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為何會如此,實然,朱由檢是心中生氣,這吳可信在乾清宮喝悶酒,太監全部都告訴了朱由檢,乾清宮設宴,誰敢貪杯,這吳可信卻如此膽大包天,敢喝那麽多的酒,當然朱由檢清楚,這吳可信可能是覺得自己冷落了他,心中不快,可古往今來,成大事者,誰又不是曆經險阻,受到些挫折,便怨天尤人,這種人最讓朱由檢看不起,若不是吳可信在開封府的作為讓朱由檢看重,他是絕對不會多看吳可信一眼,此時仍然召見吳可信,也算是給他一次機會。
朱由檢不說話,這吳可信當然不敢先行開口,養心殿中侍奉的太監宮女當然也不敢說話,而田淑也在這養心殿之中,她看著皇帝的表現,心中也十分奇怪,皇帝讓小太監匆匆忙忙去找這位大人,這位大人到了後,為何又不跟他說話呢?
過了大半個時辰,朱由檢把案上的奏章全部看完,這才抬起頭看向吳可信。
“吳可信,朕召見你,你可知所為何事?”
這半個時辰吳可信可謂十分煎熬,聽到朱由檢說話,這才鬆了一口氣,趕忙迴道:“微臣不知。”
朱由檢冷聲道:“你在開封能夠按照軍需司擬定的規定從鄉紳的手中把糧食征收過來,朕心中確實高興,不過朕一直想要當麵問你一件事情。”
吳可信不知道情況,誠惶誠恐的說道:“不知皇上有何事要詢問微臣。”這吳可信的心中總有一絲不詳的預感。
“朕想問問你,你是如何從富商鄉紳手中買的糧食?”朱由檢看著吳可信問道。
吳可信偷瞄了一眼朱由檢,發現朱由檢正在看著自己,趕忙低下頭去,答道:“微臣得到詔令後,與開封府各縣縣丞共同商議,後召集府中的鄉紳,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賴各位同僚一心,才打動鄉紳,從他們手中買下了糧食。”
聽到吳可信的迴答,朱由檢輕笑一聲道:“吳可信,你好大膽,你難道以為朕在這京師之中,便不知這天下事嗎,便把朕當個瞎子嗎?朕實話告訴你,你在開封的所作所為,朕心中一清二楚,如何抓捕鄉紳,後又憑著私交,調集河南衛所,與鄉紳傭農對峙,險些釀成大禍,這些事情,暗中巡視開封府的錦衣衛早就把實情一一稟奏,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麽話要說嗎?”
吳可信聽完朱由檢的話後,驚了一下,趕忙跪下身去,道:“皇上,微臣有罪,微臣有罪,不過微臣也是有著苦衷,正如皇上所說開封不比江南山東各府富餘,微臣好話說盡,那些鄉紳油鹽不進,微臣心中惱怒,又因為朝廷規定的日期越來越近,微臣心中急迫,才出此下策,臣懇請皇上恕罪,懇請皇上恕罪。”這吳可信雖有些醉意,但說起話來卻頭頭是道,他說的這些話,雖說在認罪,可言語之間,卻把罪責推到了鄉紳身上,說他們油鹽不進,不聽號令。
看著吳可信反應如此之快,朱由檢的不滿也減少一分。
“朕記著,你曾上奏說道,開封府百姓在朕登基那天見到金龍在開封府盤旋,這事可是真的?”朱由檢問起了金龍出世的事情。
“皇上,這件事情千真萬確啊,皇上乃是真龍天子,初登帝位,便有如此大的祥瑞,這便能證明,我大明定當再度昌盛,後金邊患也可不日便破。”
聽完吳可信的話,朱由檢笑了起來,這吳可信真的是沒臉沒皮,不過吳可信卻有著普通官員沒有的膽氣與能力,這種人在處事的時候,能退能進,而此時的大明朝最需要的便是這種官員。
“你起來吧。”朱由檢擺擺手道。
吳可信聽到後,便想站起,可因為有些頭暈,一時不慎,竟然臥倒在地,官帽也跌落出去,顯得滑稽可笑。
太監宮女看完這幕,都強忍著笑意,不過也有一兩個人笑出聲來,朱由檢看向發生笑聲的太監宮女,怒道:“這養心殿中,你們竟然如此無禮,可是想讓朕治你們的罪。”
朱由檢這話倒是讓宮女太監驚了一下,這才發覺,這不是自己的房間,而是養心殿,而所有的宮女太監盡皆跪下身去。
“吳可信,你快起來,堂堂朝廷命官,成何體統。”實際上,朱由檢看著吳可信摔了一下,自己也想笑,不過他是帝王,怎能如此打趣臣子呢?
