便轉身離開了,背後公孫庸送出,嬴子嬰問他道:“你父親臨終前可曾留下什麽遺言?”
公孫庸說道:“前日下朝歸來,父親便稱自己頭暈,迴家不久便在床上離逝了。據下人所說,父親生前並未留下遺言。”
嬴子嬰默默的點頭,對公孫庸道:“將喪事好好操辦,老丞相一心為國,縱然離去也應當受人敬拜,你迴去吧!”
公孫庸稱是離去,嬴子嬰自迴信宮。步入信宮後庭,王妃秀綺便帶人出門迎接。宦官宮女跪倒一大片,嬴子嬰看著近在咫尺的佳人,自己一陣恍惚,一陣寒風吹來,嬴子嬰似乎感覺一股深入骨髓的冷意,他輕咳了一聲,方道:“此冬太寒,可有暖衣?”
秀綺忙派人取了貂毛大氅披在了嬴子嬰身上,嬴子嬰披衣進宮,屋內的火盆燃燒得正旺,才唿寒冷的嬴子嬰卻又覺得身上發燙,坐了沒一會額頭便已生汗,他趕緊將貂皮大氅脫下,秀綺在身畔問道:“大王可是感覺到身體不適?不然我去喚禦醫吧?”
嬴子嬰微微搖頭,提筆在硯台上蘸了蘸墨,邊在竹簡上寫著什麽邊迴答道:“孤自從被公孫止醫好過後,從未患過了什麽風寒頭疼之病。孤正值血熱年輕,普通小疾怎敢上身?”
說完,簡上的字已經寫了好,嬴子嬰捧著竹簡端看,秀綺在背後也瞅見,她忍不住問道:“大王寫這死地又有何意?”
嬴子嬰解釋道:“孤聽司徒真講申屠雄意欲在魚尾原上稱王,孤曾經親自登上陰山長城觀望過那裏的地形。魚尾原地形狹小,前有陽山後有陰山,四周無路,分明是塊死地。申屠雄想在魚尾原上稱王那豈不是自尋死路?所以孤百思不得其解。”
秀綺思慮了一會,眼珠子一轉便道:“秦王都說了那裏是塊死地,申屠雄身為駐守九原的前秦將軍,他也應該對那裏的地形了如指掌。所以隻能是消息有假了!會不會是司徒真心懷不軌,試圖蒙騙大王?”
嬴子嬰雙眉一抖,微斥道:“司徒真剛剛歸附,孤剛到之時見到他與背後將士皆含淚相迎,此景乃孤親眼所見,絕非有假。斷然司徒真一人有異心,難道他的部下也跟他一樣有異心?”
聽到了嬴子嬰的斥責,秀綺嘟著嘴便低頭捏弄她的衣角去了,嬴子嬰繼續自言自語的說道:“有時候人一旦利欲熏心時就會失去理智,或許是申屠雄太想稱王,所以拋棄了所有顧慮也不一定。”
秀綺見嬴子嬰自己自圓其說,她也不好說些什麽。待天色已晚後,便服侍秦王睡下。次日一早,嬴子嬰便派韓談召集大臣議事。
信宮議事,依舊是那些人,隻是左側第一席上已經空空無人。上大夫魏柯稟報了關中近況,由秦王關心的冬衣棉被等物也已經趕製完畢,其中有一部分是從韓國購買的。關東情況也已經穩定下來,公孫越坐守函穀關,關東令姚成已經完成了編戶齊民。百姓過冬的糧食已經無憂,從魏國交易來的糧食足以支撐百姓渡過這個冬天。
魏柯說完,左丘武又出列稟告了肅整國風一事,他道:“上層的貴族已經改掉了奢侈炫耀的毛病,不少寡居在家的遺孀也改嫁了出去,隨著各地駐軍操練成型,關中的匪患也大減。另外鹹陽城召集了一大群儒生整理百家卷冊,建議大王創建一座大規模書院以供天下士子求學!”
嬴子嬰聽後隻說了兩個字:“大善!”
大司農黎澤說道:“秦王吩咐的冬耕一事基本已經完成,並且在這個冬季開始試種稷、麥兩種穀物。種子是從魏國購買的,代價是三百匹戰馬。”
黎澤剛說完,上大夫魏柯便說道:“魏王派出使者,希望秦王看在盟邦的份上,能將俘獲的兩萬匹戰馬交還。”
嬴子嬰沉默了一會,方才說道:“既然是鄰邦便不能做得太絕,這樣!你迴告使者,說秦國願意送還一萬匹戰馬,但必須用鐵器等價交易。秦國不占他的便宜,但他也別想秦國白白將到嘴的肥肉吐出來。”
魏柯退下,大良造羊秙便說道:“臣在岐山之北又發現一處鐵礦,依舊是中型礦脈,如何采挖還請秦王定奪。”
嬴子嬰說道:“關中大戰已經完畢,既然戰事不緊就不必要讓那些商會大占便宜了。這次鐵礦由大良造召集民夫自行采摘。另外派人收購原鐵,孤估計那些得到原鐵卻無力精煉的奸商們已經等不及了,用低出市麵一等的價格迴收原鐵。”
羊秙退下後,蒯徹出列隻說了一句話:“臣已經得到消息項羽準備在春季召集各國會盟,意欲稱帝!”
此言一出,諸臣大驚!朝臣們一個個交頭接耳,有怒者、氣者、驚者、惶者……一時之間整個朝會都變成了菜市場。就在朝臣們議論紛紛的時候,突然一聲大笑突兀的響起,那笑聲張狂而肆意,痛快而淋漓。朝臣們皆被這笑聲驚住,一個個看向笑聲出處,眾目匯聚之下,大臣才發現發笑者乃秦王子嬰是也!
大殿之中唯有笑聲依舊,待笑聲停歇之後,嬴子嬰竟然拭淚說道:“項賊滅秦之時,打著的是秦室殘暴的旗號。他們扶持六國後裔,造反作亂,將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又一次帶迴了舊戰國的大爭之世!在這裏麵,賊人項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而現在這個一心擾亂天下的賊子竟然要稱帝?哈哈哈……”又是一陣笑聲之後,嬴子嬰說道:“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天下誰都能稱帝!唯有他項羽不能!他項羽想要稱帝,那就要看孤掌中之劍利也不利!”
嬴子嬰說完,豁然站起,他按劍虎視眾臣說道:“可謂時日逆轉,連項賊都想稱帝!孤要派使者一人,在他的會盟之前狠狠嘲諷一番!孤要讓人取華山的一塊頑石,雕刻成璽,寫上“彘犬弄朝”四個字!然後送給他!”
出使過漢國的池裳出列說道:“臣願帶秦王之禮前往楚國!”
嬴子嬰點頭說道:“你自去楚國!”
蒯徹明白嬴子嬰想幹什麽,但他覺得還不夠,他進言道:“吾聞項賊甚驕!光前往楚國嘲諷還不夠!秦王何不多派幾個使者前往各國!秦國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項羽這個賊子如今出爾反爾言不由衷,借楚王熊心之名而弑熊心,打著複辟六國的借口卻又想稱帝,他不僅是亂臣賊子,還是一個言而無信的小人!秦國就是要大肆宣揚他想稱帝的消息,到時候項羽不僅稱不了帝,還會信望大失!臣不知道是何人勸項羽稱帝,但臣敢斷言出此下策者定然是個利欲熏心的愚蠢之輩!”
蒯徹之言甚得嬴子嬰之心,當然,蒯徹亦沒想到他口中斷言的那個利欲熏心的愚笨之輩就是被喻為楚國智囊的範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