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氣氛很詭異,曾一度出現了罷市這種情況,不過在巡撫衙門的調度幹涉下,這種情況在短短兩天的時間中便就結束。


    第一批被放鄉紳共計交納了糧食,十一萬石,白銀二十七萬兩,到了長安後,李爍簽訂文書,留下十萬兩白銀,其餘十七萬兩白銀全部封箱,送往京師,而糧食全部充入西北大營的軍倉中。


    等到第一批鄉紳完好無損迴到家中的時候,剩餘的鄉紳家人心中更為急躁了,門口士兵把守,家人關入牢中,不知生死,終於有了第一家走了出來,他們願意交付糧食白銀,隻求家人快些迴來,而李爍得知後,立即下令放人,有了先例,大半數鄉紳都已投降,願意服從軍田私占調查司的處罰製度,這第二批交付了糧食二十萬石,紋銀四十三萬兩,這第二批糧食李爍與曹德章商議後,增設了三個大型官庫,存入其中,而紋銀四十三萬兩,陝西留下十萬兩,三十三萬兩被押送進京,短短半月的時間中,陝西一省之地,便為朝廷奉獻了紋銀五十萬兩,當白銀源源不斷的被運到京師後,朱由檢的臉上也露出了少見的笑容,朝廷上麵也顯出一麵倒的政治動向,劉權手下的禦史,無不鼓吹,皇帝英明,大明盛世,而反對的官員也沒有什麽話可以說。


    不過在陝西也有少數人拒不交付糧食與罰銀,隻因為這些人都與宋明義的關係極好,在陝西也算是一流的大戶,他們都相信宋明義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渡過這次難關。


    不過朝廷的一紙調令,把這些抵抗到最後的鄉紳打入了穀底,內閣票擬,宋明義被召進京師,至於日後的職位安排,等到內閣再度商議,在下發出來,不過所有人都清楚,宋明義的仕途已經結束了,到了京師後,皇帝一番訓斥,貶迴老家。


    宋明義被調走了,堅持下來的鄉紳唯一的救命稻草也被剝奪,最終他們也選擇了退步,交納糧食十四萬石,白銀三十萬兩,銀兩陝西一文沒動,直接封箱運往京師,而糧食卻被陝西全部留下。


    僅僅三府,便被李爍逼出白銀百萬兩之多,這相當於遼東兩年的軍費,相當於增設三個西北大營,陝西隻留下了二十萬兩,而八十萬兩全部進入了戶部之中。


    因為這三地乃是宋明義的勢力範圍,宋明義的放縱與不作為,導致這三個地方的軍田私占最為嚴重,其餘州縣,決計不會逼出那麽多的糧食與白銀,而李爍下一個動手的地方,便是長安。


    當官府發出通告後,長安城中最大的財主江歡,率先交出白銀三萬兩,糧食一萬石,比之軍田私占調查司擬定的處罰規則多了不止一點,江歡的解釋是他侵占的田地最多,雖然官府不清楚,但他自己卻一清二楚,交付這麽多的白銀與糧食,隻是為了心安,當然李爍與曹德章都沒有拒絕。


    實際上宋明義被調走,最為惶恐的不是那些跟隨宋明義共同上奏彈劾李爍的官員,而是江歡,這次交了那麽多的白銀與糧食,心安是假,買命是真。


    前車之鑒,猶在眼前,故這次在長安府推行的索地,賠銀中,沒有發生什麽事故。鄉紳都十分老實的交出糧食與白銀,長安府一地所得白銀,二十四萬兩。糧食九萬石,剩餘州府在軍田私占調查司的運作下,盡皆把田地歸還,又交納了罰銀,但數額不是很大,隻有二十二萬兩,糧食也不過十五萬石,征收所得的糧食盡皆收下,白銀再次被運往京師。


