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黃立極說話,朱由檢沉思一陣,互換質子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與蒙古達成聯盟,現在雖說有些阻礙,但朱由檢有了一個不同的想法,自己沒有子嗣,即便有子嗣也不能被派往蒙古此等危險的地方,那便從宗室之中選出一人,朱由檢有個想法,便是福王世子,上個時空中的南明第一個皇帝朱由崧。
上個時空中,在北京城熊熊火焰之下,這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四鎮擁護下,在南京登上帝位,在位時間不過一年,當時雖然北方如風中花絮,搖擺不定,但南方多省仍在大明手中,這朱由崧麵對的局勢比之宋高宗趙構要好上許多,但登基之後,卻沉迷酒色,隨波逐流,在揚州失守,兵圍南京之時,率領隨從私逃出京,後被部下獻給清軍多澤。
在馬士英等人要擁護朱由崧登基的時候,史可法曾寫信給馬士英對他說,福王不可立說他貪,淫,愛酒,不孝,虐下,無知,專橫。
朱由檢對朱由崧沒有一絲好感,當然其中還摻雜著各人的感情,那便是南明初期的假太子案,上個時空中朱由檢讀遍史書,也覺得那個到南京說是太子朱慈烺的定是假冒之人,可現在身份變了,此時想著,朱由檢覺得被朱由崧下令緝拿的根本就不是什麽王之明,而是真正的太子朱慈烺,當然這些事情也隻是朱由檢的推斷,可於公於私,朱由檢都不希望朱由崧在呆在大明的土地上。
即便日後局勢再亂,京師失守,朱由檢也不希望這樣的角色登上南京帝位。
“眾位愛卿,與蒙古聯盟抗金,乃是大事,雖不能派遣公主出京,那質子當為何人呢?”坐於龍椅的朱由檢沉聲說道。
朱由檢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劉權雖不知道皇帝的心意,但他既然已經阻止了公主出京這件事情,那他必須提出不同的意見,隻能出聲道:“何不選一大臣出京。”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這不行,為國之事,怎能讓臣子冒險,朕於心不忍,即是為朕分憂,為國家解難,隻能從宗室之中選人。”
朱由檢也不想在遮遮掩掩,開門見山。
聽完朱由檢的話,臣子們大多交頭接耳,後宗人府宗人令楊秀於出列道:“皇上一心憂國憂民,是為國家社稷之福,皇上雖不忍心讓臣子冒險,但宗室皆是皇室宗親,若是從中選擇一人出關為質子,唯恐天下人非議啊。”
聽完宗人令的話後,朱由檢一拍龍案,大聲道:“朕讓他們出關,便是為大明盡忠盡孝,為太祖太宗子孫,怎能畏懼不前,連一個蒙古都不敢去嗎?”
楊秀於嚇了一跳,自己說的話隻是盡了職責,沒想到卻惹得皇帝雷霆大怒。
“微臣絕無此意。”
“洛陽福王世子朱由崧,立即入京,一旦與蒙古達成盟約,出關赴蒙。”朱由檢大聲說道。
“皇上萬萬不可啊,這福王世子朱由崧乃是光宗皇帝內侄,與陛下也是兄弟,雖說年紀已足,但福王絕不會同意啊,脅迫皇叔,對皇上的名聲不利啊。”聽到是朱由崧,這楊秀於又開口阻止道。
朱由檢猛地站起身來,指著楊秀於怒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不,你來做這個皇帝。”
楊秀於立即跪倒在地,頭也不敢抬。
“皇上息怒,萬萬不能傷了龍體。”李國普也出列說道。
“李國普,內閣擬旨,讓洛陽福王世子朱由崧立即入京,並告知洛陽府衙,若不想來,綁也給朕綁來。”
“微臣遵旨。”李國普低聲道。
朱由檢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下的楊秀於,看他年紀已大,於心不忍,便輕聲道:“楊愛卿起身吧,你也是一心為國。”
楊秀於謝恩後,便就站起身,不過頭頂上的冷汗卻揮之不去。
王承恩看著坐下的朱由檢,心道:“皇上即便有如此手腕與魄力,但還是太年輕了,有些事情一旦不順,就大發雷霆,等到皇上心情好了,老奴一定要勸勸他。”
即是質子之事已經解決,朱由檢又開口道:“後金猖獗,占我國土,害我子民,朕心實在不忍,每日安寢之時,便會想一想在遼東的子民,經常夜不能寐,朝廷正值艱難之際,但皇宮每年用度鋪張奢華,朕愧疚與天下,從即日起,朕願從自身做起,一切從簡,王承恩,宣讀聖旨。”
王承恩對著朱由檢行了一禮,便打開事先準備好的聖旨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曰,皇宮每年用度,觸目驚心,朕每日思量,願節儉治國,從即日起,大內皇宮每月花費削減六成,宮女太監讓其出宮,一切事務由王承恩,王體乾二人安置出宮其太監宮女,並通報各地,責令官員與朕一同共赴國難,禁奢華之物,禁鋪張浪費。欽此。”
