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的內心發生了一些變化,八旗如何?李自成又如何?隻要大明朝堂一心,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所有的敵人皆是浮雲。


    實然朱由檢十分清楚,大明朝的崩潰來自於內部,想那英宗皇帝時,京營五十萬大軍出關,全軍覆沒,明王朝憑著自己的底蘊,短短的半個月內,便在京師周圍調動二十二萬大軍,動員能力何其之強,他堅定的相信隻要自己的大政方針沒錯,那明王朝一定能挺過來自內部的叛亂,國內一旦生平,拖都能拖死後金。


    朱由檢看了兩個時辰的賬簿,從始至終,都十分詳細,合上賬簿後,便在奏章上麵禦筆寫道準字。


    這晚朱由檢留宿與養心殿,屏退了侍奉的宮女太監,當朝陽升起,鍾聲響起後,朱由檢在京師文武百官的萬歲唿聲,登上了太和殿龍座。


    朱由檢俯視著跪在台階下的文武百官,中氣十足的道:“眾愛卿平身。”


    文武百官盡皆站起身來。


    “今日大朝會,不知眾位愛卿可有要稟奏的事情。”


    黃立極出列恭敬的說道:“微臣有本要奏。”


    朱由檢點了點頭輕聲道:”黃閣老,快些道來。”


    “皇上,使者張煌績已到蒙古,見到了林丹汗,一同洽談聯盟抗金之事,林丹汗此時雖猶豫不決,但已有意向,微臣想要為皇上稟報與孫承宗大人共同商議的我方底線。”黃立極這話一說,整個太和殿一片嘩然,因為內閣的保密政策,故朝中無關的官員都不知道這件事情。


    一名禦史趕忙出列道:“黃閣老,我大明何時與蒙古洽談結盟?又何時通報禦史台?”


    這名禦史的言語口氣有些不好,黃立極當然不舒服,轉過身對著這名禦史言道:“與蒙古結盟之事由遼東經略孫承宗孫大人上奏,皇上朱筆禦批。保密之事也是聖旨,你還有什麽話要講。”


    聽到這一切都是皇帝的旨意,縱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禦史們也都縮了縮腦袋,這皇帝可不是簡單角色,若是一味的謀逆他,不知會有什麽結局。


    可說話的這名禦史卻有些下不來台,把矛頭又對向了高坐龍椅的朱由檢。


    “皇上如此大事,為何不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議,草率決定,實在不是國家之福啊。”這名禦史的聲音很大,但語氣已經軟了。


    這名禦史當然清楚,皇帝與內閣首輔都同意的事情,即便自己把嗓子喊啞,也於事無補,此時這樣說,也隻是盡了些職責。


    朱由檢擺擺手道:“朕思量許久,又與內閣商量了許久,當然不是草率決定,你先退下,聽黃閣老把話說完。


    因為這些商議的事情孫承宗在奏折上麵沒有言明,聽完黃立極的話後,朱由檢也有些興趣。


    這名禦史無奈隻能退下,這名禦史閉口後,整個大朝堂上麵竟然再也沒有一人說話,這皇帝的權威讓朱由檢有些陶醉。


    黃立極在聽完朱由檢的話後,便接著說道:“孫承宗大人在於微臣的書信往來中,意見相合,擬出了無法退步的盟約五條,第一,當遼東防線受到後金侵犯之時,蒙古部落必須舉兵東進,相反,若是蒙古部落受到後金侵犯之時,在我遼東防線可接受的範圍內,調兵進攻後金,二,我大明自盟約簽訂後,每年給予蒙古刀劍火器,但蒙古必須給予我大明相應的迴報,白銀,駿馬,牛羊代替均可。三陝西山西與蒙古接壤的邊鎮可開放通商,所有東西,可以黃金銀兩購置,又可以物換物。四,蒙古王庭不準西遷,五蒙古要派遣一位世子入京,接受大明王朝賞賜,並留與京師,我大明派遣一位公主前去,共為質子。”黃立極的五條說完後,當即便有人反對,反對的人地位不低,乃是新任都禦史劉權。