吳可信趕忙撿起官帽,戴好後才起身,不過饒是吳可信臉皮厚,在皇帝麵前的這一摔,也讓他老臉通紅,心中更是想到:“今後,絕不貪杯。”
“吳可信,前幾日陝西鬧的沸沸揚揚的軍田私占調查,你可清楚?”
“微臣知曉。”
“那你覺得李爍與曹德章所作所為,可對。”
“皇上,微臣認為二位大人的方法是對的。”吳可信趕忙應道。
“為何?”
“皇上,不是微臣失禮,在京為官,與地方為官不同,京官永遠不知道地方官員的苦衷,自認為所有事情皆是理所當然,李巡撫派人抓捕鄉紳,沒有他意,隻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皇上交代的差事,這些富商鄉紳大多為富不仁,仗著天高皇帝遠,不聽官府的命令,若不用手段,便永遠辦不好差事,故臣認為,李巡撫與曹布政使沒有一點錯誤,反而心中敬佩二位大人,微臣雖說也抓捕了鄉紳,但一直藏著掖著,唯恐皇上朝廷知曉,而李巡撫敢於在整個陝西如此大動手筆,不懼言官,這份氣魄,讓微臣汗顏,有李巡撫輔佐皇上,大明定會更加昌盛。”吳可信發自肺腑的說道,實然,吳可信沒有說謊,他真的很敬佩李爍與曹德章,認為這樣的臣子才是大明能夠再度興盛的砥柱,心中十分向往,隻想與二人把酒言歡。
“吳可信,朕實話告訴你,朕不相信什麽金龍出世,朕的天下,朕比誰都清楚,若想讓他昌盛,不能一直用嘴巴說,要實幹,朕希望你也能為大明昌盛做出貢獻,朕問你,你可願意。”朱由檢正色道。
聽完朱由檢的這話,吳可信才算放下心來,原來皇上從未想過要責罰自己,剛剛說的那些話,也隻是對自己敲打一二。
吳可信躬身道:“微臣願為大明昌盛,赴湯蹈火,即便背上多少罵名,也在所不辭。”
朱由檢滿意的點了點頭,擺擺手道:“宣旨。”
一個小太監請出聖旨後,便當眾宣旨,吳可信跪下身去領取旨意。
旨意上任命吳可信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兼任洛陽知府。
雖說官位就提了一級,可聖意上說開封知府也由吳可信舉薦,當然誰都知道這是皇帝的心機,讓吳可信舉薦開封知府,他舉薦的可不是忠於自己的官員嗎,這便造成了他在河南勢力的形成,也是扶其更上一層樓的前奏,朝廷的這些伎倆,吳可信心中十分清楚,不過實際上吳可信根本就不需要這種扶持,雖然吳可信雖一直在開封任職,但他善於經營,與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員也都熟悉,更與衛所指揮私交甚好,更何況洛陽的各級官員大多數都被抓,官場麵臨著重新洗牌,即便現在任命他擔任河南巡撫,他也不會有半分為難之處,不過朱由檢卻不想一而再的打破朝廷任命官員的規程。
吳可信領旨後,朱由檢把洛陽的事情告訴了吳可信,囑咐他要在最短的時間中,從鄉紳的手中買下糧食,還給百姓,吳可信當即打保票,說一定在年前完成,讓百姓心無怨恨的渡過新年。
吳可信的這種保證,讓朱由檢很是高興,又勉勵了幾句,便讓其退下。
希望書友們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不勝感激
朱由檢不說話,這吳可信當然不敢先行開口,養心殿中侍奉的太監宮女當然也不敢說話,而田淑也在這養心殿之中,她看著皇帝的表現,心中也十分奇怪,皇帝讓小太監匆匆忙忙去找這位大人,這位大人到了後,為何又不跟他說話呢?