王承恩把聖旨念完後,所有的大臣都跪下身去,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道旨意沒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因為這確實是好事,皇宮用度從萬曆之後便就超過了之前,但這都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提,官員又不知該怎麽稟奏,現在皇帝主動提出來,豈不更好。
當然也有些忠直大臣心中十分雀躍,都想到當今皇帝乃是中興之君。
大朝會結束後,朱由檢便迴到了養心殿,而王承恩與王體乾也陷入了忙碌中。
朱由檢在養心殿中看了些奏章,把目光望向西方,現在軍需司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陝西而努力,他知道,有一日那邊會出來一個草莽英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也會一一登上曆史的舞台,雖然知道這三個人都有一顆反心,但朱由檢根本沒有想在他們羽翼未豐的情況下,把他們一一找出來殺死。
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這三人會不會出現都已經變得不再確定,即便憑借曆史的慣性,造反的人還是這哥仨,但殺掉他們也於事無補,死了一個李自成,也會出現一個王自成,現在的大明民怨太深,內部爆發一場叛亂,已是無法避免,朱由檢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讓闖王闖不出陝西。
當然征討的將領朱由檢已經選好了,那便是遼東係滿桂,本來曹文詔是個合適人選,不過此時曹文詔被三大營給拖住,不能西進,而遼東常年與後金作戰,人才眾多,猛將如雲,故在調來一個滿桂,對遼東局勢也沒有什麽影響。
與滿桂合作的人便是在上個時空中鼎鼎大名的盧象升。
不過現在的盧象升可沒有那麽大的威望震懾三軍,朱由檢讓盧象升與滿桂一同領兵在外,隻想鍛煉一下這位對大明朝至此不渝的忠臣。
盧象升,崇禎二年,為大名知府,後金入關,兵犯京師,他率軍入京勤王,立了功勞,後進入大明最核心的統治階層,為兵部左侍郎,總督陝西,山西軍務,崇禎十一年,為兵部尚書,抗清巨鹿,戰敗身死。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不勝感激
上個時空中,在北京城熊熊火焰之下,這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四鎮擁護下,在南京登上帝位,在位時間不過一年,當時雖然北方如風中花絮,搖擺不定,但南方多省仍在大明手中,這朱由崧麵對的局勢比之宋高宗趙構要好上許多,但登基之後,卻沉迷酒色,隨波逐流,在揚州失守,兵圍南京之時,率領隨從私逃出京,後被部下獻給清軍多澤。
在馬士英等人要擁護朱由崧登基的時候,史可法曾寫信給馬士英對他說,福王不可立說他貪,淫,愛酒,不孝,虐下,無知,專橫。
朱由檢對朱由崧沒有一絲好感,當然其中還摻雜著各人的感情,那便是南明初期的假太子案,上個時空中朱由檢讀遍史書,也覺得那個到南京說是太子朱慈烺的定是假冒之人,可現在身份變了,此時想著,朱由檢覺得被朱由崧下令緝拿的根本就不是什麽王之明,而是真正的太子朱慈烺,當然這些事情也隻是朱由檢的推斷,可於公於私,朱由檢都不希望朱由崧在呆在大明的土地上。
即便日後局勢再亂,京師失守,朱由檢也不希望這樣的角色登上南京帝位。
“眾位愛卿,與蒙古聯盟抗金,乃是大事,雖不能派遣公主出京,那質子當為何人呢?”坐於龍椅的朱由檢沉聲說道。
朱由檢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劉權雖不知道皇帝的心意,但他既然已經阻止了公主出京這件事情,那他必須提出不同的意見,隻能出聲道:“何不選一大臣出京。”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這不行,為國之事,怎能讓臣子冒險,朕於心不忍,即是為朕分憂,為國家解難,隻能從宗室之中選人。”
朱由檢也不想在遮遮掩掩,開門見山。
聽完朱由檢的話,臣子們大多交頭接耳,後宗人府宗人令楊秀於出列道:“皇上一心憂國憂民,是為國家社稷之福,皇上雖不忍心讓臣子冒險,但宗室皆是皇室宗親,若是從中選擇一人出關為質子,唯恐天下人非議啊。”
聽完宗人令的話後,朱由檢一拍龍案,大聲道:“朕讓他們出關,便是為大明盡忠盡孝,為太祖太宗子孫,怎能畏懼不前,連一個蒙古都不敢去嗎?”
