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李爍的話後,兩名錦衣衛拖著躺在地上的鄉紳便走,許多鄉紳看著李爍竟然如此對待這人,都已經嚇破了膽,不過也有許多人看透了李爍的把戲,心中不屑,但也不開口說話,做那出頭之鳥。


    這時候一直端坐著的曹德章站起身來,走到李爍旁邊,大聲道:“撫台大人受皇上囑咐,從京師千裏迢迢奔赴陝西,便是要把陝西治理好,此時你們拒不聽令,也怪不得我們無情。”曹德章臉色十分難堪,也有些氣衝衝,隻因為這曹德章本是閹黨的外圍成員,平日裏麵跟這些個鄉紳富戶的關係並不好,也沒有打過什麽交道,此時看著這些鄉紳富戶,侵占軍田在先,竟頑固不靈,不領罪,不受罰,更是有些惱怒。


    鄉紳無人說話。


    李爍接著開口道:“若你們沒有觸犯王法,本官絕不會派兵把你們抓進長安府,此時你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此時站出來,說願意遵守軍田私占調查司製定的處罰製度,並在十日之內,交出罰銀,糧食,那麽本官這便可派人送你們迴府,而第二種選擇,便是冥頑不靈,拒不受罪,那本官隻能把你們關進府衙大牢,逼迫你們的家人,讓他們交納罰銀與糧食,本官知道,你們吧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宋明義身上,實不相瞞,宋明義確實彈劾本官了,並且奏章已經到了京師,但你們也不要慶幸,即便朝廷與皇上認為本官魯莽行事,要革本官的職,治本官的罪,但在這之前,本官定能讓你們屈服,你們一直錦衣玉食,想必,也吃不慣牢飯,不過,也不用擔心,慢慢習慣便可,本官有時間陪你們。”


    李碩說完後,便等待著鄉紳之間的迴話。


    實際上這些鄉紳被分成了兩個極致,第一方是侵占軍田畝數過多,麵臨的賠償極大,他們雖有錢糧,但卻不希望大出血賠付朝廷與官府,當然這些人跑宋明義的府邸也是十分勤快的,還有一類人,是侵占軍田畝數較少,賠償較少,但官府抓的都是在地方很有影響力的鄉紳,抓捕這類人是因為他們家中生意極大,拒不交付糧食與白銀,隻是心中有股投機想法,自覺的涉及麵廣,官府也沒有什麽辦法催要,可現在人卻被抓到了長安府,受罪是小,生意若是有些損失,那可大大不妙,故在李爍說完這些話後,這些人心中便就有了不同的想法,等待一會兒,一人站起身輕聲說道:“撫台大人,我願遵守處罰製度,交付罰銀。”


    第一個人開口說話了,接下來便有幾十位鄉紳當眾表態,表示願意賠償。


    這些人的表現讓李爍心中大為滿意,他看了一眼曹德章後開口說道:“既然願意,本官也會遵守承諾,把你們送迴家,曹大人,這事便就交給你的辦。”


    曹德章點了點頭,兩人又等待一會兒,再也無人開口說話。


    李爍也不想在等下去,擺擺手道:“把他們壓下去,關入大牢。”


    “是。”得令後的士兵便羈押著這批鄉紳出了巡撫衙門,奔赴巡撫大牢。


    李爍沒有食言,同意交付糧食罰銀的鄉紳,被送迴家中,而那些沒有拒不交糧交銀的鄉紳,則全部被關入巡撫大牢。


    陝西衛所超過六千人馬進駐三府,戴世輝親自調度,盧象升雖然沒有出麵,但也關心著這件事情,他可不想在裁剪軍戶的緊要關頭,鬧出什麽民變的事情來。


    三府城中的鄉紳禁止出城,家門口均有兵士把守,而城中也有兵士巡邏,鬧的三府中的百姓都有些民心惶惶,當然也有人高興,看著那些為富不仁的鄉紳吃癟,心中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總體來說,在巡撫衙門的高控政策下,陝西的局麵還未惡化。


    而朱由檢在度過一個難眠的夜晚後,大朝會開始了。


    這日朱由檢起個大早,梳洗打扮一番,在數十名太監的陪伴下,進入了太和殿。


    朱由檢坐上龍座後,滿朝文武盡皆下跪,高唿萬歲。


    朱由檢輕聲道了聲平身。


    百官起身。


    朱由檢輕聲道:“眾位愛卿,可有要事稟奏。”


