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世超的態度,溫體仁很是受用,端起酒杯道:“賢弟,為了咱們此行一切順利幹一杯。”


    李世超也端起酒杯道:“幹杯。”


    碰杯以後兩人一飲而盡,夜漸漸黑了下來,酒過三巡,李世超本想著告退,誰知這時候溫體仁竟然開口問道:“賢弟可有正妻啊。”


    “結發之妻已然亡故多年,家中除了老母,便隻有六歲的一子。”李世超搞不懂溫體仁為何會問這般事情,但還是老實迴答。


    “那為何不再尋一女子結為發妻呢?”溫體仁好似對這個問題格外重視。


    “溫大人不知,隻因為下官公務繁忙,無暇顧及婚配之事。”


    “母親無人照料,幼子也無人教導,端是不可,這樣吧,本官有一個女兒,年芳二八,長相也算端莊,從小便十分善良,琴棋書畫,無一不通,若是李大人不嫌棄,本官可以許配與李大人,從江南迴來便可完婚。”看樣子溫體仁是打定主意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李世超,這賢弟的稱唿都不自覺的變成了李大人。


    李世超聽完後,慌忙推辭道:“溫大人,萬萬不可啊,令千金乃是書香門第,大家閨秀,下官隻是一介武夫,出生入死的,實在配不上令千金。”


    溫體仁擺擺手,臉色變得有些嚴肅:“難不成李大人看不上我家女兒。”


    溫體仁這話一說,李世超趕忙接道:“下官怎敢,隻是,隻是,下官年歲已大,不敢耽擱令千金啊。”


    “李大人剛過而立,正值壯年,怎能說自己年歲已大呢?若是李大人畏懼皇上對此有想法,明日,本官便可上奏皇上,懇請皇上賜婚,隻是不知李大人到底是何心意。”溫體仁說著說著竟然扯到了朱由檢身上,當真讓李世超惶恐。


    溫體仁想把女兒嫁給李世超當然是存著自己的小私心,若說這朝堂之上什麽關係最為牢固,便是這種翁婿之間的關係,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李世超確實前途光明,而自己的女兒也到了婚配的年紀,雖說歲數相差有點大,但在溫體仁看來,這都不是問題,當然,若是沒有調查過李世超,溫體仁也絕對不會這般草率的把女兒嫁給李世超。


    這李世超年少便頂替父親進入錦衣衛,勇猛,沉著,不出幾年便得到了田爾耕的賞識,破格提拔為千戶,為田爾耕的親信,田爾耕倒台以後,李世超沒有被牽扯,又以自己的能力獲得了新任指揮使駱養性的認同,並且一步步進入了皇上的視線,而從未在外沾花惹草,閑暇時候,也都在城北的小院子裏麵陪伴老母孩子。


    這些全是駱養性調查而來的事情,就因為這些想要跟李世超聯盟的欲望越發大了,若是自己日後登頂,必須有人支持,若是自己女兒嫁給了李世超,那個時候的李世超定會支持自己。


    溫體仁這般說,李世超若是還推辭的話,便真的有點瞧不上溫體仁的意思了,李世超雖然被皇帝賞識,但這溫體仁是機要大臣,自己終歸不能讓他太過難堪,隻能順著說道:“既然溫大人如此抬愛下官,那便完成皇上所交付的差事後,若那時溫大人不後悔,下官必背上厚禮,前來提親。”


    聽完李世超的話後,溫體仁笑出聲來:“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啊。”


    李世超不是不知道與溫體仁結成翁婿之後對自己不好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此時與駱養性的關係,但今日話既然說到這裏,若自己還不答應溫體仁的話,那便是得罪死了溫體仁,先不說日後關係怎麽相處,便是接下來的江南之行也不會太過


    順利。


    李世超駕著馬迴家的路上,想著吃頓飯,竟然吃出個便宜嶽丈,不由苦笑出聲。


    第二天,巡閱使便奉命出京。


    溫體仁與李世超的第一站便就是南京城。


    南京城古名金陵城,洪武皇帝朱元璋,便是占領了金陵城後,才有了資本,蕩平了張士誠,陳友諒等人,統一了江南大部國土,並發兵北伐,驅除韃虜,光複了漢人的天下,靖難之役後,朱棣遷都北京城,為了維護正統,南京城的首都地位沒有被剝脫,大明實行兩京製度,但大明朝的權利中心是北京城,南京淪為陪襯。


    南京六部衙門聚在,各有尚書,但卻沒有實權,自從靖難之役後,南京城就成為政鬥失敗者的政治流放地,最有名的莫過於海瑞,海瑞便是惹了皇帝生氣,被調到了南京任右都督,死於任上,當然南京的兵部還是有著一定實權的,便是南京周圍的布防,由他負責,南明時期的史可法便是南京城的兵部尚書。


    李世超與駱養性路上沒有耽擱走了三天便到了南京。


    自古帝王州,鬱鬱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繞水恣行遊,上盡層樓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迴頭,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安石的南鄉子形容南京最為合適不過。


    到了南京城外的時候,南京城中知府衙門知府率領著官吏出來迎接,六部衙門的幾名尚書卻是一人都沒有見。


    溫體仁看到這種情況,也沒有多說什麽,隻因為六部尚書比他官職要高,在南京任職的年歲也大了,不經常參加這種政治活動十分正常。


    南京作為陪都,知府的品級與京師的知府一樣,比之其他州府的知府要高上一品,


    南京城的知府名喚晉客,萬曆二十五年的進士,一直在京為官,直到天啟二年,才被吏部調到了南京任知府,那個時候閹黨勢力還不是很大,調到南京以後,也算是躲過了政治鬥爭最為嚴重的那幾年


    入城之後,溫體仁性與李世超與隨從等人便住入了驛站,剛到驛站還會收好行裝,晉客便來拜訪駱養性商談新政事宜,溫體仁看著李世超笑了笑道:“李大人,看到沒有,,有人比我們還急。”


    李世超淡淡一笑沒有多說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道古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道古風並收藏重生明末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