    “皇上,萬萬不可,我大明與蒙古乃是世仇,雖說此時麵對後金,無奈之下隻能簽訂盟約,但派遣公主出關,有和親祈求之意,對皇上的威名不利,還有損我大明朝國體。”劉全說出這些話,也是迫不得己,誰都知道,他可是皇帝在數十個候選人中選的一個都禦史,實打實的乃是皇帝的人,而黃立極敢在朝堂上說出派遣公主出京,隻要腦袋正常的便知道這也是皇帝暗中指使,但劉全身為都禦史,職責便是勸諫皇帝,若這件事情辦成,第一個要被天下讀書人罵的是黃立極,而第二個便是他劉權。


    故即便是冒著讓皇帝生氣的風險也要阻止一番。


    朱由檢聽完道:“劉權,朕看你想多了,朕絕無和親的想法,公主,讓朕在宮女中選出個品貌皆優的出關去即可。”


    “那也不可,即便是宮女出宮,但皇上既已賜予她公主身份,那她便是我大明朝的公主,即便以前身份多麽低微,也代表著我大明朝的顏麵,西漢武帝之前,雖然富庶無比,但和親之嫌,仍在史書之中留下濃墨一筆,我大明朝開國至今,從未有過此先例。”劉權反駁道,既然已經開口阻止,那便要阻止到底。


    劉權這話一說完,不管是緊跟著劉權的禦史還是不跟隨的都出聲附和。


    “臣複議。”


    “臣複議。”


    “派出公主出關,萬萬不可。”


    “有損國體啊,皇上。”


    朱由檢的臉色有些不好看,自從登基之後,即便是魏忠賢當政時期,也沒有人敢在朝堂上麵這麽頂撞與他,沒想到倒是他自己一手提拔的劉權造成了朝臣對自己的第一次衝撞。


    “那你們的意思便是不能與蒙古結盟?”朱由檢冷著聲音道。


    “微臣不敢有此分非議,但派遣公主出關,確實對皇上聲望不利,更甚者,祖宗蒙羞啊。”劉權這話一說口,便就後悔了,他怎麽能對皇帝說這麽狠的話,祖宗蒙羞,那可是罵昏君時候的用詞啊。


    說完這句話的劉權額頭已有冷汗,他可是知道高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帝權勢有多大。


    但朱由檢聽完劉權的這句話後,反而沒有發怒的表現,這是因為朱由檢的內心已經安靜下來了,他為何動怒,那是因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可若是皇帝隻手遮天,雖有無上權勢,但對國家卻無一點好處。


    正如王承恩勸諫的那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滿朝上下都沒有人敢質疑自己的權威,對與大明朝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事實如此,一個人即便在聰明,百密而有一疏,文官敢質疑皇帝的話,那便是政治的一種進步,自己要打造的是一個強大的大明朝,而不是像上個時空中那般把奴役的種子種進民眾心裏的滿清。


    朱由檢平靜了一下自己的思緒,後開口說道:“愛卿敢如此勸諫,朕心甚慰,即是公主出關,有和親之嫌,那便不要讓公主出關了。”


    朱由檢這話一說,滿堂的大臣們都有些驚訝,都覺得按照皇帝的稟性,這出口的禦史們都沒有什麽好果子吃,可文武百官再看朱由檢,竟然沒有一絲生氣的表現。


    當然朱由檢的表現也讓劉權愣了一下,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沒想到皇帝竟然沒有生氣,呆愣了一會兒,趕忙恭敬說道:“皇上英明。”


    “吾皇英明。”剛剛開口說話的禦史在劉權說完後,齊聲唿道。


    這時候黃立極開口說道:”皇上,那不知這第五條,要如何修改,若我大明朝沒有質子,蒙古也絕對不會派遣世子入京。”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薦,你們的支持推薦就是我的動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明末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道古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道古風並收藏重生明末做皇帝最新章節