過了大半個時辰,朱由檢把案上的奏章全部看完,這才抬起頭看向吳可信。
“吳可信,朕召見你,你可知所為何事?”
這半個時辰吳可信可謂十分煎熬,聽到朱由檢說話,這才鬆了一口氣,趕忙迴道:“微臣不知。”
朱由檢冷聲道:“你在開封能夠按照軍需司擬定的規定從鄉紳的手中把糧食征收過來,朕心中確實高興,不過朕一直想要當麵問你一件事情。”
吳可信不知道情況,誠惶誠恐的說道:“不知皇上有何事要詢問微臣。”這吳可信的心中總有一絲不詳的預感。
“朕想問問你,你是如何從富商鄉紳手中買的糧食?”朱由檢看著吳可信問道。
吳可信偷瞄了一眼朱由檢,發現朱由檢正在看著自己,趕忙低下頭去,答道:“微臣得到詔令後,與開封府各縣縣丞共同商議,後召集府中的鄉紳,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賴各位同僚一心,才打動鄉紳,從他們手中買下了糧食。”
聽到吳可信的迴答,朱由檢輕笑一聲道:“吳可信,你好大膽,你難道以為朕在這京師之中,便不知這天下事嗎,便把朕當個瞎子嗎?朕實話告訴你,你在開封的所作所為,朕心中一清二楚,如何抓捕鄉紳,後又憑著私交,調集河南衛所,與鄉紳傭農對峙,險些釀成大禍,這些事情,暗中巡視開封府的錦衣衛早就把實情一一稟奏,事到如今,你還有什麽話要說嗎?”
吳可信聽完朱由檢的話後,驚了一下,趕忙跪下身去,道:“皇上,微臣有罪,微臣有罪,不過微臣也是有著苦衷,正如皇上所說開封不比江南山東各府富餘,微臣好話說盡,那些鄉紳油鹽不進,微臣心中惱怒,又因為朝廷規定的日期越來越近,微臣心中急迫,才出此下策,臣懇請皇上恕罪,懇請皇上恕罪。”這吳可信雖有些醉意,但說起話來卻頭頭是道,他說的這些話,雖說在認罪,可言語之間,卻把罪責推到了鄉紳身上,說他們油鹽不進,不聽號令。
看著吳可信反應如此之快,朱由檢的不滿也減少一分。
“朕記著,你曾上奏說道,開封府百姓在朕登基那天見到金龍在開封府盤旋,這事可是真的?”朱由檢問起了金龍出世的事情。
“皇上,這件事情千真萬確啊,皇上乃是真龍天子,初登帝位,便有如此大的祥瑞,這便能證明,我大明定當再度昌盛,後金邊患也可不日便破。”
聽完吳可信的話,朱由檢笑了起來,這吳可信真的是沒臉沒皮,不過吳可信卻有著普通官員沒有的膽氣與能力,這種人在處事的時候,能退能進,而此時的大明朝最需要的便是這種官員。
“你起來吧。”朱由檢擺擺手道。
吳可信聽到後,便想站起,可因為有些頭暈,一時不慎,竟然臥倒在地,官帽也跌落出去,顯得滑稽可笑。
太監宮女看完這幕,都強忍著笑意,不過也有一兩個人笑出聲來,朱由檢看向發生笑聲的太監宮女,怒道:“這養心殿中,你們竟然如此無禮,可是想讓朕治你們的罪。”
朱由檢這話倒是讓宮女太監驚了一下,這才發覺,這不是自己的房間,而是養心殿,而所有的宮女太監盡皆跪下身去。
“吳可信,你快起來,堂堂朝廷命官,成何體統。”實際上,朱由檢看著吳可信摔了一下,自己也想笑,不過他是帝王,怎能如此打趣臣子呢?
