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的奏章一大早便到了京師,到了內閣後,內閣的值班官員不敢耽擱,也沒有讓黃立極等輔臣過目,便把奏章遞交了養心殿中,當然這有些不合規矩,可事有輕重緩急,遼東的事情現在可是大明朝的頭等大事,若是誤了事情,誰都擔不起,故內閣的值班官員才不合規矩的把奏章遞交與養心殿中。


    朱由檢每日都起個大早,今天也不例外,剛穿戴好龍袍,在一旁伺候的章功恭敬的說道:“皇上,剛剛內閣遞過來一道折子,是遼東經略孫大人所奏。”


    朱由檢聽到是孫承宗上奏的,趕忙開口說道:“你快給朕拿來。”


    “遵旨。”說完後,章功便到龍案那裏找到了這道奏章,小跑著迴來,雙手舉起,遞給朱由檢。


    朱由檢接過後,便打開了奏章。


    而奏章之中,孫承宗詳細稟告了蒙古結盟之事,也把林丹汗的意思表達出來。


    朱由檢看完奏章後,便對著章功道:“速去把黃立極,李國普與袁崇煥召來。”


    “遵旨。”


    朱由檢走到龍案前坐下,手中拿著奏章,思緒也有點混亂,雖說他讚成與蒙古結盟,認為這對大明有莫大的好處,弱弱聯合,以抵強敵,可所有的事情都有著雙麵性,當盟約馬上便要簽訂的時候,他與孫承宗一般,想的事情也多了起來,盟約一旦簽訂,就預示著大明朝會在不確定的時間在遼東發動一場充滿著不確定性的戰爭,朱由檢對軍事不了解,考慮的也沒有孫承宗多,但他卻知道一件事情,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朱由檢熟悉曆史,知道後金的策略,也清楚,皇太極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蒙古的林丹汗,這個目標不會輕易發生變化,有著雄才大略的皇太極決計不會允許當他出兵攻明的時候,背後會有隱患,當然,在簽訂盟約後,這種念頭會更加根深蒂固。


    在龍案前想了一陣後,黃立極三人姍姍來遲。


    禮畢之後,朱由檢便開口說道:“孫承宗來了奏章,言明蒙古林丹汗已經同意與我大明結盟,不過他也有個要求,他說我大明派過去的張煌績,官位不夠,不足以簽訂盟約,這件事情你們如何看待。”


    袁崇煥出列道:“稟奏皇上,這張煌績官位確實不高,簽訂盟約,蒙古人不買賬,也在情理之中,微臣願奔赴蒙古,與林丹汗簽訂盟約。”


    出乎朱由檢的意料,這袁崇煥竟然毛遂自薦,當然朱由檢也絕對不會同意袁崇煥奔赴蒙古簽訂盟約,袁崇煥身為兵部尚書,軍務眾多,若是去了蒙古,這兵部的事情又有誰來負責統籌,更何況這次去蒙古,異國他鄉,可是要冒很大的風險,朱由檢也不希望袁崇煥身處險境。


    朱由檢還沒有出言反對,李國普便開口道:“皇上,微臣認為讓袁尚書去蒙古簽訂盟約,此事萬萬不可,若是袁尚書去了蒙古,一來一去,瑣事眾多,沒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定是不能迴轉京師,兵部侍郎付偉遠赴陝西,組建西北大營,洪承疇又提督京師三大營,這兩人的事務都十分繁忙,若是袁尚書去了蒙古,這兵部之事,由誰來管。”


    “微臣也不同意袁尚書出京奔赴蒙古。”黃立極也反對的說道。


    “實然,朕也不同意袁崇煥去蒙古,此去路途太過遙遠,兵部現在又不能少了袁崇煥,袁崇煥,你心中也不必在有此想法,朕決計不會同意的。”


    袁崇煥臉色有些不好,但話以說到這裏,他也不好再說什麽。


    “那三位愛卿,你們認為誰能去蒙古呢?”


    李國普接道:“稟奏皇上,微臣認為內閣輔臣,施鳳來便可。”


    “施鳳來?”朱由檢有些疑惑的問道。


    “施鳳來乃是我大明內閣輔臣,去簽訂盟約,已是足夠,所有的條件均有張煌績與林丹汗談好,故施鳳來此去,也不會耽誤多長時間。”一向正值的李國普在這裏耍了一個心機,他覺得黃立極下台時間已經越來越近了,雖說看著皇上對施鳳來的印象,不會讓施鳳來擔任首輔,但卻不可否認,施鳳來在京師的官僚體係中有些勢力,他不想發生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把施鳳來遠遠的派出京去,才算萬無一失。


    朱由檢當然不清楚李國普的心思,但聽到李國普的話後,也覺得有些道理,便詢問黃立極道:“黃立極,你看施鳳來可合適。”


    朱由檢雖然不清楚李國普的小心思,但與他一同共事的黃立極卻十分清楚,他明白李國普的小九九,覺得李國普有些小心過頭了,自己退下來,他是穩穩的下一任首輔,還用的著耍這些心眼嗎。不過黃立極也是看透不說透,聽到朱由檢詢問,便順著李國普的話道:“臣覺得施鳳來合適。”


    朱由檢想了想,覺得施鳳來身份資曆確實可行,便在施鳳來不在場的情況下,定下了他北上蒙古之事。


    當施鳳來接到聖旨,讓他立即出京,奔赴蒙古簽訂盟約的時候,可謂是欲哭無淚,趕忙去拜訪了黃立極,想要搞清楚什麽狀況,但黃立極什麽也沒有對施鳳來說,施鳳來實在不想去蒙古,便到宮中去找朱由檢,想讓朱由檢收迴聖意。


    朱由檢得知施鳳來求見,也沒有推辭,直接讓人把他帶到了乾清宮中。


    在乾清宮中朱由檢聽施鳳來大倒苦水,說自己身體不好,可能完成不了如此大任,朝廷應該選一個正當壯年的官員去蒙古,絮絮叨叨了好久,朱由檢實在受不了後,便對著施鳳來道:“朕意已決,這蒙古你非去不可,別說你現在身體不適,就算你明日病倒家中,朕命人,抬也要把你抬到蒙古去。”


    聽完朱由檢這些話,施鳳來知道蒙古之行以無可避免,隻能黯然退下。


    迴到府中的施鳳來本想著聯絡屬下上奏反對他的蒙古之行,可又想著自己本就不受皇帝待見,若皇上交代的事情,自己還這般推三阻四,豈不更讓皇帝厭惡,既然非去不可,何不走的敞亮些,從蒙古歸來,保不齊皇帝就會高看自己一眼,轉而重用自己呢?


    下定主意的施鳳來與次日午時便在京師百官的送行中離開了京師,這個時候包括朱由檢在內的所有京師官員都不知道,這施鳳來一去便再也迴不來了。


    而陝西中裁剪軍戶之事,也在接到朱由檢的聖旨後,停止下來,盧象升鬆了一口氣,相反,戴世輝卻存著一口氣,他覺得皇帝與朝廷太過偏袒盧象升了,當然戴世輝的這種情緒,李爍十分清楚,李爍也不止一次的勸導戴世輝,可戴世輝嘴上雖然說著一定遵守朝廷的命令,可心中還是不服,李爍如此精明,當然看了出來,不過也沒有點破。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不勝感激涕零,這新書推薦也上了,但收藏還是沒漲幾個,弄的小風心裏麵涼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道古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道古風並收藏重生明末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