    朱由檢這話一說,滿朝文武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些不舒服,這陝西之事在京師鬧的沸沸揚揚,你難道不知道嗎?或者這是要包庇李爍的一種前奏。


    朱由檢話語落後,戶部尚書郭允厚先行出列道:“微臣有事要奏。”


    看到出列的是郭允厚,朱由檢臉色有些不好,當然他以為郭允厚是要彈劾李爍呢。


    朱由檢淡淡道:“說吧。”


    “稟奏皇上,我軍需司擬定購糧準則,購糧各地,大都遵守,但洛陽府之事一出,微臣以為違反準則的大有人在,奏請皇上,再度派出禦史,在各地巡查,絕不能讓百姓受了委屈。而洛陽各級官員,應該嚴懲不貸,以正法紀。”郭允厚大聲說道,絕口不提陝西之事,實際上,朱由檢還是有些看錯了郭允厚,雖說他有些迂腐,但也不是那種不明事理的人,他當著大明王朝的家,當然知道現在的大明王朝麵對著一種多麽尷尬的處境,說白了,便是無錢無糧,不然增設西北大營的時候,郭允厚也不會如此頂撞朱由檢,現在陝西之事,雖說李爍有些魯莽,但萬一成功,便能為朝廷收迴上百萬畝良田,糧食,白銀更是不計其數,陝西絕不敢吃獨食,也必定會給予國庫一些,到了那時候,國庫便會充盈一些,做一些事情也不會顯得如此束手束腳。


    朱由檢笑著說道:“愛卿所言有理,朕已給在洛陽的駱養性下旨,讓他盡快結案,對待洛陽各級官員,絕不法外開恩,手下留情。至於,愛卿剛剛說的,在購糧各地派遣禦史巡查,朕準了。劉權,這件事情便交給你去辦,記著,一定要切實巡查,不可敷衍了事。”


    劉權出列道:“遵旨。”


    而郭允厚道了一聲聖明後,便就退下。


    太和殿難得的安靜一陣,詭異的安靜。


    那是因為朱由檢在等著大臣說話,而大臣正等著內閣首輔黃立極說話,不過黃立極卻遲遲不說話,才造成了這難得的安靜。


    朱由檢開口打破了平靜:“眾位愛卿,若是無事,便先行退朝了。”


    皇帝這話一說,大臣們就再也安靜不下來了,這算怎麽迴事,宋明義的上奏被壓,各級官員的彈劾,也被養心殿留中不發,這不是擺明要把李爍這事給掩蓋過去嗎?


    果不其然,在朱由檢把這話說出口後,便就有文臣出列道:“微臣有事稟奏。”


    朱由檢看了一眼這個文臣,知道這是名禦史,名字朱由檢也喊不上來。


    朱由檢知道這名禦史一定要說陝西之事,但他的臉色沒有一點兒變化,實然,在有的時候朱由檢十分迷茫,他想要獨斷朝綱,罷黜言官的特殊地位,但有的時候卻想著不能隻看眼前,要著眼未來,言官有些特殊地位,對國家確實有些好處。


    “不知愛卿有何事要奏?”


    “皇上,這京師上下,沸沸揚揚,各級官員無不知曉,難不成皇上真的不知嗎?”這名禦史上來便用著質問的語氣對朱由檢說話。


    朱由檢臉色微怒。


    劉權也出列道:“大膽,你竟敢用這種口氣對皇上說話,端是沒有禮數。”


    劉權乃是都禦使,這名禦史算是他的屬下,但禦史台與其他衙門不同,你都禦使有錯,我也能上奏彈劾你,故這名禦史根本就不怕劉權,反而出言頂撞道:“哼,劉大人,您是都禦使,在這大朝會上,您難道沒有要說的話嗎?你說我沒有禮數,但在陝西的李爍便有禮數不成,他未報朝廷,私做主張,調動衛所兵馬,西北大營,抓捕鄉紳,這那、哪一條都是死罪,微臣上奏,便是要皇上應陝西布政使宋大人之請,立即下旨,把李爍革職查辦,押往京師定罪。”


    望書友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不勝感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道古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道古風並收藏重生明末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