吳可信趕忙撿起官帽,戴好後才起身,不過饒是吳可信臉皮厚,在皇帝麵前的這一摔,也讓他老臉通紅,心中更是想到:“今後,絕不貪杯。”
“吳可信,前幾日陝西鬧的沸沸揚揚的軍田私占調查,你可清楚?”
“微臣知曉。”
“那你覺得李爍與曹德章所作所為,可對。”
“皇上,微臣認為二位大人的方法是對的。”吳可信趕忙應道。
“為何?”
“皇上,不是微臣失禮,在京為官,與地方為官不同,京官永遠不知道地方官員的苦衷,自認為所有事情皆是理所當然,李巡撫派人抓捕鄉紳,沒有他意,隻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皇上交代的差事,這些富商鄉紳大多為富不仁,仗著天高皇帝遠,不聽官府的命令,若不用手段,便永遠辦不好差事,故臣認為,李巡撫與曹布政使沒有一點錯誤,反而心中敬佩二位大人,微臣雖說也抓捕了鄉紳,但一直藏著掖著,唯恐皇上朝廷知曉,而李巡撫敢於在整個陝西如此大動手筆,不懼言官,這份氣魄,讓微臣汗顏,有李巡撫輔佐皇上,大明定會更加昌盛。”吳可信發自肺腑的說道,實然,吳可信沒有說謊,他真的很敬佩李爍與曹德章,認為這樣的臣子才是大明能夠再度興盛的砥柱,心中十分向往,隻想與二人把酒言歡。
“吳可信,朕實話告訴你,朕不相信什麽金龍出世,朕的天下,朕比誰都清楚,若想讓他昌盛,不能一直用嘴巴說,要實幹,朕希望你也能為大明昌盛做出貢獻,朕問你,你可願意。”朱由檢正色道。
聽完朱由檢的這話,吳可信才算放下心來,原來皇上從未想過要責罰自己,剛剛說的那些話,也隻是對自己敲打一二。
吳可信躬身道:“微臣願為大明昌盛,赴湯蹈火,即便背上多少罵名,也在所不辭。”
朱由檢滿意的點了點頭,擺擺手道:“宣旨。”
一個小太監請出聖旨後,便當眾宣旨,吳可信跪下身去領取旨意。
旨意上任命吳可信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兼任洛陽知府。
雖說官位就提了一級,可聖意上說開封知府也由吳可信舉薦,當然誰都知道這是皇帝的心機,讓吳可信舉薦開封知府,他舉薦的可不是忠於自己的官員嗎,這便造成了他在河南勢力的形成,也是扶其更上一層樓的前奏,朝廷的這些伎倆,吳可信心中十分清楚,不過實際上吳可信根本就不需要這種扶持,雖然吳可信雖一直在開封任職,但他善於經營,與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員也都熟悉,更與衛所指揮私交甚好,更何況洛陽的各級官員大多數都被抓,官場麵臨著重新洗牌,即便現在任命他擔任河南巡撫,他也不會有半分為難之處,不過朱由檢卻不想一而再的打破朝廷任命官員的規程。
吳可信領旨後,朱由檢把洛陽的事情告訴了吳可信,囑咐他要在最短的時間中,從鄉紳的手中買下糧食,還給百姓,吳可信當即打保票,說一定在年前完成,讓百姓心無怨恨的渡過新年。
吳可信的這種保證,讓朱由檢很是高興,又勉勵了幾句,便讓其退下。
希望書友們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