楊秀於嚇了一跳,自己說的話隻是盡了職責,沒想到卻惹得皇帝雷霆大怒。
“微臣絕無此意。”
“洛陽福王世子朱由崧,立即入京,一旦與蒙古達成盟約,出關赴蒙。”朱由檢大聲說道。
“皇上萬萬不可啊,這福王世子朱由崧乃是光宗皇帝內侄,與陛下也是兄弟,雖說年紀已足,但福王絕不會同意啊,脅迫皇叔,對皇上的名聲不利啊。”聽到是朱由崧,這楊秀於又開口阻止道。
朱由檢猛地站起身來,指著楊秀於怒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不,你來做這個皇帝。”
楊秀於立即跪倒在地,頭也不敢抬。
“皇上息怒,萬萬不能傷了龍體。”李國普也出列說道。
“李國普,內閣擬旨,讓洛陽福王世子朱由崧立即入京,並告知洛陽府衙,若不想來,綁也給朕綁來。”
“微臣遵旨。”李國普低聲道。
朱由檢又看了一眼跪在地下的楊秀於,看他年紀已大,於心不忍,便輕聲道:“楊愛卿起身吧,你也是一心為國。”
楊秀於謝恩後,便就站起身,不過頭頂上的冷汗卻揮之不去。
王承恩看著坐下的朱由檢,心道:“皇上即便有如此手腕與魄力,但還是太年輕了,有些事情一旦不順,就大發雷霆,等到皇上心情好了,老奴一定要勸勸他。”
即是質子之事已經解決,朱由檢又開口道:“後金猖獗,占我國土,害我子民,朕心實在不忍,每日安寢之時,便會想一想在遼東的子民,經常夜不能寐,朝廷正值艱難之際,但皇宮每年用度鋪張奢華,朕愧疚與天下,從即日起,朕願從自身做起,一切從簡,王承恩,宣讀聖旨。”
王承恩對著朱由檢行了一禮,便打開事先準備好的聖旨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曰,皇宮每年用度,觸目驚心,朕每日思量,願節儉治國,從即日起,大內皇宮每月花費削減六成,宮女太監讓其出宮,一切事務由王承恩,王體乾二人安置出宮其太監宮女,並通報各地,責令官員與朕一同共赴國難,禁奢華之物,禁鋪張浪費。欽此。”
王承恩把聖旨念完後,所有的大臣都跪下身去,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道旨意沒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因為這確實是好事,皇宮用度從萬曆之後便就超過了之前,但這都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提,官員又不知該怎麽稟奏,現在皇帝主動提出來,豈不更好。
當然也有些忠直大臣心中十分雀躍,都想到當今皇帝乃是中興之君。
大朝會結束後,朱由檢便迴到了養心殿,而王承恩與王體乾也陷入了忙碌中。
朱由檢在養心殿中看了些奏章,把目光望向西方,現在軍需司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陝西而努力,他知道,有一日那邊會出來一個草莽英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也會一一登上曆史的舞台,雖然知道這三個人都有一顆反心,但朱由檢根本沒有想在他們羽翼未豐的情況下,把他們一一找出來殺死。
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這三人會不會出現都已經變得不再確定,即便憑借曆史的慣性,造反的人還是這哥仨,但殺掉他們也於事無補,死了一個李自成,也會出現一個王自成,現在的大明民怨太深,內部爆發一場叛亂,已是無法避免,朱由檢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讓闖王闖不出陝西。
當然征討的將領朱由檢已經選好了,那便是遼東係滿桂,本來曹文詔是個合適人選,不過此時曹文詔被三大營給拖住,不能西進,而遼東常年與後金作戰,人才眾多,猛將如雲,故在調來一個滿桂,對遼東局勢也沒有什麽影響。
與滿桂合作的人便是在上個時空中鼎鼎大名的盧象升。
不過現在的盧象升可沒有那麽大的威望震懾三軍,朱由檢讓盧象升與滿桂一同領兵在外,隻想鍛煉一下這位對大明朝至此不渝的忠臣。
盧象升,崇禎二年,為大名知府,後金入關,兵犯京師,他率軍入京勤王,立了功勞,後進入大明最核心的統治階層,為兵部左侍郎,總督陝西,山西軍務,崇禎十一年,為兵部尚書,抗清巨鹿,戰敗身死。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薦,多多收藏,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