    經過這次事件,陝西的富商鄉紳損失慘重,但也沒有傷到根骨。


    巡撫衙門中,曹德章與李爍共坐一堂,兩人想聊甚歡,軍田私占之事結束,也讓兩人鬆了一口氣。


    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曹德章與李爍都是用心用力,唯恐發生變動,李爍隻是臉色有些疲憊,而曹德章卻看起來顯得比以前還要蒼老一些,兩鬢的白發比以前的要多了許多。


    “曹大人,這幾日真是勞累你了。”李爍歎口氣說道。


    “下官當然不如撫台大人勞累,下官隻是辦事而已,而大人還要頂著朝廷的壓力,可要更加累啊。”曹德章發自心底的說道。


    “你我二人也不必在這裏共同謙讓了,這次事情能了,也不是我們二人之功,付提督,盧指揮,戴同知,王總兵都有功勞,不日,本官便上奏為大家請功。”


    “說起來,這宋明義走了,不知皇上會在陝西提拔誰上去擔任左布政使呢?”曹德章問出了一件與自己利益息息相關的事情,他是右布政使,宋明義乃是左布政使,雖說品級相同,但大明以左為尊,在沒有巡撫的時候,左布政使才是一省最高的長官,曹德章說出這樣的話,便是想讓他的右字去掉,換成左字。


    實然,不用曹德章這般說,李爍也有此意,在這個時候,李爍作為陝西巡撫,他所說的話,內閣也會重視,皇帝也會重視,故李爍若要在奏章上提及一二,那曹德章便會擔任左布政使。


    “曹大人,本官決計舉薦你為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因為兩個人的私交進步很快,而此時的曹德章即可以說是他的朋友,也可以說是政見相同的同僚,以後曹德章主政承宣布政使,對自己在陝西的施政也會有莫大的好處,何樂不為。


    “那就多謝撫台大人。”


    李爍擺了擺手道:“你我二人說出這話,豈不生分,日後還望曹大人與本官一道,治理好陝西之地。”


    “理應如此,不敢推脫。”


    今日,在京師之中也有一場重大的政治活動,便是朱由檢召見軍需購糧的各級官員,在一大早,整個京師就熱鬧起來,京師民眾走上街頭,點炮舞獅,像迎接戰勝歸來的將士一般迎接這批官員,整個京師像過節一般,當然這其中有著錦衣衛的身影。


    這批官員共計三十三人,吳可信便在其中,他們身穿官服,騎著高頭大馬,由士兵牽馬,在街頭上麵緩慢的前行著,大街兩邊,站滿了三大營士兵。


    民眾歡唿不止,當然這些官員也有些受寵若驚。


    這次召見這批官員入京,戶部撥銀三萬兩,調動三大營士兵一萬兩千人,動用火炮七十八門,由駱養性親自負責,朝廷如此大的手筆,便是向天下宣明朝廷的信用,以後施展內政,也會容易一些。


    當皇宮就在眼前的時候,這批官員盡皆下馬,在往前看去,王承恩,王體乾,率領著數百名太監宮女正在等候。


    官員們往前走去,王承恩從身後小太監手中接過聖旨,大喊道:“皇上旨意。”


    這批官員,還有跟隨跟來的數百士兵,數百錦衣衛,身後的宮女太監盡皆跪下身去。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後金日益猖獗,朝廷積極購糧備戰,特成立軍需司,各地征收糧食以作軍用。眾位愛卿,不辭辛苦,為朝廷,為朕分憂解難,朕心甚慰,賴各位愛卿之能,吾大明定能鏟除邊患,再創盛世。今日乾清宮設宴,宴請眾位愛卿,以表朕心。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明千秋萬代。”官員齊聲喊道。


    領旨後,眾人也都起身。


    王承恩道:“眾位大人,跟雜家入宮吧。”


    官員不敢托大,盡皆拱了拱手。


    在王承恩的引領下,這批官員進入了大內深宮。


    希望大家能喜歡這本小說,也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道古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道古風並收藏重生明末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